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事情最快樂》的教學設計(通用8篇)
《做什么事情最快樂》的教學設計 篇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01
《做什么事情最快樂》的教學設計
網友jingjing提供
轉載自黑龍江小學教育論壇
做什么事情最快樂
一、教材簡析
人教版《做什么事最快樂》是一篇童話故事,本課旨在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領悟為別人做自己能做的事,就會感到最快樂的生活體驗。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識水平,我作了如下教學設計: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學習課文生字,能讀準字音,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滲透“圖文結合、聯系生活、引導創編”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采用小組學習、圖片、等多種方式相結合,使學生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
(2)培養學生評價自己評價別人的表達能力。
(3)引導學生理解為別人做自己能做的事,就會感到最快樂!
三、教學準備:
1教學掛圖(四份)、以及創編部分需要的圖片
2較輕快的音樂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創設情境
1.小朋友們,誰會唱《小青蛙找家》?
你們看,這幾只小青蛙急得呱呱亂叫,誰想幫助他們?誰能讀出它身上的詞語,就能把它“送”回家。(指名讀詞卡)
詞卡與課文內容有相關聯系,一方面可以引出課題,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咦,這只青蛙……他在想什么呢?(相機出示課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做什么事最快樂。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為了弄清楚做什么事最快樂,小青蛙問了很多動物朋友,誰來把這句話說完整?小黑板出示:
(為了弄清楚做什么事最快樂,小青蛙問了、和。)
(二)自主合作,學習課文
1.教師指導下學習第二自然段。
(1)出示插圖1,提示學法。他先去問啄木鳥。你會用:小青蛙跳到問。的句式把圖上的意思說一說嗎?
(2)圖文結合小朋友們看懂了圖意后,再到課文里找一找,哪一部分和這幅圖的意思是一樣的呢?看誰找得又快又準確。
(3)小組讀輕輕地讀讀第二自然段。
(4)小組匯報小青蛙是怎么對啄木鳥說的?誰來做小青蛙問一問?啄木鳥是怎樣回答的呢?
(5)小組討論:為什么啄木鳥覺得捉蟲子最快樂呢?
(6)感情朗讀小朋友們很會讀書。相信你們也一定能把課文讀得很好聽,先自己練讀第二小節吧!
(7)自由練習,檢查匯報
這個環節的設計旨在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教師由扶到放。同時針對小組學習的形式化,避免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盲目的小組合作學習。
2.小組合作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提出小組學習要求小青蛙接著又問了誰?(出示兩幅圖、說話句式)他們是怎樣回答的呢?老師想請小組長帶著自己的小組來學習第三、四自然段。這是小組學習的任務:(小黑板出示)
*自由讀一讀3、4小節。
*有不懂的向伙伴請教或問老師……
*合作完成表格的2、3欄。
*以小組為單位,用喜歡的方式有感情的讀一讀3、4小節。
(2)小組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3)學習情況匯報。
a.檢查表格小青蛙又去問了水牛、蜜蜂,他們是怎么回答的呢?
b.朗讀課文老師剛才看到各個小組都讀得有聲有色的,哪個小組想展示一下你們的朗讀水平?
c.齊讀課文讀課文三四自然段。
小黑板出示學習要求,使學生能明確小組學習的目的,而不僅僅停留在表面。這個環節的設計,既能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拓展延伸,聯系生活
1.過渡:小朋友們,小青蛙越問越糊涂了,你看,啄木鳥說……水牛說……蜜蜂說……他們說得都不一樣,那究竟做什么事最快樂呢?它帶著這個問題又去問了很多人,你會學著書上的樣子,也來編一編故事嗎?
2.練習出示部分情境圖,學生自由練習編故事。
3.匯報在匯報時引導學生想,如果小青蛙問你,你會怎么回答呢?如果問到爸爸、媽媽、老師等他們又會怎么回答呢?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學會運用語言。看圖創編和完全創編這一環節,讓學生模仿課文編故事,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觀察能力。
(四)比較歸納,提示主題
1.小青蛙帶著這么多不同的答案似懂非懂,它又去問了誰呢?(出示第四幅插圖)我們一起讀讀第五小節。
2.歸納:是啊,為什么他們的回答都不一樣呢?其實,如果你們仔細想一想,這些回答里面也有相同的地方,如果你是青蛙話,你會怎么回答呢?
3.齊讀第六自然段。拿起書,一起讀一讀第六段。看看青蛙媽媽是怎么說的呢?
4.這回小青蛙明白了嗎?做什么事最快樂?
聽了話后,他會怎么做呢?
(五)選擇角色,朗讀表演
1.小朋友們,故事學完了,你們喜歡這個故事嗎?大家在小組中分分角色,讀讀這個故事好嗎?
2.小組匯報
3.配樂,加上動作,齊讀全文。
這一環節的設計,一方面能使學生在藝術的氛圍中得到美的熏陶,另一方面通過朗讀的形式使學生體會到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
(六)課后作業選擇
1.把故事復述給家長聽
2.照樣子編故事
3.續編故事:小青蛙聽了話后,他……
《做什么事情最快樂》的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用不同的語氣讀出對話。
2、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部首,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認識到做對別人有用的事最快樂,學會關心別人。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并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2、理解青蛙媽媽說的話的意思。
教學難點:讀出對話時的不同語氣。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 課前說:
你認識哪些小動物?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三、教學生字
1、 出示生字,自由讀。
2、 小組討論:想想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生字?
