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1冊第13單元手和腦教案
[留給學生發現的空間,在發現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
(2)你有沒有記字的好“竅門”,介紹給大家?(在學生匯報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把一些識字方法滲透進云,如:詢問他人,在生活中識字,分析部件等,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5.“開火車”組詞認讀生字。
6.小組合作互相抽讀生字。
[使學生人人參與學習過程,人人得到鍛煉機會,達到每人都認會生字的目的。]
7.做“猜字游戲”。
[“猜字游戲”學生百做不厭,既解除了學習疲勞,又鞏固了所學生字。]
四、回歸整體,再次鞏固。
(做“送生字回家”的游戲:出示課文,課文中凡是有生字的地方都空著,把有關字卡發給學生,讓學生把生字貼回相應的地方。)
1.要想做好這個游戲,除了會認生字以外,必須會背課文,您們能把課文背下來嗎?先自己試試。
2.老師還不會背,您們能教我背一下嗎?
3.師生共背課文,學生可加動作表演背。
[表演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興趣特點,能使課堂氣氛達到高潮,使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加旺盛,也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了解更加深入。]
4.給每一小組發幾張字卡,先讓小組成員互相商量一下這幾個字怎么念,在課文中的什么位置,然后派代表上來貼。
5.全班同學一同檢查貼字情況。
[“送生字回家”,很容易使學生聯想到迷路的小孩、生病的伙伴,內心涌起強烈的責任感,背課文識字特別用心,也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
五、總結全文。
課文學完了,我想小朋友們更喜歡自己的這兩件寶貝了,希望您們在生活和學習中好好地利用它們把事情做得更好。
烏鴉喝水
教材分析:
《烏鴉喝水》是一篇經典、有趣的寓言故事,通俗易懂,全文以“找水喝——喝不著——想辦法——喝著了”這一條線索寫口渴的烏鴉,找到一瓶水,但是水很少,瓶口又小,喝不著,烏鴉動腦筋,想出了新辦法,把石子投到瓶子里,就喝著水了。課文采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文中插圖形象鮮艷。通過對本文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懂得一個道理:遇到問題要積極動腦,想辦法,還必須親自實踐才行。
教學目標:
1.學會11個生字,學習一個新筆畫:斜勾。學習“把”字句。能初步區別“到處、處處”“什么、怎么”“用法、辦法”三組近義詞的不同意思和用法。
2.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在困難面前要動腦筋,想辦法,還必須親自去試一試才行。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建議: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指導觀察,圖文對照”是教學的基本方法。教學中應以觀察訓練為主線,重視思維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和課文內容。
教學開始,讓學生初步看圖,大致了解圖意。再借助拼音邊讀課文邊看圖,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并把說明圖意的句子做上記號。在此基礎上圖文對照,理解詞句,進行講讀。
第一自然段,通過“口渴” 、“到處找水”,讓學生體會烏鴉急于喝水的焦急心情。
講讀第二自然段,讓學生通過看圖、讀文后思考:烏鴉為什么喝不著水?在要求學生對第一幅圖畫面的觀察后,理解“水不多”、“瓶口又小”是烏鴉喝不到水的原因。引導學生了解“怎么辦呢?”是烏鴉自己問自己,表明它要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