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風箏
第一課時一、教學目標:
1、通過對風箏文化的了解和感受,結合學生親手制作與放飛的體驗,引發學生對民間藝術的濃厚興趣。
2、 在欣賞與動手的過程中,感受與風箏有關的活動所帶來的快樂。
二、教學重點、難點:
在欣賞與動手的過程中,感受與風箏有關的活動所帶來的快樂
三、教學準備:
有關風箏的圖片資料、音樂盒帶及伴奏帶,美術材料、工具等。
四、教學過程:
(一)、你們放過風箏嗎?
有沒有放過自己制作的風箏?
誰能說說你看到過的風箏有哪些形狀?
(二)、教師展示各式各樣風箏的資料及放飛風箏的vcd
要求學生注意風箏的不同外形。——對風箏制作工藝中的形式美、繪畫的造型美,能否提出自己的看法
師:一只只多彩的風箏,在湛藍的天空中翻飛、飄蕩,猶如水中的游魚、天上的飛龍遨游在云水之間,看著那。。。真想駕上它們,飛向無際長空,空中飄來隱約的聲音,是天宮的仙女在吹奏?還是風兒關來了遙遠的歌聲?呵,是那些裝有音響裝置的風箏,在那里輕輕地哼唱,慢慢地吟誦。
(三)、誰能說說最早風箏有什么作用
中國是風箏的故鄉,已經有25xx年的歷史。最早出現記載在宋代。
應用風箏傳播的第一人——韓信。用風箏量距離。
利用風箏進行科學實驗
風箏是人類最早的飛行器雛形。
(四)、觀看制作風箏的錄象
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制作過程。注意點是對稱。
(五)、欣賞歌曲《放風箏》
1、聽賞
2、輕聲跟唱
(六)、畫一畫放風箏
1、觀看書本上學生作品,大家來評講
2、請一個同學上前做模特,分別展示給大家的是不同的面。
3、然后請不同角度的學生來說一說他看到的是怎樣的面。(正面、側面,反面等。)要讓學生體會在畫畫時注意到人物的不同形態和表情。
4、放飛風箏時線是如何表現的?(有學生表現時用曲線等,如果線是彎的,風箏會飛起來嗎?)
學生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七)總結、下課。 教學反思:本節課是一節以繪畫作為教學重點的藝術課。在上課前段通過對風箏文化的了解和感受,讓學生掌握了風箏的相關知識,當然只是最初步的了解,然后結合學生親手制作與放飛的體驗,引發學生對民間藝術的濃厚興趣,其次在繪畫之前注重培養學生從事物的不同角度去觀察,去表現,另外,我還引導學生在描繪放風箏時,注意風箏線的表現。因此,當學生開始作畫時,對自己說要表現的內容已經相當清晰。但是在構圖上還要提醒學生注意畫面的飽滿及色彩的搭配。今后將在這方面的教學上努力探索。
花風箏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