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得的紅圈圈最多(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理解課文內容,進行語言訓練,懂得認真練字的重要性。
3.通過主題閱讀,豐滿人物形象,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課文第二自然段。
課前準備:教師:準備圖片、生字卡片、投影機、小黑板卡片等學生:預習
1.讀課文,思考:鄧小平小時候是怎樣練字的?先生的要求是什么?
2.收集有關鄧小平小時候的故事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這節課咱們繼續學習《他得的紅圈圈最多》(師指板書,生齊讀),他是誰?(板書:鄧小平)鄧小平小時候是怎樣練字的呢?
二、精讀課文
1.學生自讀第二自然段,找出相關句子畫出來。
2.學生交流,出示句子。
“每次寫字,鄧小平爺爺都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所以他得的紅圈圈最多。”(指名讀)
3.“先生的要求”是什么呀?再讀課文,找一找,交流。
示范仿影、臨寫,讓學生結合實際說說自己平時是怎樣寫字的。
引導學生試背先生的要求。
4.引讀:“寫得好的字,先生就在上面……”
孩子們,你們寫得好的字,老師會在上面……
當你看到這些五角星時,你心里會怎樣想?
5.鄧小平跟你們一樣,每次寫字……(引讀)
6.現場采訪,進一步體會小平堅持不懈的精神。
7.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榜樣,你能夸夸她們嗎?用上“每次……都……所以……”這樣的句式,就能把話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學生練說。
8.想想看,鄧小平的媽媽看到孩子得的紅圈圈時,會怎么做,怎么說呢?
9.背誦第二自然段,自由練背,指名背。
三、指導寫字
四、拓展閱讀《鄧小平小時候的故事》
板書安排: 10 他得的紅圈圈最多
鄧小平 堅持不懈
先生要孩子們先用紙蒙著字帖描,等練熟了,再照著字帖寫。
每次寫字,鄧小平爺爺都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所以他得的紅圈圈最多。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一下第10課。
設計理念:
根據低年級兒童認知特點,循序漸進,生動形象地組織文本導讀活動。在讀中感悟,在悟中聯想和想象,且注重課內外資源有機整合,尤其是將拓展主題閱讀擠入課內,改變兒童閱讀生活狀態。
附短文:
鄧小平小時候的故事
鄧小平小時候學習很刻苦,也很節省。
一天傍晚,天下起了大雨,放學回家的路太滑,鄧小平摔了好幾跤,疼得非常厲害。第二天清早,雨還在嘩嘩地下著,鄧小平收拾書包又要上學去,母親連忙攔住他說:“娃兒,下這么大雨,路又不好走,今天就別上學了。”鄧小平聽了,急忙說:“媽媽,這可不行,我不能曠課。”說著就要走。母親攔也攔不住,就掏出兩個銅板塞給兒子說:“孩子,中午就別回家吃飯了,省得路滑摔跟頭。”可是,等到晚上放學回來,鄧小平從書包里又掏出了那兩個銅板交給了母親,母親忙問:“你怎么又拿回來了?”他調皮地摸著肚子說:“我中午沒吃,現在一點兒也不餓!”母親眼圈紅了,她知道,兒子舍不得吃,是在為家里節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