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第九冊音樂全冊教案
5.復聽全曲。
設問:這一主題音調全曲共出現幾次?每次出現有哪些變化,表達了怎樣的情緒與情景?
6.再次復聽,邊聽邊作圖形譜表示你對樂曲的過程的理解。
二、表演《堆雪人》
1.對于沒有見過冬雪、沒有玩過堆雪人的孩子來說,只能從圖片、動畫片中去想像,但歌曲《堆雪人》給我們帶來了音樂的體驗與感受。
2.聆聽范唱,找出相同節奏的樂句。
3.學唱第一樂句的曲調(3小節)。
4.在掌握第一樂句曲調識譜的基礎上,自學第二、第三、第四樂句(每句3小節),并找出其中的規律。(每一句的第1小節除節奏相同外,旋律的行進方向也基本相同;每句的第2小節的第一拍都是弱起“ ”,每句的3小節都含有切分節奏)
5.完成歌曲的練習:線條圖形的連接。
6.如果第一樂段的四個樂句能流暢地唱好的話,第一樂段的低聲部兩個樂句也迎刃而解了。
7.歌曲的表演有兩個難點:
首先是要唱出輕松活潑的、歡快自豪的情緒,具體是唱好襯詞“啦啦啦”。其次是伴奏,要吹奏好伴奏譜,要花一定時間排練。當然合唱的和諧也不是很容易能唱好的。
8.在流暢地唱好的基礎上,可以啟發學生按詞意排練、構思表演唱,這樣一定可以更好地表演歌曲的情景。
三、小結。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一、表演《雪花帶來冬天的夢》
1.解題導入:“雪花”、“夢”有關系嗎?
這里的“夢”由誰在做?是小朋友?還是小動物?做什么“夢”?這就是本歌要告訴你的內容。
2.聆聽范唱。
聽完范唱,對歌名能理解了嗎?
雪花-夢-小動物-春風-夢醒。
3.再聽一遍范唱,在“告訴小”的間奏處,請大家輕輕隨音樂拍手()。
4.解決兩處難點:
“#2”的音高要靠近“3”,這樣“#2”就能唱準。
注意弱起的節奏,用劃拍法唱準。
5.自學歌曲的曲調。
6.歌曲表演時,注意兩個樂段的對比,第一樂段注重敘述性,平穩而口語化,尤其是四個“告訴”,要體現對小動物的保護的環保意識。
第二樂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現對小動物的親切和熱情。
7.討論:
設問:
(1)歌曲告訴了我們什么知識?
(生物科普知識——冬眠)
(2)還有哪些動物也冬眠?
(知識的拓寬與延伸)
8.帶著生態平衡、環境保護的意識,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9.小結:冬雪帶給我們的益處——生態平衡。
二、聆聽《踏雪尋梅》
1.這是我國近現代作曲家黃自創作于20世紀30年代的一首歌曲。簡介黃自的生平。
2.欣賞《踏雪尋梅》。
邊聽邊看書上的歌詞,如能將歌譜也同時展示,效果會更好。
3.討論歌曲表現的內容。(歌曲抒發了主人翁在冬天,踏雪尋梅、勤奮讀書、追求好時光的心情。)
4.再次聆聽。鼓勵學生看著歌譜,輕輕哼唱。
5.小結:這是20世紀30年代以描繪雪景為題材的歌曲。
三、聆聽《打虎上山》
1.初聽《打虎上山》。
介紹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劇情中的《打虎上山》唱段的背景。
2.聆聽引子音樂,體驗“莽莽林海、廣闊雪原”的壯麗景色。
3.復聽全唱段。
學習楊子榮的英雄氣概。
4.小結:這是京劇描繪的雪景及英雄穿林?缪┰钊敕顺蚕麥绶送降暮狼閴阎尽
四、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