3、 匯報:指名讀、開火車讀、小組讀。
4、 分析生字,理解詞語,口頭組詞。
四、 導書寫:師范寫,生描寫、仿寫。
五、 作業:每個生字寫一行。
教學后記:學生能很快地認識這些生字,并熟悉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一、課前說:
青蛙的樣子是怎么樣的?它有什么本領?
二、 讀課文
1、 范讀第1小節,問:小青蛙會想些什么?
2、 看動畫,邊看邊想:小青蛙跳到什么地方問誰去了?
(1) 出示對話,指名讀,評議。
(2) 分角色朗讀,想想怎么讀好它們的對話?
3、 自讀課文3——4小節。
想:小青蛙又去問誰了?別人又是怎樣說的確良?
4、 看動畫片,反饋交流:互相練讀,指名讀,評議,再讀,分角色朗讀。
5、 小青蛙還會問誰?它們又會說些什么?(自讀第五小節)
6、 指名讀媽媽與小青蛙的對話。
問:你明白媽媽的話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三、 齊讀課文。問:如果你是小青蛙,你現在知道做什么事最快樂了嗎?
四、 課后拓展:
1、 分角色表演課文。
2、 你認為你做什么事最快樂?
18 什么事情最快樂
小青蛙(圖)
板書: 啄木鳥(圖) 捉蟲
水 牛(圖) 耕地
蜜 蜂(圖) 采蜜
為別人做自已能做的事,你會覺最快樂。
教學后記:學生知道做幫助別人的事才會最快樂!
《做什么事情最快樂》的教學設計 篇3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刂”,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對話時的語氣。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對別人有用的事最快樂。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提問導入
1.板書課題:做什么事最快樂
指名借助拼音拼讀。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快樂”,快活,感到幸福或滿意。
2.漫談:你認為做什么事最快樂?
3.課文里是怎樣說的呢?
二、初讀指導
1.默讀課文,圈出生字詞:
為什么花叢別人
啄木鳥叔叔耕地覺得
(1)自主拼讀,同桌互相聽讀,共同糾正。
(2)互相交流對詞語的理解。教者側重講:
別人:指自己或某人以外的人。
花叢:許多花長在一起。
(3)發揮群體作用,記住生字字形。
a.猜謎法:兩點加個“力”,莫把“辦”字猜。(為)
特別提醒:學生容易寫錯“為”的筆順。剛學時,就要強調“為”先寫一點,后寫撇,再寫橫折鉤,最后寫“力”字里面的“點”
b.換一換:快。“決、塊”去掉左邊部分,換上“忄”。
c.部件法:做、叢、別
d.樂:教者書空。
(4)自主認讀生字、熟記字形,理解意思,互相交流。
2.仔細看書上的插圖,聯系課文內容說說每一幅圖上的內容。
(1)小青蛙問啄木鳥:“叔叔,做什么事最快樂?”啄木鳥說:“捉蟲子最快樂。”
(2)小青蛙問水牛:“爺爺,做什么事做快樂?”水牛說:“耕地最快樂。”
(3)小青蛙問蜜蜂:“小妹妹,做什么事最快樂?”,蜜蜂說:“采蜜最快樂。”
(4)青蛙回到家,問媽媽:“媽媽,做什么事最快樂?”媽媽說:“做對別人有用的事,你就會覺得最快樂。”
3.各自朗讀全文,按照“小青蛙想問題——小青蛙向啄木鳥、水牛、蜜蜂提問題,他們都作了回答——小青蛙的媽媽解決了小青蛙的疑難問題”把課文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第二部分:第二至四自然段;第三部分:第五、六自然段)
4.課文朗讀,學生質疑。
三、作業
1.讀讀、寫寫生字詞。
2.填空。
(1)小青蛙跳到問啄木鳥:“叔叔,做什么事最快樂?”啄木鳥說:“最快樂。”
(2)小青蛙跳到問水牛:“爺爺,做什么事最快樂?”水牛說:“耕地最快樂。”
(3)小青蛙跳到問蜜蜂:“小妹妹,做什么事最快樂?”蜜蜂說:“采蜜最快樂。”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這篇課文可以分為哪三大部分?說說各部分的主要內容。
2.聽寫詞語:做工快樂花叢別人為什么
二、精讀訓練
1.第一自然段。
(1)這一段只有一句話,應該用什么語氣讀/為什么?
(2)指名朗讀。
2.第二至四自然段。
(1)過渡:小青蛙出去想別人請教了。他碰到什么情況呢?請一位小朋友朗讀第二自然段。
①討論:這一段寫了哪些內容?學生回答后,出示:
地點問誰問題答復
大樹下啄木鳥做什么事最快樂捉蟲
田野里水牛(同上)耕地
花叢中蜜蜂(同上)采蜜
②各自讀第三、四自然段,引導與第一段比較。
學生回答后板書。
③小結學法。
(2)討論:怎樣讀好第二、四自然段。
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3.第五、六自然段。
(1)讀課文第五、六自然段,想一想:小青蛙問了啄木鳥、水牛、蜜蜂以后,發現了一個什么問題?后來這個問題是怎么解決的?
