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與青草教學案例(精選5篇)
小河與青草教學案例 篇1
《小河與青草》是《國標本(蘇)語文》小學語文第一冊的課文,是一則寓言,講的是小河與青草的一段對話,從中可以感知自然界萬物互相依存的道理,同時領悟到做人要謙虛,要多看到別人身上的長處。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本課九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自然界許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從中領悟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
教學重點:朗讀背誦和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體會出小河和青草具有謙虛、謹慎的美好品質。
教學準備:1、生字卡片、投影片。
2、學生準備小河和青草的頭飾。
策略方法:朗讀既是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又是理解內容的一種手段,在教學中教師無需過多講解,而應給學生留有較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讀自悟,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之間的互補作用,使學生讀通、讀懂、讀好課文。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揭示課題
1、引導看圖,談話導入
(1)(多媒體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看圖上都畫了些什么?你最喜歡什么?
結合學生回答板書“小河”“青草”。
(2)教學“青”。“青”這個字讀時要注意什么呀?(后鼻音)誰會讀?(指名讀,評議)
(3)揭示課題:板書“與”
多么可愛的小河、青草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河與青草》。
教學“與”:這個字的音節(yu)是什么音節?(整體認讀音節)
指名讀題、評議:哪位小朋友愿意把課題讀給大家聽?
齊讀課題
[從學生的認知實際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要求:(1)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
(2)用“一”畫出不認識的字。
(3)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2、檢查自學情況
(1) 出示生字詞
①請小朋友們同桌之間互相讀一讀,討論一下哪些字音比較難讀。
②你覺得哪些字難讀。指名討論并領讀
③下面讓我們開火車讀詞語,比比哪一列火車開得又快又穩。
④齊讀詞語
(2)檢查課文朗讀
①這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②請六位同學分自然段讀課文,其它同學注意聽,聽聽他們讀得怎么樣。
③引導評價:誰來說說,你覺得他們讀得怎么樣?
[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讓他們自由練讀,要耐心糾正學生讀得不夠準確的音,盡量關注到每一個學生。]
三、精讀訓練,讀中感悟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多媒體出示圖片:請小朋友們看圖,說說圖上的小河和小草是什么樣的?
同學們說得真好,課文中也是這樣寫的,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1)出示句子“彎彎的小河邊,長滿了青青的小草。”
學生自由讀句子。
(2)指導朗讀:小河彎彎的,小草青青的,多美呀!這句話該怎么讀呢?
①請小朋友們自由地試著讀一讀。
②誰愿意讀給大家聽一聽。
③請大家分成小組,讀給小組里的同學聽一聽,組長給讀得好的同學加顆星。
(3)練習背誦: ①聰明的小朋友已經把這句話記住了,誰愿意背給大家聽一聽。
②多媒體出示圖片:請小朋友們看著圖一起來背誦第一自然段。
(4)小河為什么會這么清,小草為什么會這么綠呢?
(二)學習二、三自然段
1、我們先來聽小草對小河說了什么?
(1)多媒體出示:小草對小河說“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
(2)小草覺得小河怎樣? 板書“清”
(3)動畫演示清清的小河:這就是那條清清的小河,誰來夸夸它?
(4)指導朗讀
①這么清的小河,多美呀!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指名讀,引導學生評議。
②齊讀第二自然段
2、學習第3自然段:聽到小草的贊美,小河驕傲了嗎?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2)小河是怎么說的?為什么要感謝小草?板書“感謝”
實物投影小草:為了小河的清澈,小草就是用這樣細小的根須緊緊地抱住河岸的泥土。
你們想對小草說些什么嗎?
(4)小朋友們說得真好,看來小河的確應該好好感謝小草。
指導學生用真誠、感謝的語氣朗讀第三自然段。
(5)小草保護了小河的清澈,不僅小河要感謝它,許多人都應該感謝它。如果你是河里的魚兒、是愛到河邊戲水的孩子、是喜歡到河邊洗菜的老奶奶,你準備怎樣感謝小草?
[“評價”不是老師的專利,學生在自評與互評中明白了自己的優缺點,發展了語言能力。]
(二)學習四、五自然段
小河和小草還說了些什么呢?我們接著聽。
1、錄音播放四、五自然段。
2、朗讀理解第四自然段
(1)比較句子: a你長得碧綠碧綠的,真讓人喜愛!
b你長得碧綠的,真讓人喜愛!
