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7》課堂實錄及評析
【點評一】
識字是小學低年級重要的教學內容。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有以下幾方面很有特色:
1、教師的激勵性評價語貼切豐富,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充分發揮了主體能動性,如:
⑴ 小朋友們對我很熱情,一點兒也不冷淡。
⑵ 這個小朋友謙虛地笑了笑,一點兒都不驕傲。
⑶ “動搖”這個詞的反義詞學生說不知道,老師說道:“你很誠實,一點兒都不虛偽。”教師提供的三句話中體現了三對反義詞:熱情──冷淡、謙虛──驕傲、誠實──虛偽,緊扣教學內容,為學習新課作鋪墊。
2、教學中,教師重視識字與寫字,識字方法靈活多樣,如:
⑴ 換一換:
虎──虛、驕──橋、城──誠。
⑵ 編口決:
淡(用水潑滅兩把火)、贊(小寶貝好好干,兩次先進大家贊)。
⑶ 猜字謎:
舉手拿刀才開口(招)。
⑷ 想像:
實(頭上戴帽子,蓋得嚴嚴實實)。
⑸ 加一加:
贏(亡、口、月、貝、凡)、誠(你成天說真話就是誠實的誠)。
教師沒有忽視低年級識字教學這個重點,讓學生給生字組新詞、說句子等。教師由扶到放,充分地把主動權還給了學生,教師無需多作講解,只要稍加點撥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方法有趣、有實效,并認真做好寫字的指導。教師指導書寫很到位,堅持描、仿、臨的三步訓練,重視寫字姿勢的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3、教師把握了語文教育的特點,能夠把識字和發展語言、發展思維、認識事物緊密聯系起來,教師自做字卡豐富有趣,激發了孩子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字卡上有字、詞、句,還可以繪畫,簡單明了,豐富有趣,使孩子們喜歡學漢字,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都香枝)
【點評二】
識字是學習文化的中國,識字的多少、快慢直接關系到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強弱和寫作能力的強弱。《標準》中也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 1~2年級的教學重點。這節識字課結合“多種渠道識字”的課題研究來設計實施,特色鮮明,效果突出。
1、注重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
新課標對識字教學提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的要求。要達到這樣的要求,濃厚的學習興趣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教學中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有趣的識字場景中體驗識字的快樂。課前談話,王老師有意滲透了“冷淡和熱情”、“誠實和虛偽”兩組詞語,朗讀對子歌時采用了多種形式的讀,從學生一邊拍手一邊讀對子歌時的投入勁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學生對本節識字課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主動識字的愿望也已在不知不覺中萌生。
2、注重引導學生獲得識字的多種方法:
王老師精心制作的字卡,簡單而又實用,以交朋友的方式在恰當的時機出現,學生見字卡,萌興趣,想方法,記心中。無論是加一加、減一減,或是猜謎語,編口訣,還是想象的方法,都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看似枯燥的幾個漢字,在老師的精心設計和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參與下,顯得那樣富有生機和活力!教師用心制作的字卡,無疑給孩子們展示了漢字的又一個奇妙世界。學生發出的陣陣贊嘆,眼睛里閃爍著敬佩的目光,并舉一反三說出了自己識記漢字的方法。課堂,就在師生智慧的碰撞中這樣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