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梅花山》聽課記錄及評課稿
再讀讀這一句:人們喜愛這報春的梅花。
小結:讀書,就應該這樣,把上下文聯系起來思考,才能讀好書。
【評:知識之間融匯貫通,溫故而知新,借古詩從單純地感受梅花的外表,而轉向體會梅花所體現出的內在精神,提升了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另外,教師于該環節中也教予學生邊讀邊思考的讀書方法。】
⑷師:人們怎么喜愛梅花?人們對梅花的喜愛是一般的喜愛嗎?不急著回答,好好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生:“非常”。
⑸你們是通過哪些詞句讀出來的?
“涌動的人流”?看圖,人多,。
“歡樂的海洋”?看圖,小朋友,在這梅花的世界里,人們邊走邊看,一路歡聲笑語,他們會說些什么?
誰能讀好這一句,指名讀,齊讀。
【評:課文講解環環相扣,引導學生上下文相聯系進行思考,于細微處理解課文。】
(6) 你想對梅花說些什么?
指名說。
人們很留戀梅花,就像我們上學期學到的《看菊花》中一樣,在《看菊花》中是怎樣描寫的阿?(“人們邊看邊走,邊走邊看,舍不得離去。”)
(7)人們為什么這么喜愛梅花?喜愛梅花的什么?
指名說。
大家說的都對,人們喜愛梅花,喜愛梅花的姿態,喜愛梅花的清香,更喜愛梅花凌寒獨放的精神。讓我們再讀一讀這一段,讀出人們對梅花的喜愛,對梅花的贊美。
【評:既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升華了主題。】
師:小朋友們書讀得是聲情并茂,相信字也是寫得端正入體。
三、指導書寫。
1、出示:發、休、息、歡,指名讀(出示課件)
2、這四個字中,教師覺得只有一個字需要特別留意一下,它很像我們以前學過的一個字,猜一猜!
要注意什么?
3、寫“發”(就像一個小朋友歪著腦袋思考,想出了一個好點子)
【評:形象地描述,生動的語言,讓學生更好地記憶生字。】
4、學生練習寫字,教師行間巡視。
評課:
聽了徐老師一堂聲情并茂的語文課,我感觸頗多,受益匪淺,現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自己的感受:
一、將信息技術和語文課程合理整合,形象的思維和抽象的思維相結合。
開始并不直接播放梅花山美景的錄像,而先進行文本對話,讓學生通過自身的閱讀和理解構建自己頭腦中的梅花山的景色,其后再觀看梅花山片段錄像,輔助學生進行合理地思考,將學生抽象的思維具象化,完善學生頭腦中藝術世界的構建。另外,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進行整個教學活動,例如相機出示句子,指導朗讀,播放音樂,調動學生的朗讀情緒,將信息技術和語文課程合理整合,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二、關注到學生美育的同時也不忽視德育。
通過朗讀,播放梅花山錄像(電教媒體),引導學生思考,仿佛身臨其境地觀賞梅花的晶瑩透亮,感受梅花的清新淡雅,給學生以美的陶冶。從抽象的文本描述轉化為形象的思維,再現了梅花山的美景,給學生美的感受,但這時又以一首古詩為契機,引領學生體會梅花不畏寒冷,傲立風雪中的堅韌不拔的精神,將學生由對梅花外表的喜愛提升到對梅花內在精神的贊美,升華了主題。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也不忽視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最后再播放音樂(電教媒體),指導學生朗讀,在音樂中詮釋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