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海睡了
教材簡析:
《大海睡了》是一首生動活潑、充滿情趣的兒童詩,全詩八行,描繪了喧鬧一天的大海在夜晚漸趨寧靜。詩的第一句共四行,這一句把風兒和浪兒比作頑皮的孩子,到了晚上才停止嬉鬧,大海終于安靜地睡著了。“鬧”和“笑”形象地寫出了白天海風、海浪的特點。第二句也有四行,是寫大海熟睡時的樣子。大海如同一位慈祥的母親,哄著孩子睡著了。“她抱著明月,她背著星星”,明月映在海面上像是孩子躺在大海媽媽的懷里枕著大海媽媽的臂彎睡著了;星星映在海面上像是孩子趴在大海媽媽的背上睡著了。大海媽媽哄著孩子睡著了,大海自己也睡著了,那輕輕的潮聲好像是她發出的“鼾聲”,多么美妙的想象。
詩歌意境優美,語言清新,富于想象,風兒、浪兒、明月、星星、大海都被賦予了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因此,幫助學生體會詩情畫意,進而有感情地朗讀,培養語感,積累語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是難點。
目標預設:
1、借助多媒體,讓學生有興趣地讀兒童化的詩文,初步體會大海夜色的意境美,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8個生字,繼續明確寫對又寫好的要求,鞏固讀寫姿勢。
重點、難點:以朗讀為重點,借助插圖,通過想象引導學生走進詩的意境。
設計理念:
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情感總是在一定情境中產生。本節課借助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用畫面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力求營造一種愉快的審美情境,以情激情,使學生體會詩之美,豐富情感體驗。
一、創設情境,激發想象。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展現白天和夜晚大海的景象,為學生全力打造一個美的、圖畫的、音樂的、幻想的、創造的世界,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般的真切體驗,由“畫外人”變成“畫中人”,達到景與情的統一,情與景的交融。
二、注重朗讀,讀中感悟。朗讀是教師教語文、學生學語文的一個重要方法,它不僅促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能發展語言、陶冶情操。初讀兒歌時,利用過關的形式,激發起學生讀書的興趣。在此基礎上,運用多媒體手段,教師優美的語言描繪,激發學生富有個性的想象,再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如: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讀、小組賽讀、表演讀、配樂讀等),使詩文中蘊含的豐富的美育因素,得到充分挖掘,使語文與美育完美結合。
設計思路:
一、談話導入,引入情境;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四、創作小詩、拓展感悟;
五、鞏固姿勢、指導寫字;
六、課外延伸、升華情感。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入情境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大海嗎?你見過的大海是什么樣的?
2、小朋友見過的大都是白天的大海,波濤洶涌,你們瞧(課件點擊白天大海的畫面,學生欣賞)
3、你們看見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4、風兒奔跑著,浪兒歡笑著,白天的大海真熱鬧!那晚上睡熟的大海又是怎樣的?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來學習一首非常優美的兒歌,(教師深情地讀題)大海睡了。小朋友們,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師一起來寫課題。(師板書課題,學生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