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恒:豐碑教學實錄
師:我現在問你軍需處長光亮不光亮,表現在什么地方。
生:他是光亮的,因為他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師:沒說具體,你來說。
生:雖然軍需處長外表也是光亮的,可是內心的光輝比他的外表更加..
師:你說得挺漂亮,但不能用“雖然可是”,這樣后半截就轉折了,句義就向相反的方向去了。你應該用什么連詞?
生:(齊)不但,而且。
師:不能用“雖然,可是”,用“不但而且”。你說一遍。
生:這是因為軍需處長內心的光輝比他外表的晶瑩更加的..光亮..(說不下去了)
另一生:不但他外表光亮,而且他的內心也像外表那么光亮,永遠鼓舞著人們不斷地前進。
師:我們還得具體研究一下。剛才說了,他的內心想著別人,這是無私的。他死得那么鎮定那么安詳,所以他面臨死亡時害怕沒有?
生:(齊)無所畏懼。
師:“無所畏懼”可以簡單地寫成什么?(板書“無畏”)那么我再問一問,軍需處長是光亮的大家都明白了,他是透明的嗎?
生:(齊)不是。
師:錯了。他的心地透明不透明?
生:(齊)透明。
師:說,怎么透明?
生:因為他心里只想著別人,一點也不為自己著想。
師:他心里有沒有陰暗的角落?
生:(齊)沒有。
師:他的胸懷是不是能夠完全向所有的人敞開?
生:(齊)是。
師:是不是透明?
生:(齊)是。
師:不要理解得太狹窄,“透明”就是從這頭能看到那頭,不是這個意思。能夠敞開胸懷,完全給大家看,沒有一點見不得人的私心雜念,這就是透明的。那么你們想一想,剛才講豐碑的時候是高大的石碑,再拿豐碑去比喻軍需處長,那么這個豐碑還是指高大的石碑嗎?你要特別注意聽。(指問豐碑的孩子) 生:(齊)不是。
師:它含有什么意思?
生:(齊)品質。
師:(指著自己的頭部)有沒有這個?
生:(齊)思想。
師:對。(在“無私”后加“思想”、“精神”)還有什么?他相不相信這只隊伍一定能夠戰勝困難?(生答相信)那就是說他對革命隊伍的勝利有沒有堅強的信念?
生:(齊)有。
師:有沒有使革命進行到底的這種力量啊?
生:(齊)有。
師:(在板書“無畏”后加“信念、力量”)雖然他犧牲了,但是他身上所含有的力量是能夠看出來的,所以豐碑在這里已經不是它最初的意思了,它的本意是高大的石碑,到了軍需處長這里,他是無私的無畏的,這種思想精神,這種信念,力量使他成為一座豐碑,成為人們的榜樣,對不對?
生:(齊)對。
師:戰士們受到他的鼓舞沒有?
生:(齊)受到了。
師:從哪兒看出來?
生:(齊)最后一個自然段。
師:讀出來。開始。
(生齊讀最后一段)
師:我問你們,第一段將軍在思索,到了最后,他的思索有沒有得到回答?
生:(齊)得到了。
師:怎么回答的?
生:(齊)(讀文)“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師:將軍思索,“隊伍能經受住這樣的考驗嗎?”回答是:“我們是勝利的隊伍”,對不對?
生:(齊)對。
師:誰給他作的回答?
生:(齊)腳步聲,軍需處長。
師:軍需處長,還有腳步聲,大家再把腳步聲讀一讀,開始。
生:(齊)(讀文)“他聽見無數沉重而堅定的腳步聲。那聲音似乎在告訴人們,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師:(對一個學生)你起來,上課時你提了一個問題,我讓你自己思索,就是關于腳步聲的,你把當時提的問題再說一遍。
生:為什么那“無數沉重而堅定的腳步聲”,能夠..
師:現在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講。
師:因為戰士有著為別人著想和無私無畏的精神,有抗日革命的堅定的信念,這樣的隊伍怎會的失敗呢。
師:說明白了沒有?
生:..
師:大致說明白了。這些沉重而堅定的腳步聲是誰發出來的?
生:是紅軍戰士。
師:是這支隊伍的紅軍戰士,他們受了什么鼓舞?
生:軍需處長。
師:那么步子為什么是沉重的?
生:戰士們心情沉重。
師:心情沉重,所以腳步也怎么樣啊?
生:(齊)沉重。
師:這些腳步聲為什么又是堅定的?
生:因為他們對革命勝利的信念更堅定了。
師:所以腳步也是..
生:更堅定了。
師:明白了吧,(指另一個同學)你起來,你當時問的問題是為什么把軍需處長叫做豐碑是不是?現在明白沒有?講。
生:這是因為軍需處長身上有無私奉獻對死亡無所畏懼的精神,他那種精神鼓舞著所有的紅軍戰士。
師:使這些戰士用堅定的腳步聲回答了將軍的什么?
生:(齊)思索。
師:告訴將軍什么?
生:我們的隊伍能經受住嚴峻的考驗,能把革命進行到底。
師:是一支..
生:勝利的隊伍。
師:你們想想,整篇文章是單單表現軍需處長個人的嗎?
生:(齊)不是。
師:究竟是表現什么的?大家說吧。
生:(齊)紅軍戰士,紅軍隊伍。
師:作者就是通過這篇文章告訴人們,我們的隊伍是無往而不勝的,明白了沒有?
生:(齊)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