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溪峪的“野”》第二課時教學實錄(精選12篇)
《索溪峪的“野”》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1
(小組活動完后)
師:請各小組來匯報你們的成果。哪個小組先來?
(配音小組先來。)
師:你們打算怎樣配音?組長先來說說你們的創意。
生1:我們是男女生分開,男生讀前半部分,女生讀后半部分。我們讀的和片子的長度差不多。
師:下面的同學看他們的配音是否符合創意,要認真看,認真聽,因為你們現在就是評委了。
[其實教師也應該成為評委,這樣既可以參與學生學習,又能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當學生說得不充分時,教師可以比較輕松的參與進來,幫助學生,體現平等、合作、互助]
(放風光片,學生面對風光片配音)
[學生表現比較好,此處稱配音是不是準確?]
(學生讀完后)
師:組長自己評價一下。
生1:我們比練習的時候(讀的)好。
師:找評委來評一評,你(組長)自己找。
生2:他們讀得非常好,就是沒有音樂。
師:開始他們想配音樂,可是我這里沒有音樂文件夾,這個男同學想讓女生配音樂,女生不愿意,結果就成了這個樣子。沒有合作起來,有我的原因。
(面對配音小組學生)
師:好了,謝謝你們的辛苦勞動,請回。
師:請水的自述小組來展示。請組長來說說你們的創意。
生3:我們主要以課文原文為主,加了其他文章的句子,使句子更優美,歡迎大家提意見。
(學生:我是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我清澈見底,小魚在我的懷里游來游去。我隨著山勢……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歌聲也時時變換調子……)
師:請組長找同學來評價。
生4:他們讀得很認真。師:態度還可以。
生5:你們應該先把那些句子寫在書上,然后一起讀,要不效果不好,感覺好像都沒有背過,應該背得更熟練一些。
師:你自己來說說。
生3:本來我們的分歧大了一點,現在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
師:說說你們的創造。
生:我們加進了一些其他句子。
師:加進了什么?
生(齊):《游金華的雙龍洞》的句子。
師:你們的創造在哪里?
生3:我們的創造在后邊。
師:聽出了嗎?
生(齊):沒有。
[我的話誤導了全體學生,否定了這個小組同學的創造性,應該注意自己的語言。]
生3:我們的創造稍微少了一點。
師:其實,我們都聽出了他們在努力創造,把他們的想法表現出來。非常感謝你們!
師:我剛才看了,導演組最終分化了三個組,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下面我們就讓幾位總導演拿著劇本到前面來匯報一下。
(三名學生上臺)
師:你們先自我介紹一下。
生6:我叫王榮田。
師:王導。
生7:我叫黃曉玉。
師:黃導。
生8:我叫王恒。
師:又一位王導。看哪一個王導導得好。
師:請各位同學注意,從現在開始你們就是節目審定委員會的專家,你們決定了這幾位導演的劇本能不能開拍。
生8:我們有三個場景:場景一、在大家歡樂的時候,一個人從樹下經過,猴子惡作劇,向他撒起尿來……
場景二:游人吃飯,一群猴子來和大家鬧,有些人嚇得大叫,有的忙著趕猴子,小孩和猴子一起玩耍。
場景三:人們向猴子扔吃的(東西),幾只調皮的猴子爭搶食物,那可愛的樣子逗得人們哈哈大笑,猴子向游人鞠躬。
師:咱們等他們三個說完一塊評價。
生6:我們的就遜色一些了。場景一:人們來到野生動物園,猴子在樹上飛騰跳躍,猴子到游人面前,人們和猴子合影,到處充滿笑聲。場景二:猴子走了,大象豎著鼻子,旋轉著走來。游人和大象拍照,有些游人把花生喂給大象吃,大象沖過來,一群大象搶花生吃。
師:大象為花生打起來了。
(笑聲)
生7:場景一:一群人來到索溪邊,把香蕉給猴子,猴子抓耳撓腮,得到香蕉的猴子很高興,沒得到香蕉的來搗亂,人們只得向猴子道歉。
場景二:人們給猴子拍照,猴子怕閃光燈的亮光,紛紛逃跑,人們去追,想和猴子和好,猴子拿樹上的水果向游人投擲。
場景三:人們看到樹上的果子非常誘人,就摘樹上的果子品嘗,沒想到這里是猴子的圣地,猴子發怒了,人們拿香蕉和猴子交換(水果),人們和猴子和睦相處。
