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導讀 感悟 體驗
3、指小組戴頭飾朗讀、表演。
(評析:表演是對課文進行再創造。讓學生表演課文中的角色,是一種更為深入的體驗。學生戴上小松樹、大松樹、風伯伯的頭飾,在表演中去體驗、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個性。小松樹的傲氣、大松樹的大度、風伯伯的慈祥和寬容都表現得惟妙惟肖,課堂上氣氛十分活躍。)
點評:
1、根據就低年級學生特點,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往往是從興趣入手。教師采用簡筆畫、貼花等形式,運用故事化、兒童化的語言進行教學,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樂于讀書、樂于識字、樂于交流。
2、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在對話中感悟、體驗。
通過朗讀課文,與文中的人物對話,分角色表演來感悟、理解課文,獲得情感體驗。
3、教師基本上能夠以學定教。無論學生讀文還是識字,無論感悟理解還是對話表演,教師都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相應的點撥、引導、示范、講解等。教師對學生的鼓勵性評價基本上是有針對性的。
不足:識字教學環節中,學生自主識字體現的還不夠充分。如:生字在小黑板上出示之后,應讓學生先看看哪些是已認識的,讓學生交流一下是怎樣認識的。其他學生從中可以受到啟發,激發學生通過多種途徑識字。然后,在此基礎上再重點教學哪些不認識的字。
品質教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不夠緊密。比如,生活中一些學生穿的、用的都是名牌,走在人前就覺得趾高氣揚,瞧不起那些家庭貧困的學生,類似這樣的現象不妨讓學生聯系起來談談自己的認識,向課外拓展延伸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