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認一認2》教學設計及評課(精選12篇)
一年級上冊《認一認2》教學設計及評課 篇1
一、教學目標:
1.認識8個漢字,能夠讀準字音。
2.通過觀察圖畫,初步了解本課漢字字義。
3.讓學生在愉快的游戲演練中,完成把握整體認讀韻語的任務。
4.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想象能力,拓展思維,提高口語水平。
二、教具準備: 動物樂園剪貼畫√六套生字卡、六幅動物圖
三、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
老師帶小朋友一齊表演唱《找朋友》,而后師述: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天李老師要帶大家到一個熱鬧的地方——動物樂園去,認識幾位新朋友,高興嗎?
(二)學習新知
1.教學“犬”
瞧,動物樂園到了,你們看,誰在迎接我們呀?(小狗)誰來與它打聲招呼,老師告訴你們,小狗還有個名字,它叫“犬”,出示(quan),領讀,指讀,齊讀。小朋友都熟悉小狗,誰能向大家介紹介紹。
過渡:嗬,動物樂園里可熱鬧啦,讓我們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睜大眼睛,你看到了什么?
2.教學“羊”
(1)在綠綠的草地上,小羊在吃青草。出示:羊(yáng)
(2)小朋友,你喜歡它嗎?為什么?
(3)這樣可愛的小動物,你記住它的名字了嗎?(鞏固字音)
3.教學“鹿”
(1)綠綠的草地上,還有誰呀?出示:鹿(lù),你怎么會念這個字的?讓學生拼讀。
(2)小朋友,你見過鹿嗎?在哪兒見過?
4.教學“蟲”
(1)小朋友,睜大眼睛,再仔細看看,哪個調皮的小家伙在草叢里與我們捉迷藏呢?出示:蟲(ch6ng)
(2)小朋友,想想看,小蟲子還喜歡呆在哪兒呀?
5.教學:貝、魚、龜
喲,小朋友,這兒還有一條清澈的小河呢,難怪小鹿不愿離去,它在看誰呀?你看到了嗎?
引導學生說:我在小河里看到了誰怎么樣。
或我看到誰在小河里干什么。
相機出示:貝
魚(y6):你看,它搖著尾巴正在向一(2)班的小朋友問好呢,它是“魚” (領讀)。哎,魚兒在干什么呀?你還知道有哪些魚?
龜:你喜歡這位新朋友嗎?你能向大家介紹嗎?
6.哎,仔細聽,空中傳來了誰清脆的叫聲?
出示:鳥,瓴讀,指讀,開火車讀。 (指導讀準第三聲)。小朋友,老師知道你們了解好多鳥,你能說給大伙兒聽聽嗎?
(三)鞏固新知
1.小朋友,我們在動物樂園里結識了許多新朋友,它們是: (師指板畫上卡片,生讀)犬、羊、鹿、蟲、貝、魚、龜、鳥,你喜歡它們嗎?讓我們再響亮地讀一讀它們的名字。
2.這些活潑可愛的新朋友,來到我們小朋友的書上,讓我們翻到25頁,與它們見面。小朋友,你還認識它們嗎?
(1)請小朋友看著圖自己讀一讀。
(2)齊讀。
(3)誦讀韻語。
3.這些小動物可淘氣啦,它們又跑到小朋友的桌子上,請小組長把桌上的硬板紙翻過來。不過呢,老師忘了把它們的名字貼上去了,你們能把生字卡又快又準地貼到對應的圖旁嗎?(小組同學合作完成)交流展示。
4.小朋友,這些小動物我們面對著面能叫出它們的名字,那它背對著我們,你還能正確地喊出它的名字嗎?(猜影子游戲)
5.看來,小朋友把這些小動物都記在心里了,我想與小朋友一起做個找朋友的游戲。 (游戲:找朋友)
(四)誦讀表演
1.動物樂園真有趣,草。小羊小羊吃青
烏龜爬呀爬,魚兒游呀游,蟲兒藏:呀藏,小狗叫汪汪,
貝殼貝殼水中坐,坐在門口把歌唱,
鳥兒飛呀飛,鹿兒跑呀跑,汪!汪!汪1
2.拍手誦讀韻語識字。
(五)請小朋友與小動物說再見。 (自由打招呼)
(六)作業
請小朋友把自己的新朋友在紙上畫一畫,并把它介紹給周圍的小伙伴。
評課題記:教師的交流令人啟智,智慧的碰撞中進發出耀眼的光芒。教師的交流也存在差異,差異蘊藏著巨大的財富。這里沒有標準答案,但留下了我們合作探索的足跡。
1.教師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創設一定的情境,調動學生多種感官,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很好地把握了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關系。如:生字教學完后,能運用多種方法來更好地鞏固,讓學生動一動、玩一玩。
2.教學貼近學生的生活,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把課外知識引入課堂,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我有一個想法是:現在學生知識面較廣,有的字,他們已經認識,教學生字時,不要千篇一律都是老師教,可讓個別學生來說一說,他認得的字,怎么認識的?這樣,也可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3.大膽嘗試合作式教學,培養學生合作精神,鼓勵學生創新,對學生能作出多元化個性化的評價。如:一個學生盡管讀錯了,但李老師還是給了他一個鼓勵性的評價。
東亭中心的闕若楓老師說:
1.合理地重組教材,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喜聞樂見的情境,而且情境圖是各色彩紙剪、貼、畫、折、組合而成,富有藝術感,對于學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2.不局限于教材,引導學生回憶生活經驗,拓展學生的思維。
3.學生學得很輕松,在一個一個的游戲中認識了文中的8個字。4.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貫穿始終。
5.學生在課堂上樂于充分表現自己。東北塘中心的平芳老師說:
這是一篇《認一認》的課文,如果把這8個字分開來一個一個教過去,顯得有些重復,但是李老師把這8種動物放到一幅圖中,建立了一個動物樂園,創設了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參觀動物樂園的過程中識字。例:一進動物樂園,就請“小朋友看看是誰在歡迎我們?”;到教“蟲”的時候老師這樣說: “還有一個調皮的小家伙在跟我們捉迷藏呢”。這樣,學生身臨其境,學起來興致很高;最后到和動物們說再見的時候,學生說: “可愛的小羊再見”,讓我們聽課老師也感覺到了他們今天交到了這么多好朋友的那種高興勁兒。
張涇中心的王曉老師說:這堂課給了我三點啟示:
第一:在平時的上課過程中,要讓學生養成一些好的習慣。例如:拿書的習慣,慢慢滲透讀書不指讀的習慣。
第二:讓學生展開想象、拓展學生的思維,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例如:你吃過哪些魚?你見過哪些蟲?
第三:讓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教研室方淑娟老師說:
1.這堂課,教師不僅關注“知識和技能”的獲得,還關注“過程和方法”的習得、“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如:老師把字卡“鹿”貼在圖片鹿的下方,學生由于“前期經驗”情不自禁地讀lù,老師及時追問,你是怎么會讀這個“鹿”的?
