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雨了教學實錄(精選2篇)
要下雨了教學實錄 篇1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通過“魚出水面,燕子低飛”這些自然現象說明下雨前動物的特點以及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根據教材知識螺旋上升的這一特性,結合新課程提出的低年級學習要求,能“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綜合文本內容,使學生“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
這篇文章讀來生動有趣,在生動有趣的語言文字中,有機地滲透身便的自然科學知識。不僅能引導學生留心身邊事物,注重觀察,而且激發了學生探究身邊自然科學現象的興趣,從而在學生幼小的心靈里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初步受到熱愛科學的思想感情。
兒童有與生懼來的探究需要,好奇心強,喜歡追根問底,他們已經初步有了“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結合教材自身特點,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識字,在讀中體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超越,輔以“思、議、評、演”等手段,注重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讀中真切感受到語言文字的奧妙、魅力,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基礎教育發展綱要》指出:“素質教育基本點之一便是面向全體,從‘無人教育’轉為‘為人教育’,將學生看成人,具有很大潛能、具有創造能力的全面發展的人。“所以,我把學生自主質疑或交流討論后的處的難點、疑點,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并努力引導學生體悟、欣賞小魚的內心世界,抓住文章中的對話,展開豐富的想象。
在確定了課文的教學目標 后,緊緊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依據教材自身特點,以自主學習為主,讓學生們在張揚個性中邊學、邊悟、邊積累、邊創造,達到鞏固知識,培養能力,受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一)運用經驗,導入 課文
出示圖,配以電閃雷鳴的音像效果
師:你看到了什么,又聽到了什么?
生:我聽到了雷聲
師:能模仿一下嗎?
生:轟隆隆,轟隆隆
師:真不錯!還有呢?
生:我看見了閃電
師:能說具體些嗎?
生:我看見了天空中出現了一道閃電,像一把到把天空劈開了。
生:我看見了天空中布滿了鉛色的烏云。
生:我看見了小樹苗被大風吹彎了腰
生:我可以用兩個詞語來形容:電閃雷鳴,烏云密布。
師:小朋友說的真不錯!那么大家知道這種現象預示著什么?
生:要下雨了。(板書)
在教學活動中,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時時關注學生、處處細致傾聽,抓住從學生口中蹦出的玉言,學生的生活經驗,提煉豐富的資源,促進學生的發展,優化我們的課堂。新世紀的學生,他們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成長起來,網絡,媒體,社會、家庭都給了他們許多的學習機會,也就是說他們現在在知識面很廣。他們在生活中,通過各種方式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這些經驗或多或少地指導著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作為教師,我們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學生,要了解學生的知識程度要活用學生所掌握的各種經驗,以服務于教學活動,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開拓學習的新領域。將語文放進生活,語文學習的資源無處不在,涉及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去探索,而不僅僅滿足于課本上的知識。
(二)初讀識字,感知文本。
1、思維沖突,展開教學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疑問才能激起學生閱讀體驗的欲望,疑問是體驗的引信,是探索的前奏,如果能找到文本的因果矛盾之處,使學生產生思維沖突,那么學生就會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師:你學到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下雨前小魚游在水面上。
生:我知道了燕子飛得很低。
師:無論什么時候都飛得很低嗎?
生:不是,是下雨前它才飛得很低。
師:是呀,小朋友真能干,學懂了那么多!那么課文里的小白兔懂了嗎?
生:懂了。
師:(奇怪)你們怎么知道的?
生:課文里寫了!(讀)“哦,原來是這樣!”小白兔明白了
出示該句
師:你覺得這句話該怎么讀,為什么?
生:我覺得要讀出明白的語氣。因為小白兔的問題已經解決了。
師:你能試試嗎?
生讀句
生:我覺得要讀出高興的語氣,因為小白兔的問題解決了,他很高興!
師:真不錯,你來試試!
生讀句。
師:看來小朋友把難題都解決了,那我們再來看看課文,仔細讀讀這句話,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我想問,小白兔是怎么解決的?
生:小白兔他都明白了什么呀?
……
師:是呀,“學問學問,邊學邊問”只有不斷產生疑問才有知識的獲得。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子現,只要我們認真讀課文,一定能把這些問題解決,我們一起努力吧!