(2)啄木鳥、水牛、蜜蜂做了什么對別人游泳的事兒呢?
①啄木鳥為樹捉了害蟲,樹會怎么樣?啄木鳥做了對樹有用的事情,他感到很快樂。
②其余由學生練說。
③體會小青蛙很有禮貌、肯動腦筋。
指名朗讀課文
三、總結談話
小青蛙聽了媽媽的話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作業
1.練習朗讀課文,體會各個角色的感情。
2.練習說故事。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讀拼音,寫漢字。
2.讀了《做什么事最快樂》,你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
二、寫字指導
1、側重指導“做、樂、叢、為”的書寫。
做:左中右結構。中間的“古”擠緊,以便右邊的反文旁能寫得舒展一些。
為、樂:獨體字,筆畫較少。寫第一筆時就要有通盤考慮。
叢:上下結構。上面是兩個人字,第一個人的捺要相讓,改為點。
2.按筆順描紅。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1.各自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每個角色的語氣。
2.交流體會,大膽當眾朗讀,聽取大家的評議。
3.繼續練習。
4.分配角色,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改編小故事
五、作業
1.繼續分角色朗讀課文。
2.練習改編的小故事,再講給同學聽。
《做什么事情最快樂》的教學設計 篇4
一、教材簡析
蘇教版《做什么事最快樂》是一篇童話故事,本課旨在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領悟為別人做自己能做的事,就會感到最快樂的生活體驗。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識水平,我作了如下教學設計: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學習課文生字,能讀準字音,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滲透“圖文結合、聯系生活、引導創編”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采用小組學習、圖片、等多種方式相結合,使學生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
(2)培養學生評價自己評價別人的表達能力。
(3)引導學生理解為別人做自己能做的事,就會感到最快樂!
三、教學準備:
1教學掛圖(四份)、以及創編部分需要的圖片
2較輕快的音樂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創設情境
1.小朋友們,誰會唱《小青蛙找家》?
你們看,這幾只小青蛙急得呱呱亂叫,誰想幫助他們?誰能讀出它身上的詞語,就能把它“送”回家。(指名讀詞卡)
詞卡與課文內容有相關聯系,一方面可以引出課題,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咦,這只青蛙……他在想什么呢?(相機出示課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做什么事最快樂。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為了弄清楚做什么事最快樂,小青蛙問了很多動物朋友,誰來把這句話說完整?小黑板出示:
(為了弄清楚做什么事最快樂,小青蛙問了、和。)
(二)自主合作,學習課文
1.教師指導下學習第二自然段。
(1)出示插圖1,提示學法。他先去問啄木鳥。你會用:小青蛙跳到問。的句式把圖上的意思說一說嗎?
(2)圖文結合小朋友們看懂了圖意后,再到課文里找一找,哪一部分和這幅圖的意思是一樣的呢?看誰找得又快又準確。
(3)小組讀輕輕地讀讀第二自然段。
(4)小組匯報小青蛙是怎么對啄木鳥說的?誰來做小青蛙問一問?啄木鳥是怎樣回答的呢?
(5)小組討論:為什么啄木鳥覺得捉蟲子最快樂呢?
(6)感情朗讀小朋友們很會讀書。相信你們也一定能把課文讀得很好聽,先自己練讀第二小節吧!
(7)自由練習,檢查匯報
這個環節的設計旨在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教師由扶到放。同時針對小組學習的形式化,避免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盲目的小組合作學習。
2.小組合作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提出小組學習要求小青蛙接著又問了誰?(出示兩幅圖、說話句式)他們是怎樣回答的呢?老師想請小組長帶著自己的小組來學習第三、四自然段。這是小組學習的任務:(小黑板出示)
*自由讀一讀3、4小節。
*有不懂的向伙伴請教或問老師……
*合作完成表格的2、3欄。
*以小組為單位,用喜歡的方式有感情的讀一讀3、4小節。
(2)小組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3)學習情況匯報。
a.檢查表格小青蛙又去問了水牛、蜜蜂,他們是怎么回答的呢?
b.朗讀課文老師剛才看到各個小組都讀得有聲有色的,哪個小組想展示一下你們的朗讀水平?
c.齊讀課文讀課文三四自然段。
小黑板出示學習要求,使學生能明確小組學習的目的,而不僅僅停留在表面。這個環節的設計,既能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拓展延伸,聯系生活
1.過渡:小朋友們,小青蛙越問越糊涂了,你看,啄木鳥說……水牛說……蜜蜂說……他們說得都不一樣,那究竟做什么事最快樂呢?它帶著這個問題又去問了很多人,你會學著書上的樣子,也來編一編故事嗎?
2.練習出示部分情境圖,學生自由練習編故事。
3.匯報在匯報時引導學生想,如果小青蛙問你,你會怎么回答呢?如果問到爸爸、媽媽、老師等他們又會怎么回答呢?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學會運用語言。看圖創編和完全創編這一環節,讓學生模仿課文編故事,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觀察能力。
(四)比較歸納,提示主題
1.小青蛙帶著這么多不同的答案似懂非懂,它又去問了誰呢?(出示第四幅插圖)我們一起讀讀第五小節。
2.歸納:是啊,為什么他們的回答都不一樣呢?其實,如果你們仔細想一想,這些回答里面也有相同的地方,如果你是青蛙媽媽的話,你會怎么回答呢?
