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只鳥蛋》教學設計方案
一、概述
·課名是《兩只鳥蛋》,是小學人教版語文新教材一年級第二冊。
·本節課所需課時為2課時,80分鐘;
二、指導思想
針對新課標的要求,本案致力于建設一個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努力實施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以多媒體電化手段輔助教學貫穿始終;將小組學習的階段目標明確提出,并落實檢查;字詞檢查的方式做到多樣有趣;在實踐活動中充分激發孩子的合作、競爭意識,同時開闊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表達、組織的才能,使語言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很好地統一。注重滿足學生的精神生活需要,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按照這一新的課程理念,語文教師應對教材進行整體性的探究,開發教材所蘊之內涵,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習語言,積累生活,豐富情感,吸納知識,陶冶情操。
三、教材內容說明
這是一首兒童敘事詩,講述一個小朋友從取下兩只鳥蛋到送還鳥蛋的事.在這首小詩里,我們能看到孩子在母親的啟發下,幼小的心靈里萌生出對生命的關愛,對小鳥的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當孩子“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時,孩子看到了小鳥的明天,我們看到了人類的希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四、教學目標分析
1、學會本課生字12個,并會寫6個生字,認識走之底。
2、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并能背誦課文。
3、通過學文教育孩子珍惜生命、憐惜生命、懂得鳥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有保護動物的環保意識。
4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發揮豐富的想像力進行創新寫作,表達自己想說的話。
五、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課綜合運用講授式、啟發式、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等各種策略,提供大量的學習資源,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學習。通過質疑、小組交流、分組匯報等環節完成課文教學。培養學生語文綜合實踐能力。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表達能力。并采用各種創新識字、改編故事等方法,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散思維,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創新閱讀和創新表達,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教師不僅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整合各種學習資源,在進行大量的識字教學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大量閱讀的能力,鼓勵學生小組質疑、協作學習、口語交流、分組匯報,完成課文教學,并在此基礎上寫作表達,促使小學生的聽、說、讀、寫技能的一定提高,提高教學效率。
六、教學過程環節
第一階段:復習導入,鞏固生字。
第二階段: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第三階段:細讀課文,促進感悟
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特別是自主學習能力及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
第四階段:學生進行擴展閱讀的學習。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表達能力。
第五階段:啟發學生,再創情境,激發孩子們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鼓勵學生創新寫作,抒發自己的感受或寫關于護鳥方面的內容。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鞏固生字。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學生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說說你讀明白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學生質疑)
三、細讀課文,促進感悟
1、讓學生幫老師請四位同學分小結讀。其他同學提出讀書的建議。
2、出示實物鳥蛋,學習第一節。
a.讓學生看看或摸摸這小小的鳥蛋。把自己的感受講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