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古詩二首(憫農 江上漁者)
一、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7個字,1個多音字“沒”,會正確書寫6個字。
2.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詩文,背誦詩文,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3.通過誦讀兩首古詩,使學生感受到勞動人民生活的艱辛,懂得勞動果實來之不易,要愛惜勞動成果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
1.認識本課7個字,1個多音字“沒”。
2.理解古詩內容,會背誦兩首詩。
三、教學難點
1.正確書寫6個字。
2.學習古詩,理解內容感受勞動人民的辛苦,激發學生喜歡誦讀古詩的興趣。
四、教學準備
字詞卡片。
五、教學時數
2~3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觀察圖畫,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看看書上的插圖,說一說誰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干什么?干得怎么樣?說一說你有什么感覺。
2.我們吃的糧食就是農民伯伯這樣辛勤耕種出來的,有位詩人看到這種情景,心里有很多感慨,他就寫下了一首詩。你們知不知道這位詩人是誰?寫的是什么詩?(板書課題)憫:當同情講。憫農是同情農民的意思。
3.這首詩大家并不陌生,會背的同學請站起來背給大家聽。
(二)朗讀詩句,自學生字。
1.對照拼音,自讀古詩《憫農》,標畫生字。
2.同桌互讀,讀準字音。
3.教師反饋。
汗滴——滴,滴為什么是三點水旁?
盤中餐——盤,盤子是干什么用的?盤中餐就是盤子里盛的飯菜。
辛苦——辛
4.再讀古詩鞏固識字。
(三)誦讀古詩,自學理解詩意。
1.指名讀古詩,觀察圖畫想一想,這首詩寫的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