師:下面請大家評論,決定他們的劇本能不能開拍,下面我來采訪一下給為專家。
生8:我覺得王榮田把大象都拍進去了,很好!王恒的有欠缺,只摘抄了課文中的一些句子。
生9:我覺得黃曉玉他們設計好,有連貫性,從始至終圍繞猴子,有變化,最后人類和猴子和睦相處。
生10:我也覺得黃曉玉的好,他們的劇本演起來更滑稽有趣。
師:下面請各位總導演談談他們的想法。
生8:我們要吸取意見,改進一下我們的劇本。
生6:我要謝謝組員,他們幫了我不少忙,我們也要吸取別人的優點。
生7:聽了王榮田的劇本以后,我覺得我們的(劇本)死板了一些,應該考慮到其他動物。
師:我希望你們再組織一個導演組,把劇本放在一起,各取所長,肯定能拍得更好!謝謝你們。
點評:
這個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對課文有更深的體驗,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當時的場面比較熱烈。但是,整理時發現,對學生的某些說法,教師當時并沒有作出積極反應,學生的有些話偏離了課文的中心,教師作用發揮不好。再就是,強調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但是組長說得多,其他組員沒有多少機會,從而降低組員的積極性。小組合作時,發現學生是比較積極的,但是匯報時,還是強調了組長的意見,有的組是合作的結果,有的組不是,沒有能充分發揮每個小組成員的作用。引導學生評價也存在不足,在場面熱鬧,積極參與背后還應該有一個原則,就是一切活動都應該為語文學習服務。]
(語 文 課堂網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原文地址
《索溪峪的“野”》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2
一、以《桂林山水》導入 :
1.課題:(1)“峪”:山谷(2)“野”為什麼加雙引號?應如何讀?
2.找學生讀一下課文的幾個生字
二、初讀課文:
默讀全文,給每一自然段標上序號。思考:
1.索溪峪的風景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
2.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這一特點的?
3.“我”游覽后的感受是怎樣的?
三、再讀課文:
1.齊讀第一自然段。總寫索溪峪的特點。
2.讓學生以“山”自述的口氣讀第二自然段。(注意局部的變化。)
3.讓學生以“水”自述的口氣讀第三自然段。(注意局部的變化。)
4.讓學生以“猴子”自述的口氣讀第四自然段。(注意局部的變化。)
5.讓學生以“第三人稱”的口氣讀第五自然段。(注意局部的變化。)
6.齊讀第六自然段。體會游人的感受。
四、活動:
索溪峪的山水是如此之美,猴子是如此的可愛,游人返樸歸真,得意忘形,于是有人把他們告上了法庭,并且一審已經宣判,現在我們組成臨時法庭,對該案進行二審。四人一組,按要求討論,然后推選兩名同學回答上面的問題。看哪一組討論的最激烈、辯護的更有說服力、審判的更公正?
幻燈出示題目:
*小學六年級二班第一模擬法庭
原告:人類
被告:索溪峪的山
狀告理由:索溪峪的山太“野”了,讓人仰頭而掉帽,望石而驚心,半邊懸空的石頭在山風中搖搖晃晃……直插云天,敢戲白云......
法庭宣判:把懸空的石頭用水泥固定。把“直插云天,敢戲白云”的山峰,削平或者炸掉。
要求:
1.請選出一個同學,為被告當辯護人。要求理由要充分,要有說服力。
2.請選擇你認為正確的二審判決:A.維持原判 B.撤消原判,依法改判“索溪峪的山”無罪
3.對原告提出司法建議(忠告人類要如何如何?)
*小學六年級二班第二模擬法庭
原告:人類
被告:索溪峪的水
狀告理由:索溪峪的水太“野”了,想怎么走就怎么走,連山路都沒有了,給我們造成了很多不便……
法庭宣判:索溪水只能順著一條路走。在溪上復制“趙州橋”,讓美的景物更美。
要求:
1.請選出一個同學,為被告當辯護人。要求理由要充分,要有說服力。
2.請選擇你認為正確的二審判決:A.維持原判 B.撤消原判,依法改判“索溪峪的水”無罪
3.對原告提出司法建議(忠告人類要如何如何?)
