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海睡了
5、齊讀課題。(引導學生讀好課題,讀出靜的感覺,為課文的情感定好基調。)
(設計理念:從談話入手,再出示白天大海的畫面,讓學生身臨其境。巧妙的追問和小結,暗示了課文中“鬧”和“笑”的含義,不露痕跡的過渡則激起學生看一看夜晚大海的愿望。同時,老師在板書課題時,讓學生書空,使學生養成注意觀察的習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過渡:讓我們一起走進夜晚的大海。(課件)配圖配樂朗誦課文,學生欣賞。
2、夜晚的大海真美!小朋友們喜歡嗎?輕輕打開書,再輕輕地捧起書,自己讀讀兒歌,把字音讀準了。
3、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了解學情。
(設計理念:美的畫面、美的音樂、美的朗讀,讓學生一開始就感受了一種美的情趣,進入了一種美的境界。這首兒歌對兒童心性的陶冶在此時便如春雨般悄然無聲地滲入了學生的心田。)
4、檢查自讀情況。
a、讀生字、新詞。
(1)電腦博士想考考你們,看看你們過關了沒有?
(課件出示一部分詞語):睡覺 明月 深夜 輕輕的潮聲 睡熟的鼾聲
(2)你認識哪些詞語,準確、響亮地讀給大家聽聽。
指名讀、(根據讀詞情況適時正音,讀得好的學生可以請他領讀)、 齊讀。
(3)小朋友們,恭喜你們第一關過了,看看第二關了。
(課件出示)風兒 浪兒 背著 抱著 星星
(4)這組詞語特別有意思,你們發現了嗎?(課件突出輕聲)
開火車讀、(重點指導讀準“風兒、浪兒、星星”)、齊讀。
b、讀課文。
(1) 小朋友們詞語讀得可真好,那課文一定也能讀準。同桌的小朋友,你讀我聽,我讀你聽。(同桌互讀課文)
(2)誰來讀給大家聽聽。(指名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從“通”和“準”上進行評議, 齊讀課文。)
(設計理念:老師用過關的形式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便枯燥的初讀為有趣的游戲,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要求嘗試。)
三、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一)體會第一句。
1、小朋友們,讀完了兒歌,你覺得大海最像誰?(媽媽)大海媽媽有兩個頑皮的兒子,就是風兒和浪兒。白天,它們玩得非常開心,閉上眼睛,再想想它們玩耍的樣子。(學生閉眼想象,然后說一說。)
2、這兄弟倆玩了一天太累了,它們躺在大海媽媽的懷里睡著了。(課件點擊第一句)范讀、你能讀好它嗎?指名讀(學生閉眼聽)
3、聽了他的朗讀,你覺得大海這時是怎樣的?(靜)誰再來讀一讀?(指名讀、評議、男生讀、女生讀。)
(二)體會第二句。
1、大海媽媽還有兩個可愛的孩子了,自己讀讀兒歌的第二句。(課件點擊第二句)學生自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