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趕花會
第三單元 趕花會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歌曲《對鮮花》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趕花會》這首歌,了解我國的民俗風情“花會”。
2、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通過指導切分節奏和附點節奏的演唱歌曲。
3、通過歌詞和舞蹈動作的創編活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表現力。
教學重點:
感受廟會的感受,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初步學唱歌曲。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唱準確歌曲中切分節奏和附點節奏部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提問,請問大家每年什么時候將舉辦廟會活動,讓大家描繪一下廟會的場景,介紹我國西南地區也有一種類似于廟會的活動,那就是花會,解釋花會的含義。
2、出示花的圖片,問:大家喜歡這些花嗎?那你都知道哪些花的名字?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描寫花的歌曲《對鮮花》。
二、新課
1、聽“趕花會”,提問樂器中運用了什么樂器
2、聽錄音范唱,思考:歌曲在演唱方式上有什么特點?(對唱:一問一答)
3、歌中描寫了哪些花?每種花有什么特點?
4、兩人為一組,相互一問一答讀一讀歌詞。
5、學唱歌曲:
(1)跟錄音范唱初步齊唱歌曲。
(2)跟琴指導學生的演唱:
(3)男女生對唱歌曲。
(4)換過來進行練習,并加打擊樂器進行伴奏。
(5)兩人為一組對唱,背一背歌詞。
(6)跟音樂伴奏邊做拍手游戲邊進行對唱,兩人一組。
5、創編活動。
(1)你能給這首歌曲加上好看的動作嗎?
(2)請幾組同學進行表演。
(3)書中只描寫了四種花,可是我們知道的花有那么多種,讓我們唱一唱更多美麗的花好嗎?教師示范。
(4)小組進行歌詞的創編活動。
(5)請幾組同學進行表演。
6、今后我們還會學習更多的像《對鮮花》這樣的北方兒歌。讓我們在另一首我們學過的北京兒歌《打花巴掌》中結束今天的音樂課。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歌曲《茉莉花》、綜合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唱歌曲,使學生更加熱愛我們的民間音樂和民歌。
2、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的能力。
3、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和藝術觀。
教學重點:感受同題材民間小調的不同風格特點,能夠用問答的演唱形式表現歌曲活潑詼諧的情緒。
教學難點:感受同題材民間小調的不同風格特點,能夠用問答的演唱形式表現歌曲活潑詼諧的情緒。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老師唱一首歌曲,同學們聽一聽是什么體裁的歌曲?
《沂蒙山小調》(民歌)
教師: 對,民歌.中國的民歌和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一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浩如煙海的民歌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是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今天請大家欣賞幾首民歌.
民歌的題材有幾種?
同學們,今天給你們帶來了幾首歌曲,你聽一聽都是屬于什么體裁?
放錄音或者范唱
1、 《太陽出來喜洋洋》2、《放馬山歌》》
3、 《川江船夫號子》》 4、《無錫景》
學生回答。
5、 板書:
民歌的體裁: 山歌、小調、 勞動號子
6、聽一聽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放錄音)《茉莉花》
三、歌曲學唱
1、聽錄音--------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選擇:a、 歡快活躍 b、親切抒情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點?
a、 婉轉細膩柔美 b、粗獷豪放抒情
3、歌曲表現了青年姑娘什么樣的心理狀態?
歌曲表面上是在表現年輕姑娘既想摘花又怕挨罵的天真神態,實質上是在表現青年男女之間的純潔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