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兒真好》教學案例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的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為了體現“全面”、“綜合”,無論是“總目標”還是“階段目標,都是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能力、過程、方法”這三個維度提出的。在以上案例中,我特別注重讓學生去體驗:上課伊始,幾筆勾勒出一座荒島,問:“你們喜歡嗎?”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接著引導學生進入小熊的角色之中,你有過孤零零的感受嗎?如果你是這只小熊,你會想什么?初步體驗小熊的孤單、渴望朋友之情。學生通過親自美化環境,深入體驗美好的環境給大家帶來的歡樂。孩子情感得以盡情的釋放,態度得以輕盈的體現。同時,我更加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方法”,讓孩子潛下心讀書,讓孩子自由交流,讓孩子動手畫一畫,貼一貼,讓孩子演一演……
2、創設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情境。
我們都知道小學語文教材都是“情景交融”的產物,但對于學生來說,它是一個未知的領域。在教學中我能依據教材特點運用藝術手段的力量巧妙地將荒島搬到黑板上,把綠葉成陰的小島移到了孩子面前,再現了教材內容的相關情境,使情境直接訴諸于兒童的器官,使他們對教材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親”從而引發學生的共鳴,使其身臨其境。這樣的教學正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興趣和需求,且與他們的思維、想象能力相協調,極大地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把學生引入渴望嘗試的情境中,使他們躍躍欲試,以至積極傾吐自己的感受,釋放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