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逃家小兔》教學設計(通用6篇)
一年級《逃家小兔》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繪本,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愛。
2、指導學生用上“如果你……我就要……”練習說話。
3、學生創編寫給媽媽的詩。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指導學生能用上“如果你……我就要……”。
2、指導學生創編故事。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今天第一次給你們上課,我可開心啦,劉老師要送給大家一個美麗的故事吧!來,請看,你看到了什么呢?
二、樂讀繪本。
1、出示:繪本封面,引導學生觀察。
(1)你的小眼睛發現什么了?
(2)小兔子要干嘛去呢?她們在說什么悄悄話呢?想不想知道這個故事?
2、出示:故事的題目。學生齊讀。
(1)猜猜,逃家小兔會寫什么?
(2)指導學生認識封面、作者等。
3、師生同讀繪本,啟發想象。
(1)師:從前有一只小兔子,他想要離家出走,有一天,他對媽媽說:“我要跑走啦!”“如果你跑走了”媽媽說,“我就去追你,因為你是我的小寶貝呀!”“如果你來追我,”小兔說:“我就變成溪里的小鱒魚,游得遠遠的。”這下可慘了,那媽媽怎么辦呢?想不想知道?哇!媽媽變成了什么呀?(捕魚的人)誰都小眼睛發現了媽媽用什么去釣小兔呀!
(2)在講到小兔變成花兒,媽媽變成園丁的時候,讓學生去觀察圖畫,并補充語言。有意識地滲透人文教育。(如這樣問:媽媽變成園丁是為了什么呀?是呀媽媽總是這樣無時無刻地關心著我們照顧著我們。)
(3)在講到小兔變成小鳥時,讓學生猜猜媽媽會變成什么?為什么?啟發學生去想象,并用上如果你……我就要……規范語言。
三、玩中練習說話
(1)想玩游戲嗎?那么我們來玩玩抓迷藏的游戲吧!可今天的抓迷藏有點特別,不是你藏我捉,而是你說我抓哦!說說你想變成什么?如果你變成( ),我就變成( )。
(2)換角色,老師說想變成什么?學生用上句式:如果你變成( ),我就變成( )。
(3)小結:孩子們,小兔是媽媽的小寶貝,我們也是媽媽的小寶貝呀!從剛才的游戲中,我發現好多同學都非常愛自己的媽媽,要不我們根據這個故事編成一首小詩送給媽媽吧?
(4)學生創作。并用上如果我是( ),媽媽就是( )。
我愛媽媽
如果我是一朵花,媽媽就是一個園丁
如果我是一只小鳥,媽媽就是( )
如果我是( ),媽媽就是( );
(5)創造展示。評價。
四、總結
孩子們,今天我們讀了一個美麗的故事,玩了一個愛的捉迷藏的游戲,寫了一首送給媽媽的詩,老師多希望你們永遠愛著自己的媽媽,和媽媽一起快樂的生活和學習。
五、拓展延伸。
1、把你的愛帶回家送給媽媽,和媽媽一起玩玩愛的游戲吧!
2、推薦書籍《猜猜我有多愛你》。
剛才聽到你們生動的對話,老師心里好溫暖。想著離家出走的小兔,最后還是回到了誰的身邊?(媽媽)是呀!這樣充滿愛的書還有很多,下課了大家可以一起看看《猜猜我有多愛你》。
一年級《逃家小兔》教學設計 篇2
《逃家小兔》講述的是一個關于母愛的故事。親情,應該說是人世間最真、最深、也最難以用語言表達清楚的感情。但是在這本書里,它以一種簡單、純真的母子間對話方式展現了出來,每一個畫面都蘊含著濃濃的親情。其中夾雜的彩色畫頁更是在一瞬間給與了孩子強烈的視覺刺激和畫面感。根據這本書的特色以及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設計了本次繪本閱讀活動。活動目標:
1.閱讀繪本,嘗試運用語言表達畫面內容,學習句式“如果……就……。”豐富詞匯:逃家。
2.理解繪本中小兔和兔媽媽之間的變化關系。
3.感受繪本中表達的母愛。
活動準備:
1.《逃家小兔》幻燈片
2.音樂《親親我的寶貝》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封面,激發閱讀興趣
播放ppt(故事繪本封面),引導幼兒觀察:
1.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看一本書。瞧,封面上有什么?大兔子有可能是誰?小兔子有可能是誰?他們在說些什么呢?