生1答:我是看圖知道的;生2答:我看的是拼音,我會拼l-ù-ùl訌。.這一過程有利于學生將聲音、圖像、語義、符號巧妙地整合為一體,同時學生體驗了借助看圖、拼音認讀漢字的過程,在“拐棍”的作用下,又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2.我覺得,課堂教學的新“三為主”是: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探索為主線。探索為主線是否可以這樣體現: “認一認”屬于識字教學,字的音、形、義是重點,形是難點。“認一認”字形的識記只要求從整體上認讀,而不必進行字形的分析。但當學生在整體認讀中混淆了魚 ——龜、貝——見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探索文字本身的規律。如:魚——龜的區別。老師畫“龜”的簡筆畫讓小朋友嘗試著“變、變、變”,把圖變成字,從而加深對字形的整體識記。如:貝——見的區別,當學生把“貝”讀成“見”時,老師可以從學生的語言“貝殼吐珍珠”中得到啟示,把“貝”的一點美化成一顆珍珠,這樣抓住了兩個字的區別要點。同理,在識記“羊”時,讓學生演一演,突出羊的兩個角,這樣學生看到“羊”也就很快地能從8個生字中辨認出“羊”來。
一年級上冊《認一認2》教學設計及評課 篇2
《認一認2》教學設計三
●教學目標:認識“蟲貝魚鳥羊犬龜鹿”、“絲麻毛皮竹禾米谷”16個漢字。
●教學重點難點 讀準每個字的音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 活動卡片小黑板
●主要板書計劃 認一認2
蟲 貝 魚 鳥
羊 犬 龜 鹿
絲 麻 毛 皮
竹 禾 米 谷
●作業設計、安排 完成練習冊上的本課習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要學認讀的16個字中,有的表示動物名稱,有的表示植物名稱,都是大家熟悉的。
二、觀察圖畫,自由認讀。
16個漢字上面都有圖畫,仔細觀察一下,看看圖上畫的是什么,想想哪些是自己已經熟悉的,哪些自己還不熟悉。
讓學生自由說說自己認識圖上畫的哪些事物,教師相機出示卡片,順勢認讀漢字,對圖上畫的事物還不熟悉的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三、指導讀準字音
1、先找出標上紅色注音的字,啟發學生發現這些紅色的注音都是學過的音節。
2、出示音節:lù má pí hé mǐ ɡǔ 。先讓學生認讀,再試讀這些注音下面的生字:鹿麻皮禾米谷。
3、依次出示其他的字卡,領讀,重點指導:蟲竹絲
4、打亂順序讓學生認讀。
四、指導誦讀
1、教師范讀,領讀,學生讀。
2、指名誦讀。
四、鞏固練習
1、連線
圖和對應的生字用線連起來。
2、把音節和生字連起來。
五、作業
1、認讀16個生字。
2、完成練習冊上的習題。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請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jcsycorp.com】
一年級上冊《認一認2》教學設計及評課 篇3
第二課 時
一、識字指導
1.“麻”、“皮”、“禾”、“米”、“谷”。
(1)指名會讀的學生認讀以上五個生字。表揚讀音準確的孩子,并請他說一說自己是怎么認識這些字的。
(2)表揚借助拼音讀準字音的學生,告訴他們這是識字的好方法。鼓勵其他學生也拼一拼,嘗試讀準字音。
【點評】滲透學法指導,引導學生使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
(3)指名讀,“開火車”讀。
(4)指導理解“麻”。教師出示準備的麻繩,給學生們看一看,摸一摸。啟發用“麻”組詞。
(5)理解“皮”。請學生摸一摸自己的皮膚,說說有什么感覺?啟發用“皮”組詞。
【點評】教師注意利用直觀的實物,引導學生理解字義。
(6)理解“禾”、“米”。指導看掛圖,幫助學生了解“禾”是指農作物。有一種禾苗長成熟后,收割、曬干、脫殼,就是米。隨機出示“米”,引導學生用“米”字組詞。
引導學生初步了解“禾”字的演變過程。引導思考:你覺得“禾”的字形與圖上禾苗的樣子像嗎?哪兒像?教師畫一棵成熟的禾苗的簡筆畫,并板書“禾”的古文字。
(7)理解“谷”。引導學生觀察圖,告訴學生“谷”也是一種農作物,成熟后碾去皮就成小米,可以吃,它的莖可以喂牲口。
2.教學“絲”。
(1)出示“絲”字,指名會讀的學生讀,并請讀音標準的學生當小老師領讀。
(2)教師出示一根長長的絲線,請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教師解釋:因為絲很細,單獨一根不好操作,所以人們總是把好多根擰在一起用。教師邊講解,邊做示范,并在黑板上畫簡筆畫,出示絲的古文字,指導學生初步了解“絲”字的演變過程。)
【點評】從實際出發,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拉近學生與新知識的距離,幫助學生初步了解“絲”字的演變過程,感知象形文字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3)指導學生用“絲”字組詞。
3.教學“毛”。
(1)出示“毛”字,指名會讀的學生讀,并請讀音標準的學生當小老師領讀。
(2)指導觀察掛圖,啟發回想曾經見過的“毛”,說一說毛有什么特點?
(3)指導觀察“毛”字的象形之處,啟發用“毛”練習組詞。
4.教學“竹”。
(1)出示“竹”字,指名會讀的學生讀,并請讀音標準的學生當小老師領讀。
(2)引導學生觀察掛圖,說一說竹子各部分的名稱。
(3)對照掛圖,你有好方法來記“竹”字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簡筆畫,突出“竹”字的象形之處。
【課堂實錄片段】
師:(出示“竹”的生字卡片。)這個字,誰會讀?
生:(許多學生舉起手。)我會讀。
師:請你讀。
生一:zhú。
師:好,你再來讀讀看。
生二:zú。
師:再讀一遍。
生二:zú。
師:請注意,讀這個字的時候要把舌頭翹起來,zhú、zhú,請你再試試看?
生二:zhú、zhú。
師:很好!誰還想讀?
生三:zhú。
師:你讀得真標準!請你當小老師帶大家讀一讀,好嗎?
生三:(點點頭。)請大家跟我讀:zhú、zhú。
(同法,教師又請了三位學生帶讀)
師:我們一起讀兩遍!
生:(齊讀)zhú、zhú。
師:(引導學生觀察掛圖。)這圖上畫的是什么?
生:(異口同聲)竹子。
師:你知道一根竹子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嗎?
(教師邊指掛圖,邊與學生交流,知道的學生就自由回答。)
師:(指著竹竿)這是——
生:(自由回答)竹竿。
師:這上面一節一節的,叫——
生:竹節。
師:這細一點的,叫——
生:竹枝。
師:竹枝上長了許多——
生:竹葉。
師:竹子小的時候叫什么?請你說。
生:竹子小的時候叫竹筍。
師:你們知道得真多!(出示“竹”字。)請你們觀察圖,再看看字,你有好方法來記這個字嗎?
