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交際:等我也當了爸爸、媽媽……
豐潤區第二實驗小學 閆愛菊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能用普通話和別人進行交流,能條理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2、 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己個性化的見解、樂于表達、善于表達。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培養學生講普通話的習慣,激發學生交際的欲望和自我表達的能力。
2、讓學生認真傾聽他人發言,培養傾聽能力和根據傾聽主要內容提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啟發學生用童眼看爸爸媽媽,變換角色當一回有童心的爸爸媽媽,用童稚的語言抒發自己的真實想法和心理感受,促進孩子與父母的心靈溝通。
策略與方法:
讀中感悟,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 朗讀詩歌,發散思維
師:同學們,從小到大我們一直當孩子,可能在“過家家”游戲中,有的同學扮演過爸爸或媽媽。現在,你們想不想當一回爸爸或媽媽?(同學們高呼:“想!”)我這里有一位叫湯銳的小朋友,他想當一回爸爸,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他的想法吧!
出示《等我也長了胡子》這首小詩。
通過同桌互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朗讀詩歌,
熟讀后抓文尾句:“到時候,不騙你,我一定做個這樣的爸爸。”
展開討論:到時候我要做個怎樣的爸爸?學生回答時可以運用
詩中的語言,也可以轉化成自己的語言。
引導思考:到時候,你想做個怎樣的爸爸或媽媽呢?
二、深入引導,誘發情感。
在學生談話的過程中教師適時地加以引導,了解清楚以下幾點:
1、爸爸、媽媽應該怎樣當?
2、你喜歡什么樣的爸爸、媽媽?
3、你最希望爸爸、媽媽改變的是什么?
4、假如你當了爸爸、媽媽你又會怎么做呢?
三、創意發言,嘗試交流。
學生自由發言,可先在小組交流,思維和語言的閘門打開以后,在全班交流。
四、互換角色,嘗試溝通。
你們的很多想法觸動了老師,看來孩子和父母真的需要溝通。也許父母也有心里話要對你們說,我們不妨來一次家庭角色大轉變。讓爸爸、媽媽想一想,假如他們是孩子,而你們當了爸爸、媽媽,你們各自有什么想法呢?
如果有可能,請爸爸、媽媽一起到教室,讓他們聽聽你們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