①自由地讀讀兩個句子。
②如果你是小草你喜歡聽哪一句?為什么?
(2)指導朗讀,讀出對小草由衷的喜愛、贊美之情。
(3)聽到小河的贊美,小草驕傲了嗎?
(4)朗讀,理解第五自然段。
①指名朗讀
②為什么小草又要感謝小河呢?
③這里的“要不”又是什么意思?
④動畫演示:小河的水流光了,小草沒有了充足的水分,漸漸干枯了。
⑤指導朗讀:小河的功勞也真不小啊,沒有小河也就沒有小草,如果你是小草,你該怎樣讀這句話呢?
〔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思維結合得是何等的好啊!循序漸進的問話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樣,就把知識的傳授和智能的培養如水乳一般交融起來了。〕
(三)學習第六自然段
1、為什么小河會這么清,小草會這么綠?現在小朋友們明白了嗎?
2、動畫演示小河歡快的流淌,小草快樂的生長。
正是因為它們誰也不驕傲,互相感謝、互相幫助、和睦相處,所以,小河流得更歡了,小草也長得更綠了。
3、齊讀第六自然段
(四)角色體驗、指導背誦
1、分角色朗讀
(1)請同桌的小朋友自由練習,分角色讀小河和小草的話。
(2)指名分角色朗讀。
2、練習表演對話。
(1)分成小組,自由練習表演。
(2)小組匯報。
指名演得好的同學,戴上頭飾,表演給大家看
引導學生評議:演得怎么樣?
3、練習背誦課文
[表演也符合低年紀學生年齡特點,使學生較容易體會到角色的情感、態度。]
二、課外延伸,強化感受
1、示:從前有一條清清的小河,河邊長滿了小草,魚兒在河里游來游去,孩子們在河邊戲水,大人們在河邊洗衣淘米。可是后來,上游蓋起了工廠,工廠里的污水流入小河,人們把垃圾倒入河中。小河變黑了,變臭了,河里的魚蝦死光了,河邊的小草也干枯了,人們再也不能到河邊戲水、淘米、洗衣了。
2、小朋友們,看了這樣的畫面,你想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3、在我們的家鄉還有許多小河,正面臨著污染的危險。為了保護它們,讓我們起來吧!倡議:讓我們人人爭當環保小衛士,共創美好家園!(誦讀宣傳標語)
[創設一個語言溝通的環境,學生間互相啟發,互相交流,即鍛煉了學生積極思維的能力,又發展了學生語言交際的能力,達到了知識、能力與情感的綜合。]
四、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住 得 分 干”。
2、認讀生字并擴詞
3、指導書寫
(1)觀察范字
討論:你覺得哪些字比較難寫,你想提醒小朋友什么?
(2)師范寫講解
4、練習描紅。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在指導學生寫字時,學生擺脫了教師的講解,而是自己去發現,有了自己思考的成果。]
附板書設計
小河與青草
小河←————→青草
清 綠
[教學反思]: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課始伊,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在自主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體現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生字,合作討論、交流,為學生提供選擇和嘗試的空間;優化教師引導探究發策略,喚起學生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巧妙地突破了難點。
3 讓教與學都形象化進行,盡可能給學生直觀的形象來感受,來與形象交流。如,簡筆畫的運用,采用頭飾的表演,激情學生情感的體驗。
4 有學生交流的聲音,《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診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學生讀了小河與青草的對話后,讓他們說說知道了什么,再通過朗讀來表達感受,在交流中學生理解的更深刻了,體會更豐富了。
小河與青草教學案例 篇2
師:請小朋友們讀“感謝”這個詞,文中是誰感謝誰呢?
生:(讀)感謝!
出示:小河與青草的動畫。
師:請小朋友們認真聽錄音。(小河和青草的對話)
播放錄音對話。
師:小草夸小河什么?用一個字說。
生:小草夸小河“清”!
師:小河夸小草什么?
生:小河夸小草“綠”!
出示:“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
直接讀小草說的話。
師:你們讀了小草的話,仿佛看見了什么?
生:小河笑了!
師:你們都來夸夸小河!
指多名學生讀:“你的水真清啊!”
師:小河怎樣夸小草的/
生:(讀)你長得碧綠碧綠的,真讓人喜愛!
師:誰來讀得“碧綠碧綠”的,非常綠,綠得發亮!
生:(讀)你長得碧綠碧綠的,真讓人喜愛!
師:小河和小草聽了對方的夸獎后,又是怎么說的呢?