(學生們開始觀察、議論,有的迅速地舉起手)
師:請你說!上臺來,指著圖說。
生:(走上講臺,指著黑板上的圖。)我覺得,“竹”的第一筆就像這片葉子,這一橫就像旁邊的這片葉子,這筆就像豎著的葉子。然后……這筆就像這片葉子,這筆就像這片葉子,這筆就像這片葉子。
(教師一邊不住地點頭表示認同,一邊用簡筆畫把該生講的畫下來,突出象形部分。)
師:(微笑著點點頭,為他鼓掌。)你真善于觀察和想象,說得真好!
師:(指著簡筆畫,)你們看,這兩組竹葉和這個字像嗎?
生:(異口同聲)像!
二、練習
1.對照圖,自由讀一讀相應的漢字。
2.去拼音指名讀,齊讀。
3.快速抽讀生字。
教學隨筆
本例教案根據兒童認識事物的規律和漢字構造的特點,巧妙地將字的音、形、義和圖象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學習。
在學習漢語拼音的過程中,穿插識字教學,目的既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積累一些漢字,也是為了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漢語拼音及時運用于識字,這樣也有利于漢語拼音的學習。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把拼音作為識字的工具,指導學生學用結合。
關于識字教學,教師沒有單純地為識字而教識字,而是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注意教給學習方法,進行適當的知識拓展,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學生學得活、記得牢,教學效果明顯。
一年級上冊《認一認2》教學設計及評課 篇4
《認一認2》教學設計一
山東青島海利豐學校于青〖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請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jcsycorp.com】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能夠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通過觀察圖畫,初步了解本課漢字字義。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小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認識8個生字,讀準字音。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課
復習《認一認(一)》里的生字寶寶。
二、 看圖認字
1、 課件依次出示8幅圖片和生字
“蟲”——圖上畫的是什么小動物?她的生字寶寶是誰?誰會認?請你來當小老師領著大家讀兩遍。
“貝”——這是什么動物?你還見過哪些帶殼的軟體動物?她的生字寶寶誰會認?請你來當小老師領著大家讀兩遍。
“魚”——這是什么動物?小魚在干什么?老師希望你們能像小魚一樣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齊讀兩遍“魚”。
“鳥”——這是什么動物?小鳥在干什么?老師希望你們也像小鳥一樣在廣闊的天空中展翅飛翔。齊讀兩遍“鳥”。
“羊”——這是什么動物?小羊怎樣叫?她的生字寶寶誰會認?請你來當小老師領著大家讀兩遍。
“犬”——這是什么小動物?小狗怎樣叫?她的生字寶寶誰會認?請你來當小老師領著大家讀兩遍。若有的孩子讀成“狗”,老師及時指正“狗也叫犬”,跟著老師讀兩遍。
“龜”——這是什么小動物?誰聽過關于烏龜的小故事?《龜兔賽跑》最后結果怎樣?你想做故事中的小兔子還是小烏龜?為什么?老師希望大家能向小烏龜學習,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取得成功!齊讀兩遍“龜”。
“鹿”——這是什么小動物?這是一只怎樣的小鹿?她的生字寶寶誰會認?你發現這個生字寶寶上面的音節同前幾個的音節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既然學過了請你拼拼看。誰會拼讀?誰愿當小老師教大家拼讀認生字?
2、 打開書,用手指著書上的生字寶寶,跟著老師完整地認一認,讀一讀。一個字讀兩遍。
3、 聽錄音再跟讀一遍。
4、 指名讀生字。
三、 復習鞏固
1、“我說你指”。
(1)師:我說“蟲”。
生:我指“蟲”。
(師巡視,檢查學生指得對不對。)
(2)同桌合作做這個游戲。表揚合作好的同桌。
2、“組詞認字”。(師依次出示8張生字卡片)
師:這是誰?
生:這是“蟲”。
師:什么“蟲”?
生:益蟲的“蟲”。
(鼓勵學生組詞認字)
3、“開火車”認字。
四、 拓展
再認幾個跟動物有關的漢字。
1、師板畫以下動物:
指名說一說都是什么動物?
2、師在圖片下面打亂順序粘貼四個帶拼音(紅色)的生字。分別是:
mǎ jī hǔ tù
馬 雞 虎 兔〖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請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jcsycorp.com】
3、指名拼讀,認識四個生字寶寶。
4、幫生字寶寶找朋友。(看圖連線。)
五、 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小動物,還認識了與這些小動物有關的生字寶寶。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小動物呢?為什么?
回家把這節課學到的知識講給父母聽。
老百曉在線
一年級上冊《認一認2》教學設計及評課 篇5
教學要求:認識16個漢字。
教學過程 :
一、審題
1、教師讀題。
2、說明本課要求:看圖認識漢字。對16個漢字都要求能讀準字音,理解字義,認真字形。
二、指導
1、看上排左起第一幅圖,問:圖上畫的是什么?
2、范讀,指名讀:“蟲”。
3、齊讀,指名讀:“蟲”。
4、 按上面步驟學習其余15個漢字,均要求讀準字音,理解字義,初步認清字形。
三、練習
1、出示卡片,個別、集體練讀。
2、集體、指名認讀這里邊16個漢字。
五、 反饋
評價學生的認讀情況,正確的予以肯定和表揚,不正確的及時校正。
一年級上冊《認一認2》教學設計及評課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蟲貝魚鳥羊犬龜鹿”、“絲麻毛皮竹禾米谷”16個漢字,能夠讀準字音。
2.通過觀察圖畫,初步了解本課漢字字義。
教學重、難點:讀準字音。
教學準備:生字卡,卡通圖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蟲貝魚鳥羊犬龜鹿”八個漢字,并且讀準音。
2.通過觀察圖畫,初步了解本課這八個漢字的字義。
教學重難點:
認識“蟲貝魚鳥羊犬龜鹿”八個漢字,并且讀準音。
教學準備:拼音卡片、動物卡通卡片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
老師帶小朋友一齊表演唱《找朋友》,師說: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天,方老師要帶大家到一個熱鬧的地方——動物樂園去,認識幾位新朋友,高興嗎?
二、學習新知
1.教學“犬”
瞧,動物樂園到了,你們看,誰在迎接我們呀?(小狗圖片)誰來與它打聲招呼,老師告訴你們,小狗還有個名字,它叫“犬”,出示生字卡:犬,領讀,指讀,齊讀。
小朋友都熟悉小狗,誰能向大家介紹介紹。可以介紹狗和人類的友誼,狗的生活習性,種類
過渡:嗬,動物樂園里可熱鬧啦,讓我們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睜大眼睛,你看到了什么?
