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只小獅子教學實錄及反思
一、 教材說明:
《兩只小獅子》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述了兩只小獅子的不同生活態度:一只小獅子非常勤奮,每天練習生活的本領;另一只卻認為憑著父母的本領和地位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于是,整天懶洋洋地曬太陽,什么也不干。通過一勤一懶兩只小獅子的對比,以及獅子媽媽的教育,告訴學生,從小應該勤奮學習,學會生活的本領,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領和地位生活。
二、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朗讀疑問句和感嘆句。
2、 了解兩只小獅子的不同表現,明白不能依靠父母,應該從小學習生活的本領。
三、 教學重、難點: 明白獅子媽媽說的話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四、 教具: 課件,圖片,頭飾
五、 教學過程:
1、 導入:
⑴ 觀察獅子圖片,然后說一說:獅子有哪些本領?
⑵ 出示課題,齊讀。
2、 整體感知:
⑴ 播放課件,學生邊看課文動畫邊聽課文錄音。
⑵ 用自己的話介紹兩只小獅子的不同表現。
3、 學習課文:
⑴ 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① 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用不同顏色的筆畫出兩只小獅子的不同表現。
② 對比讀這兩句話。
③ 討論:根據這兩只小獅子的表現,你認為哪只獅子今后可能成為林中大王?為什么?
⑵ 學習第三~六自然段:
① 小樹和懶獅子說了些什么?小組里練習讀對話。
② 帶頭飾表演分角色朗讀,讀后學生評議。
③ 討論:懶獅子認為不學本領,靠爸爸媽媽也能生活得很好。對這種想法,你怎么看?
⑶ 學習第七自然段:
① 齊讀獅子媽媽的話。
② 從獅子媽媽的話中你可以體會到什么?獅子媽媽對自己的孩子有什么希望?什么樣的獅子才是“真正的獅子”?
⑷ 擴展練習:小獅子想改正錯誤,大家應該怎樣幫助它?先討論,再指名發表意見。
⑸ 小結課文:
①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應該怎么做?
② 教師小結。
六、 板書設計:
27 兩只小獅子
懶洋洋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非常刻苦
【教學反思】
《兩只小獅子》是一篇生動、有趣而又富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故事通過兩只小獅子不同生活態度的對比、懶獅子和小樹的對話,刻畫了一頭怕吃苦、想依賴的小獅子,并借獅媽媽意味深長的話語告訴孩子們只有勤學苦練,擁有真正的本領,才能過上美好的生活。
一、設計這課的思路是這樣的:
1、通過不同目的的讀來體會課文內容,理解文中道理。根據課文內容,我設計了對比朗讀(第二自然段)、分角色朗讀(第三~六自然段)、反復體會朗讀(第七自然段),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文章內容,在讀中受教育。
2、在每個環節都根據內容設計了討論問題,比如學完第二段后討論:根據兩只小獅子的表現,你認為哪只小獅子今后可能成為林中大王,為什么?學完三~六段后討論:懶獅子認為不學本領,靠父母也能生活得很好。對這種想法,你怎么看?學完全文后,讓學生討論: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該怎么做?我感覺這些問題的討論不僅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與小組同學的合作習慣,是非常有益的一種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