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
教學目標: 1.滲透性識字6個,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
2.背誦《插秧》,理解“秧插在倒影中”的意思。
3.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4.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和勞動之美。繼續(xù)學習在閱讀時想像情景的方法。〖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平時喜歡勞動嗎?看來大家都是熱愛勞動的孩子。這節(jié)課老師要帶大家進行一項特殊的勞動,你們準備好了嗎?(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聯(lián)系其生活經驗,使學生在教師的贊揚聲中,樂于接受特殊任務,自然而然進入學習情境。)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二、圍繞課題質疑并解題
1.看到“插秧”兩個字,大家都很好奇,你們現(xiàn)在最想知道什么?(估計學生會問:插秧是干什么?在哪兒插秧?誰插秧?)
[點評:“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勵學生質疑,及時了解學情,適時調整教學,啟迪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習興趣。]
2.(課件出示:農民彎腰在水田插秧的畫面。)現(xiàn)在,我們已經來到了目的地,看到這幅畫面你的疑問解決了嗎?(學生看畫面,猜測解決以上問題。)
3.老師相機引導學生理解:戴斗笠的農民把秧苗插在水田里的勞動就叫 “插秧”。
[點評:結合圖畫,聯(lián)系課外知識和生活經驗,引導學生理解“插秧”一詞,形象直觀。]三、理解課文
1.今天我們就要幫農民伯伯在水田里插秧。你看,這片水田像什么?(引導學生想像人站在水田里可以看見自己的倒影,體會水田像一面鏡子。)隨即出示詩句:“水田是鏡子”。
2.引導觀察:水田上邊有藍天、白云,水田旁有青山、綠樹,那水中自然就會有――?(師一邊敘述,一邊在黑板上畫水田、藍天、白云、青山、綠樹及各景物的倒影。)出示詩句:“映照著藍天,映照著白云,映照著青山,映照著綠樹。”
3.看到這么美的景色,我們可別閑著,趕快幫農民伯伯插秧吧!(指名上臺貼秧苗。)
4.插完了秧苗可別忙著回去,你們不但幫農民伯伯插好了秧苗,細心觀察的小朋友,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說出秧苗插在水田里,同時也仿佛插在了綠樹、青山、白云、藍天上。)相機出示第二小節(jié)詩句。
[點評:在引導學生觀察圖畫,進行語言訓練的同時,就自然生成了本文詩句,同時使學生在不經意中對課文進行了理解與感悟,真可謂“水到渠成”。]四、熟讀課文,自主識字
1.誰能把這首詩完整地讀給大家聽?(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2.大家把這首詩讀得既正確又流利。生字寶寶真頑皮,一個個跳出來想和你們交朋友,看看誰最先叫出他們的名字?(出示生字卡片,采用開火車、猜字兩種游戲,進行識字組詞檢測。)
3.讓我們把生字寶寶送回課文中,再來讀一讀這首小詩。(指導學生體驗勞動的愉悅,有感情地練讀小詩。)五、背誦課文,拓展延伸
1.這首小詩你能背過嗎?你有什么小竅門?(啟發(fā)學生尋找一二節(jié)的規(guī)律。)
2.指名背誦,大家閉眼想像畫面。
3.師生合作背誦。(師讀每節(jié)第一句,生背后四句。)
4.水田是鏡子,還能映照出什么呢?(在小組內仿照課文編一編。)
5.小組匯報,師生評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