*小學六年級二班第三模擬法庭
原告:人類
被告:索溪峪的猴子
狀告理由:索溪峪的猴子太“野”了,竟敢向人類溫柔善良的女性頭上撒尿。
法庭宣判:在城市里建一座猴山,把索溪峪的猴子統統抓起來,關進籠子。
要求:
1.請選出一個同學,為被告當辯護人。要求理由要充分,要有說服力。
2.請選擇你認為正確的二審判決:A.維持原判 B.撤消原判,依法改判“索溪峪的猴子”無罪
3.對原告提出司法建議(忠告人類要如何如何?)
*小學六年級二班第四模擬法庭
原告:人類
被告:到過索溪峪的人
狀告理由:這些人太不像話了,60歲的老頭在石頭上蹦來跳去,摔壞了怎么辦?大姑娘啃玉米棒子,成何體統?
法庭宣判:只能呆在城市里,永遠不能到索溪峪去,不能到大自然中去。
要求:
1.請選出一個同學,為被告當辯護人。要求理由要充分,要有說服力。
2.請選擇你認為正確的二審判決:A.維持原判 B.撤消原判,依法改判“到過索溪峪的人”無罪
3.對原告提出司法建議(忠告人類要如何如何?)
五、作業 :
剛才同學們通過辯護和審判,更加深刻的認識到索溪峪野性美的難得,同時對這處美景的向往之情也油然而生,希望自己將來在有錢又有時間的時候能夠身臨其境,一飽眼福。下面我們寫一段話,題目就是《我想去索溪峪》。要著重寫出自己對索溪峪的向往之情。
《索溪峪的“野”》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3
一、詞語積累
1.意念:念頭,想法。如:上課時,我只有一個意念:好好聽講。
2.賦予:交給(重大任務、使命等)。如:建設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強國,是歷史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
3.綿亙:接連不斷(多指山脈等)。如:大別山綿亙于豫、皖、鄂三省的邊界上。
4.倩影:美麗的身影(多指女子)。
5.婷婷玉立:形容美女身材細長或花木等形體挺拔。(也作"亭亭玉立")如:路旁那一株株白楊高聳、挺拔、婷婷玉立,分外醒目。
6.窈窕淑女:窈窕,(女子)文靜而美好。淑女,美好的女子。
7.惡作劇:捉弄耍笑,使人難堪。如:同學之間切不可搞惡作劇的把戲。
8.蕩滌:洗滌。如:這里的山光水色,足以蕩滌胸懷。
二、近反義詞
近義詞:賦予--給予雕琢--雕刻萬仞--萬丈綿亙--綿延
反義詞:美--丑
三、難句講析
于是,我感到從未有過的快慰,從未有過的清爽:索溪峪的“野”,蕩滌著我的胸懷。
這是課文的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結語,總寫索溪峪景觀留給作者的感受:感到舒暢而慰藉、輕松而爽快,“野”趣使作者的胸懷像經過洗滌一樣舒爽。
作者的感受,表達了他對索溪峪鬼斧神工、自然天成的瑰異景象的贊美和熱愛之情。
四、難段講析
課文第5自然段。
這一段寫的是在索溪峪暢游,連人們也變“野”了。這里的“野”,是不受約束的意思。
全段共三句。第一句是總起句。接下來一個長句從四個方面具體講人變“野”了:文靜的城里姑娘邊走邊啃玉米棒兒,老叟(老頭兒)在石塊間蹦來跳去,遇到山溪一行人赤腳趟水而過。最后總寫一句人們的“野”:在這幽美的環境中,人們全然沒有了久居鬧市慣有的庸俗之氣,恢復了原本質樸的狀態了。
這一段說明,大自然能改善人的心境、陶冶人的情操。
五、篇章學習
本文先總敘再分敘,最后講自己的感受。
本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全文總起,點出索溪峪的特點:“野”。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從山、水、野獸和游人四個方面分寫索溪峪的“野”。第三部分(最后一個自然段),講作者的感受。
本文寫索溪峪的山和水時,用了一些打比方和把物當人寫的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動,并且融入了作者的感情。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同樣的風景對于不同的人,可能會喚起不同的感受。作者身處美麗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個字──“野”:山野,水野,動物野,游人野。作者選取獨特的視角,描繪了張家界索溪峪獨特的美景,表達了暢游于大自然時愉快的心情。
本文脈絡清楚,銜接緊密,過渡自然。在描述了對索溪峪的獨特感受后,作者的筆觸沿自己的視線所及,從遠處落筆,先寫山具有一種“天然的美,野性的美”;然后由遠到近,由山及水,發現水是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充滿著野孩子的靈性;“當然”一詞,又引著讀者一起領略了小動物那十足的野性;行文至最后,不惟山水和小動物,連行走在其中的人們也變野了。輕松流暢的筆調,活潑生動的語言,讓讀者充分領略到了索溪峪的“野”。