3.齊讀第六自然段。拿起書,一起讀一讀第六段。看看青蛙媽媽是怎么說的呢?
4.這回小青蛙明白了嗎?做什么事最快樂?
聽了媽媽的話后,他會怎么做呢?
(五)選擇角色,朗讀表演
1.小朋友們,故事學完了,你們喜歡這個故事嗎?大家在小組中分分角色,讀讀這個故事好嗎?
2.小組匯報
3.配樂,加上動作,齊讀全文。
這一環節的設計,一方面能使學生在藝術的氛圍中得到美的熏陶,另一方面通過朗讀的形式使學生體會到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
(六)課后作業選擇
1.把故事復述給家長聽
2.照樣子編故事
3.續編故事:小青蛙聽了媽媽的話后,他……
(七)附:自主合作學習表格
做什么事最快樂
---------自主合作學習材料
被問的對象 被問對象的回答
1 啄木鳥圖片 捉蟲子最快樂
2 水牛圖片
3 蜜蜂圖片
4 青蛙媽媽圖片
5 結論:
提供給學生小組學習的材料,使得小組學習有了具體的目標,便于學生操作,提高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
《做什么事情最快樂》的教學設計 篇5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話時的不同語氣。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其中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覺”是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認識到做對別人有用的事最快樂,學會關心別人。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我們第一次見面,看到你們那么可愛,那么愛讀書,我覺得很快樂。你們有快樂的事嗎?說給我聽聽好嗎?有一只小青蛙仰著頭也在想:做什么事最快樂呢?
板書課題,指導讀好課題。生字:“做、快、樂”
二、初讀課文
過渡:到底做什么事最快樂呢?小青蛙去向別人請教,他有沒有弄明白呢,我們一起來讀課文。
要求: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將課文讀正確、流利。標出自然段序號檢查:
1、遇到不認識的字你是怎么辦的?那老師來考考你們,能讀出這些詞語嗎?誰先來。“做、叢”平舌音“為”第四聲“叔叔”翹舌音,第二個讀輕聲“覺”是多音字“啄”翹舌音,最后發“o”“耕”后鼻音
2、把這些詞語放在課文中再讀課文,想一想小青蛙都向誰請教了?
3、我們一起來看看小青蛙怎樣向別人請教的。(聽錄音,看課文動畫)讀后指名回答小青蛙都向誰請教了。
4、分段讀課文
a、小青蛙跳到大樹下問誰?出示句子,指名朗讀問:啄木鳥認為做什么事最快樂?指導朗讀:看插圖想像一下啄木鳥捉蟲時的快樂心情分角色朗讀:女生讀小青蛙的話,男生讀啄木鳥的話,老師讀提示語。
b、按照上面的學習方法學習第3、4自然段小組合作:小青蛙還向誰去請教了,我們小組合作來自學第3、4自然段。
c、啄木鳥說:“捉蟲最快樂”,蜜蜂覺得采蜜最快樂,水牛覺得耕地最快樂,小青蛙可被他們搞糊涂了,回家問媽媽。出示第5、6自然段,指名朗讀你知道了嗎,做什么事最快樂呢?出示:做對別人有用的事,你就會覺得最快樂。指導朗讀這2節5、分角色朗讀課文女生讀小青蛙的話,男生分別讀啄木鳥、水牛、蜜蜂、媽媽的話,老師讀提示語。
三、知識延伸
小朋友都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你一定喜歡上這些小動物了吧,除了他們,你還知道身邊有哪些小動物在做對別人有用的事?出示小動物,課后我們開個討論會來談談這些小動物做了哪些對別人有用的事,好嗎?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快、樂”
《做什么事情最快樂》的教學設計 篇6
教學設想:
《做什么事最快樂》是國標本蘇教版一年級下冊中的一篇童話故事。故事講的是一只小青蛙想弄清楚做什么事最快樂,分別問了啄木鳥、水牛、蜜蜂、媽媽,最終找到了答案。全文以對話的形式展開敘述,其中二、三、四自然段結構相同,適合學生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文圖文并茂、富有童心童趣,形象地描繪出小青蛙尋找答案的經過,就像一部活的童話劇。
本課的教學就是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借助插圖、頭飾、音像等手段,引導學生進入課文角色,從而認識到做對別人有用的事最快樂。在教學時,教師該如何組織好教學來突破這個難點呢?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與其教師細致地分析講解,不如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應少講、精講,留給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
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讀書和思考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對孿生姐妹。邊讀邊思,邊思邊讀,入情入境,領悟語言表達之精妙,獲得情感體驗之愉悅,這是熟讀精思所帶來的無窮樂趣。教師要敢于放手,舍得花時間讓學生去自由、充分地讀書,并不失時機地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深入到具體的語文情境中去讀讀、想想、演演、悟悟。同時,低年級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就得讓學生在朗讀實踐中去鍛煉,逐漸學會讀書。
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標準》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在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大有裨益。討論交流需要充裕的時間,在學生分組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捕捉各方面的信息,充當“主導”的角色,主動參與交流討論,教師要憑借自己的教學機智,把握好交流討論的時機。課文中青蛙媽媽的話是點睛之筆,是理解的難點。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青蛙媽媽的話,引導學生展開討論,體會課文的內涵。
給學生表現自我的時間。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可以大聲地讀書,可以靜靜地聆聽,可以暢所欲言,盡情地表演……課堂不再是少數人的舞臺,而是全體學生的樂園。教學小青蛙與啄木鳥、水牛、蜜蜂的對話時,學生在讀讀、演演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在學完課文后教師并沒有就此打住,而是聯系生活,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說話的情境。在活動中學生能夠主動地說、準確地說、流利地說、生動地說,使語言訓練與知識鞏固、情感體驗相得益彰。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1、(教師面帶微笑看著學生,靜等幾秒鐘)師:老師心情怎樣?你知道老師為什么這樣快樂?