生:小河說:“這要感謝你呀!是你把河岸的泥土緊緊抱住,要不,我早就變成渾濁的泥水了。”
師:小河為什么要感謝小草?
生:是小草把泥土緊緊抱住,不讓泥水流入小河。
生:為什么小草能把泥土抱住?
師:出示實物:(根部帶有泥土的小草)老師讀了《十萬個為什么》這本書后,知道小草的根有固定泥沙的作用,課后你們也可以去讀一讀。
師:聽了小河的夸獎,小草說什么?
生:“這也要感謝你呀!是你給了我充足的水分,要不,我早就干枯了。”
師:沒有了水,小草會變得怎樣?干枯后會怎樣?
生:小草不再長高,不能長得碧綠碧綠的了!
師:下面我們來做個游戲:你們演一演小草的種子。(播放音樂)
師:聽!鳥兒叫了,桃花開了,柳樹發芽了,小河在潺潺地流著,小草鉆出地面,低下頭喝喝水!小草小草,你們為什么長得這么高?
師:小草小草,你們為什么長得碧綠碧綠的?為什么這么開心?
生:是小河給了我們充足的水分!
指導讀:“這也要感謝你呀!是你給了我充足的水分,要不,我早就干枯了。”
連起來讀對話,左邊的學生讀小草的話,右邊的學生讀小河的話。(戴上頭飾,加上表情動作)
師:(出示小草和小河圖景)看!小河流得更歡了,小草長得更綠了!
小朋友們,你們聽了小草和小河的對話,想到了什么?
生:小草和小河他們互相幫助,是好朋友。
生:小草很感謝小河,小河也很感謝小草。
生:小草離不開小河,小河離不開小草。
生:他們得到對方的幫助后,生活得更加幸福!
生:小河和小草都很謙虛!
師:小朋友們,你們說得真好!在大自然中,許多事物之間都是不能分離的好朋友,我們小朋友也是一樣,平時要謙虛團結,得到別人的幫助后,要心存感激之情。
小河與青草教學案例 篇3
片斷:
……
師:你們想象的色彩真多,那為什么是這樣的顏色呢?
生:秋天,天空碧藍碧藍。
生;秋天,白云朵朵飄呀飄。
生:秋天,冬青樹還是那樣青。
生:秋天里,水還是那樣綠,小魚在水中游來游去。
生:秋天,梧桐樹的葉子枯了,變成咖啡色的了。
……
師:說得太好了。那你們能說秋天是什么顏色的,再說為什么是這樣的顏色,把話連起來說清楚,行嗎?
(仍以小組形式合作、討論,教師適當輔助)
(集體交流、評議)
生:秋天是藍色的,晴朗的天空碧藍碧藍。
生:秋天是白色的,白云朵朵露笑臉。
生:秋天是青色的,矮矮的冬青樹綠油油。
生:秋天是咖啡色的,梧桐樹的葉子飄下來。
……
本片斷首先給學生一個問題“秋天是什么顏色的”讓學生看圖聯系實際擴展聯想,通過對秋天色彩的想象,激起他們創造思維的火花。以課改理念為指導,巧妙地發揮了教師的組織、引導、點撥作用,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主要特色為:指導學生體驗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在教學時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提出具體的自學要求,教給學生自主學習方法,這對一年級學生是非常必要的。有了這樣的訓練,相信學生的自學能力會越來越強。同時還很注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讓學生把自學的情況在小組內交流,相互啟發、相互幫助、相互激勵,在此基礎上,教師才作必要的點撥。通過看一看、讀一讀、品一品、背一背四個環節,引導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感悟到理解,由學習到積累。這一過程體現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讓學生學會學習,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有了這樣一個臺階一個臺階的訓練,學生會越來越愛學習,越來越會學習。……
小河與青草教學案例 篇4
師:請小朋友們讀“感謝”這個詞,文中是誰感謝誰呢?
生:(讀)感謝!
出示:小河與青草的動畫。
師:請小朋友們認真聽錄音。(小河和青草的對話)
播放錄音對話。
師:小草夸小河什么?用一個字說。
生:小草夸小河“清”!
師:小河夸小草什么?
生:小河夸小草“綠”!
出示:“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
直接讀小草說的話。
師:你們讀了小草的話,仿佛看見了什么?
生:小河笑了!
師:你們都來夸夸小河!
指多名學生讀:“你的水真清啊!”