2.兔媽媽和兔寶寶到底說了什么,答案就在書中。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本書。
二、分段閱讀,理解畫面內容
1.集體閱讀
(1)播放ppt畫面(一),老師講述故事 。
提問:
媽媽是用什么捕小兔的呢?媽媽為什么會用胡蘿卜來捕小兔呢?
小結:媽媽知道小兔最愛吃胡蘿卜,就用胡蘿卜來捕小兔。看媽媽多了解自己的孩子呀!
(2)播放ppt畫面(二),老師繼續講述故事。
提問:
小兔又變成什么了?他是怎么說的?
媽媽又會變成什么呢?”“媽媽會怎么說呢?”(爬山的人)
“我們一起來學學兔話吧!”(邊說邊做動作)
“小朋友你們覺得爬山累不累?兔媽媽背著行囊,爬到這么高的山辛苦嗎?她怕不怕呢?為什么?
小結:無論山路有多艱險,兔媽媽歷盡千辛萬苦也要把小兔找回來,媽媽都希望陪伴在自己的孩子身邊!
2.自主閱讀
(1)小兔還是不想被媽媽找到,他又變成什么了呢?媽媽又是怎么做、怎么說的呢?(幼兒自主閱讀、表達)
(2)為什么兔媽媽要變成園丁而不是采花的人呢?
小結:兔媽媽會像照顧花園里的小花一樣照顧著自己的孩子,媽媽會竭盡全力讓自己的孩子茁壯成長。
三、討論交流,理解角色變化關系。
1.小兔想從家里逃走,說要變成哪些東西的?媽媽又變成了什么?
2.媽媽為什么跟著小兔變變變?為什么媽媽一定要找到小兔呢?
3.我們還不知道故事的題目呢,我們來給它取個好聽的名字。(理解詞語:逃家)
四、分組游戲,鼓勵大膽創編故事。
如果你是這只調皮的小兔,你想變成什么?媽媽又會變成什么呢?(引導幼兒用“如果……就……”的句式來創編小兔和對話。)
1.兩兩結伴游戲。
2.分男女角色扮演兔媽媽和小兔。
五、繼續閱讀,感受溫馨母愛
1.故事中的小兔還會變成什么?我們接著聽故事。”(繼續播放ppt,師幼共同閱讀)
2.小兔最終離開家了嗎?為什么?
六、情感提升,表達心中之愛
1.小朋友,你們的媽媽愛你們嗎?媽媽是怎樣愛你們的?那你們想怎樣來表達對愛?
2.現在老師來做你們的媽媽,向媽媽來表達你們的愛吧!