文章在表達上有兩個特點:一是充分運用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二是在謀篇布局時,采用先概括后具體描寫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紹索溪峪“野”的特點后,分山、水、動物、游人四個方面進行具體描寫。每一方面的描寫也采用同樣的方法。如,寫索溪峪的山,先概括地指出山有野性的美,接著從山具有“驚險的美”“磅礴的美”“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三方面來具體描寫;寫游人,先概括地指出游人漸漸地變“野”了,然后通過寫姑娘大嚼玉米棒,老人蹦跳于石塊間,許多游人光著腳踏水三方面具體寫出了游人的特點。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盡情欣賞大自然的美景,進一步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和感染。二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作者如何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從而提高理解力和感受力。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通過體悟關鍵句段,讓學生感受索溪峪的“野”,從而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走進張家界的索溪峪,腦子里只剩下了一個字:野。
這是開篇的第一句話,寫作者游覽索溪峪,總的感受是一個字──“野”。其實作者體會到的是索溪峪“野性的美”,是沒有經過人工修飾的天然的美。扣住這個“野”字,能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索溪峪的美景和作者的匠心獨具。
這句話起到點題的作用,同時,又統領全文,文章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都圍繞這句話展開。
②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對相依,宛如“熱戀情人”;婷婷玉立,則好似“窈窕淑女”。
這句話采用聯想的方法,描寫出山具有“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特點。那里有“斜山”,那山峰似從山的一邊飄逸而出。“旁逸”寫出了山峰斜出的是那么隨意。“巍巍”則寫出了山峰的高。作者還由山形相對、山勢相依的山,聯想到“熱戀情人”,他們似在凝望,似在細語,別具一格。由山體不高、山形奇特的山聯想到少女,她們婷婷玉立,姿態萬千。
③索溪像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繞著山奔跑,一會兒撅著屁股,賭著氣又自個兒鬧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給人活潑、靈動之感,把索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傳神地寫出了索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著屁股,賭著氣又自個兒鬧”,十分調皮、可愛。從側面表達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邊的游人們輕松愉快的心情。
④人們,在這山水中返璞歸真了。
“返璞歸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裝飾,恢復原來的質樸狀態。索溪峪的山是野的,水是野的,所以“這山水”是充滿野性的。在這樣的山水中暢游,人們接受了大自然的洗禮,不經意間,一舉手、一投足,都顯得非常純真、質樸,作者為大家呈現出了一幅人景合一的美麗和諧的畫面。這句話在課文中起到點明中心的作用。
(2)對詞語的理解。
索溪峪:湖南省張家界著名景點的名稱。峪:山谷。
蜿蜒:形容山脈、河流、道路彎彎曲曲地延伸。
隨心所欲:隨著自己的心意,想要怎樣就怎樣。隨:依從。欲:想要、希望。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種規格或形式。格:格局。
婷婷玉立:形容美女身材細長或花木等形體挺拔。
年過花甲:年齡已超過了六十歲。花甲:指人六十歲。
二、教學目標
1.正確讀記“惡作劇、不拘一格、年過花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索溪峪風景區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表述再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通過想象和聯想來表達對索溪峪美的獨特感受。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引導學生收集張家界、索溪峪的有關照片、文字資料,以便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2.這篇課文的教學,可以緊扣課題,讓學生充分質疑。“野”是什么意思?索溪峪的“野”體現在哪兒?為什么說索溪峪是“野”的?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在探究索溪峪的“野”體現在哪兒時,可采用學習小組的形式,小組選擇內容,讀書討論:索溪峪的山怎么“野”?索溪峪的水怎么“野”?索溪峪的動物 “野”表現在什么地方?游人的“野”表現在什么地方?分別說說自己的理解。