2.教學“羊”
(1)在綠綠的草地上,小羊在吃青草。出示:羊(yáng)
(2)小朋友,你喜歡它嗎?為什么?
(3)這樣可愛的小動物,你記住它的名字了嗎?(鞏固字音)
(4)指名讀—齊讀
3.教學“鹿”
(1)綠綠的草地上,還有誰呀?出示:鹿(lù),你怎么會念這個字的?讓學生拼讀。
(2)小朋友,你見過鹿嗎?在哪兒見過?
(3)開火車讀
4.教學“蟲”
(1)小朋友,睜大眼睛,再仔細看看,哪個調皮的小家伙在草叢里與我們捉迷藏呢?出示:蟲
(2)小朋友,想想看,小蟲子還喜歡呆在哪兒呀?
5.教學:貝、魚、龜
喲,小朋友,這兒還有一條清澈的小河呢,難怪小鹿不愿離去,它在看誰呀?你看到了嗎?
引導學生說:我在小河里看到了誰怎么樣。
或我看到誰在小河里干什么。
相機出示:貝
魚:你看,它搖著尾巴正在向一(2)班的小朋友問好呢,它是“魚”(領讀)。哎,魚兒在干什么呀?你還知道有哪些魚?
龜:你喜歡這位新朋友嗎?你能向大家介紹嗎?
6.哎,仔細聽,空中傳來了誰清脆的叫聲?
出示:鳥,領讀,指讀,開火車讀。(指導讀準第三聲)。小朋友,老師知道你們了解好多鳥,你能說給大伙兒聽聽嗎?
(三)鞏固新知
1.小朋友,我們在動物樂園里結識了許多新朋友,它們是:(師指板畫上卡片,生讀)犬、羊、鹿、蟲、貝、魚、龜、鳥,你喜歡它們嗎?讓我們再響亮地讀一讀它們的名字。
2.這些活潑可愛的新朋友,來到我們小朋友的書上,讓我們翻到25頁,與它們見面。小朋友,你還認識它們嗎?
(1)請小朋友看著圖自己讀一讀。
(2)齊讀。
(3)誦讀韻語。
3.這些小動物可淘氣啦,它們躲在動物園的每一個角落,你們能找出他們來嗎?老師讀字音,學生找卡片。評價
4.小朋友,這些小動物面對著我們,你還能正確地喊出它的名字嗎?(老師指動物的圖片,學生讀字音)
5.看來,小朋友把這些小動物都記在心里了,我想與小朋友一起做個找朋友的游戲。(游戲:找朋友)
(四)誦讀表演
1.動物樂園真有趣,草。小羊小羊吃青
烏龜爬呀爬,魚兒游呀游,蟲兒藏呀藏,小狗叫汪汪,
貝殼貝殼水中坐,坐在門口把歌唱,
鳥兒飛呀飛,鹿兒跑呀跑。
2.拍手誦讀韻語識字。
(五)請小朋友與小動物說再見。(自由打招呼)
(六)作業
請小朋友把自己的新朋友在紙上畫一畫,并把它介紹給周圍的小伙伴。
教學后記:如果把課本中的8個字分開來一個一個教過去,顯得有些重復,但是把這8種動物放到一幅圖中,建立了一個動物樂園,創設了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參觀動物樂園的過程中識字。例:一進動物樂園,就請“小朋友看看是誰在歡迎我們?”;到教“蟲”的時候老師這樣說:“還有一個調皮的小家伙在跟我們捉迷藏呢”。這樣,學生身臨其境,學起來興致很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蟲貝魚鳥羊犬龜鹿”八個漢字,并且讀準音。
2.通過觀察圖畫,初步了解本課這八個漢字的字義。
教學重難點:
認識“蟲貝魚鳥羊犬龜鹿”八個漢字,并且讀準音。
教學準備:拼音卡片
教學過程:
一、識字指導
1.老師出示一根長長的絲線,請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
(解釋:因為絲很細,單獨一根不好操作,所以人們總是把好多根擰在一起用。我邊講解,邊做示范,并在黑板上畫簡筆畫,出示絲的古文字,指導學生初步了解“絲”字的演變過程。)
老師示范讀—指名讀——齊讀
2、指導理解“麻”。教師出示準備的麻繩,給學生們看一看,摸一摸。啟發用“麻”組詞。
(1)指名會讀的學生認讀生字。表揚讀音準確的孩子,并請他說一說自己是怎么認識這些字的。
(2)表揚借助拼音讀準字音的學生,告訴他們這是識字的好方法。鼓勵其他學生也拼一拼,嘗試讀準字音。
(滲透學法指導,引導學生使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
(3)指名讀,“開火車”讀。
3、理解“毛、皮”。請學生摸一摸自己的頭發、皮膚,說說有什么感覺?啟發用“皮”組詞。
(1)出示“毛”字,指名會讀的學生讀,并請讀音標準的學生當小老師領讀。
(2)指導觀察掛圖,啟發回想曾經見過的“毛”,說一說毛有什么特點?
(3)啟發用“毛”練習組詞。
(教師注意利用直觀的實物,引導學生理解字義。)
指名讀——同桌一起讀——齊讀
4、理解“禾”、“米”。指導看掛圖,幫助學生了解“禾”是指農作物。有一種禾苗長成熟后,收割、曬干、脫殼,就是米。隨機出示“米”,引導學生用“米”字組詞。
(引導學生初步了解“禾”字的演變過程。引導思考:你覺得“禾”的字形與圖上禾苗的樣子像嗎?哪兒像?我畫一棵成熟的禾苗的簡筆畫,并板書“禾” 的古文字。從實際出發,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拉近學生與新知識的距離,幫助學生初步了解“禾”字的演變過程,感知象形文字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5、理解“谷”。引導學生觀察圖,告訴學生“谷”也是一種農作物,成熟后碾去皮就成小米,可以吃,它的莖可以喂牲口。
指名會讀的學生讀,并請讀音標準的學生當小老師領讀——同桌一起讀——齊讀
指導學生用“絲”字組詞。
6.教學“竹”。
(1)出示“竹”字,指名會讀的學生讀,并請讀音標準的學生當小老師領讀。
(2)引導學生觀察掛圖,說一說竹子各部分的名稱。
(3)對照掛圖,你有好方法來記“竹”字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簡筆畫,突出“竹”字的象形之處。
(生走上講臺,指著黑板上的圖。說:“我覺得,‘竹’的第一筆就像這片葉子,這一橫就像旁邊的這片葉子,這筆就像豎著的葉子。然后……這筆就像這片葉子,這筆就像這片葉子,這筆就像這片葉子。”)
二、練習
1.對照圖,自由讀一讀相應的漢字。
2.去拼音指名讀,齊讀。
3.快速抽讀生字。
教學隨筆
我根據兒童認識事物的規律和漢字構造的特點,巧妙地將字的音、形、義和圖象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學習。
在學習漢語拼音的過程中,穿插識字教學,目的既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積累一些漢字,也是為了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漢語拼音及時運用于識字,這樣也有利于漢語拼音的學習。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把拼音作為識字的工具,指導學生學用結合。
關于識字教學,教師沒有單純地為識字而教識字,而是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注意教給學習方法,進行適當的知識拓展,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學生學得活、記得牢,教學效果明顯。
一年級上冊《認一認2》教學設計及評課 篇7
學科:語文 授課年級:一年 設計人:李曉紅
章節名稱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認一認2》
計劃學時
2
學習內容分析
《認一認2》共有四組16個漢字,大部分是部首字或基礎字。其中有的表示動物名稱,有的表示植物名稱。這些字均有注音,并配以表示字義的插圖,便于學生讀準字音,初步了解字義。
學習者分析
根據兒童認識事物的規律和漢字構造的特點,我們要巧妙地將字的音、形、義和圖象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16個生字,能夠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通過觀察圖畫,初步了解本課漢字字義。
過程與方法:
在學習漢語拼音的過程中,穿插識字教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拼音作為識字的工具,指導學生學用結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小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及解決措施
重點:認識16個生字,能夠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解決措施:結合圖畫,借助發揮漢語拼音幫助識字的功能,讓學生通過拼讀音節讀準這些字的音,認清字形。
教學難點及解決措施
難點:通過觀察圖畫,初步了解本課漢字字義。
解決措施:結合圖畫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練說相關的語句,初步了解字義。
媒體內容與形式
多媒體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時間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歌曲導入
老師帶小朋友一齊表演唱《找朋友》,師說: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到一個熱鬧的地方——動物樂園去,認識幾位新朋友,高興嗎?