師:小河怎樣夸小草的/
生:(讀)你長得碧綠碧綠的,真讓人喜愛!
師:誰來讀得“碧綠碧綠”的,非常綠,綠得發亮!
生:(讀)你長得碧綠碧綠的,真讓人喜愛!
師:小河和小草聽了對方的夸獎后,又是怎么說的呢?
生:小河說:“這要感謝你呀!是你把河岸的泥土緊緊抱住,要不,我早就變成渾濁的泥水了。”
師:小河為什么要感謝小草?
生:是小草把泥土緊緊抱住,不讓泥水流入小河。
生:為什么小草能把泥土抱住?
師:出示實物:(根部帶有泥土的小草)老師讀了《十萬個為什么》這本書后,知道小草的根有固定泥沙的作用,課后你們也可以去讀一讀。
師:聽了小河的夸獎,小草說什么?
生:“這也要感謝你呀!是你給了我充足的水分,要不,我早就干枯了。”
師:沒有了水,小草會變得怎樣?干枯后會怎樣?
生:小草不再長高,不能長得碧綠碧綠的了!
師:下面我們來做個游戲:你們演一演小草的種子。(播放音樂)
師:聽!鳥兒叫了,桃花開了,柳樹發芽了,小河在潺潺地流著,小草鉆出地面,低下頭喝喝水!小草小草,你們為什么長得這么高?
師:小草小草,你們為什么長得碧綠碧綠的?為什么這么開心?
生:是小河給了我們充足的水分!
指導讀:“這也要感謝你呀!是你給了我充足的水分,要不,我早就干枯了。”
連起來讀對話,左邊的學生讀小草的話,右邊的學生讀小河的話。(戴上頭飾,加上表情動作)
師:(出示小草和小河圖景)看!小河流得更歡了,小草長得更綠了!
小朋友們,你們聽了小草和小河的對話,想到了什么?
生:小草和小河他們互相幫助,是好朋友。
生:小草很感謝小河,小河也很感謝小草。
生:小草離不開小河,小河離不開小草。
生:他們得到對方的幫助后,生活得更加幸福!
生:小河和小草都很謙虛!
師:小朋友們,你們說得真好!在大自然中,許多事物之間都是不能分離的好朋友,我們小朋友也是一樣,平時要謙虛團結,得到別人的幫助后,要心存感激之情。
教后反思:
上述教學中,從“感謝”一詞切入,抓住小草和小河的對話,最后引出“感恩之心”。采取了多層次清晰,目標明確的讀,學生在讀中一步步感悟課文要表達的情感和寓意。讀出事物間相互依存的道理,讀出做人要謙虛謹慎,讀出了人人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學生在自由讀,個別讀,齊讀,分角色朗讀,表演讀等中讀得輕松,讀得有趣。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讀、演、看、說多種形式的學生活動,以達到實現情感目標與認知目標的融合。同時注重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激發。在教學設計中,注重提供學生寬泛的學習空間,給他們絕對的自由,和教師朋友般的相處。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樂于思考,樂于探索。教師將自己的身份定為一個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一同由未知走向已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小河與青草生活在一起為什么會這么幸福快樂,使學生了解在生活中是要互相幫助,取長補短的。
小河與青草教學案例 篇5
學習二、三自然段
師:我們先來聽小草對小河說了什么?
出示:小草對小河說“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 誰來讀讀?
生:讀句子
師:小草覺得小河怎樣?
生:小草覺得河水很清。
師:板書“清”
師:你們再讀讀這句,想想小草說這句話時會是什么語氣?
生:自由讀句子。
生:小草在夸小河呢!
師出示圖:清清的小河。
師:這就是那條清清的小河,誰來夸夸它?
生:你的水真清啊!
生:你的水真干凈呀!
生: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
師:這么清這么干凈的水,你能看到什么呢?
生:我能看到河底的石頭。
生:我能看到河里的魚蝦。
生:我能看到水里的魚兒在游來游去。
生:我能看到河底里的水草。
生:我還能看到河底的小螃蟹在爬來爬去呢!
師:是呀,這么清的水,一眼能看到底。多美呀!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讀句子。
生:齊讀第二自然段
2、學習第3自然段
師:聽到小草的贊美,小河驕傲了嗎?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生:讀
生:小河沒有驕傲。
師:小河是怎么說的?
生:小河說。這要感謝你呀,是你把河岸的泥土緊緊抱住,要不,我早就變成渾濁的泥水了。
師:你們在什么時候會感謝別人的?
