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的故事》教學設計
(1)表情語言理解“高興”、“驚奇”
(2)同桌之間交流:小明高興的是什么?驚奇的又是什么?
(3)誰能通過讀把小明此時的心情表現出來?指導學生朗讀小明問爸爸的話。(自我推薦—師生評議—生生競賽)
(抓住人物的心情解讀文本,強化朗讀訓練)
c、火車靠什么帶動?
教師引讀爸爸的話,學習漢字“得”,強調其讀音。
課件演示:同學們好,認識我嗎?我是個多音字,有時,我姓dé,比方在這個句子里:小紅得(dé)意地對我說:“今天比賽我第一”。有時,我姓děi,比方說小紅的媽媽語重心長地對她說:“你長大了,你得(děi)學會自己做事情。”今天,我姓輕音de,記住了嗎?一齊讀一讀書中的句子好嗎?你一定會很棒。
(課件制作的漢字娃娃活潑可愛,語言幽默有趣,以動畫的形式出現,學生在邊聽邊看中獲得新知,識記漢字,在邊想邊讀中鞏固所學,效果很好。)
d、學習漢字“列”
(1)過渡:同學們讀得這樣好,老師也讀一讀這部分內容,請小朋友們仔細聽。(師讀第一自然段,把“一列”讀成“一節”)
(2)質疑:聽老師讀完,你發現了什么?
(3)比較:“一列”和“一節”的意思一樣嗎?(簡筆畫)
(4)鞏固:填空:一( )火車 一( )車廂
(教師通過故意設置的小差錯,提高學生對量詞的認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和辨析能力)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引讀:看著眼前飛馳而過的火車,聽了爸爸的話,回來后小明是怎樣做的?他又有哪些新收獲?
a借助漢語拼音自由朗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圈出段中生字詞重點認讀。
b指名讀文,思考:文中介紹了幾種機車?動筆:在答案下面做標記。粘貼:把火車娃娃請到黑板上。(無次序)
c分句朗讀,了解火車發展的歷程,(最早的機車是……)(后來,人們又發明了……)(再后來,又發明了……)然后給火車娃娃排序并說出理由。
d觀看錄像,了解不同時期火車各自的特點。
(設置動感的畫面,把文字描述的機車樣子化抽象為生動,變靜止為動感,注意走出文本,走出課堂,豐富學生原有的知識潛能和儲備,加深學生對機車的理解。)
e小組活動:我是小小機車解說員。課前布置同學們抽集了最喜歡的火車資料,現在請你給大家介紹一下,好嗎?
(學生爭做機車解說員的環節設計,意在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解讀文本,在競爭的氛圍中突破教學的重點。)
師生訪談:教師扮演記者,訪問學生話題。
(一)訪問機車解說員
什么叫“綠色環保型”火車?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也被加上了這樣的稱號?環保有什么重大意義?
(二)訪問其他學生:你喜歡乘坐什么樣的火車?火車越來越好,為什么?
(新課改倡導和諧的師生關系,寬松的學習氛圍,師生訪談在交際的話題中拉近彼此的距離,又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學科學、愛科學的情感。)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鼓勵:這些知識是小明從書中獲得的,多讀書就會有意外的收獲和無窮的快樂,我們也要向他學習。
(2)過渡:爸爸又帶給他什么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