2
創設了一定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新知
1.教學“犬”
瞧,動物樂園到了,你們看,誰在迎接我們呀?(小狗圖片)誰來與它打聲招呼,老師告訴你們,小狗還有個名字,它叫“犬”,出示生字卡:犬,領讀,指讀,齊讀。
小朋友都熟悉小狗,誰能向大家介紹介紹。可以介紹狗和人類的友誼,狗的生活習性,種類
過渡:嗬,動物樂園里可熱鬧啦,讓我們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睜大眼睛,你看到了什么?
2.教學“羊”
(1)在綠綠的草地上,小羊在吃青草。出示:羊(yáng)
(2)小朋友,你喜歡它嗎?為什么?
(3)這樣可愛的小動物,你記住它的名字了嗎?(鞏固字音)
(4)指名讀—齊讀
3.教學“鹿”
(1)綠綠的草地上,還有誰呀?出示:鹿(lù),你怎么會念這個字的?讓學生拼讀。
(2)小朋友,你見過鹿嗎?在哪兒見過?
(3)開火車讀
4.教學“蟲”
(1)小朋友,睜大眼睛,再仔細看看,哪個調皮的小家伙在草叢里與我們捉迷藏呢?出示:蟲
(2)小朋友,想想看,小蟲子還喜歡呆在哪兒呀?
5.教學:貝、魚、龜
喲,小朋友,這兒還有一條清澈的小河呢,難怪小鹿不愿離去,它在看誰呀?你看到了嗎?
引導學生說:我在小河里看到了誰怎么樣。
或我看到誰在小河里干什么。
相機出示:貝
魚:你看,它搖著尾巴正在向一(2)班的小朋友問好呢,它是“魚”(領讀)。哎,魚兒在干什么呀?你還知道有哪些魚?
龜:你喜歡這位新朋友嗎?你能向大家介紹嗎?
6.哎,仔細聽,空中傳來了誰清脆的叫聲?
出示:鳥,領讀,指讀,開火車讀。(指導讀準第三聲)。小朋友,老師知道你們了解好多鳥,你能說給大伙兒聽聽嗎?
18
建立了一個動物樂園,創設了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參觀動物樂園的過程中識字。這樣,學生身臨其境,學起來興致很高。
鞏固新知
1.小朋友,我們在動物樂園里結識了許多新朋友,它們是:(師指板畫上卡片,生讀)犬、羊、鹿、蟲、貝、魚、龜、鳥,你喜歡它們嗎?讓我們再響亮地讀一讀它們的名字。 2.這些活潑可愛的新朋友,來到我們小朋友的書上,讓我們翻到25頁,與它們見面。小朋友,你還認識它們嗎?
(1)請小朋友看著圖自己讀一讀。
(2)齊讀。
(3)誦讀韻語。
3.這些小動物可淘氣啦,它們躲在動物園的每一個角落,你們能找出他們來嗎?老師讀字音,學生找卡片。評價
4.小朋友,這些小動物面對著我們,你還能正確地喊出它的名字嗎?(老師指動物的圖片,學生讀字音)
5.看來,小朋友把這些小動物都記在心里了,我想與小朋友一起做個找朋友的游戲。(游戲:找朋友)。
8
把知識回歸課本,進一步鞏固所學的內容。
誦讀表演
1.動物樂園真有趣,小羊小羊吃青草, 烏龜爬呀爬,魚兒游呀游,蟲兒藏呀藏,小狗叫汪汪, 貝殼貝殼水中坐,坐在門口把歌唱,
鳥兒飛呀飛,鹿兒跑呀跑。
2.拍手誦讀韻語識字。
5
通過誦讀韻語,了解動、植物的生活習性。
作業
請小朋友把自己的新朋友在紙上畫一畫,并把它介紹給周圍的小伙伴。
2
第二課時
識字指導
1.老師出示一根長長的絲線,請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
(解釋:因為絲很細,單獨一根不好操作,所以人們總是把好多根擰在一起用。我邊講解,邊做示范,并在黑板上畫簡筆畫,出示絲的古文字,指導學生初步了解“絲”字的演變過程。)
老師示范讀—指名讀——齊讀
2、指導理解“麻”。教師出示準備的麻繩,給學生們看一看,摸一摸。啟發用“麻”組詞。
(1)指名會讀的學生認讀生字。表揚讀音準確的孩子,并請他說一說自己是怎么認識這些字的。
(2)表揚借助拼音讀準字音的學生,告訴他們這是識字的好方法。鼓勵其他學生也拼一拼,嘗試讀準字音。
(滲透學法指導,引導學生使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
(3)指名讀,“開火車”讀。
3、理解“毛、皮”。請學生摸一摸自己的頭發、皮膚,說說有什么感覺?啟發用“皮”組詞。
(1)出示“毛”字,指名會讀的學生讀,并請讀音標準的學生當小老師領讀。
(2)指導觀察掛圖,啟發回想曾經見過的“毛”,說一說毛有什么特點?
