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一個空間 讓孩子自主探索發展 ──《小小竹排畫中游》教學案例與點評
師:(齊讀課文,讓學生想想哪個詞或句子不明白。)
生:老師我不明白“魚米鄉”是什么意思?
師:誰來幫他解決這個問題?
生:“魚米鄉”就是說魚和米很香的意思。
生:江南也有魚,也有米,很香。
師:課文哪個地方寫魚?
生:“魚兒游”
師:“魚兒游”說明江南魚很多,哪個地方有米呢?
生:禾苗綠油油。
師:里面有米嗎?
生:等禾苗長大了,變成水稻,然后去掉皮就是米了。
師:江南是一個盛產魚、米的地方,所以叫“魚米鄉”。你們說得那個“香”是香氣的香,香味的香,而這里的“鄉”是鄉鎮的鄉、鄉村的鄉,家鄉的鄉。
生:老師,我不明白小小竹排畫中游是什么意思?
師:誰能來給他解決這個問題?
生:小小竹排在水中游好像一幅畫。
生:因為有鳥兒、魚兒、樹木、禾苗很美,好像一幅畫,所以說小竹排畫中游。
師:請同學看課件,把自己看作小男孩,周圍的風光,像不像一幅畫。
生:像。
師:閉上眼睛聽師描述。(通過有聲有色的語言使學生入情入境)
師:你有什么感覺?
生:感覺自己像在畫中一樣。
師:所以課文最后說“小小竹排畫中游”,在讀這個句子時候,重音要放在畫上。
生:我還不明白“順水流”的意思。(先找生說說,出示課件,理解“順水流”的意思)
師:到這里,課文還沒有題目呢!請同學們給課文起個好聽的名字、
生:美麗的大自然。
生:美麗的大花園。
生:美麗的祖國。
生:江南好風光。
……
師:課文用了文中最精彩的一句話作為題目“小小竹排畫中游”
最后請大家帶上題目,有感情地來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問題從學生中來,再巧妙轉回到學生中去,在互相質疑,解疑中讓難點變得水到渠成。
四、自主延伸
讓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可以把它畫出來,可以講給別人聽,可以動情地讀一讀,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大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