注意在教學時讓學生盡量用朗讀表達出自己的體會,其他學生作適當評價。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到:這里的“野”是相對于那些經過人工雕琢的景觀而講的,是指索溪峪的山、水沒有任何人工修飾的痕跡,是純天然的自然美。
3.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是本課的一個學習重點。要繼續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如何展開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如,教學第3自然段時,可以引導學生感悟作者把索溪想象成“野孩子”,把山路、石頭稱作“山路哥哥”“石頭弟弟”的用意,這樣的描寫使索溪變得靈氣飛揚、野趣盎然,使文章變得生動活潑,童趣十足。教學時可通過多種形式進行朗讀,如,個別讀、齊讀、賽讀、合作讀,讓學生入情入境,讀中想象,從而讀出感受,讀出韻味。另外,先總體概括再進行具體描述的寫作方法,也是本文的一個重要特點。老師可由第二自然段的討論交流擴展開去,讓學生從描寫水野、動物野、游人野這三段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段,舉例說說領悟到的表達方法。
4.在基本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之后,要讓學生進行欣賞性的品讀,讀自己覺得寫得特別好的地方,邊讀邊想象文中描繪的景象,讀得入情入境。還可與同桌交流一下,自己最喜歡哪部分,為什么喜歡這一部分。
《索溪峪的“野”》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4
《索溪峪的“野”》課堂實錄二
學習目標:
1、認識“賦、淑、撅、叟、滌”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索溪峪風景區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
3、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表述再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在本學期語文課本里學習的第一篇課文篇名叫什么?
生:《桂林山水》。
師:《桂林山水》這篇文章寫得很美,誰來背一背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
生:背誦。
師:大家學得真好!雖然我們在座的大多數人從未去過桂林,但是只要我們用心去讀課文,我們就會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就像真正到過桂林,游覽過那里的山水一樣。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受一下索溪峪風景區的奇麗風光。
板書:19 索溪峪的“野” 學生齊讀課題
師:“峪”字怎么寫?
生:山、谷
師:噢,原來“峪”就是“山 谷”呀!
師:“索溪峪”是什么意思?
生:“索溪”流過的山谷。
師:大家做好準備了沒有?我們一起去索溪峪風景區旅游去!
生:好!
二、學習生字新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在正式旅游之前我們做一下熱身運動怎么樣?旅游的時候最怕遇到障礙了,我覺得文中的生字詞就是障礙,我看看同學們把這些障礙都克服了沒有?
出示課件“我來讀讀”,檢查生詞讀寫:
賦予、淑女、撅屁股、老叟、蕩滌
師:這些小障礙我們都解決了,我們來個難度大點的。
出示詞語:斷壁懸崖、拔地而起、膽顫、磅礴、千峰萬仞、綿亙蜿蜒、浩氣長舒、隨心所欲、不拘一格、橫攔綠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窈窕淑女、怦怦直跳
師:這些詞放在課文中你們會讀嗎?能不能讀好呢?
生:能!
師:誰能讀第1自然段?誰能讀第2自然段?學生自己起立,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師:同學們讀得太好了。那些詞語在課文中你能不能理解呢?老師看到你們課下都預習了課文,詞語的解釋也寫在課本上了,這種習慣很好。但是老師今天不讓你們說查到的意思。老師要跟大家做一個猜詞游戲。你們有沒有信心?
生:有!