生:在別人幫助我以后,我會說謝謝。
師:那么小河為什么要感謝小草?板書“感謝”
生:因為小草把河岸的泥土緊緊抱住了。
師:小朋友猜一猜:如果小草不把河岸的泥土緊緊抱住,小河會變成怎樣?
師: 出示圖。
生:會變得像這幅圖上的水一樣。
師:誰來說說這水怎么樣?
生:這水很臟。
生:這水里有很多泥土。
生:這水很渾。河里有些什么也看不清。
師: 既臟又不清,更看不到水底有什么,這就叫——
生:渾濁。
師:讀好這個詞。
師:而現在的小河是——
生:很清很清,一眼能看到底。
師:像這么清、這么干凈的水我們還可以用這個詞來贊美它,出示:清澈見底,領讀。
師:為了讓小河清的一眼能看到底,小草是怎么做的呢?
生:小草把河岸的泥土緊緊抱住。
師:點紅(緊緊抱住)?抱住小朋友都會,那緊緊抱住呢?
生:就是用了很大的力氣。
師:用很大的力氣來抱就叫——
生:緊緊抱住。
師:出示圖,看,小草的根就像無數雙小手,把泥土緊緊抱住,不讓泥土溜到河里去,小草抱得多緊呀,誰來讀好這個詞?
生讀:緊緊抱住
師評價:真用力呀!抱得多緊呀!
生:齊讀。
師:正是因為小草的緊緊抱住,所以小河的水才清的——
生:一眼能看到底。
師:你能這樣來說說嗎?出示句式,練說。
因為 ,所以 。
師:看來,小草的功勞可真大呀,誰來做小河感謝一下小草?
生:讀。
師點評:多虧了小草呀,真是太感謝了!
師:這條小河,你也來感謝下小草吧!
生讀。
師:讓我們一起來感謝小草
生:齊讀。
師: 這就是小河與青草的第一次對話,想再來讀讀嗎?
請男小朋友讀小草的話,女小朋友讀小河說的話,其余的話老師來讀。
師:小草保護了小河的清澈,不僅小河要感謝它,許多人都應該感謝它。如果你是河里的魚兒、是愛到河邊戲水的孩子、是喜歡到河邊洗菜的老奶奶,你準備怎樣感謝小草?
生:小魚說,謝謝你呀小草,有了你,我們才能在這么清的河水了舒適的生活。要不,我們早就死了。
生:愛到和別嬉戲的小孩說,謝謝你小草,是你讓河水這么清,我們才能在河邊盡情的玩。
生:老奶奶說,謝謝你呀,小草,有了你,我們總愛在這干凈的河水里洗米洗菜。
師:是呀,小草的功勞真不小呀!讓我們再一起來讀讀小草和小河的對話吧!
教學反思:
在本段教學中,以課改理念為指導,發揮了教師的組織、引導、點撥作用,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1、指導學生體驗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在教學時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提出具體的自學要求,教給學生自主學習方法,這對一年級學生是非常必要的。有了這樣的訓練,相信學生的自學能力會越來越強。同時還很注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讓學生把自學的情況在小組內交流,相互啟發、相互幫助、相互激勵,在此基礎上,教師才作必要的點撥。
2、各種手段,逐層深入,感悟品讀課文。通過看一看、讀一讀、品一品、背一背四個環節,引導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感悟到理解,由學習到積累。讓學生學會學習,是最終目標。有了這樣一個臺階一個臺階的訓練,學生會越來越愛學習,越來越會學習。
3、注重以讀為本,圖文結合,在讀中積累,讀中感悟。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采用了教多讀的方式,有自由讀,個別讀,齊讀,分角色朗讀,表演讀等方式,讓學生讀得輕松,讀得有趣。逐段教學注重反復誦讀,深入感知文章的內在美。如:小草對小河說:“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指導學生個性化的朗讀,強調“看到底”說明水清澈見底,強調“一眼”說明一下子能看到底,水真夠清的。讓學生愛怎么讀就怎么讀,尊重學生的個體體驗。在教學小草和小河的對話時,采用分角色朗讀、加上動作表演讀,大大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掀起了一個個朗讀的高潮。最后,學生分角色表演,讓情感體驗得到升華,表演讀給家長看,為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華搭建了一個合適的平臺。正因為采取了這么多層次清晰、目標明確的讀,學生才可能在讀中一步步感悟課文要表達的情感和寓意,在讀中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