低段學生注重識字、積累,在會認會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文本中挖掘疑點,引導質疑,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其目的性強,既激發了興趣,張揚了個性,又使學生主動參與,在讀書中自己挖掘到文本的答案,在探究中形成能力,發展能力。
2、媒體輔助,閱讀體驗
為了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小魚在水里很悶,我通過課件展示,讓學生從觀察入手,結合閱讀,感受文中小白兔和小魚的心靈世界。
出示課件觀察:誰能看著圖說一說?(小兔圖)
師:小白兔看到了什么?
生:他看見小魚在水面上游來游去。
生:我看見小魚在吹泡泡。
師:真是一只仔細的小白兔。那么這和平時我們看見的有什么不一樣嗎?
生:(搶答)不一樣,不一樣。
生:小魚經常在水底游的。
生:是呀,平時水面是看不到小魚的!
師:是呀,所以小白兔覺得——
生:(齊答)奇怪。
教學“奇怪”
師:那么小白兔怎么想?怎么問?
生:真奇怪,今天小魚怎么在水面上了?
生:咦,怎么回事,小魚怎么跑到水面上來?
生:真奇怪,這是怎么回事,我還是去問媽媽吧!
師:課文中哪一部分寫了這幅圖的內容。
出示小白兔問的話,朗讀感悟。(課件)
師:你認為小白兔的話應該這樣讀?(讀出奇怪的語氣)
生讀小白兔的話
師:(引導)是呀,太奇怪了,那么小魚怎么回答小白兔呢?
出示課件
師:你看到了什么?你聽到小魚說些什么?
生:我看見小魚在水里游來游去,好象在說“哎呀,怎么這么悶呀!”
生:我覺得小魚在水里很悶。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為它在水里不停地吐泡泡,好象在喘氣,它肯定在說:“悶死了,悶死了,我都透不過氣了!”
生:我也知道小魚在水里很悶,因為我知道小魚前水里的氧氣很少。
師:真了不起!是呀,小魚在水里垂頭——(生補)喪氣,無精——(生補)打采。那你再讀小魚的話,肯定會讀出不一樣的感覺了,讀小魚的話。
新課程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體會人物感情時,我讓學生不斷的讀,不斷的提高,對每一次讀都即時評價,努力讓學生在一次次讀中,從文字材料中探究“魚出水面”的根源,從而挖掘出這一現象的實質。
教學效益的真正體現是單位時間內學生收獲了什么,收獲了多少?有了哪些進步和發展。當學生感知體悟了文本后,我還引導學生潛心品讀它,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初步受到熱愛科學的思想教育的同時,內化語言文字本身,內化語言文字中滲透的情感,達到品讀成誦,達到為我所用。
課堂上,學生對于小白兔為什么感到奇怪,小魚在水里的情景,通過課件,都以感受的十分真切,并用自己的朗讀體現出來了。我又安排演一演活動,讓學生把文本再先出來,由于前面讀的到位,學生自然演的也十分精彩。
課后反思
這一課,我主要是要體現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引導學生你讀懂了什么?第一個學生回答“我讀懂了這里有一個多音字,‘空’”,這時,我想既然提出了字詞,那就先解決吧,不料學生一發不可收拾,接下來的學生都講了“我學會了哪個字”把我的教學設計全打亂了。現在回想,如果當第一個學生出來時,我就應即時引導,讓學生回到課文內容上,從內容找疑點,展開學習,這樣。探究的氛圍可能體現的更好。從這里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每一堂課都會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要想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關鍵在于教師的課堂機智如何。
由于經驗的不足,在對待課堂突發事情時,沒有冷靜的教學機智,沒有妥善處理好教學程序。今后因在這方面加強鍛煉。
要下雨了教學實錄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理解生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下雨前一些小動物的異常表現。
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讀好對話,特別是指導讀好帶有疑問語氣的句子。
2.幫助學生理解為什么快要下雨的時候燕子飛得低,小魚游出水面,螞蟻搬東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教師板書課題“下雨了”)
師:請大家齊讀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
(教師在課題前加寫“要”字)
師:下面請大家再讀一讀。
(學生齊讀課題)
師:那“下雨了”和“要下雨了”意思一樣嗎?誰來說一說。
生:不一樣,下雨了是已經下雨了,要下雨了只是快下雨了,還沒有下。
師:你真聰明。大家看,這是誰?