一年級《逃家小兔》教學設計 篇3
在《綱要》中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因此,我設計這一教學活動,讓幼兒在欣賞、理解、表現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感受本作品中兔媽媽對小兔濃濃的愛,知道媽媽的愛與關心是無微不至的,同時,通過教師的講述及幼兒對作品的表現,讓孩子們體會到文學作品給大家帶來的樂趣,從而激發幼兒對文學作品的喜愛。
根據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第一,練習用“如果……我就……”的句式表達故事內容,引導幼兒觀察并展開想象,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第二,引導孩子體會母愛的偉大,能從故事中體會兔媽媽對兔寶寶的愛,從而練習自己的媽媽對自己的愛。第三,引導幼兒理解圖書中小兔和兔媽媽變化之間的關系,嘗試運用創作想象作畫并用語言將圖片內容表達出來,體會自己制作繪本的樂趣。第一點,讓孩子們練習“如果……我就……”的句式中,我班孩子已經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在展開想象中,如:小兔子變成船,媽媽會變成什么?說說故事的情節。沒有了圖片的約束,孩子的想象力完全釋放了,活動氣氛很熱烈。第二點,在引導孩子體會母愛偉大,在六幅圖的中孩子們也能說出媽媽對自己的愛。第三點,嘗試運用創作想象與作畫,這個是整個活動的難點,孩子們從來沒有嘗試創作過自己的繪本,今天通過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制作了一本圖書《新逃家小兔》,相信孩子們一定會很稀罕的。
我在導入部分很有激情,孩子們也很有興趣,但是在第二部分引導孩子觀察圖片并進行講述,開展想象。我可能在提問上比較啰嗦,盡管在試教時語言組的組長汪老師和我師傅,還有幾個聽課的老師告訴我語言應該精煉精煉再精煉,我還沒有達到這種層次,但是我已經在努力了。可能今天活動當中我又啰嗦了!
最后一個環節是課件完整欣賞故事,繪畫激發幼兒想象,再次鞏固,我覺得這是一種新的嘗試,本來常規課就是看圖說話下來,沒有什么,但是我今天把美術這塊東西加進去了,把領域滲透在一起。但在今后提問技巧方面還是需要我繼續努力的。
我覺得我整堂課的語言比較有激情,在出示圖片的同時向幼兒提問,并且層層深入,不斷提高。將主動權交給幼兒。從這本圖畫書當中我也看到了我班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他們讀圖的能力超出了我之前的估計,幼兒通過感知這本繪本作品,學習了成熟的語言,并得到創造性運用語言的啟發。特別是提升了語言的表達能力,使幼兒想說、敢說、會說,且說得非常好!
附故事:
逃家小兔
從前,有一只小兔子,他不想呆在家里。于是,他對自己的媽媽說:“我要逃跑。” “如果你跑了,”他的媽媽說道,“我一定會追上你,因為你永遠是我的小兔子。”
“如果你追上我,”小兔子說,“我就變成一條魚兒,跳進涼涼的小溪,從你身邊游開。”
“如果你變成一條涼涼小溪中的魚兒,”他的媽媽說,“我就變成一個漁夫,我會拋下魚餌等著你。”
“如果你變成一個漁夫,”小兔子說,“我就變成一塊石頭,在高高的山崖上,讓你夠不著。”
“如果你變成一塊高高山崖上的石頭,”他的媽媽說,“我就變成一個登山的人,我會爬上山頂,找到你。”
“如果你變成一個登山的人,”小兔子說,“我就變成一朵番紅花,藏在一個秘密的花園里。”
“如果你變成一朵秘密花園里的番紅花,”他的媽媽說,“我就變成一個園丁,我會在花叢里發現你。”
“如果你變成一個園丁,發現了我,”小兔子說,“我就變成一只鳥兒,從你身邊飛走。”
“如果你變成一只鳥兒,從我身邊飛走,”他的媽媽說,“我就變成一棵樹,讓你來我枝頭做窩。”
“如果你變成一棵樹,”小兔子說,“我就變成一艘小船,揚著帆,離開你。”
