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和小樹》教學案例
運用“發散思考思維活”的策略,提高一年級學生想象能力 《爺爺和小樹》教學案例《爺爺和小樹》是京版教材的一篇課文,以兒童詩的形式表現爺爺和大樹之間發生的兩件事,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我根據教材要求、學校的課題研究和班內學生的實際情況定的教學要求是引導學生運用發散思考思維活的策略、自主識字、記字。根據字型充分想象找到好的記字方法與大家交流。展開大膽合理的想像,能用爺爺和小樹的口氣說一句或幾句話,想象他們之間發生的事,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在第一課時的時候我們完成了初讀課文,識字記字的任務。《爺爺和小樹》一課中要學三個生字:衣服的衣、雨傘的傘、真好的好。學生發散思維自己去發現識字、記字的好方法。
衣:點是人的頭,橫是肩膀,一撇一捺就是衣服的兩只袖子,捺上的小撇是正在穿衣服人的拿衣服的手。
傘:有人說:我把它看成雨傘,人字頭就是撐開的傘帽,長豎是傘把,點、撇是支傘的鐵絲,橫是把傘打開時推傘的部分;還有人說:我把它看成旅游區的遮陽傘,就是那種支在桌子中間的給吃飯的游客遮太陽用的。人字頭就是傘帽,豎是傘把,橫是圍著傘的桌子,點、撇是放在桌子上的菜。
好:1、一男一女站在一起,和結婚照差不多,結婚是好事。
2、鄰居阿姨是女的生了個孩子是好事。女就是女人,子就是她的孩子。
3、爸爸說了我家有我和妹妹,男孩女孩都有,是好事。
學生放飛了想象的翅膀,三個生字很快就記住了。學生發明的記字方法既形象有生動,有的是老師也想不到的,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嘗到甜頭的我,在指導認讀字時也讓學生自主識字,收獲又是很豐富。如:
爺爺的爺:上面是父,說明是男人。下面可以看成是長胡子或者爺爺拿的拐棍。
冷熱:平常的水就用三點水旁,冬天的時候水凍成冰了,水就少了,所以就成了兩個點。夏天的時候愛下雨,水多了,所以下面就是四個點。
學生自己發現的識字方法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更口語化,易于同齡人理解。
第二課時的主要任務是課文理解。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的:
(一)揭題,出示策略。
上節課我們想了好多好方法記住了字和詞,你們愿意和老師一起再認識認識它們嗎?
爺爺 冷熱 稻草 衣裳 撐開 真好 綠傘
今天我們要運用發散思考思維活的策略來學習一篇課文,師出示課題"爺爺和小樹",請學生讀準"爺爺"。注意第二字讀輕聲。
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記住"爺"字的?(爸爸的爸爸拿拐棍、爸爸的爸爸長胡子)
[想象形式:發散思維創造記字方法,自主識字。這點平時在識字教學中效果很好,學生有很多出人意料的好方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還記得“發散思考思維活”思維訣竅是什么嗎?
① 想的越多越好。
② 想的越新奇越好。
好,我們比一比看看今天誰想的最好。
(二)感悟課文,展開想象。
打開書,自讀課文,數數有幾句話。
(1)感悟爺爺對小樹的愛
1、師:冬天到了,天冷了,北風呼呼地刮,小樹在寒風里會說些什么呢?
預想:生1:它會說,我好冷呀,我會凍死的。
生2:要是有人給我穿上暖和的衣服那該多好呀!
生3:好冷啊,我要凍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