生齊答:小白兔。
師:對。有一天,這只小白兔上山割草,正好趕上要下雨了,可小白兔卻不知道,那他最后是否被雨淋濕了呢?我們還是來看看課文吧。
二、充分自讀,整體感知
師:首先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課文中有哪些字不認識?就圈出來。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師:你有哪些字覺得不好記,說出來,我們共同想想辦法。
生:“潮濕”這現兩個字很難記。
生:這兩個字都帶水,能不潮濕嗎。
生:兔字不好寫,應該怎么記啊?
師:你可以把這個字想象成一只可愛的小兔子,(教師板畫小兔子,對照字形。)注意兔字的小點,那可是兔子的短尾巴,如果把小白兔的尾巴給丟了,他會很傷心的。
師:請大家再次,看看文中先后出現了哪些小動物,用括號標出來。
(學生快速讀課文)
師:誰來說說小白兔都遇到了誰?
生:小白兔都遇到了燕子、小魚、螞蟻。
三、由扶到放,學習課文
師:小白兔與燕子、小魚、螞蟻之間都發生了什么事呢?下面我們一起細細地品讀一下課文。首先大家來讀第一自然段。看看小白兔上山割草感覺到什么?
(學生讀第一自然段)
生:小白兔感覺到天氣很悶。
師:你知道“悶”是什么感覺嗎?這個字有幾個音呢?
生:不知道。
師:“悶”就是感覺有些喘不上氣。當你用被子把頭蓋上的時候,就有這種感覺了。這個字另一個音是四聲,一顆心整天被關在門里,孤零零地,能不悶嗎。
師:這時小白兔為什么會感覺到悶?小白兔此時知道要下雨了嗎?那有誰會告訴他呢?請大家來看下兩個自然段。
3. 指導學習第二、三自然段。(教師出示小黑板)
師:誰來讀讀小黑板上的幾個問題?(小白兔看到了誰?他們分別說了些什么,你能畫出來嗎?通過他們的對話,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讀小黑板上的問題后,分組練習朗讀并討論。)
師:現在請大家來匯報你們討論的結果。
生:小白兔看到了燕子。
(教師板畫燕子)
生:小白兔說:“燕子,燕子,你為什么飛得這么低呀?”燕子說:“要下雨了……我正忙著捉蟲子呢!”
師:小白兔是怎樣和燕子說話的?
生:是大聲喊。
師:他為什么要喊呢?
生:因為燕子離他遠,為了能讓燕子聽到,所以他大聲喊。
師:你說得真好,你能學一學嗎?
(學生試讀句子說的話,集體評議)
師:怎么才能讀好這句話呢?大家先聽老師范讀一遍,聽聽那幾個詞語讀得重。(教師范讀)
生:“為什么”和“這么”讀得重。
師:你們再來試試吧。
(學生練讀后再指名讀)
師:大家再讀讀燕子說的話吧。
(學生讀燕子說的話)
師:下面來匯報第三個問題。
生:我知道要下雨了,燕子飛得低。
生:我知道要下雨了,空氣很潮濕,蟲子的翅膀沾上了小水珠,飛不高。
師:為什么要下雨了蟲子飛不高,燕子也飛不高呢?
生:因為燕子要捉蟲子,所以飛不高。
師:那就是說要下雨的時候,燕子要低飛忙著捉那些飛得低的蟲子。(板書:燕子低飛忙捉蟲)
師:下面誰能扮演小白兔和燕子,來一次完美的對話呢?大家推薦兩名同學吧。
(兩名學生對話,集體評議)
師:燕子在對小白兔說話時是邊飛邊說,這包括哪幾個動作?是同時進行的嗎?
生:包括飛和說兩個動作,是同時進行的。
師:在日常生活中,你能不能同時做兩個動作?
生:能。比如我邊吃東西邊看書。
師:這兩個動作可以同時進行,可這樣對你的健康可不利啊。
師:誰能再說說你可以同時做哪 兩個動作?
生:我邊走路邊唱歌。
……
師:下面我們邊看課文的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邊想:小白兔相信燕子的話了嗎?
