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兒真好》 教學案例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了解“荒”的字理,理解由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小熊是怎樣找到朋友的,知道“這兒”好在哪里,教育學生從小要懂愛護環境。
教學難點:通過讀書感悟找到與種樹之間的聯系,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重點: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一、引入
1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15課,齊讀課題。
2 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誰還記得,“這兒”原來是什么地方?后來又是什么地方?
(過渡)對,原來是荒島時,這兒不好,后來種上了小樹,大家感覺到這兒真 好!是誰使這兒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呢?(小熊),這節課,我們就來和這只小熊交朋友。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 自由讀,小熊的家在哪里?
2怎樣的島叫“荒島”?想象一下,這個島是怎樣的?有什么?
(1)看老師寫“荒”,仔細看,想一想,荒島上有什么?
(2)從“荒”中,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荒島上只有野草!
(3)出示句式:這個小小的荒島上沒有 ,也沒有 ,只有 。
(評:從字理的方面,讓學生理解荒島上只有一些野草,除了野草,什么也沒有,加上句式的訓練,自然地把學生帶入了小熊惡劣的生活環境當中。)
3 在環境這樣差的荒島上生活,小熊感到孤零 零的。
(1)什么叫“孤零零”?
(2) 講解:我們中國的文字表現力非常豐富,在一個詞語當中,相同的字重復出現一次,它的意思就更加強調一次,那“孤零零”就表示——比孤單還要孤單,就是非常孤單的意思。
(3)你還知道了有那些詞語也是這樣的結構,表示什么意思嗎?(黃乎乎、亮晶晶、綠油油……)
(4)你什么時候也有孤零零的感覺,你感到孤零零的時候想做什么?
(5)回到課文,小熊和你們的想法一樣嗎?它是怎么想的?
4 誰能把小熊這種孤獨的感覺讀出來?(把自己當成小熊來讀)
(1)指讀
(2)齊讀 (孤獨,渴望……)
師:平時啊,我們就應該把自己當成書中的人物去想去讀,這樣,才能把課文理解得更好!
(過渡):那這只小熊后來就這么一直孤單下去嗎?讓我們來學習2—3自然段。
(評:還是通過字理的知識,使學生理解孤零零的意思,讓學生例舉abb式的詞語,自然滲透學習詞語的方法,再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在“孤零零”的感覺上與小熊產生共鳴,從而明白小熊多么渴望身邊能有朋友!這樣,很自然的就把自己當成了小熊讀出孤零零的感受,激發了學生繼續讀書探究的興趣。)
三、 學習第2、3自然段
1 和同座或前后同學合作學習,先讀書,再討論。
你覺得這只小熊是一只怎樣的小熊,為什么。
出示句式:這是一只 的小熊。(聰明、勤勞、能干……)
(評:給學生提供充裕的時間來讀課文,再讓他們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不僅能填詞,還說出自己的理由或看法,同時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的學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