2、學生自由猜想。師:我覺得能為小朋友服務,是我最快樂的事。(在田字格中板書:快樂)認識“快樂”兩字。
3、你做過哪些事讓你覺得快樂,你愿意說給大伙聽一聽嗎?
【師生融洽的交談,不知不覺把學生的思維帶入本課的學習內容,教師有意識地把為別人服務的意識滲透進去,為體會課文內涵作鋪墊。】
二、整體感知
1、師述:有一只小青蛙也一直在思考,做什么事最快樂?貼示課題,讀課題。
2、教師配樂范讀課文,并作紙偶表演。
3、思考:小青蛙都去問了誰?貼示:啄木鳥、水牛、蜜蜂。
【教師的范讀、紙偶表演,形象直觀地呈現了課文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三、初讀課文
1、過渡:小青蛙到底是怎樣問的呢?小組內讀一讀第2—4自然段。
2、大組交流。
【教師改變原來個別學生讀的方式,放手讓學生充分地讀、仔細地聽,培養學生的良好讀書習慣。】
四、細讀課文
1、學習第2自然段。⑴分男、女生讀小青蛙、啄木鳥的話。⑵指名分角色讀,讀中體驗啄木鳥的快樂。(板貼;捉蟲子)⑶上臺分角色表演,學生評價。
2、過渡:小青蛙和啄木鳥說再見后就出發了,這回它又去問了誰?
3、學習第3、4自然段。⑴指名讀,視情況正音“耕地、花叢”。⑵三人小組讀讀演演這兩個自然段。(貼上動物頭飾)⑶請一組上臺演一演。⑷教師示范采訪水牛,你為什么這樣快樂?(板貼:耕地)⑸學生采訪蜜蜂。(板貼:采蜜)⑹有感情第朗讀第3、4自然段。
4、過渡:小青蛙聽了它們的話是越聽越迷惑,于是它就回家問媽媽。
5、學習第5、6自然段。⑴小組自由讀讀演演,學生質疑。⑵小組討論交流。
【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教學時:營造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進入角色讀讀演演,深入體會課文內涵;組織小組討論,合作表演,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以演為手段突破了難點。】
五、課外延伸
你還知道身邊有哪些小動物在做對別人有益的事嗎?你來問問它們?(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式:“小青蛙跳到問:“?”說:“最快樂。”)
【針對低年級學生表達能力較差的現狀,用正確的句式規范學生的語言進行訓練,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在活動中學生的語言訓練與知識鞏固、情感體驗相得益彰。】
六、識字、寫字
1、讀準生字。
2、自學筆順,認識新偏旁“豎心旁”。
3、交流記法。
4、描紅。
《做什么事情最快樂》的教學設計 篇7
教學內容:細讀課文、朗讀訓練、寫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導語:上節課我們學了生字,讀通了課文,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新課。在學新課之前,我們先復習一下生字。
2、每人拿出生字卡片,小組合作,以自己喜愛的方式復習生字。復習完畢,組長評價本組復習情況。
3、教師檢查復習情況,進行“摘果子”游戲。出示柿子圖,(柿子樹上掛滿了寫有生字的柿子),看誰最先讀出生字并給字找到朋友?
二、激趣導入
大家學得真不錯!想不想猜謎語?聽好了,“身穿綠袍子,挺著大肚子,鼓著眼珠子,最愛捉蟲子。”猜猜它是誰?(青蛙)
青蛙很愛動腦筋,你瞧它在思考什么問題呢?打開書看看第一段是怎么寫的?
三、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一段
自由讀,指名回答相機板書
指導讀出疑問的語氣,指讀,評價,再練讀,齊讀
2、學習第二--四段
過渡:小青蛙請教了誰呢?請小朋友們讀讀課文二--四段
(1)看圖,說話練習
誰在哪兒干什么?(板書)
(2)啟發學生想象勞動時的情景,它們會說些什么?想些什么?
創設情境,模擬啄木鳥與大樹、水牛與農民、蜜蜂與花朵對話,體會快樂的心情。
(3)朗讀訓練
自由朗讀,讀出不同的語氣,注意有禮貌。指名讀,評價
范讀,再次練讀,指名讀,齊讀
3、學習第五--六段
過渡:學到這,小青蛙有沒有弄懂了做什么事最快樂呢?小青蛙發現了什么問題?
(1)指名讀小青蛙的話,理解意思
大家發現啄木鳥、水牛、蜜蜂的回答中,不一樣在哪兒?為什么它們的回答不一樣呢?有沒有相同的地方?(板書)
(2)引出青蛙媽媽的話,齊讀第六段
啟發思考:做什么樣的事是對別人有用的呢?小組討論、交流
(3)說話練習:聽了媽媽的話,小青蛙會怎么想呢?又會怎么做呢?