“如果你變成一艘小船,揚帆離開我,” 他的媽媽說,“我就變成風,吹著你,讓你開往回家的方向。”
“如果你變成吹著我的風,”小兔子說,“我就去參加馬戲團,做個空中飛人,在你摸不著的地方蕩千。”
“如果你去做空中飛人,”他的媽媽說,“我就做一個走鋼絲的人,我會穿過空氣,走到你身邊。”
“如果你變成一個走鋼絲的人,向我走來,”小兔子說,“我就變成一個小男孩,跑進大屋子里躲起來。”
“如果你變成一個小男孩,跑進大屋子里,”兔媽媽說,“我就變成你的媽媽,用雙手捉住你,把你抱在懷里。”
“得啦,”小兔子說,“也許我還是就呆在這兒,做你的小兔子吧。”
他也真的這么做了。
“來,吃個胡蘿卜吧。”兔媽媽說道。
一年級《逃家小兔》教學設計 篇4
一、內容簡介這是一個小兔子和媽媽玩語言捉迷藏的故事。小兔子對媽媽說:“我要跑走啦!” “如果你跑走了,”媽媽說,“我就去追你,因為你是我的小寶貝呀!” 一場愛的捉迷藏就此展開:小兔子上天入地,可不管他扮成小河里的一條魚、花園里的一朵花、……,身后那個緊追不舍的媽媽總是能夠抓住他。最后,小兔子逃累了,依偎在媽媽的身邊說我不再逃了,于是媽媽便喂了他一根象征愛的胡蘿卜。二、主題分析這是一個很經典的繪本,當我第一次細讀這個故事時頭腦里第一個想法就是這個繪本適合媽媽和孩子一起共同閱讀、共同講述。整個故事風趣、離奇的情節和小兔調皮、貪玩的形象都非常符合孩子的心理,而且能從另一個角度啟發孩子體會媽媽無私的愛和關懷。三、語言分析這個故事中的語言簡單到了只剩下幾段對話,但就是這幾段對話,卻用一種簡單、純真的母子間的對話的方式展現出來。故事中兔媽媽和兔寶寶用“如果……,我就……”句式展開對話,在你一言我一語的對話里存在相似情節點的重復出現,中班孩子閱讀起來不會存在障礙。四、活動目標:1、在說說、議議中理解小兔逃跑和媽媽追的故事情節。2、嘗試用“如果……,我就……”進行對話。3、體會媽媽對小兔的關愛和重視,大膽表達對媽媽的愛。五、活動準備:1、人手一個愛心 2、故事ppx3、理解鱒魚、園丁、空中飛人、走鋼索4、人手一本繪本《逃家小兔》六、活動過程:1.導入(1)出示“愛心”,它代表一個什么字?(愛)(2)小朋友們愛自己的媽媽嗎?媽媽愛你們的寶寶嗎?(請幼兒和自己的媽媽分別說一說)(3)有一只小兔,它很想離家出走,它對媽媽說:“我要跑走啦!”。問媽媽們:如果你的寶寶要跑走了,你會怎么辦?2.感知故事:老師帶來一個故事《逃家小兔》(1)出示封面: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這本書里講的是誰的故事?(2)師講述p1(3)出示ppx小河、高山、花園、小鳥問幼兒:小兔逃跑到什么地方了?問媽媽:你會怎么辦?出示相應兔媽媽ppx(用如果……我就……講述) (4)你是小兔你會逃跑到什么地方? (5)看看小兔又逃跑到了什么地方?出示ppx帆船、空中飛人、小男孩 問幼兒:小兔又逃跑到什么地方了?問媽媽:你會怎么辦?(用如果……我就……講述)(6)猜猜故事的結尾。出示ppx3.對媽媽表達自己的愛對媽媽說一句你想說的話,請媽媽寫在愛心卡片上。4.完整閱讀分角色閱讀故事。5.結束:回家和媽媽共同制作一張愛心卡送給爸爸、爺爺、奶奶
一年級《逃家小兔》教學設計 篇5
活動名稱:逃家小兔
活動目標: 1借助繪本,欣賞理解故事內容。初步感知“要是”“就”這一句式。
2學習故事中兔媽媽和小兔子有趣的對話,體味母子間的親情。
重點:借助繪本,欣賞理解故事內容,初步感知“要是”“就”這一句式。
難點:學習故事中兔媽媽和小兔子有趣的對話,體味母子間的親情。
活動準備:繪本 ppt 小兔圖片
教材分析:中班語言《逃家小兔》設計了小兔子與兔子媽媽之間的對話中體驗變變變的有趣情節,從一開始引出讓幼兒猜測在他們的心中小兔子是什么形象的,在出現小兔子要逃走,讓幼兒產生興趣,小兔子變成小魚逃走,媽媽就用小兔子愛吃的胡蘿卜去把小兔子釣上來,因為只有媽媽才知道自己的孩子最愛吃什么東西。之后一一引出高山上的巖石等等,讓幼兒感受到媽媽對自己孩子的那份無私的母愛。
活動過程:(一)談話引題(出示小兔子圖片)
師:今天小兔子來我們班做客,再你們心中認識的小兔子是怎么樣的啊?
