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爺趕鵝》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鼓勵參與藝術實踐活動,增強自信心和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對多元音樂文化感興趣。
【過程與方法】
以聽、唱、表演相結合,在學生的實踐、體驗與協作中學習歌曲。
【知識與技能】
能用自然的聲音、較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參與二聲部輪唱。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用自然的聲音、較準確的節奏和有表情的演唱《老爺爺趕鵝》。
【難點】準確和諧的演唱二聲部輪唱。
三、教學用具
鋼琴、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圖片導入
老師展示四幅圖片,學生根據圖片模仿小動物的動作,引出大家熟知的鵝以及關于鵝的詩和歌曲,學生演唱《詠鵝》。
學生評價
老師總結:歌唱的姿勢要正確,歌唱時要自然、洪亮、自信的歌唱。老師啊又給同學們帶來一首新的關于鵝的歌曲。這是一首羅馬尼亞的兒童歌曲,他的名字就叫《老爺爺趕鵝》。我們一起感受一下這位羅馬尼亞的老爺爺趕鵝的故事。
(二)新課教授
1.欣賞歌曲
設置問題:這首歌曲是講的什么樣的小故事?
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歸納總結: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個老爺爺進城趕鵝,就聽見有人要買鵝,老爺爺就說你如果跳個舞,我就送你鵝”的情景。
2.學唱前半部分
老師唱一句,同學們唱一句。
老師彈琴,學生學唱。
學生評價。
老師歸納總結:聲音很洪亮、歌唱很自信。這里的高音“1”是個難點,我們要用吸氣的方法、積極的、自信的歌唱狀態來歌唱。
學生再次演唱。
3.學唱后半部分。
(1)聆聽后半段(播放音樂)
老師設置問題:你們覺得后半部分有趣嗎?為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歸納總結: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畫面,感覺鵝越來越多,一群一群的,都跑來了,表現的特別生動。
(2)學生學唱后半部分。
①老師范唱歌曲后半部分,學生模唱
②節奏練習 ,注意休止符。③加入歌詞。
④學生演唱
⑤學生評價
⑥老師歸納總結:首先要跟著節奏唱歌,歌唱時要注意休止符。
⑦學生演唱后半部分
4.完整的有情感的演唱整首樂曲。
(三)鞏固提高,情感升華
1.學習二聲部輪唱
(1)欣賞音樂(播放音樂)
老師設置問題:我們唱的這個版本和這首音樂有什么不一樣?
學生討論回答,老師及時獎勵
老師歸納總結:同學們回答的非常好!其中有一部分人先唱,有一部分人后唱,這種演唱方式叫輪唱,是合唱的一種,這樣的演唱方式比之前我們學過的更加有趣了。
(2)學唱二聲部輪唱
老師引導:上部分是高聲部,下部分是低聲部。看好老師的指揮!
①學生看老師指揮并演唱
②師生互評
老師歸納總結:老爺爺趕鵝的場景是非常有趣的,一群又一群的鵝有規律的來回動,所以我們演唱時要注意節奏,不能慌亂;演唱時看指揮跟著指揮的手勢演唱,這樣節奏就不會亂;應該注意的是唱著自己的聽著別人的,要全身心的投入;最后結尾的時候,低聲部可以少唱一小節或者高聲部多唱一小節。
③學生再次投入的演唱
2.分組表演
(1)老師設置疑問:以前還學過很多種演唱的方式,你都知道哪些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