(4)齊讀第五、六段
4、分角色朗讀
(1)有感情地自由朗讀全文,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或一個角色再讀一讀。
(2)小組內分角色朗讀,指名分角色朗讀(戴上頭飾)。
(3)愿意讀的站起來讀,也可以加上動作讀。
四、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為、叢
2、指導學生從結構、筆畫兩方面說說需注意的地方,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作適當的補充
(1)“為”的筆順,獨體字、首筆、橫折鉤呈斜勢的強調;
(2)“叢”的最后一筆橫、第一個“人”的捺變為點的強調。
3、教師范寫,學生描紅、臨寫
4、教師行間巡視,及時糾正寫字中出現的問題,不斷提醒學生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做到“頭正、身直、臂開、足安”。
五、作業設計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試著分角色表演;
2、完成課后編故事練習;
3、推薦讀一篇文章《小白兔過生日》。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對話時的不同語氣。
2.學會本課6個生字;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偏旁部首;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認識到做對別人有用的事最快樂,學會關心別人。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結合啄木鳥、水牛、蜜蜂的話來理解媽媽的話:“做對別人有用的事,你就會覺得最快樂。”
教學準備:
1.準備頭飾。(小青蛙、媽媽、啄木鳥、水牛、蜜蜂)
2.情境圖7幅。(課文插圖4幅,外加小青蛙與花狗的對話圖,小青蛙與蚯蚓的對話圖,小青蛙與壁虎的對話圖)
3.錄音磁帶。(輕音樂)
4.生字卡片、詞語卡片、田字格。
一、復習設疑,導入新課
1.出示生字新詞,開火車讀。
啄木鳥 妹妹 叔叔 田野 耕地 自己 能做為了
2.題中設疑、導入課文:小青蛙一直有個問題,(引入課題,并在后面打上“?”)今天,它帶著這個問題來到哪兒?向誰請教?結果弄明白了沒有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自主合作,學習課文
1.教師指導下學習第二自然段。
(1)輕輕地讀讀第二自然段。
(2)出示插圖1,提示學法。(出示卡片)
一看:看懂圖意。小青蛙來到------向-------請教。
(板書:啄木鳥)
(3)小青蛙是怎樣向啄木鳥請教的?
指導朗讀。
啄木鳥是怎樣回答的呢?(板書:捉蟲子)
二讀:感情朗讀。想一想:為什么啄木鳥覺得捉蟲最快樂?
2.小組合作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師述:小青蛙接著又向誰請教呢?老師要請小老師們帶著自己的小組來學習第三、四自然段,誰愿意當小老師?那你準備怎樣當好這個小老師呢?(指學法指導的小卡片,引導學生小結學法)
(2)分配學習任務。
(3)小組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4)檢查學習情況:
a.朗讀情況:有禮貌、問的語氣、快樂的語氣是否讀出來。
b.相機板書:水牛耕地蜜蜂采蜜
三、比較歸納,提示主題(學習課文第五自然段)
過渡:小朋友,小青蛙越問越糊涂了,你看(指板書),啄木鳥說……(學生答)水牛說……蜜蜂說……他們說得一樣嗎?究竟做什么事最快樂呢?他又去問誰?拿起書,一起把第五自然段讀一讀。
1.比較、歸納:他們的回答看起來不一樣,其實有相同的地方,你找到了嗎?
(相機板書:為別人做有用的事)
2.齊讀第五自然段。
3.師問:這回小青蛙明白了嗎?(擦去上課開始畫的“?”)那么,聽了媽媽的話,他會怎么做呢?
四、選擇角色,朗讀表演
師述:小朋友,故事學完了,你喜歡這個故事嗎?大家來當小動物,在小組中讀讀、演演這個故事好嗎?
五、看圖仿說,發展語言
師述:小朋友,這節課我們還要來學習一個小本領,都來試著當一回“故事大王”好嗎?請大家看著圖來講故事,小青蛙跳到(哪里),(怎么問),(誰)(怎么回答)。
出示情境圖(蚯蚓、壁虎、花狗)選擇其中的一幅圖說一說。
六、學習生字,知道書寫
1.讀讀生字:為做
2.讓學生說一說:你會帶領大家學習哪個生字。
(1)筆順
(2)字形分析
(3)注意點
(4)擴詞
“為”的第三筆是橫折鉤。要寫得寬扁些,折鉤微向左斜。
“做”是左中右結構的字,三部分要寫得緊湊些。
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學生在《習字冊》上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七、練習“自助餐”
1.小播音: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小演員:邀請字跡的好朋友,編一編、演一演課本劇。
3.小作家:
(1)擴寫故事:小青蛙去問蚯蚓、花狗、壁虎等小動物:做什么事最快樂?
