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恒教學實錄:《月光曲》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 第一部分
師:好了,大家再來看一看,貝多芬和盲姑娘的認識過程,再給兩分鐘時間,你能說出來,他們是怎么樣一步一步來認識的,開始看書。(學生各自讀文)
師:下面發言的方法,你站起來先讀出你作為根據的這段課文,然后你把這段課文概括一下,貝多芬怎么了?誰來?
生:(讀)“一天夜晚……彈的正是他的曲子!必惗喾蚁仁锹牭接腥藦椝臉非,他就沿著樂曲找到了一所茅屋。
師:你簡單地告訴我,在你讀的這段課文里,貝多芬怎么了?
生:聽到了。
師:聽到了琴聲對不對?你建議這四個字怎么寫?
生:聽到琴聲。
師:(板書“聽到琴聲”)對,再后來呢?還是讀出相關的課文,然后進行概括,誰來讀讀?
生:(讀)“貝多芬走近茅屋……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蔽覐倪@兒……
師:(打斷)你先待一下,你認為這是第二個過程嗎?
生:……
師:說了半天還是一個“聽”字,剛才聽到琴聲,現在聽到談話,都是用耳朵,都是聽,可見這個過程還不對。
生:應該是(讀)“貝多芬聽到這里……可是眼睛瞎了!
師:這兒貝多芬怎么了?
生:貝多芬走進茅屋。
師:看見誰了?
生:看見盲姑娘和她哥哥。
師:盲姑娘和她哥哥,簡單點怎么說?
生:兄妹倆。
師:不要“倆”行不行?
生;兄妹。
師:看到兄妹行不行?
生:行。
師:(叫剛才回答問題的學生上前在“聽到琴聲”下寫“看到兄妹”)再接著往下說。
生:下面是(讀)“姑娘連忙站起來讓座……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師:這叫“激動”地說,夠激動嗎?(此生重讀最后一句盲姑娘說的話)
師:最后這點最激動了怎么讀?加快點速度一齊來讀,開始。
。▽W生們一齊有語氣地重讀這句)
師:這兒我該怎么寫?
生:應該寫彈奏樂曲。
師:彈奏樂曲?貝多芬彈完了,盲姑娘說了一句話,你從這句話里看出什么來了?
生:我看到了盲姑娘她十分懂音樂。
師:你怎么知道她十分懂音樂?
生:她能從貝多芬彈的樂曲中聽出貝多芬彈得很純熟,感情很深。
師:意思是對的,還能說得更清楚一點嗎?
生:我從貝多芬彈一首曲子時,盲姑娘能聽出他是貝多芬先生,說明她很懂音樂。
師:是這個意思,你來說說。
生:我覺得盲姑娘她雖然眼睛瞎了,可她的心里是明亮的,她非常懂音樂,她用心去聽音樂,她聽出來……
師:(打斷)這句話說得太好了。哪兒好,你們誰聽出來了?
生:用心去聽音樂。
師:用心去聽音樂,還有,“心是明亮”的,說得多好!接著說。
生:她用心去聽音樂,聽出來了,既然彈得這么純熟,感情這么深,他一定是貝多芬先生。
師:我問你“彈得多純熟啊”這是對貝多芬彈琴什么方面的評價?
生:對貝多芬彈琴非常熟練,充滿激情。
師:是從他的技巧上的評價對嗎?
生:對。
師:那么感情多深哪,是對什么方面的評價?
生:……
師:一個是評價他的彈琴技巧,那么純熟!案星槎嗌钅摹,這是什么方面的評價?
生:貝多芬在這首音樂里面,傾入了自己的激情,所以盲姑娘才聽得出來他感情很深。
師:就是貝多芬把自己的激情,投入到他手下的琴鍵中了是吧?
生:是。
師:說來說去這都是對什么的評價?
生:對貝多芬……
師:音樂的內涵是不是?
生:是。
師:這種評價就深一點了。那么最后一句呢?“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生:第一個“您”,帶有問的意思。
師:她是懷疑?“您是不是貝多芬先生?”是這個意思嗎?
生:不是。
師:你再讀一遍。(生再讀)
師:她是以疑問的口氣來表達自己的什么?
生:來表達自己的激動。
師:表達自己的判斷和肯定。她現在肯定是誰在她面前?
生:是貝多芬。
師:那么反過來從貝多芬來說,他在這個小茅屋里遇見什么人了?
生:遇到了知音。
師:對,遇到知音。(讓一學生把這四字寫在“看見兄妹”的下面)什么叫知音?
生:知音就是懂得自己心里在想什么的人,叫知音。
師:我是你的知音不是?
生:不是。
師:為什么?
生:因為您不懂我心里在想什么。(眾笑)
師:對,說得非常對,F在我給大家提供一個故事,我不講,你們回去查一下成語詞典,查一下“高山流水”這個詞,記下來。這兒講了中國古代的兩個人的一段佳話,解釋了知音這個詞。現在我不講,留給你們課下的作業,回去查成語詞典。好啦,現在大家再回到課堂上來,貝多芬在這里意識到遇上了什么?
生:知音。
師:這個知音是普普通通的知音嗎?
生:不是。
師:特殊在哪兒?
生:特殊的是這位姑娘是個盲人。
師:盲人有什么特殊的?
生:盲人就是眼睛看不見。
師:那看不見有什么特殊?
生:就是內心溝通的。
師:有點意思,還沒說清楚。
生:作為盲人,她知道貝多芬心里在想什么。
師:還不太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