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塘》案例分析
師:(出示本課生字卡片)課文我們已經學完了,這些生字,誰愿意當小老師帶領同學們讀一讀?
生:姐 吹 波 只 邊 陽 紅
師:仔細看這些字,你能用什么方法記住它?
生:我會記“吹”,“欠”字加上口字旁就是“吹”
生:我也會記“吹”,我用換偏旁的方法記:“喜歡”的“歡”的“歡”去掉又字旁,換上口字旁就是“吹”。
生:我會用歌訣法記“波”:“破”字去掉“石字旁”,換上三點水字旁,就是“波”。
生:我也會用歌訣法記“只”:“口”字加“八”字底,就是“只”
生:我會記“姐”因為“姐姐是個女孩,所以左邊是“女字旁”,右邊是“且”
生:我也會記“姐”,電視里經常出現“女主持人”,只要將這個“女”加上且字就是“姐”。
師:小朋友真不錯,能用電視中學到的知識來學漢字。
生:我猜謎的方法來記住“邊”:旁邊的“邊”去掉走之兒。
生:我也是用猜謎法記“紅”:絞絲旁加工人的“工”就是“紅”字。
師:小朋友可真聰明,想了這么多辦法來記住這些字。
……
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繁難的生字被大家的“奇思妙想”化解了,這真出乎我的意外,我不禁為孩子們的聰明才智鼓起了掌。
[反思]
傳統的識字教學,往往是教師出示一課時要學習的生字,然后帶領學生逐個分析筆畫、筆順、偏旁、結構、枯燥無味,此時,教師的聲音常常是越來越大,而學生參與的聲音常常是越來越小,課堂就象一潭死水。《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目標,首先是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因為有了這種喜歡和愿望,可讓學生學習漢字變得更輕松、更主動。本節課,我不是一味的由老師講解,而是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聯想、分析、選擇記憶字形的方法,學生們有的用猜謎法記生字,有的用歌訣法記生字,有的用部件法記生字,有的用換偏旁的方法記生字,有的用熟字稍作變化記生字,有的憑借電視中學到的知識記生字,還有的運用數學課中涉及的知識記生字,滿足他們急于實踐的心理渴求,讓每個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牢固掌握生字的記憶方法,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孩子們在識字中表現得那么積極、熱情、獨立、自主,他們完全成為識字的主人。識字教學由枯燥變得有趣,由單一變得多樣,識字成為學生的一種精神享受和生活需要,久而久而之,學生定能養成良好的自主識字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