師:很好。現在我們就來猜猜看。
出示課件:“我來猜猜”
形容山延續不斷,彎彎曲曲地延伸。(綿亙蜿蜒)
古時八尺或七尺叫一仞。形容山多而高。(千峰萬仞)
氣勢宏偉、盛大的樣子。(磅礴)
面目秀麗,姿態優美的女子。(窈窕淑女)
三、欣賞圖片,精讀課文,全班交流。
師:現在讓我們隨著攝像頭去觀賞索溪峪的迷人風光。出示課件:欣賞索溪峪自然風光圖片。
師:閱讀提示給我們提出了三個問題,讓我們大聲地朗讀課文,去解決這些問題。
閱讀提示:“野”在本課是什么意思,課文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了索溪峪的“野”,是怎樣寫出這種野性美的?(找詞語作為依據)找出最喜愛的句子讀一讀。
先分小組合作學習,再全班交流。
四、比較閱讀,體會寫法。
出示課件:《桂林山水》的表達方法(寫作方法):
桂:抓住景物的特點。索呢?
桂:先概括描述,后具體描寫。索呢?
桂:對比描寫。索呢?
桂:排比。(修辭手法) 索呢?
四、弄清文章順序,暢談學習感受。
文章敘述順序:(課件)
《索》這篇課文先總的介紹索溪峪的特點是一個( )字,然后從四個方面描述:( )是野的,( )是野的,( )當然更是“野”性十足,( )也變得“野”了起來。最后總結出索溪峪的( )蕩滌著我的胸懷。
暢談感受:一句話談感受(可以從寫作方法、積累詞語、環保方面等)五、作業:以《我印象中的索溪峪》為題寫一篇短文,可查資料和網頁。
(語 文 課堂網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原文地址
《索溪峪的“野”》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5
設計理念: 突出學生為主體的自讀自悟的語言實踐,在感受生動、優美的語言的同時,體會索溪峪天然的、野性的美,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使語言訓練與人文熏陶水乳交融。
教材、教法簡析: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冊的一篇略讀課文,作者以生動優美的語言從山、水、野物、人四個方面描寫了索溪峪天然的、野性的美。課文篇幅較長,在一課時的教學中,應讓學生抓住自己覺得寫得最好的地方自讀自悟,做到放得開,讀得精,悟得深。
教學目標:
1.正確讀、記文中的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表述再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通過想像和聯想來表達對索溪峪美的獨特感受。
教學方法:
引導、自主、探究、合作
教學重、難點:
1.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所表達對索溪峪美的獨特感受。
2.聯系上下文,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課前準備:收集張家界、索溪峪等有關的照片和文字資料。
教學過程:
(一)展示材料,揭題導入
(1)欣賞學生收集有關張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風光圖和文字資料。(展示臺)
(2)揭示課題:索溪峪的“野”
質疑:課題中的引號有什么作用?(出示課件:引號的幾種作用)
(3)簡介索溪峪(出示課件)
(二)初讀課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2)認讀生詞,理解含義。(出示課件)
(3)抓題眼,引入研讀。
(三)合作研讀,感受索溪峪的“野”
1、讀了課文,索溪峪給你總的印象是什么?(野)
2、自學討論:(出示課件)
(1)“野”在本課是什么意思?
(2)課文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了索溪峪的“野”,是怎樣寫出索溪峪的“野”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當然更是“野”性十足、連游人也漸漸變得“野”起來。)
(3)你覺得寫得好的地方多讀一讀,體會這樣寫好在哪里。
3、賞析。(根據學生的回答選擇板塊進行教學)
①賞析“山是野的。”
a齊讀這一段,思考: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具體描述“山是野的”這個特點的?課文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是一種驚險的美。是一種磅礴的美。是一種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點再具體描寫。)
b賞析句子:“幾十丈高的斷壁懸崖拔地而起,半邊懸空的巨石在山風中搖搖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線天’,什么‘百丈峽’,聽著名字就讓人膽顫。”(出示課件)
你從哪些詞語當中感受到了一種驚險的美?(板書:拔地而起、搖搖晃晃、望而生畏、膽顫)
c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一種驚險的美?(一線天、百丈峽,它們的名字聽著也讓人覺得害怕。)
d 欣賞索溪峪山的風光圖。(出示課件)
e有感情朗讀, 讀出你的驚訝,讀出你的贊嘆,并談談自己的收獲。
②賞析“水是野的。”
a讓我們跟著攝像師的鏡頭,來領略索溪峪水的野吧!(出示課件)
b賞析句子“索溪峪像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繞著山奔跑,一會兒撅著屁股,賭著氣又自個兒鬧去了。”(出示課件)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給人活潑、靈動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傳神地寫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著屁股,賭著氣又自個鬧”,十分調皮、可愛。也從側面表達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邊的游人們輕松愉快的心情。
這一段中,作者還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個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樹木是它的大叔,石頭是它的弟弟。)
c賽讀,讀出索溪的趣。
③賞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來。”
a請同學們一起來欣賞索溪峪山上的野物。(出示課件)
b賞析句子“人們,在這山水中返樸歸真了。”“返樸歸真”是什么意思?(“返樸歸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裝飾,恢復原來的質樸狀態。)課文中怎樣寫猴子與游人的“返樸歸真”?