(3)啟發用“毛”練習組詞。
(教師注意利用直觀的實物,引導學生理解字義。)
指名讀——同桌一起讀——齊讀
4、理解“禾”、“米”。指導看掛圖,幫助學生了解“禾”是指農作物。有一種禾苗長成熟后,收割、曬干、脫殼,就是米。隨機出示“米”,引導學生用“米”字組詞。
(引導學生初步了解“禾”字的演變過程。引導思考:你覺得“禾”的字形與圖上禾苗的樣子像嗎?哪兒像?我畫一棵成熟的禾苗的簡筆畫,并板書“禾”的古文字。從實際出發,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拉近學生與新知識的距離,幫助學生初步了解“禾”字的演變過程,感知象形文字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5、理解“谷”。引導學生觀察圖,告訴學生“谷”也是一種農作物,成熟后碾去皮就成小米,可以吃,它的莖可以喂牲口。
指名會讀的學生讀,并請讀音標準的學生當小老師領讀——同桌一起讀——齊讀
指導學生用“絲”字組詞。
6.教學“竹”。
(1)出示“竹”字,指名會讀的學生讀,并請讀音標準的學生當小老師領讀。
(2)引導學生觀察掛圖,說一說竹子各部分的名稱。
(3)對照掛圖,你有好方法來記“竹”字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簡筆畫,突出“竹”字的象形之處。
(生走上講臺,指著黑板上的圖。說:“我覺得,‘竹’的第一筆就像這片葉子,這一橫就像旁邊的這片葉子,這筆就像豎著的葉子。然后……這筆就像這片葉子,這筆就像這片葉子,這筆就像這片葉子。”)
1、開火車認讀
2、指名復述課文
25
根據兒童認識事物的規律和漢字構造的特點,巧妙地將字的音、形、義和圖象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學習。
練習
1.對照圖,自由讀一讀相應的漢字。
2.去拼音指名讀,齊讀。
3.快速抽讀生字。
1
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
板書設計
認一認2
蟲 貝 魚 鳥
羊 犬 龜 鹿
絲 麻 毛 皮
竹 禾 米 谷
教學回復
見博客“回復”部分
一年級上冊《認一認2》教學設計及評課 篇8
教學要求
1.認識本課16個漢字,能夠讀準字音。
2.通過觀察圖畫,初步了解本課漢字的字義。
3.引導學生發現象形文字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配套掛圖,麻繩和絲線各一根。
教學過程
第一課 時
一、談話導入
1.出示本課第一部分的八個漢字,指名會讀的學生認讀。表揚讀音準確的學生,并請他說一說自己是怎么認識這些字的。
2.引導思考:小朋友,這八個字都是表示什么的?(教師提示:動物的名稱。)
【點評】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學習生字。
二、識字指導
1.教學“鹿”。
(1)出示音節iù。啟發:這個音節我們已經學習過了,誰來拼一拼?
(2)提示學生:lù的聲母是邊音l
(3)出示掛圖,引導觀察:“這是一只梅花鹿。你見過梅花鹿嗎?在哪里見過?”
(4)教師小結:剛才我們借助學習過的拼音認識了“鹿”。剩下七個字的拼音,我們還沒學過。老師想請已經認識這幾個字的同學來當小老師,教大家讀一讀。
2.教學“蟲”、“貝”、“魚”、“鳥”、“羊”、“犬”、“龜”。
(1)出示以上七個字。啟發:誰愿意當小老師教大家認讀這些字?你想教哪個字,就教哪個字。(先讓學生各自準備一下。)
(2)指名當小老師領讀,教師隨機指導讀準字音,突出難點。如:“鳥”的聲母是鼻音n,“蟲”的聲母是翹舌音。
(3)同桌認讀這七個字,注意讀準字音。
(4)用卡片引導學生認讀生字,開展認讀比賽。
(5)配對游戲。教師將這八個字的圖打亂順序貼在黑板上,將生字卡片發給八小組,小組成員在組內用這個字練習組詞。每小組派一名學生到黑板前,將生字卡片貼在相應的圖片邊,然后由本組成員匯報組詞情況,正確的給予鼓勵。
【點評】教師以小組合作、競爭的形式進行課堂教學,學生有了自主學習的空間,成為學習的主體。
(6)出示這八個字的古文字,請學生觀察后,猜一猜它的今文字是什么,并將古文字貼在今文字的旁邊。(這一環節的教學,不是為了讓學生認識古文字,而是希望通過猜字,引導學生感知漢字的象形特點。)板書如下:
蟲 貝 魚 鳥 羊 犬 龜 鹿
(甲骨文圖略)
三、練習
1.對照圖和古文字,自由讀一讀相應的漢字。
2.指名讀,齊讀。
一年級上冊《認一認2》教學設計及評課 篇9
《認一認2》教學設計四
學習目標:
看圖認識漢字8個漢字,能讀準字音,初步了解字義,認清字形。
教學重點:讀準8個漢字的字音。
教學難點:認清8個漢字的字形。
教學準備:字卡、圖片、貝殼等。
教學流程:
一、唱一唱,歌曲導入
喔、喔,天亮了,太陽出來了,花兒也笑了。我聽說動物樂園要舉行生日大會,許多小動物都要去參加,小朋友(你們)想去參加嗎?好,那就請大家坐上健康快車出發吧!(唱一唱)。
我們高興地來到了動物樂園的門口,首先,我們看看是誰來迎接我們?(出示犬圖),來,讓老師去聽聽小狗在對我們說些什么?嗅,它說,非常歡迎我們來到動物樂園,但進去必須先讀好它的名字。(小狗還有另外一個名字,聽老師讀,發現了什么?)誰會讀?
二、互動交流,我會讀
(一)聽讀,認識“犬”
1、師范讀——生讀——指名讀——全班齊讀。
2、你喜歡小狗嗎?為什么?(生自由說)。是,它也喜歡我們,歡迎一年級的小朋友來動物樂園做客。來,我們一起再叫叫它。(生讀犬)
過渡:
1、進入動物樂園的大門(翻開課文25頁),你最喜歡哪些小動物?告訴你的同桌。(生自由交流)
2、說說你認識哪些小動物的名字?
(二)唱一唱,認識“鳥”
1、讀一讀,你想請誰讀?還有誰想讀?(讀)
2、你還認識什么鳥?長得怎樣?說說看。(說各種各樣的鳥)
3、今天,小主人過生日,你認為小鳥怎樣祝賀小主人?唱什么歌?
(三)說一說,認識“羊”(識字方法)
今天,來參加生日大會的小動物可真不少!你還認識誰?來,說一說.聽,mie mie……誰來了?
1、誰認得它的名字?來,讀一讀。生讀,開火車讀,比賽讀。
2、你在什么地方認識了“羊”字?誰有比較好的方法記住“羊”字。
3、誰再叫叫它的名字?mie mie ……小山羊(小綿羊)
(四)舞一舞,認識“鹿”(生活中發現)
生日大會可熱鬧了,小鳥飛翔(唱歌),小羊唱歌,還有的在跳舞,猜猜,今天是誰過生日。請你猜猜是誰在跳舞?
