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人與動物的故事
第五課 人與動物的故事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樂于傾聽,并愉快地參與“用音樂講故事”的方式。建構起學生個體的體會,深層次體會真善美、團結能戰勝困難的道理。
2、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用“倒敘設疑”的方法,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不斷的“設疑”、“解疑”中持續學習的興趣。
3、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熟悉《彼得與狼》中各樂器的音色及所表現的主題。
4、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用幽默風趣的聲音演唱《保爾的母雞》,能視唱旋律,為樂曲編配打擊樂伴奏。
教學重點:學生能夠較好的理解用不同樂器的演繹的音樂主題和與其相應的音樂性格。
(一)、欣賞《彼得與狼》
1.知覺欣賞,聽凱旋主題,感受音樂的進行曲風格與輝煌的音效。想像:如果這是一隊人在行進,那么你覺得這是一支怎樣的隊伍。設疑:這到底是一支怎樣的隊伍,他們之前究竟經歷了什么呢?今天,我們就要用音樂來講一個故事。(提出疑問,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
2.出示音樂中的七個角色,并聽辨每個形象的主奏樂器(樂器圖片出示)及旋律特點。①頭六個依次簡介,并滲透各個音樂形象的相應表現與相關表演。②“彼得”重點欣賞,并哼唱旋律。
3.聽音樂,演故事。分五組,老師為彼得,學生依次為小鳥、貓、鴨子、爺爺,各自在聽到相應的音樂時有所反應。
①聽出這是自己的音樂,并隨著音樂做律動,體現分組群體性活動,增加趣味性和音樂體驗。②在老師引導下,當聽到鴨子與小鳥的音樂時做律動。(感受兩條旋律的交織進行,既是對感知創作手法的滲透,又是對音樂情節展開的理解)
4.聽音樂,說故事(在“聆聽音樂”“討論情節”“聯想畫面”“思考道理”的過程中熟悉故事情節,了解相關音樂要素在表現故事情節時的變化,并自主地領悟故事中所傳遞的勇敢、正義、安全、善良的主題)
①從老爺爺的勸告中引入狼,預示矛盾沖突。
②聽狼的音樂,說音樂特點:陰險狡猾的。
③狼來了,貓會怎樣:聽貓上樹的音樂,感知音樂加速、上行等表現方式,聯想情景。
④那小鳥會怎樣呢?小鳥靈巧地飛的音樂,感知音樂表現方式,聯想情景。
⑤聽狼抓小鳥的音樂。
⑥那么小鴨子呢:1、學生想象2、聽小鴨子在慌亂中竟跳出池塘最終被吃掉的音樂,感知音樂表現方式,聯想情景,并感悟小鴨子由于其自由與不鎮定所導致的后果。
⑦這時的彼得會怎樣:1、學生想象2、彼得還會更有作為——聽彼得鎮定的音樂,感知音樂表現方式,聯想情景。
⑧解說,彼得等該如何辦,引出團結、巧計、放繩、套牢、掙扎的情節,讓學生簡單模仿聲音。
⑨ 再聽凱旋音樂,首尾呼應(由知覺欣賞上升到情感欣賞階段)。
(由joanna bere sford 和法國彼得音像公司聯合制作的vcd《彼得與狼》,在原作的基礎上,以演奏員扮演劇中人物,加上動漫的表現手段對其作全新的詮釋、演繹,使這個作品具有新的魅力和價值。有時間就給學生作拓展欣賞)。
5、結合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聽音樂、唱主題、記主題部分,介紹木管樂器家族。
(二)、學唱《保爾的母雞》
1、聽師范唱或放錄音,感受樂曲幽默詼諧的音樂形象。
2、該曲曲調簡單,適合作視唱練習。可采用師帶唱一句歌詞,生唱唱名,或模唱的方法加強識譜練習。
3、小組活動,師生共同討論為歌曲編排打擊樂伴奏,分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