(2)續編故事:聽了媽媽的話,小青蛙……
一、談話導入:
1、上一節課,小朋友們認真讀了課文,讀得很有味道,這課的課題是《做什么事最快樂》,讀了課文以后,誰能用題目說一句話?也就是說:誰想弄明白做什么事最快樂。
2、學生回答,板貼青蛙圖。
哦,小青蛙正在想辦法呢。這節課我們就跟著小青蛙,看看它想了什么辦法,最后有沒有弄明白。
二、學習2—4自然段:
1、自由讀2—4自然段,說說小青蛙它想出了什么辦法,應該怎樣讀好它們的對話。
2、學生交流:
(1)板貼啄木鳥、水牛、蜜蜂圖。
說說啄木鳥有什么特征,它會干什么?水牛、蜜蜂呢?
(2)小青蛙在哪里碰到它們的?它們正在干什么?用“小青蛙在……請教了正在……的……”的句式把它的辦法說完整。
(3)原來小青蛙遇到它們時,它們正在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呢。
3、理解朗讀:
(1)出示圖一:顯示小青蛙說的話,小青蛙的這句話該怎么問啄木鳥才會樂意回答,先練練。老師來當啄木鳥,哪個小青蛙愿意來試試。(有禮貌,表現出心中的疑問)
(2)顯示啄木鳥說的話,齊讀。這句話你們懂嗎?板書:捉蟲(學生自由發表見議)那啄木鳥為什么會認為給樹木捉蟲子最快樂呢?
下面我們來演一演,老師做大樹,哪位小朋友做啄木鳥幫老師這課大樹捉蟲。(師:身上有蟲,又痛又癢,吸取養份,垂頭喪氣,無法生長。)
聽到大樹的感謝你高興嗎?你能不能把你的快樂通過你說的話表現出來。
小朋友能不能告訴老師,這只啄木鳥為什么會那么高興。
(3)小朋友想不想自己來演一演小青蛙和水牛爺爺、蜜蜂妹妹的對話。在3、4自然段中任選一個自然段,小朋友想想,青蛙應該表現得怎么樣?水牛和蜜蜂呢?怎樣才能把它們演好?同桌練習表演。
(4)出示圖二:學生表演,點評,板書:耕地,理解水牛為什么認為耕地最快樂。
出示圖三:學生表演,點評,板書:采蜜,理解為什么采蜜最快樂。
三、學習5、6自然段:
過渡:小青蛙請教了啄木鳥叔叔、水牛爺爺、蜜蜂妹妹,現在它知道做什么事最快樂了嗎?
1、指讀第5自然段:出示這一自然段的內容
你們覺得小青蛙的這句話該怎么讀。(理解小青蛙沒有弄明白做什么事最快樂,以及不明白的原因)
它們說的話不一樣,認為快樂的事情也不一樣,把小青蛙都給弄糊涂了。(指導朗讀)
2、出示媽媽的話:我們來讀讀媽媽的話,看看媽媽能不能幫助小青蛙解決難題。
青蛙媽媽的話小朋友們懂嗎,能不能結合剛才學的內容,以啄木鳥、水牛、蜜蜂為例子說說。
板書:自己能做為別人
3、分角色朗讀5、6自然段:小朋友說小青蛙的問話,老師做青蛙媽媽,老師讀的時候要注意觀察,聽仔細了。(老師故意板著臉,讀得生硬)學生點評(要親切,要笑著說)
4、齊讀媽媽的話。
5、小青蛙終于弄明白了(為別人做自己能做的事是最快樂的)板書(擦去什么)
6、小朋友,學了課文以后,你們知道自己做什么事最快樂了嗎?舉例說說。
四、布置作業:
1、讀貼“己、能”,說說注意點,(己的第三筆,能的左下角的月第一筆是豎)
2、板演“能”,右邊的兩個匕上下排列要均勻。書上描紅。
3、課后做頭飾,合作表演課本劇。
板書:
青蛙 ? 做什么事最快樂
啄木鳥 捉蟲
為別人 水牛 耕地 自己能做
蜜蜂 采蜜
《做什么事情最快樂》的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對話時的不同語氣。
2.能認識到做對別人有用的事最快樂,學會關心別人。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結合啄木鳥、水牛、蜜蜂的話來理解媽媽說的話:“做對別人有用的事,你就會覺得最快樂。”
教學準備:
1.準備頭飾。(小青蛙、媽媽、啄木鳥、水牛、蜜蜂)
2.情境圖7幅。(課文插圖4幅,外加小青蛙與花狗的對話圖,小青蛙與蚯蚓的對話圖,小青蛙與壁虎的對話圖)
一、多媒體導入課文
1.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身穿綠衣服挺著大肚子,鼓著眼珠子,最愛捉蟲子。你們知道是什么小動物嗎?
師:真聰明.這陣子呀,這只可愛的小青蛙挺煩惱的,因為它有一個疑問解不開:做什么事最快樂?(同時多媒體上,小青蛙上方出示一個問號:“做什么事最快樂?”)板書課題:做什么事最快樂 ?
2師:小朋友,你們做什么事最快樂?(學生自由說。)
3.師(過渡):小青蛙也在尋找答案,它是怎樣找到答案的呢?讓我們快快打開書本看看吧!
二、讀通課文
師(過渡):老師來看看誰聽得最仔細。小青蛙分別向哪些人請教了呢?(學生答)聽得真仔細。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青蛙是怎樣向啄木鳥請教的。
三、精讀課文(學生愿意先學哪段,就先學哪段。相應提問。)
(一)學第二自然段。
1師(出示情景圖一):讀書小能手讀第二自然段
小老師評價。
讀完后想想:你讀懂了什么?看誰最聰明。
2.師:老師來當啄木鳥,誰愿意做可愛的小青蛙來問問這只啄木鳥?