幼:毛茸茸的,很可愛的,白白的兩個耳朵的,會跳的。
師:恩 。很棒的,在小朋友心中啊小兔子豎著兩只耳朵一蹦一蹦的跳的很可愛的。而且還很愛吃胡蘿卜。今天,小兔子在森林里發生了一件的事情,我們一起來聽聽發生了什么事情。
二、師利用課件畫冊講述故事
師:小兔子想離開家,他對媽媽說:“媽媽。我要逃跑啦。(逃跑是什么意思啊)
幼:跑掉啦。離開媽媽。跑到很遠的地方去
師:那兔媽媽聽到小兔子說的話,,兔媽媽會怎么說呢?
幼:孩子,不要逃跑,媽媽會是那傷心的啦。不要逃跑。
1、師配樂講述第一次的變化
師:我們聽聽兔媽媽怎么說的啊 ,兔媽媽聽到了小兔子說的話就說:“你要是逃跑,媽媽就追你,,因為你是媽媽的小寶貝呀。小兔子看看媽媽說:如果你來追我,我就變成溪里的小鯉魚,游得遠遠的。” 媽媽說:“如果你變成溪里的小鯉魚,我就變成捕魚的人去抓你。”提問:小兔變成了什么?(小兔變成了小鯉魚)媽媽變成了什么?(媽媽成了捕魚的人)媽媽是怎么說的?(“如果你變成溪里的小鯉魚,我就變成捕魚的人去抓你。”)瞧,媽媽它是用什么方法捕小兔這條小鯉魚的?(媽媽在用紅蘿卜釣小兔的)兔媽媽為什么用紅蘿卜釣小兔呢?(因為媽媽知道小兔喜歡吃蘿卜)媽媽愛小兔嗎?(愛)
2、講述第二次變化。小兔說:“如果你變成捕魚的人,我就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讓你抓不到我。” 媽媽說:“如果你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我就變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出示彩圖提問:小兔子變成了什么?(兔子變成了大石頭)媽媽變成了什么?(媽媽變成了爬山的人)看一看媽媽身上都有什么?(行李、繩子、拐杖),為什么要拿這么多東西?(因為媽媽要走很長時間才能找到小兔);不論多么苦多么累媽媽也要追到小兔,把它找回家)媽媽愛小兔嗎?
3、講述第三次變化。小兔說:“如果你變成爬山的人,我就變成小花,躲在花園里。” 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花,我就變成園丁,我還是會找到你。” 出示彩圖提問:小兔子變成了什么?(小兔變成了小花)媽媽變成了什么?(媽媽變成園丁)師:誰知道“園丁”是干什么的?(“園丁”是照顧花草的人)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在媽媽的精心照料下才能長大。
4、講述第四次變化。小兔說:“如果你變成園丁,找到我了,我就變成小鳥,飛得遠遠的。” 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鳥,飛得遠遠的,我就變成大樹,好讓你飛回家。” 出示彩圖提問:小兔子變成了什么?(小兔變成了小鳥)媽媽變成了什么?(媽媽變成了大樹)為什么?(因為大樹是小鳥的家,媽媽想讓孩子有一個溫暖的家)
三、幼兒看圖嘗試進行講述故事
1、講述第五次變化。出示彩圖提問
師:小朋友看小兔在這里又變成了什么?(小兔變成了小帆船)媽媽變成了什么?(媽媽變成了風)誰能按照前面的句式說一說。(小兔說:“如果你變成大樹,找到我了,我就變成小帆船,飄得遠遠的。” 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帆船,我就要變成風,把你吹到我要你去的地方。”
2、講述第六次變化。出示彩圖提問
師:小朋友看這幅畫小兔子變成了什么?(小兔變成了小男孩)媽媽呢?(媽媽就做了小男孩的媽媽,會張開手臂好好的抱住小兔子)
師:我們的故事聽完了,那故事中小兔子是怎么樣的孩子啊 ?
