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塘教學反思
再次備課時,得到了同年級組的大力幫助!張老師告訴我第一課時要多讀少講,讀得形式應多樣化,比如第一節齊讀了,第二節就可以開火車讀及出示句式概括;許老師更是熱心誠懇地從頭到尾給我進行了梳理,對第二自然段進行了徹底地改版;吳老師看到有心事的我不僅幫我打掃衛生,給了我一次試上的機會,還給我提出了寶貴的意見;陳老師說我的導入還好的;楊老師說我的語言應簡潔些,板塊要心中有數,在聆聽了我的思路之后,給了我很多建議和鼓勵。正是大家如此熱心的幫助,讓我心里有了些底!一節課下來,心中最大的感受是: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感激之情無語言表!
回顧這次公開課,沿著思路整理如下。
1、感悟之后讀課題,更能讀出自己的感覺
孩子讀好課題的前提是對課題有所理解,介于這樣的思考,設計出示池塘圖片,讓孩子說說看到了怎樣的小池塘,孩子回答清澈見底、清清、可愛的小池塘,如此直觀的感受,池塘可愛美麗的印象就種在了孩子心中,那么對于課題也能讀出自己的感受了!
2、長句的朗讀指導在關注停頓的同時也要關注輕聲音節
同年級老師說第一句孩子難讀的!許老師更是讓我好好研讀這句。我還是沒有認真讀出來,以為標上停頓號孩子照著停頓就可以讀好了。課上,語感好的孩子讀得還是對的,語感不太好的孩子看著停頓也是讀不出來。一開始我也覺得納悶得,有停頓了怎么還讀不好呢?張七中老師的點撥,讓我豁然開朗,原來這句的“了”是輕聲。這才是本句的重點和難點!
3、教給孩子識字的方法
許老師提醒我,要把一些方法教給孩子。孩子在記憶字的時候教師要把方法點出來告訴孩子。在教學“波”時,孩子說三點水加皮就是波;破的石換成三點水就是波。我就有意識地告訴了他們識字的方法。
4、有些事物性詞語的理解可以借助課文插圖。
在理解水波和蘆葦時,就讓孩子到前面來指一指,能指出來的小朋友也就理解了詞語的意思。
5、有些詞語的理解需要給孩子一定的語境。
吳老師說這節課詞語的理解不太多。“鮮”字可以通過詞意,給孩子一些句子讓孩子選擇。思考之后覺得都出示太多,有點拔高要求。就選擇了兩個常用的,孩子記憶鮮字時可能說到又于課文有所聯系的兩個意思給孩子選擇。并生活中的例子讓孩子有深刻的感悟!
6、教給孩子讀書的方法
上次進丁老師的班借拖把,看到她班里的孩子都在自己讀自己的書,聲音響亮很投入,羨慕之極。想想我們班,我不去就不怎么讀,個別想讀得學生也步入了大流,領讀員也是愛莫能助。我知道這是我慣得壞毛病,因為我每次進教室都會組織齊讀,很少個人讀,孩子已習慣了,當然不會自己讀了。后來,我就要求他們自己讀自己的書,我在還好一些,不在的話,讀讀就玩在一起了。這次公開課上,一說自己讀,孩子讀讀就齊讀了。一開始我也納悶的,張七中老師一點,我就恍然大悟了。我每天直說自己讀自己的,卻沒想到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自己讀自己的。于是,我就把從張老師那取的經傳給了大家:自己讀時,可以比別人讀得快些,可以慢些,可以大聲讀,可以小聲讀,可以帶動作讀,可以加表情讀,可以唱讀……總之,想怎么讀就怎么讀。一聲令下,孩子果真哇哇地自己讀自己的啦!
總之,需要學習和思考的還很多,還需多充電,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