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第九冊音樂全冊教案
8.小結:雨滴帶給人們遐想……。
二、表演《雨中》
1.這是一首帶有通俗音樂風格的校園歌曲。
2.看著歌譜聽一遍范唱。
3.用不同的顏色把相同的節奏與相同的曲調涂上,這樣便于學唱。
4.再聽一遍范唱。要求各聲部的同學跟錄音的范唱哼唱自己聲部的曲調。
5.分聲部自學曲調。
(1)把全歌分為兩個部分:前16小節為第一樂段,其余是第二樂段,分樂段自學。學好第一樂段,鞏固第一樂段。再學第二樂段。
(2)跟伴奏音帶唱二聲部曲調。教師可參與第二聲部給予支撐。
6.因為歌曲是表現學生自己的生活,學生很容易投入。要求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輕松活潑、風趣地表現歌曲,以表達校園的多彩生活。
三、小結。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
一、聆聽《暴風雨》
1.復習四年級(上)《羊腸小道》的第一部分。
設問:這段音樂你們聽到過嗎?它的名稱是——?內容是——?
師生回憶四年級(上)《回聲》中及聆聽過的《羊腸小道》。
2.出示教學標題——暴風雨。
這段欣賞曲是繼四年級聆聽的《大峽谷組曲》的第五樂章。
3.初聽第一部分。
從樂曲的旋律中聽到了你熟悉的主題嗎?
從本樂曲的標題名稱中,你認為這段音樂是描寫了怎樣的場景?(暴風雨前的寧靜)
4.初聽第二部分。
從這段音樂的音響中,你想像是怎樣的場景?(狂風暴雨、電閃雷鳴)
5.聆聽全曲(第五樂章)。
要求:邊聽邊用神態動作……表現你對音樂發展過程的感受。
6.小結:這與《踩雨》、《雨中》就不一樣了,是暴雨了,但還是表現了雨的主題。音樂的表現變化無窮。
二、創作活動
1.根據本課內容學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單獨發揮自己的想像,創作音樂——命題創作。
2.構思:
從命題出發構思內容框架。根據框架選用素材進行創作。
3.因為是命題的自由創作,所以各種形式不限。
如:用各種音響的先后交織出現,組成一幅《狂風暴雨》;再如:用數首表現“雨”的歌曲串聯起來,加上打擊樂器、串聯詞等。還可以小品形式、藝術造型、舞蹈等等各種藝術形式進行創作。
4.創作展示。
三、小結。
課后反思:
第8課 冬 雪
一、教學內容:
1、表演《堆雪人》、《雪花帶來冬天的夢》。
2、聆聽《乘雪橇》、《踏雪尋梅》、《打虎上山》。
二、教學目標:
1、冬雪給大地帶來嚴寒,雪景給我們帶來銀白世界的歡樂。這一自然現象給音樂文化提供資源。雖然祖國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觀其美景,但我們可以從歌曲、樂曲、京劇的音樂聲中去尋找體驗、去獲得樂趣。
2.初步學習模進方法創作旋律。
三、重點:初步學習模進方法創作旋律。
難點:初步學習模進方法創作旋律。
四、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聆聽《乘雪橇》
1.由祖國各地的冬季引入本課欣賞內容的標題——《乘雪橇》。
2.對全國的少年來說,直接有乘雪橇的感受的是不多的,但我們可以從音樂中去想像其中的情景與樂趣。
3.初聽全曲。
設問:這是什么地區(國家)的音樂風格?為什么?
(美國,爵士音樂風格足以證明。)
4.根據教材中的圖形譜及簡譜譜例,熟悉樂曲的主題音調(或唱或奏或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