幼:壞孩子,不乖的。不聽話的
師:原來小兔子想到外面看看美麗的世界,可是無論小兔子變成了什么,兔媽媽也會跟著變,兔媽媽跟著變時為了要保護小兔子,不管孩子走到哪里,媽媽總會找到它的,因為媽媽愛寶寶呀
3教師講故事
師:現在啊。我們來做一個游戲,瑤瑤老師來當兔媽媽。小朋友來當小兔子們,我們也來學學他們的有趣對話,教師開始講 一天,小兔子想離開家,它對媽媽說:“媽媽,我要逃跑啦。媽媽聽了說:你要是逃跑,媽媽就追你,因為你是媽媽心愛的寶貝。那小兔子怎么說的啊 幼兒回答。
幼:小朋友當小兔子接兔媽媽的話
師:我們聽聽最后小兔子怎么說的。小兔子說:“天哪!”小兔說,“我不如就待在這里,當你的小寶貝吧。”
那就這么辦了。“來根紅蘿卜吧!”媽媽說。
師:小兔發現,無論走到哪里媽媽總是能找到她的。媽媽還是愛他的,小兔還發現啊 ,還是媽媽的懷抱最溫暖,小朋友們,你們認為你們自己的媽媽的懷抱溫暖嗎,
幼:溫暖
師:你們也有這種感覺啊,那你認為你媽媽做的哪些事情,是很愛你的
幼:媽媽為我買好吃的
師:媽媽那么愛你們,那你們想怎樣去表達對媽媽的愛
幼:·給媽媽做家務
師:好的,真棒,今天回去之后,我們小朋友要在媽媽耳邊輕輕說句,媽媽,我愛你
活動結束
逃家小兔故事
從前,有一只小兔子,他很想要離家出走。有一天,他對媽媽說:“我要跑走啦!”“如果你跑走了,” 媽媽說,“我就去追你,因為你是我的小寶貝呀!”
“如果你來追我,”小兔子說,“我就變成溪里的小鱒魚, 游得遠遠的。”
“如果你變成溪里的小鱒魚, ”媽媽說,“我就變成捕魚的人去抓你。”
“如果你變成捕魚的人, ”小兔說,“我就要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讓你抓不到我。” “如果你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 ”媽媽說, “我就變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如果你變成一個爬山的人,”小兔說,“我就變成小花,躲在花園里。”
“如果你變成小花,”媽媽說,“我就變成園丁,我還是會找到你。”
“如果你變成園丁,找到我了,”小兔說,“我就要變成小鳥,飛得遠遠的。”
“如果你變成小鳥,飛得遠遠的,”媽媽說,“我就變成樹,好讓你飛回家。”
“如果你變成風,把我吹走,”小兔說,“我就要變成馬戲團里的空中飛人,飛得高高的。”
“如果你變成空中飛人,”媽媽說,“我就變成走鋼索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
“如果你變成走鋼索的人,走在半空中,”小兔說,“我就要變成小男孩跑回家。”
“如果你變成小男孩,跑回家,”媽媽說,“我正好就是你媽媽,我會張開手臂好好地抱住你。 ”
“天哪!”小兔說,“我不如就待在這里,當你的小寶貝吧。”
他就這么辦了。“來根紅蘿卜吧!”媽媽說。
一年級《逃家小兔》教學設計 篇6
活動背景:
《逃家小兔》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和愛與溫情的童話繪本故事,它以簡練生動的語言和精致優美的繪畫緊密搭配而成。它采用了擬人的手法,故事通過小兔和媽媽的對話展開情節,孩子們通過猜猜、議議兔寶寶與媽媽之間的對話,深切地體會到媽媽對孩子深深的愛,能夠滿足孩子想象、創造、興趣的需要,對幼兒的情感教育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因此我設計了這個活動,讓孩子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使自己愛媽媽的情感進一步升華,從而在生活中學會感激、關愛媽媽,關愛家人,用語言和實際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愛。
教學實錄:
活動目標 :1 、學會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體會兔媽媽對兔寶寶的愛。
2 、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3 、學會如何接受愛和對待愛,并用動作和語言表達自己的愛。
重點難點: 1 、愿意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2 、愿意用動作和語言表達自己的愛。
活動準備:《逃家小兔》 ppt 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現在我給大家介紹兩位新朋友,(出示課件圖片)(兔媽媽和兔寶寶)
二、理解故事
(播放背景音樂)一天,兔寶寶對媽媽說自己要逃走了。
1 、師:你們想兔媽媽聽了小兔的話,媽媽會怎么辦呢?媽媽會說些什么呢?
