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教學設(shè)計及點評
[教學目的]1.理解重點詞句,讓學生了解魚、牛、燕子尾巴的用處和壁虎的尾巴的再生的特點等有關(guān)科學常識,并受到文明禮貌教育。
2.指導(dǎo)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利用課文提供的知識和敘述方式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
[教學過程]
一、謎語激趣,引入新課
1.師:四肢短短,身體扁平;
墻上爬行,專吃蚊蠅;
尾巴易斷,斷了再生。
2.學生猜出后出示“壁虎”圖。師:今天我們一齊來學習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評:根據(jù)小壁虎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和生理特點編成謎語,喚起學生頭腦中小壁虎的表象。“壁虎”一詞用謎語引出,可以避免生硬地介紹有關(guān)知識,然后由壁虎自然引出課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銜接流暢有趣,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開始新課的學習。】
3.看看壁虎的外形,再讀讀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評:教會學生由題目提出問題,既訓練思維,又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學生第1遍讀課文,要求遇到生字看清拼音讀準確, 邊讀邊畫出文中有幾個自然段。
2.第2遍讀課文,指名7個學生,一人讀一個自然段,要求把音讀準,盡量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讀后老師正音。
3.第3遍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邊讀邊想, 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問題。
師:我們讀了3遍課文,每遍的要求一樣嗎?
【評:教師要給學生較多的讀書時間,培養(yǎng)學生讀書的習慣。此處設(shè)計的三讀課文,各有要求,而且逐步提高,對一年級學生來說,這是最基本的讀書方法的指導(dǎo)。】
三、深入學習,讀議課文
1.出示圖一:大家先看一看課文中的第一幅插圖,思考:要想知道“小壁虎為什么借尾巴”得從哪幾個自然段找答案。
(1)小壁虎為什么要借尾巴?
學生選第1、第2自然段,各自輕聲讀。出示活動投影片《小壁虎掙斷尾巴》。
讀后判斷: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斷的?
①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斷的。(×)
②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住后,自己掙斷的。(√)
(2)假如小壁虎不掙斷尾巴,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從壁虎掙斷尾巴,可以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評:一年級的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大都是說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斷的。為了培養(yǎng)學生認真讀書的習慣,通過投影的動態(tài)演示,使學生明白,小壁虎的尾巴是掙斷的。并在此基礎(chǔ)上講清了壁虎的尾巴,有保護自己生命的作用。】
2.老師范讀第2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