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
新娘在那頭 大陸在那頭
★澳門名稱的由來:澳門以前是個小漁村。澳門的名字,源于漁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國女神——天后,又名娘媽。傳說,在一個天氣晴朗,風平浪靜的日子里,有一艘漁船出海,突然海面刮起狂風,漁民們處于危急關頭。這時,一位少女站了起來,命令風暴停止。風竟然停止了,大海也恢復了平靜,漁船平安地到達了海鏡港。上岸后,少女朝媽閣山走去,忽然一輪光環照耀,少女化做一縷青煙。后來,人們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廟宇供奉這位娘媽。十六世紀中葉,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時,詢問居民當地的地名,語言不通,使居民誤以為指廟宇,答稱“媽閣”。葡萄牙人就以其音而譯成“macau”,成為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
★澳門回歸歷程:澳門歷來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收回澳門是中國人民百年的愿望。1972年11月,在中國政府的努力下,聯合國第27屆大會決定將香港和澳門從殖民地名單中刪除。1979年2月,中葡兩國建交,葡方承認澳門是中國的領土,雙方將在適當的時候通過協商解決這一問題。
1984年10月,鄧小平首次明確提出:“澳門問題將會像香港一樣,同一個時間、同一個方式解決。”“澳門問題的解決也離不開‘一國兩制’。”自此,“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成為中國政府處理澳門問題的基本方針,并為澳門的順利回歸奠定了基礎。
1986年6月30日,中葡關于澳門問題的第一輪會談在北京舉行。經過歷時9個月的4輪談判,1987年4月13日,中葡兩國政府在北京正式簽署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確定中國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1988年1月15日,在中葡聯合聲明正式生效的同時,中葡聯合聯絡小組正式成立。
1993年3月31日,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為澳門的平穩過渡和長期繁榮提供了法律保障。
1998年5月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在北京成立,標志著澳門回歸進程進入關鍵階段。
1999年5月15日,199位澳門特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選舉44歲的何厚鏵為特區第一任行政長官。5月21日,國務院總理朱镕基簽署國務院第20號令,任命何厚鏵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于1999年12月20日就職。澳門從此回歸祖國的懷抱。
★澳門特別行政區概況
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
行政長官何厚鏵
面積23.5平方公里
人口43.75萬人(至1999年底)
語言漢語、葡萄牙語
澳門特別行政區區徽
民族華人占97%
澳門地區位于廣東省珠江口西岸,與香港相距40海里,包括澳門半島、凼仔島、路環島,總面積約24平方公里。
澳門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從公元前3世紀秦始皇統一中國開始,澳門就正式納入中國版圖,成為南海郡番禺縣的一部分,后來又劃歸香山縣(今中山市)。
16世紀初,葡萄牙武裝船隊闖入澳門及附近海域,并引發了“屯門之戰”,但被中國守軍擊退。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晾曬物品,并通過賄賂地方官吏,得以入居澳門;繼而又把澳門半島一部分作為租居地,在其租居范圍內的葡人實行葡式政治法律制度。與此同時,明清政府也以各種形式在澳門行使主權,對葡人實行有效的管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