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情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有關屈原的故事,讓學生了解端午節(jié)包粽子的由來,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2、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怎樣制作粽子,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3、通過活動中包粽子的延伸,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包粽子的由來、包粽子的制作過程
三、教學準備:
課件、模擬包粽子的原料
四、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導入,授課:
活動一:實物引題 激發(fā)興趣
出示粽子,問:同學們,它叫什么名字?喜不喜歡吃呢?
活動二:觀看課件了解由來
老師講述故事,同時課件展示:
屈原是2300多年前戰(zhàn)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他提倡要團結其他國家,來抵抗野心很大的秦國,但是偏偏楚懷王聽信了小人的壞話,不肯聽從屈原的勸告,結果被騙到秦國,關了起來,最后病死在秦國。繼位的楚襄王也受到小人的挑撥離間,誤信屈原有很多壞處,不但沒有聽從屈原明智的勸告,還把它從楚國放逐了。心懷大志,一直為國家大事?lián)牡那驗檠劭粗鴩覍⒁獪缤龆鵁o法拯救他的國家和人民,心里非常憂愁。不久,他抱著砂石,投汨羅江了。楚國的人民知道這個消息之后,都不約而同的趕到江邊來,想找尋他們所敬愛的屈原,可是一直都找不到屈原的身體。為了不讓水中的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他們就在江上劃著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將魚蝦趕跑;還用粽葉包米飯,作成粽子,投到江里喂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因為屈原投汨羅江這一天,正好是農(nóng)歷的五月五日。大家為了懷念這位詩人、紀念他的愛國精神,因此,把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五日定為端午節(jié),這天會舉行劃龍船、包粽子的活動,一直流傳到今天。
學生看完課件后,老師提問:
1、 我國有多少年的包粽子的歷史了?
2、 包粽子是為了紀念什么人?為什么要紀念他?
3、 每年農(nóng)歷的哪一天是端午節(jié)?
活動三:自由嘗試 發(fā)現(xiàn)疑難
師:同學們,現(xiàn)在你們的桌上擺著一些模擬包粽子的工具,你能仿照平時奶奶包粽子的方法或者自己想辦法包出一個來嗎?不會也不要緊,先試試看嘛!……遇到什么問題了啊?怎樣才能解決?
活動四:名師引路 排除困擾
1、活動開始,觀看包粽子的錄像片段
師:小朋友,要想把粽子做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只要我們掌握了制作的方法,我相信大家一定會做得好。為了讓你們學得更好,我們先來看一段錄像。
2、學生學習包粽子
包粽子的過程是怎樣的?
(1)學生仔細觀看并說出每一步要做什么,怎么做,老師在黑板上板書制作步驟。
a把棕葉卷成漏斗狀
b灌入糯米,用筷子把米塞緊
c把粽子包成棱角狀
d用繩子扎緊
(2)學生制作第二個粽子,小組內同學評比。
(3)小組分工制作,看哪一組的小朋友既做得好又做得多。
(4)檢查質量后,利用數(shù)學中的知識,求出每小組的粽子平均數(shù),比一比,哪組多?
3、知識延伸。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學會了怎樣來包粽子,那你們心中還有沒有什么疑問呢? 現(xiàn)在,請你們把你們所見到的和你所想到的問題,向老師同學提出來,希望我們能解決你的問題。
學生進行提問,老師和其他同學幫助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