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多美》教學設計
第一節看似很簡單,只有一句話,但要讓學生真正體會出夏夜的意境美卻不容易。教學這一節時,先讓學生齊讀,思考夏夜為什么會靜悄悄的;再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用語言來描述靜悄悄的夏夜是什么樣的,最后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不僅能使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感悟到夏夜靜謐的美,而且也尋找到了老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有效途徑。 抓好教學的切入點,合理地處理教材,這是有效教學的起點。學習2——3自然段時,重點抓住一個“趴”字,讓學生體會小螞蟻的處境的危險:水草又細、又滑、又柔軟,小螞蟻隨時都有可能再次掉入水中,而它又不會游泳。這時,再讓學生體會小螞蟻此時那種傷著急、害怕的心情就顯得水到渠成了。4——7節繼續以小螞蟻的心理變化為主線:由獲救后的高興、感激到不愿爸爸、媽媽為它擔心,很想回家的急切心情,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語文離不開生活,生活就是語文。在學習8——13自然段時,啟發學生想象:蜻蜓和螢火蟲還可能飛過了公園里的哪些地方?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又注意了語言的訓練和積累,培養了學生時時、處處學語文的意識,引導學生將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的觸角向課外延伸、向生活延伸。 因為故事發生在夏夜,所以小螞蟻從獲救到安全到家的全部過程只有星星親眼目睹了。通過分析星星為什么高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思想感情,從而引起共鳴,使學生的知、情、意、行全面和諧發展。同時也為后面環節探究夏夜究竟美在哪做好鋪墊。 三、討論探究 1、這個夏夜美在哪呢?(分小組討論,再集體交流) 2、師小結:碧綠的荷葉、青青的假山、綠綠的草坪、亮晶晶的星星,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夏夜圖。在這美麗的夜色中,還有一群主動幫助小螞蟻回家的小伙伴,他們關心他人、樂于助人的行為讓這個夏夜變得更加美麗、更加迷人了。 3、生美美地朗讀最后一段。 “教是為了不教。”課堂上如果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也能做自己的老師。在這一環節的教學設計中,從發掘學生的潛能出發,提出問題:這個夏夜美在哪呢?給學生充分的思維和活動空間,在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身上閃耀出思維的火花。最后在老師的歸納中感悟到夏夜的景美,小伙伴們助人為樂的精神更美。 四、角色體驗 1、這個美麗的夏夜給小螞蟻留下了一段難忘的回憶。想一想:小螞蟻回到家后,會對它的爸爸媽媽說些什么呢? 2、同桌之間表演小螞蟻和爸爸媽媽的對話。 語文課上的表演是學生的一種學習行為,主要著眼于促進學生對課文語言的理解和思想情感的感受,是服務于語文教學的。讓學生扮演小螞蟻和它的爸爸、媽媽進行對話,能夠拉近學生與課本的距離,使教材內容迅速成為表象,同時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世界,并獲得真切的感受。 不足之處:由于時間關系,在指名讓學生進行對話表演后,只是簡單地進行了點評,如果能夠引導學生把人物的語言再豐富一些、并且加上一定的動作、神態、就更能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小結質疑 學習了小螞蟻得救的故事,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十個問題更可貴”,兒童的腦中永遠裝滿了“為什么”,閃爍的眼中永遠流露著好奇的目光。教師要為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搭建平臺、激發引導,使學生養成敢于質疑、樂于質疑、勇于探究的良好習慣。 六、課外作業 把這個美麗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15、夏夜多美 睡蓮姑姑 蜻蜓 小螞蟻(到家) 螢火蟲 (趴) 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