是呀,跳舞的小鹿來了呢!來,誰叫小鹿的名字?(生讀-反復讀-想讀-拼讀),哪發現了“鹿”字。誰愿意學著小鹿的樣了跳跳舞?邊跳邊說他的名字。
(五)談一談,認識“魚”“龜”“貝”
生日會上,大家又是唱歌,又是跳舞,熱鬧聲把水里的什么動物驚醒了,來,一起來看看。
1、誰認識它(魚),叫叫它的名字。(生讀-糾正讀-評讀-比賽讀)
2、你認識魚嗎?來再叫叫它。(生反復讀)你是哪里發現的魚字
3、熱鬧聲還驚醒了誰?(看看,說說)龜——指名讀,抽查讀。你喜歡海龜嗎?(生讀----再讀----評讀)
(六)看一看,認識“蟲”(讀)
大家唱呀跳哇,玩得可開心啦,在草地上睡覺的小蟲也開了眼晴,豎起了耳朵,來,我們一起去看看蟲兒,誰認識它?(生讀-評讀-糾正讀)
三、體驗感受,我會讀
1、范讀,指名讀------誦讀(師示范讀,生一讀)這些小動物一起為小鹿唱起生日快樂歌,來,我們一起來唱唱。
2、唱完生日歌,吃蛋糕了,你認為這一塊蛋糕分給誰?你猜?(小鹿已經為他們按排好了順序。生猜,讀。〖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請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jcsycorp.com】
四、讀一讀,延伸拓展
生日會上,還有許多客人,你認為還有哪些物也來參加了?(生自由說)時間不早了我們也該回去了,來,我們再次坐上健康快車回家吧!回家之前,與小動物們說聲再見,你想與誰再見,來,說說。我們一同與它們再見。(再次讀8個字)
小學語文教學資源網
執教:雷春鳳 指導教師:蘭巧真
一年級上冊《認一認2》教學設計及評課 篇10
[片斷1]:
教學“魚”:
師:(出示課文插圖)圖上畫的什么?
生:圖上畫了兩條魚。
師:它們在干什么?
生:它們在水里游來游去。
師:圖上還有什么?
生:圖上還有幾根水草。
(哎呀,怎么像法官在審訊呀?這可不行。)
師:誰能把這些內容連起來說一說?
生:兩條小魚在河里游來游去,小河里還有幾根水草。
師:好,這樣說多具體呀。誰能說得更好?
生:有兩條小魚在清清的小河里歡快地游來游去,它們在跟小草捉迷藏呢!
師:他說得真好。我仿佛看見了一條清澈的小河,還有兩條活潑可愛的小魚。你也能說得這么好嗎?
生:有一條彎彎的小河,河水真清啊。河底里有碧綠的水草,兩條小魚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玩耍。
生:我還有……
師:瞧,魚兒游來了。(出示魚字卡片)這個字跟魚兒好像呀,找一找,哪些地方像魚兒?
……
[反思]:
這是蘇教版一年級語文第一冊的《認一認2》,雖然是以識字為主,以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為主,但培養語言表達能力也不容忽視。在看圖初始,老師的問題過于簡單,于是出現了師生審訊式的一問一答,老師雖是急在心里,可并沒有一味地責怪學生,而是耐心地加以引導,終使學生慢慢走上正軌,恍然明白說話要具體完整,才能把意思表達清楚。
在課堂教學中,提問是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提問要精當,“精”指的是精煉扼要、言簡意賅,“當”指的是得當,所提問題要能突出重點難點。同時指向性要明確,學生才能了然教師的意圖,從而很快地走向教學目標。
提問還要因人而異。一年級學生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雖具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怎樣逐漸向書面語言過渡,需要教師的悉心指導,需要教給切實可行的方法。
[片斷2]
教學“鳥”:
師:天上飛來一只怎樣的小鳥?(一邊提問一邊出示“小鳥”一詞貼在黑板上。)
(如果像剛才一樣提問:“圖上畫的什么?”學生肯定會說:“圖上畫的是一只小鳥。”小鳥誰不認識呢?這樣提問顯然低估了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同時也浪費了課堂教學時間。)
生:天上飛來一只黃黃的小鳥。
生:天上飛來一只金黃的小鳥。
生:天上飛來一只可愛的小鳥。
師:還可以說成一只金色的小黃鶯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生:一只金色的小黃鶯在樹林里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
生:一只小黃鶯在樹林里飛來飛去,真快活。
生:一只金色的小黃鶯一邊飛一邊叫:“春天真美啊!”
生:……
師:你看,這個字跟鳥有什么相像的地方?
…(舉起鳥字卡片)…
[反思]
在 “鳥”字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吸取了教學“魚”字的教訓,不是簡單地提出一個三歲小孩都會回答的問題:“圖上畫的是什么?”而是改變了策略,提問:“天上飛來一只什么樣的小鳥?”這個問題需要仔細觀察,需要從大腦詞語庫中搜尋合適的詞語來表達,雖然要求提高了,但對一年級學生來說難度并沒有增加,而且能幫助學生積累詞語,所以學生比較感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起來了。
接著老師又設計了一個問題:“還可以說成一只金色的小黃鶯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潛移默化地讓學生知道一句話的表達方式不止一種,而可以有多種。不要人云亦云,可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喜愛的表達方式。
課堂提問既要老師在備課時精心設計,而且還要根據課堂生成的具體情況,靈活機動地改變策略,從而使問題更好地貼近學生,更好地啟發學生的思維,更好地提升語文能力。
一年級上冊《認一認2》教學設計及評課 篇11
本課的亮點:
1、滲透漢字文化,了解漢字的造字規律,學習識字方法。
漢字是中華文化之瑰寶,是開啟中華文化巍巍大廈的金鑰匙。中華文化之根在漢字,漢字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教學中滲透漢字文化,激發孩子探求漢字奧秘的興趣。引導孩子了解漢字的造字規律,并能學習運用規律和方法來識字。通過圖文結合,學生初步學習了解識字的一些基本方法,識記漢字的字形,了解漢字的字義。這樣的方法滲透和漢字文化的熏陶,拓展了本課的內涵。
2、力求“有效”和“有趣”的和諧統一
在教學識字一的時候,我嘗試了自學檢測、分層學習的方法,結果,孩子學得很枯燥機械。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天真,好幻想喜新鮮,剛剛進入真正意義上的學校學習生活,一切能力和習慣的培養都處于起始階段。針對這一心理特點和上一課教學的嘗試體會,我把學習漢字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努力在本課和諧有機地結合統一起來,讓孩子在摸摸、想想、看看、說說、動動的多種感官的體驗活動中學習識字,學習說話,使課堂既扎實有效又有生命的張力。
3、考慮了學生的差異