生:沒相信。
師:一點也沒相信嗎?
生:信了一點。
師:那就是半信半疑了。
4指導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師:接下來小白兔又遇到了誰呢?大家默讀第四、五自然段。
(學生默讀第四、五自然段)
師:這兩個自然段我們還參照小黑板上的問題步驟來學習?誰希望當一回老師,來組織這兩段的學習?
(集體推薦郭三石昊同學)
師:下面大家歡迎郭老師為大家講課。
郭:小白兔遇到了誰?
生:遇到了小魚。
(教師板畫小魚)
郭:小白兔和小魚都說了什么?
生:小白兔說:“小魚,小魚,今天怎么有空出來呀?”小魚說:“要下雨了……小心淋著雨”
郭:通過他們的對話你知道了什么?
生:要下雨了,小魚要游到水面上來透透氣。
師:郭老師,小魚是經常要到水面上透氣嗎?
郭:不是,要下雨了才上來透氣。
師:為什么要下雨了就要上來透氣呢?
郭:因為水里很悶。
師:你知道水里悶得很是什么感覺嗎?
(學生茫然)
師: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吧。假如你現在就是一條小魚,跟老師做動作(雙手向前伸,低下頭)現在小魚在水里,你有什么感覺?
生:有些喘不上氣。
師:這就是悶的感覺 。再跟老師做個動作(雙手向后,頭向前伸)小魚游到水面上來了,你感覺怎么樣?
生:現在感覺很舒服。
師:那大家帶著這種感覺來讀讀小魚說的話吧。
師:下面第一組同學扮演小白兔,第二組同學扮演小魚,老師來讀旁白。
(分角色朗讀)
師:那老師的板書應該怎么寫呢?
生:小魚出水透透氣。
生:小魚出水來透氣。
師:我覺得小魚出水來透氣比較好。
(板書:小魚出水來透氣)
5. 指導學習第六自然段。
師:小白兔聽了燕子和小魚的話,他相信要下雨了嗎?大家齊讀第六自然段就知道了。
(學生齊讀第六自然段)
師:小白兔是否相信要下雨了,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他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訴了螞蟻。(教師板畫螞蟻)
師:他是怎么告訴螞蟻的?你能學一學嗎?
生:螞蟻,螞蟻,就要下雨了,你還在忙什么呢?
師:你還從哪能看出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
生:小白兔連忙挎起籃子往家跑。
師:你怎么從這句話中知道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
生:因為小白兔知道要下雨了,所以才往家跑,怕被雨淋濕了。
師:你真聰明。你能學學小白兔連忙挎起籃子往家跑的動作嗎?
(學生學動作)
師:讀了這一段你又知道了什么呢?
生:要下雨了,螞蟻忙著往高處搬家。
師:你知道螞蟻為什么要搬家嗎?
生:它們怕雨水把它們的家淹了,所以要往高處搬家。
師:要說螞蟻聰明,我看你比螞蟻更聰明。
師:大家說說這部分板書該怎么寫?
生:螞蟻往高處搬家。
師:螞蟻搬家是很多螞蟻一齊做的事情,所以我們用上“齊”字更好些。
(教師板書:螞蟻高爬齊搬家)
6.指導學習第七、八自然段。
師:請大家默讀第七、八自然段,看是否真的下雨了?
(學生讀課文)
師:最后是否真的下雨了?
生:是的。
師:這說明燕子、小魚、螞蟻說得非常正確。以后你如果觀察到這些現象,那就說明風雨雷電要來到。(教師板書:風雨雷電要來到)
師:下雨時你都會聽到什么聲音?
(學生學下雨的聲音)
四、練習分角色朗讀全文
師:課文已經學完了,下面我們選出三名同學來進行分角色朗讀,看誰扮演得最好。
(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升華主題
(教師播放雷雨錄音。)
師:同學們,你們聽到下雨的聲音了嗎?現在我國南方的旱情十分嚴重,現在甚至連日常用水都十分困難,如果這雷雨的聲音能在那些地區響起該多好啊。讓我們能夠共同祈禱,愿旱災地區早下雨吧。
師:這節課就上到這里,課后大家可以以小組的形式把課文內容演一演,選出小影星。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