學生問。(指導讀出疑問的語氣。可用再請學生朗讀,或老師范讀。然后老師可以用“小朋友真有禮貌,老師也要象你一樣做個有禮貌的孩子了。)
3.誰能加點動作來問問啄木鳥?
師:為什么給樹木捉蟲子啄木鳥感到最快樂呢?
師(出示多媒體:老樹愁):小朋友看屏幕,老樹爺爺身上有了害蟲生病了,這時老樹爺爺有什么感受?(學生答)
師(多媒體出示:啄木鳥在捉蟲子):啄木鳥會做什么?(學生答)
師(出示:啄木鳥把樹木里的蟲子捉了出來,老樹笑了):啄木鳥給老樹爺爺捉掉了害蟲,老樹爺爺笑了,他會說些什么呢?(學生自由說:“你為我捉掉了害蟲,讓我健康成長,謝謝你,啄木鳥。”
)師:啄木鳥聽了老樹爺爺的話,會說些什么?(學生答)這時啄木鳥會有什么感受?(學生答)
師:為老樹捉蟲子,做了一件自己能做的事,啄木鳥覺得最快樂。誰來讀出啄木鳥快樂的心情?(指讀,齊讀)
師:誰能用這個句式來說說?(學生答,然后老師一邊小結,一邊顯示答案:因為啄木鳥給老樹捉掉了害蟲,老樹能健康生長,所以啄木鳥覺得給樹木捉蟲子最快樂。
(二)第三自然段。
1.師(出示情景圖二,過渡):小青蛙告別了啄木鳥叔叔,又跳到田野里。
2.師:先請讀書小能手讀第三自然段。(小老師評價)
3.師:現在,誰來當小青蛙,誰愿意當水牛爺爺。
(指導讀出水牛爺爺的沉穩的語氣和“最快樂”)
4.你讀懂了什么?
水牛能做什么?水牛爺爺為什么說耕地最快樂呢?
師:你是農民,你會對水牛說什么?水牛這時有什么感受?那你來快樂地讀一讀?
(三)學第四自然段。
1.師(出示情景圖三,過渡):小青蛙告別了水牛爺爺,又跳到花叢中。
2.師:同桌小朋友互相練讀,想做小青蛙的就讀小青蛙的話,想做小蜜蜂的就讀小蜜蜂的話。
學生自由練讀。
3誰愿意來作小青蛙和小蜜蜂,加上動作就更好了。
學生互相問答。
4激發提問。
師:愛動腦筋的小青蛙,你們還想問些什么嗎?(如果學生答不上,教師給予點撥,師:為什么小蜜蜂說采蜜最快樂?)
(四)學第五、六自然段。
1.師(過渡):“做什么事最快樂?”小青蛙分別向啄木鳥、水牛、小蜜蜂請教了。可小青蛙還是不怎么明白,因為啄木鳥說――(學生答,多媒體逐一出現:啄木鳥、水牛、蜜蜂的話,學生回答)。于是它回家去問媽媽了(出示情景圖四)。
2.師:男小朋友讀小青蛙的話,女小朋友讀青蛙媽媽的話。開始練習。(學生自由讀)
3.師:誰愿意做做小青蛙和青蛙媽媽?(指名問答)
4.師:(真是個愛提問的小青蛙;媽媽教得多有耐心呀。)
四、提升主題
1.師(放大出示媽媽的話)青蛙媽媽是怎么回答小青蛙的?(指名讀,齊讀)
2.師:啄木鳥為誰捉蟲子?(生答)水牛為誰耕地?(生答)蜜蜂呢?(生答)
3.師(小結):啄木鳥捉蟲子,水牛耕地,蜜蜂采蜜都是它們為別人做的事。
4.師:啄木鳥做了什么自己能做的事?水牛做了什么自己能做的事?蜜蜂呢?
5.師:啄木鳥捉蟲子,水牛耕地,蜜蜂采蜜,這些都是它們為別人做的自己能做的事。
6.師:聽了媽媽的話,小青蛙終于明白了“做什么事最快樂”的道理。你們愿意做這只愛動腦筋的小青蛙嗎?(生答)現在你們都是一只只聰明的小青蛙,可愛的小青蛙,你們為別人做自己能做的事是什么呀?(學生自由答,答出捉害蟲,保護莊稼)
7.你們現在明白做什么事最快樂了嗎?(學生回答后,擦去課題后的“?”)
8.現在還有些小動物也有同樣的疑問呢,你們來幫幫他們,好嗎?
(出示小動物的圖片)你愿意幫誰?
9.師:小朋友,你們現在覺得做什么事最快樂呢?
師(總結):說得太好了。你們比課文中的小青蛙還要愛動腦筋,還要愛思考問題。讓我們記住青蛙媽媽的話(齊讀)讓我們下課后行動起來,多為別人著想,為別人做自己能做的事,你一定會覺得最快樂!
六.布置作業:做一件你覺得快樂的事。
板書設計:
18、做什么事最快樂
啄木鳥 捉蟲
水牛 耕地
蜜蜂 采蜜
做對別人有用的事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