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第九冊音樂全冊教案
2.從曲調的發展來看譜例1應該是“do”結尾,譜例2應該是“la”結束。但必需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獲得,而不是教師包辦代替。
三、 聽辨練習
1.先用鋼琴(或其他鍵盤樂器)分別彈奏這兩段曲調。要求聽辨這兩段曲調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2.跟著鋼琴模唱一遍,說出這兩段曲調相同與不同之處。(節奏相同,曲調也基本相似。不同之處是第二小節的“4”升高半音為“#4”)
四、 小結。
課后反思:
第7課 雨 花
一、教學內容:
1、聆聽《踩雨》、《雨滴》、《暴風雨》。
2、演唱《踩雨》、《雨中》。
二、教學目標:
1.“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樂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現各種各樣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嘩嘩的大雨,乃至狂風暴雨……它帶給人們無限遐想,我們則從音樂中感受到各種各樣的聯想與想像,獲得精神上的愉悅。
2.用自制樂器等創作自己的音樂作品——主題為“雨”。
3.進一步唱好二聲部合唱。
三、重點:從音樂中感受到各種各樣的聯想與想像。
難點:唱好二聲部合唱。
四、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表演《踩雨》
1.夏日的雨聲——沙沙沙;赤著腳丫踩在雨中——叭叭叭。這聲音能構成美妙的音樂嗎?請聽歌曲《踩雨》。
2.聆聽范唱。
誰能模唱開始的兩小節“沙里格沙”?說明他既非常認真地聽,又代表他的記憶力非常強!
3.我相信全體同學能自學唱出前面12小節曲調,注意輕聲唱,不要影響周圍同學。
4.聽鋼琴彈接下去的8小節。尤其是這8小節中的最后兩小節曲調,有些難度,有一個什么節奏?
5.把歌曲的20小節曲調連起來唱一唱。
6.最后8小節曲調很容易,但注意有兩小節稍有變化,要看仔細,唱準確。
7.要帶著歡樂、活潑的心情,表現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唱好這首歌。并用自制的下雨音響為歌曲伴奏。
8.誰在夏天的雨中踩過雨?說說你當時的心情?
9.我們大家想像一下當時的情景,作為一次藝術實踐活動,輕松地、甜美地唱一唱。
10.小結:“沙沙沙、叭叭叭”這是多么美妙的音樂呵!
二、聆聽《踩雨》
1.這首歌曲與本課表演的《踩雨》是同一內容,(同一詞作者)但由于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的構思、風格也不一。如果說前者是幾個人在玩踩雨的話,那么這首歌則是一群人在踩雨。
2.欣賞《踩雨》。
設問:歌曲表現出怎樣的情景?什么地方能產生回聲?
3.再次欣賞《踩雨》。
談話:聽了兩遍《踩雨》,也唱過了另一首《踩雨》,能說出他們的同工異曲之奧妙嗎?
4.選擇打擊樂器及自制樂器,邊欣賞歌曲邊輕輕為歌曲伴奏。
三、小結:不同人群的“踩雨”,不同的樂趣所在。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一、聆聽《雨滴》
1.主題名稱導入:我們用歡快的歌聲,表現了雨花,鋼琴是怎樣描繪雨滴聲?
2.初聽樂曲的第一主題片斷。
你能聽出鋼琴彈奏的雨滴聲嗎?
3.誰愿意到鋼琴上來試試彈奏這雨滴聲!
4.欣賞樂曲第一樂段。
設問:這一樂段給你什么感受?
5.欣賞樂曲第二樂段。
設問:這中間樂段在情緒上與第一樂段對比起什么變化?
6.介紹肖邦創作背景及生平。(見樂曲分析)
7.聆聽全曲。如果班級中有學生能演奏此曲,請她(他)來演奏,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