2 、師:小朋友,你們想過要離家出走嗎?為什么呀?
師:如果你們出走了,媽媽也會去追你的,因為你也是她的小寶貝呀!
3 、師:小兔子可不想被媽媽追上,他說:“如果你來追我,我就要變成溪里的小魚,游得遠遠的。”
提問:這下子兔媽媽該怎么辦才好呢?(幼兒自由發揮想象,說說自己的想法。)
出示課件一
師提問:仔細看看這幅圖,兔媽媽在干什么?
她用什么做誘餌的? 為什么要用胡蘿卜做誘餌呢?
總結:兔媽媽知道它的寶寶最喜歡吃胡蘿卜了 , 這根紅紅的胡蘿卜中藏著媽媽對寶寶滿滿的愛呢!
4 、師:可是小兔子不想被媽媽抓住,所以他說:“如果你變成捕魚的人,我就要變成小花,躲在花園里。”
提問:小兔變成小花,媽媽該怎么辦呢?(幼兒自由想象)
播放課件二
兔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花,我就變成園丁,我還是會找到你。”
師:看看兔媽媽拿著一些什么東西 ? 為什么要拿小草?
總結:兔媽媽知道它的寶寶也很喜歡吃小草 , 這些青草中也藏著媽媽濃濃的愛呢!”
5 、師:可是小兔子還是不想被媽媽抓住,所以他說:“如果你變成園丁找到了我,我就要變成小鳥,飛得遠遠的。”
提問:這時,媽媽會變成什么呢?為什么?
播放課件三
你找到兔媽媽了嗎?她變成了什么?為什么要變成大樹?(幼兒自由說)
兔媽媽也是這樣想的嗎,我們一起來聽聽。
兔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鳥,飛得遠遠的,我就變成樹,好讓你飛回家。”
總結:“因為樹是小鳥的家,不管小鳥飛的再遠都還是要回到家的。
6 、師:兔寶寶和媽媽越聊越開心,他說:“如果你變成樹,我就變成小帆船,飄得遠遠的。”
提問:這回兔媽媽又會想出什么辦法呢?為什么?
播放課件四
兔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帆船,我就變成風,把你吹到你想去的地方。”
提問:兔媽媽為什么要變成風?風和帆船有什么關系?
師:“因為風能幫助帆船前進,帆船離開了風就不能行駛,小兔子還是離不開媽媽的幫助啊!”
7 、師:小兔還是不甘心,她說:“如果你變成風,把我吹走,我就要變成馬戲團里的空中飛人,飛得高高的。”
提問:媽媽聽了,又會怎么說呢?為什么?兔媽媽可有辦法了。
播放課件五
兔媽媽說:“如果你變成空中飛人,我就變成走鋼絲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
提問:孩子們,看到兔媽媽走在細細的鋼絲上,你心里怎么想?你們敢走鋼絲嗎?
