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下冊音樂教案《五十六朵花》2
6·巧設"話題",轉移欣賞內容(教師在小結同學們發言的基礎上,引人新的話題。如:同學們對《小山羊》的感受都很有意思,有的同學對歌曲的演唱也有很好的評價。的確,不同的旋律往往會給人以不同的聯想,有的音樂一
下能把我們帶到一種特定的環境中呢!下邊,讓我們來欣賞一首器樂曲《天山之春》,看看音樂帶給你的感受是什么)。
7·板書或張貼曲名及旋律主題曲譜后,播放錄音《天山之春》。
8·組織簡短討論。引導學生就"音樂帶給你什么樣的感受?"這個話題進行交流。隨后,可就演奏樂器 琵琶以及作品背景情況作介紹,然后作二次欣賞。
9·再次欣賞《天山之春》。為加強學生對旋律的記憶,可組織學生演唱旋律主題。
10·第三次播放《天山之春》,學生隨音樂輕聲哼唱旋律或模仿琵琶演奏進行聽賞。
教學評價
1·學生是否愿意玲聽音樂,其參與程度如何。
2·本課預定的三項目標完成情況。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久不唱歌忘記歌》。
2.即興創編。
教學目標
1·能基本正確而流暢地演唱《久不唱歌忘記歌》,并知道該作品是貴州布依族民歌。
2·能體會歌詞中襯詞對情趣表現的作用,并能以風趣的演唱進行表現。
3·主動參與創編實踐,并能作出簡單的填詞創編或欣賞別人作出的有價值的創編。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教師可先組織演唱《唱山歌》,結合學生情緒,從而導人本課歌曲的聽賞)。
2·出示大歌篇,聆聽歌曲范唱。
3·組織簡短的討論(教師著重引導學生就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談自己的感受)。
4·介紹《久不唱歌忘記歌》的相關背景與布依族人文風情(如有條件,教師
可用圖片、vcd等方式,介紹上述內容)。
5·引導學生關注錄音范唱中襯詞對情緒表現的作用和唱法特點。
6·再次聽賞錄音范唱后,聽取學生的評述。
7·指導學生練習襯詞的朗讀和演唱(該襯詞是歌曲情趣表達的重要手段,要切實指導學生讀準、唱清,可將四處襯詞單獨練讀、練唱)。
8·完整演唱及多種形式的練唱(見 "教材分析"中的建議)。
9·引導學生按曲調即興填詞(在學生能基本正確而流暢地演唱歌曲的前提下,調動學生將自己想表達的情緒變成新詞,即興創編)。
10.個人表現與小組合作表現(在學生經過三、四分鐘準備的基礎上,組織學生有序 地表現自己的創編,教師可結合伴奏支持或播放伴奏帶。并隨機組織學生欣賞和評價學生 的即興表演,教師適時給予引導)。
11·對學生們公認的好的填詞給予表揚,通過板書,組織全體演唱。
教學評價
1.學生對歌曲內容及情趣的理解與表現程度。
2.學生主動參與創編,欣賞別人的創編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