教學中,能考慮到每類學生的學前狀態和發展可能,能機敏地捕捉課堂中學生互動時閃現的有效資源并進行推進,由一字帶順勢帶出多字,由獨體字向相關合體字進行拓展,給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了一個更高發展提升的空間,也為今后學習形聲字奠定了基礎。
問題和重建:
1、課堂中老師要關注學生交流的內容中呈現的思維程度。
課堂中,要善于傾聽和分析學生的繁衍。學生的發言,我們要從多個層面和角度進行引導和提升:發言的多樣、多向(角度的不同)、遞升。如第一部分情境導入說話,仔細揣摩分析幾個學生的發言,都很精彩。第一位學生說:我看見了小鹿、烏龜、小狗等等,他的觀察很全面,語言的整體感和概括性很強;第二位學生說:我看見了小鳥在藍天上飛,小鹿在草地上跑,小羊在吃青草,小魚在水里游……,這位學生的發言已經從概括轉向了具體而全面;第三位學生說:我看見了小烏龜在慢慢爬。還是停留在某個
局部的具體。而我在課堂中并沒有適時得合理運用這一可以發展學生思維品質和語言表達的有效資源。
1、注意評價的總結和提升
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評價的科學、合理和針對性,要注意評價的總結和提升。 學生的發言中呈現出來的資源,我們要進行整合和提升。們可以從上往下:將散裝的點資源“提升出來”,融匯成共享資源;我們還可以從下往上,將弱勢群體的資源“撈出來”,變差異為資源。比如在教學“龜”字引導學生說說烏龜的特點時,學生興趣很高,說得很多很有趣,如果在學生發言時,教師進行精當的評價,讓學生在教師的評價導向中思維進行拓展,語言進行提升,并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再次提升。這樣的過程,學生將獲得更多的體驗和發展。如那5位學習能力弱的學生,教師要把他們從底層“撈出來”,傾聽他們學習中的障礙,給以必要的幫助。
2、習慣培養的重要性
今天課堂中,學生學得熱情高漲,但幾個細節中體現出的問題值得回味與思考。當我問題還沒問完時,就有許多孩子高舉了小手“踴躍發言”。當我提問一個孩子“我問的是什么問題”時,他的回答讓人捧腹。當課堂教學的教案或者說是學習內容本身與習慣發生沖突時,我們該關注什么?該作何取舍?應該是習慣的培養。尤其是孩子的傾聽習慣和能力的培養。
一年級上冊《認一認2》教學設計及評課 篇12
蘇教版第一冊 《認一認2》教學反思:
《認一認1》中的十六個漢字有個別學生到現在還認不全,特別是“舌”、“牙”、“石”等漢字,混淆的現象很嚴重。針對《認一認1》的教學情況,《認一認2》我注重了借拼音來識字,我首先讓學生通過看圖來初步認識下面的漢字,然后指引學生尋找紅色拼音來認讀漢字。但在看圖時學生由于受到下面漢字的影響,不能將圖說得全面。在認讀過程中學生按順序都能讀出來,但是打亂了就不會了,跟《認一認1》的情況相同,而且這次的認字情況沒有上次好,可能是因為這次的漢字比上次的難,筆畫多得多,而且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只是張大嘴巴跟老師讀,沒有真正將字記在腦子里,看來課后的補差工作任務艱巨。
《認一認2》教后反思:
在課堂實踐中,我發現有一些字可以利用孩子形象記憶的方法來教學。
在教學“羊”字時,我出示圖片和生字“羊”后問::“羊”字和圖片上的羊哪兒長得很像?學生一下子就發現這只羊頭上有兩只突出的角和“羊”字上面的點和撇很像,這樣讓孩子在圖畫和文字之間建立了非常形象的聯系,發揮學生的形象思維來記憶漢字,我覺得既有趣又生動。
在教學“竹”字時,我就想怎么樣能讓孩子第一次認識這個字“竹”的時候就對那個鉤有比較深刻的印象呢?我讓小朋友仔細觀察了圖畫和文字,然后問,“竹”字里面藏著四片竹葉,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學生很快就找出竹字頭的兩撇和兩橫很像竹葉。我又問,那下面的的兩豎又是什么呢?學生不假思索地告訴我,那是竹子。那竹子怎么會不一樣呢?學生被我一問愣住了。我讓他們看看書,再四人小組討論討論怎么會不一樣的。結果謝施言小朋友告訴我,老師,有一根竹子下面長出竹筍來了,那多出來的小鉤就是剛長出來了竹筍。 多么會觀察,多么會想象的學生呀!有句廣告詞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寬”,我想說,只要教師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孩子的想象就會充滿整個角落。
我用同樣的方法讓孩子們認識了“魚”、“龜”、“鳥”三個字,但是還有其他的字也能像這些字一樣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快速記住呢?我想還需要我們去多鉆研,更多地發揮創造性思維,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小朋友學習的樂園。
今天學了《認一認2》中的前面八個字,發現學生掌握得不錯。
在課的一開始,我先讓學生觀察書上的插圖,說說哪些動物是你比較熟悉的,你在哪兒經常可以看到它,并且說說這種動物有什么特點,以此來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現在我發現很多孩子回答問題時能用完整的一句話了,進步了!)然后讓學生讀讀每幅圖下面的字,并和圖比較比較,看看它們有沒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后來在交流的時候,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每個字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我發現學生的想象能力也挺豐富的)這樣一來,學生就很快記住了這些字。在接近課的尾聲時,我讓學生說說還熟悉哪些動物,我相機板書出他們說出的動物名稱,這為早已認識本課漢字的孩子提供了一個提高的空間。
《認一認2》的教后反思:
可能是農村吧,家長對孩子重視的程度不夠,孩子的識字量少得可憐,只有一個孩子認識兩個字,其余的都紛紛搖頭。課堂上,我采用情境教學法、并適時地簡筆畫以及形象的語言描述,來提高孩子的識字興趣。由于孩子跟書上的這些動物比較熟悉,我便通過與孩子的語言交流,來幫助孩子積累詞匯,并進行一定的語言訓練。我想:有時候老師的一點幽默、一點表演天賦、一點書香氣,定然像一把鑰匙,會打開孩子懵懂的心靈,也會點燃孩子那顆上進的心吧!
認一認2教學反思
由于學生很喜歡小動物,也很有興趣認識這些生字,但學生認識這些生字是在教動物名稱的基礎上的,所以有些同學總忍不住把“犬”讀成“狗”,教學時,我們要重點指導,引導學生把拼音作為識字的工具,指導學生學用結合。還可以補充認識“狗”。在學習漢語拼音的過程中,穿插識字教學,目的既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積累一些漢字,也是為了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漢語拼音及時運用于識字,這樣也有利于漢語拼音的學習。關于識字教學,我們不能單純地為識字而教識字,而是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注意教給學習方法,進行適當的知識拓展,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