總結:鋼絲多細啊,而且很高很高,走在上面多危險啊!其實兔媽媽是很害怕的,但是兔媽媽為了能遇到自己的寶寶,還是冒著危險走在細細的鋼絲上。
8 、師:小朋友,如果你是小兔子,這時你還想逃走嗎?為什么?
播放課件六
小兔說:“天哪!我不如就待在這里,做你的小寶貝吧。”
播放課件七
媽媽說:“那就這么辦吧,來根紅蘿卜吧!”
師:這個故事好聽嗎 ? 它的名字叫《逃家小兔》。
三、 激發幼兒對自己媽媽的愛
1 、兔媽媽為什么一次又一次去追小兔子呢?
2 、兔媽媽那么愛自己的寶寶,你們的媽媽愛你們嗎?是怎么愛你的?
3 、媽媽這么愛我們,她們的愛就像彩虹一樣美。我們身邊爸爸、媽媽、許許多多的人對我們的愛都很美,讓我們聽一首好聽的音樂感受一下我們身邊這么濃的愛吧!播放課件,歌表演《彩虹的約定》。
4 、我們的家人都這么愛我們,你們愛她們嗎?現在你想對她們說些什么呢 ? 請找到你的家人,把你們對她們的愛也大聲的說出來。
四、活動結束。
案例反思:
一、激發學習興趣,引出故事主題
在第一個活動環節中,首先我在輕柔的音樂聲中呈現給幼兒一幅兔寶寶和兔媽媽溫馨的家的畫面,請幼兒猜猜它們是什么關系?讓幼兒談談看到這樣的畫面的感受時體驗出一種溫馨的味道,加上恰到好處的輕柔音樂,為整個活動奠定一個溫暖柔和的情感基調。
二、理解故事內容,體驗愛的情感。
我把整個故事用課件分段講述呈現給幼兒。通過故事情節的發展,層層遞進的提問,孩子已經深深感受到兔媽媽對兔寶寶的愛。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媽媽對自己的愛。
在教學活動中,所提供的視覺刺激和聽覺刺激充分作用于幼兒的眼和耳,促進思維發展。而且視聽覺的結合,打破單一、枯燥的教師說幼兒聽的模式,使教學更富有趣味性、生動形象性,達到了更好的教學效果。在這個活動中,我借助輕音樂配上圖畫書,用既寫實又浪漫的美麗畫面,充分挑起孩子們的興奮神經,使幼兒樂于去觀察畫面,并且非常享受表達的樂趣。
三、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情感教育。
問題“兔媽媽為什么一次又一次去追小兔子呢?兔媽媽那么愛自己的寶寶,你們的媽媽愛你們嗎?是怎么愛你的?”讓幼兒通過回憶現實生活中媽媽對自己愛的不同方式,獲得切實的情感體驗。
激起幼兒愿意以歌表演的方式表達對媽媽及家人的愛,也再次體驗了家人的愛,歌表演《彩虹的約定》把活動推向了高潮。
最后我問孩子“我們的家人都這么愛我們,你們愛她們嗎?現在你想對她們說些什么呢 ? ”引導幼兒能接受愛的同時大膽表達愛。
鼓勵幼兒用最深情的語氣對自己的家人說一句:“媽媽(或其他親人),我愛你!”看著孩子們奔向自己的家人,幸福的依偎在家人的懷里,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彼此之間的愛,其樂融融。
整個活動都在一個愛的氛圍中開展,孩子沉浸在不斷質疑、不斷思考之中感受著小兔的調皮、可愛,感受著兔媽媽無私的愛。當然活動中也難免有些小的缺憾,如:故事情節的教學稍嫌冗長,要控制好時間;盡量減少對多媒體的運用,進一步凸顯繪本的魅力,激發孩子自主閱讀繪本的欲望等等。
總之,活動中我能以孩子為主體,因勢利導,循循善誘,提問設計具有開放性,給孩子們留下了思考、探究和表達的空間。師幼互動非常充分有效,孩子們思維活躍,情緒高昂,非常投入,獲得了有效的發展,達到了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