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司馬光
二、初讀觀察人物1.自讀課文:邊看插圖邊讀課文,要讀準字音。多讀幾遍,讀到自己滿意為止。2.同桌交流會認的生字,挑自己喜歡的自然段相互讀讀評評。三、朗讀感悟人物1.我們讀了幾遍課文,應該逐漸開始認識司馬光小朋友了。看圖,這里誰是司馬光?你是怎樣認出他的?2.說說在課文里司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聲交流,再全班交流)△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玩。(機動)△砸缸救人(重點):出示第五自然段(1)自己讀讀,根據句子的意思你會做做動作嗎?(2)討論:你學著司馬光做了什么動作?(師走到學生群中,詢問了解學情)(3)情景感悟:請一學生上臺做做。①你做這樣的動作想說“砸”是什么意思?其余學生再作補充。②通過朗讀體會,讓學生提建議怎樣把砸這個動作做得再好些。(如要舉雙手,要對準了,要用力等)(4)司馬光這樣用力砸,想干什么?(想砸缸──想救人)①引入學習第3自然段,得出結論:這時候不救人,一件危險的事就要發生了。②指導讀出擔心、焦急的語氣。(5)司馬光舉起石頭砸缸時,心里怎么樣?對照別的小朋友的表現,說說怎樣做是“慌”了?①結合學習第4自然段,了解哭的、叫的、喊的、跑的都是慌的表現。②想象一下,他們慌張的時候會一邊哭一邊喊些什么?③讀出他們慌的樣子來。(6)繼續探尋司馬光心理,他不喊不叫不慌,砸缸之前在想什么呢?(7)小結:原來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馬光的這口缸砸得好!(8)了解結果,引讀第6自然段。(9)學著司馬光的樣子,把他遇事不慌、奮力救人的心情和樣子讀出來。3.假如當時你也在場,你會怎樣想,怎樣做? (引導動腦筋想辦法)4.從他砸缸救人這件事上,你覺得他是怎樣一個小朋友?想對他說什么話?(把“會想辦法”、“聰明”、“勇敢”等星送給他。)四、延伸走進人物由于司馬光從小愛動腦筋,會想辦法,所以后來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幾百年后我們也一直記得他。課后你們再去找一些有關司馬光的故事讀讀,你會更加了解司馬光。板書設計:沒有慌司馬光────舉石頭砸缸救人想辦法《司馬光》教學設計 片段一鞏固識字(1)問答對唱。把學生分成兩個小隊,分別站在兩邊,老師進行指揮。先由老師唱:“什么字,豎心旁,誰猜對了誰就走。”唱完,每排的第一名同學就接著唱,對答老師:“慌字是個豎心旁,我猜對了我就走。”唱到“我就走”三個字時,這兩名同學回座位。老師給答對的同學記分、積分。(歌詞內容由老師在此基礎上創編)(2)說反義詞。學生準備好生字卡片,老師說“真”,學生邊說“假”邊舉卡片。片段二積累詞匯(1)找找課文中表示數量的詞有哪些。(幾個小朋友、一口大水缸、一塊石頭)誰會再說幾個這樣的詞語?引導填空:一()假山、一()花園、一()水。再讓學生自由說說。(如,一臺電腦、一杯牛奶、一家超市、一把掃帚)(2)讀讀說說,看誰說得多。司──司機、公司、司儀……再給“慌、假、別、嚇、塊”多組幾個詞。建議開展“攀登詞語智慧山”小組競賽。將課文中的生字制成趣味卡片,設計黑板競賽角。提出要求:分四組,先小組討論、交流、積累,再大組比賽。每組指定兩到三個生字,組內接龍組詞,一組一組進行,在指定時間內,哪組同學組詞最多,哪組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