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第九冊音樂全冊教案
4.改編展示:學生試唱自己的改編曲。教師要多加鼓勵學生的改編曲。
5.小結:改編也是一種創作,但由于不同的拍號,所以情緒也不盡相同。
三、小結。
課后反思:
第五課 故 鄉
一、教學內容:
1、聆聽《誰不說俺家鄉好》、《鄉間的小路》、《思鄉曲》。
2、表演《故鄉的小路》、《如今家鄉山連山》。
3、綜合表演。
二、教學目標:
1.本課與前課是同一主題的內容。因為“故鄉”是“家”的擴大,是大的家。讓我們從音樂作品中領悟愛家,愛故鄉的做人基本素質。并通過聆聽表演、畫畫、寫寫、講講等多種藝術形式,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愛。
2.繼續唱好二聲部合唱。
3.了解變拍子與變音記號。
4.從實踐中初步接觸變奏的創作練習。
三、重點:通過聆聽表演、畫畫、寫寫、講講等多種藝術形式,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愛。
難點:了解變拍子與變音記號。
四、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聆聽《誰不說俺家鄉好》
1.課前請幾位同學在網上或圖書館尋找關于影片《紅日》劇情的資料,在課上簡單向大家作介紹。
2.把歌曲或歌詞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聽歌曲。
4.師生議論歌曲內容:對家鄉的贊美,對解放區的贊美。
5.復聽歌曲。
師生可隨錄音輕輕哼唱,體驗人們對家鄉的愛。
6.演唱歌曲。
把錄音的人聲聲道取消,放音樂伴奏聲道,由教師或學生(鼓勵學生唱)看譜演唱。
7.小結:解放區的人民對家鄉的愛。
二、聆聽《思鄉曲》
1.導入:由介紹《中國少年兒童隊隊歌》→作者馬思聰→《思鄉曲》創作背景。
2.學唱內蒙古民歌《城墻上跑馬》曲調,并要求能背唱(該曲調即教材本曲的主題)。
3.初聽樂曲。
設問:當你聽到內蒙古民歌《城墻上跑馬》曲調時,請舉手。
4.復聽樂曲。
設問:小提琴獨奏《思鄉曲》給你什么感受?
5.小結:樂曲表現了遠離故鄉的人們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三、變奏練習:創作活動
1.不講變奏的概念。
2.從本書上的“例”開始練習。
3.完善書本上的“例”,如:
4.學生自己作變化發展。不要受書上的“例”限制,可以自由創作變奏曲,不僅是同一拍號,還可以是變拍子的。
三、小結。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一、表演《故鄉的小路》
1.直接導入:我們自己來表演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2.聆聽范唱。提出三個要求:
(1)歌曲的內容是什么?
(2)有幾個聲部組成?
(3)隨范唱劃指揮圖式,有什么發現?
3.討論以上三個問題,不清楚的可再聽范唱。
4.聽一遍曲調范奏,學生再進行劃拍練習。
5.結合曲調講解變拍子(詳見右邊)。
6.學唱前8小節曲調。要求打出每小節的強拍。
(每小節強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節唱得非常熟練的基礎上,把全班分為二個聲部。分聲部各學唱自己的聲部曲調。(因為這部分節奏與前8小節一樣,所以必需在前8小節熟練的前提下再學習第二部分。)
8.弱起小節不必從理論上去講,而是從歌調的重音布局去闡述,如“我那故鄉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這樣學生很自然把弱起小節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點與難點。要以對故鄉“彎彎小路”與“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傾訴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聲之中去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