《要下雨了》第一課時教學案例
五、角色朗讀 深化體驗
1、學生小組里分角色演讀課文。教師隨機指導。
2、請學生上臺分角色演讀課文。
現代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內驅力,學生在表演中興趣濃厚,通過氣氛活躍的表演形式,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更直觀的體驗,從而達到“以演促悟”。
六、鼓勵質疑 拓展思維
1、師提問:
這節課里,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你還想知道什么?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活動與天氣變化有關?
不失時機地總結和拓展了知識,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2、師小結:
今天的收獲真不少。大家向課本、同學和老師學到了不少知識。在大自然里,在生活當中,到處都蘊藏著知識和智慧的寶藏,只要你留心觀察,用心思考,你們會有更精彩的發現!
是總結,更是啟發。還讓學生意識到不僅能從書本上學習知識,生活是更大的課堂。
【精彩片段】
〖片段一〗
師:你看到了什么,又聽到了什么?
生:我聽到了雷聲
師:能模仿一下嗎?
生:轟隆隆,轟隆隆
師:真不錯!還有呢?
生:我看見了閃電
師:能說具體些嗎?
生:我看見了天空中出現了一道閃電,像一把到把天空劈開了。
生:我看見了天空中布滿了鉛色的烏云。
生:我看見了小樹苗被大風吹彎了腰
生:我可以用兩個詞語 來形容:電閃雷鳴,烏云密布
師:小朋友說的真不錯!那么大家知道這種現象預示著什么?
生:要下雨了。
(板書)
〖片段二〗
師:誰能看著圖說一說?
(小白兔和小魚圖)
師:小白兔看到了什么?
生:他看見小魚在水面上游來游去。
生:我看見小魚在吹泡泡。
師:真是一只仔細的小白兔。那么這和平時我們看見的一樣嗎?
生:(搶答)不一樣,不一樣。
生:小魚經常在水底游的。
生:平時水面是看不到小魚的!
師:是呀,所以小白兔覺得──
生:(齊答)奇怪。
教學“奇怪”
師:那么小白兔怎么想?怎么問?
生:真奇怪,今天小魚怎么在水面上了?
生:咦,怎么回事,小魚怎么跑到水面上來?
生:真奇怪,這是怎么回事,我還是去問媽媽吧!
師:課文中哪一部分寫了這幅圖的內容。
出示小白兔問的話,朗讀感悟。
(課件)
師:你認為小白兔的話應該這樣讀?
(讀出奇怪的語氣)
生:讀小白兔的話
師:(引導)是呀,太奇怪了,那么小魚怎么回答小白兔呢?
出示課件。
師:你看到了什么?你聽到小魚說些什么?
生:我看見小魚在水里游來游去,好象在說“哎呀,怎么這么悶呀!”
生:我覺得小魚在水里很悶。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為它在水里不停地吐泡泡,好象在喘氣,它肯定在說:“悶死了,悶死了,我都透不過氣了!”
生:我也知道小魚在水里很悶,因為我知道小魚前水里的氧氣很少。
師:真了不起!是呀,小魚在水里垂頭──(生補)喪氣,無精──(生補)打采。那你再讀小魚的話,肯定會讀出不一樣的感覺了
生:讀小魚 的話。
【課后反思】
這堂課整體來說效果較好。前半節紀律非常好,后半節較差,糾其原因我作了以下思考:低段的組織教學是正常授課的首要保證。前半節課的內容豐富環節緊扣,學生的注意力是被老師牢牢的抓住的,而后半節的討論后學生就有點松散。前后對比,讓學生有事可做、有題可思、有問可疑非常重要,教學時應貫穿始終。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真正做到不僅是備好老師的課,還要備好學生的課。還有在平時的訓練中將“小組討論”落在實處,做到“活而不亂”,做到對學生提出的合作要求簡單而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