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1冊第13單元手和腦教案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手和腦”為主題,編選了《兩件寶》、《烏鴉喝水》兩篇主體課文,一篇自讀課文——《做太陽鐘》,設計了兩個有關手和腦的綜合活動——做太陽鐘、收集圖片資料,還安排了關于識字、寫字、區別字形和字義、句式練習等基礎知識的學習。
本單元旨在培養學生“思索和實踐的探究精神”。可以先學課文;也可以先實踐,做m、n或p,體會動手和動腦的樂趣,激發創造的熱情,再進入課文的學習。中間穿插識字等基礎知識的學習。
兩件寶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一首兒歌。兒歌寫了雙手和大腦是人的兩件寶,要靠它們去勞動,要靠他們去創造。
教學目標:
1. 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識字,認識12個,認識筆畫豎提,會寫“切、雙”等9個生字。
2. 使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能回答文后問題。
3.讓學生懂得雙手和大腦的作用,激發學生喜歡自己動手干和肯于動腦想的熱情和積極性,體會“一切創造靠勞動,勞動要靠手和腦”的含義。
教學建議:
1、導入
學生喜歡猜謎語,投其所好,可以引謎語導入,也可利用插圖導入,讓學生想一想,圖上的同學在做什么?飛機模型靠什么做出來的?無論采用什么導入法,都應提示:手和腦是人的兩件寶。對一年級學生而言,課文內容比較抽象,不必占用太多教學時間,重點在讓學生會背,認字,尤其不要空講“創造”等詞語。
課后問題:為什么說手和腦是“兩件寶”,學生只要能按照課文答出就行了。
2、識字、寫字教學
識字教學:學習生字,注意讀準“雙、能、勞”的音,區分“工——公”的字義、用法!皠凇薄皠印眱蓚字中都有“力”,可指導學生用勞動需要出力來記住字形。
寫字教學:學豎提時要與豎勾相比較,寶蓋頭單獨學寫。本課的寫字教學,易采用分組練習,可以把“切、動”分成一組,“又、雙”一組,“才、手”一組,“會、寶”一組。工寫一遍即可筆順是力辦。雙的第二點是點;才的第三筆是撇,不能寫成“寸”。
拓展習題:
1. 看拼音寫詞語。
yí qiè dòng shǒu shuāng shǒu gōng rén
( ) ( ) ( ) ( )
2. 照樣子,寫一寫,讀一讀。
又――(雙) 月――( 。 ∧鲸D―( )
3. 連一連,讀一讀
雙 腦 創 考
大 手 做 玉
才 動 寶 工
勞 能 思 造
四、猜一猜
十個小兄弟,天天不分離。
樣樣都能干,勤勞數第一。
謎底:( )
兩個好朋友,住在山兩邊。
講話都聽見,就是不見面。
謎底:( )
相關資料:
1、作者簡介
陶行知(1891-1946):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曾留學美國,歸國后歷任南歷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東南大學教員、教授和教務主任等職。積極推行平民教育,又熱心于農村教育的改造。曾創辦曉莊師范學校,堅持“生命即教育”,“社會即學!焙汀敖虒W做合一”的實驗。主張以生活為中心編制“實用的”教科書,主張解放兒童的頭腦、雙手、嘴、時間和空間等。其著作很多,主要有《中國教育改造》《知行書信》《老少通千字課》等。
2、詞語解釋
思考:認真地考慮事情。
創造:動腦筋想出新辦法,做出新東西。
3、近義詞:
思考――考慮 創造――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