4、仔細觀察文章各段的寫法,說說作者在謀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樣的描寫方法。(先概括特點,再具體描寫。)
(四)朗讀積累,體悟索溪峪的“野”
課文以作者獨特的視角,表達了獨特的感受,讓我們身臨其境。要求讀出感受,讀出韻味,讀中想象。
(1)自己選擇一部分練讀。
(2)合作讀。
(3)齊讀與個別讀相結合。
(4)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句子積累。
(五)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不同的人對同樣的風景,會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處美麗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個字──“野”:這里的山野、水野,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連來這里游覽觀景的游人也返樸歸真,漸漸變得“野”起來。作者描繪了張家界索溪峪獨特的美,在寫景中表達了自己暢游其中的愉快的心情。
(2)請你來辯護:有人覺得索溪峪太“野”了,將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及游覽觀景的游人告上了“法庭”,你覺的“法院判決”公正嗎?為什么?談談個人看法。(出示課件)
(3)請你為風光片《索溪峪》寫導游詞,介紹人們到索溪峪來玩。(出示課件)
《索溪峪的“野”》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6
教學過程
師:在五年級學過一篇課文叫《張家界》,請你說說對張家界有哪些了解。
生1:在我國西北部。
生2:我國著名的風景區之一。
生3:我國第一個森林公園。
……
師:張家界有哪些著名風景點?
生:有黃師寨、一線天、十里畫廊,天下第一橋……
師:請同學們看一段錄像,并板書課題。
索溪峪的“野”課題中題目的題眼是什么?
生:“野”
師:“野”是什么意思?課文是從哪些方面寫索溪峪的“野”。請同學用眼看錄像,用耳朵聽老師讀。
師:請同學們看課文,在文中勾劃出相關的句子。
師:課文從哪些方面寫索溪峪的“野”?
生:四個方面:山、水、動物、游客。
師:你是從哪些地方找到的?
生:每段開頭一句話。
師:起來讀給我聽一聽。
生: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當然更是“野”性十足了。在這樣的山水間行走,我們也漸漸變得“野”了起來。
師:這樣的句子有什么好處?叫什么句子?
生:總起句也叫中心句,先概括再具體描寫。
師:第一自然段,作者概括了什么?
生:概括了索溪峪的“野”。
師:自讀課文,談談你喜哪個地方的“野”,并勾劃出關鍵詞語。
生1:我喜歡山的“野”。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是驚險的、磅礴的,不拘一格的美。
生2:我喜歡水的“野“是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纏繞著山跑,撅著屁股賭著氣自個兒鬧。
生3:我喜歡山上野生動物的“野“,猴子與我們有特殊感情,飛騰跳躍,表示歡迎、親熱、撒尿,嚇得女同胞驚叫。
生4:我喜歡人們的“野”。姑娘攀緣、嚼著玉米棒,老叟跳來跳去,滿山嘻嘻哈哈,滿溪親親熱熱,人們返樸歸真。
師:索溪峪的“野”到底是什么?
生:是美。
師:這種美是一種什么樣的美?
生:是自然的美。
師:寫水的美,作者采用了什么寫作方法?
生:擬人。
師:把它比作什么來寫的?
生:調皮的孩子。
師:寫動物的“野”,重點寫了什么?
生:猴子。
師:猴子又是怎樣“野”的?
生:飛騰跳躍,做惡作劇、撒尿、調皮?
師:寫人們的野又是怎樣寫的?
生:大嚼,跳來跑去,手提皮鞋,踩著亂石,嘻嘻哈哈,返樸歸真。
師:返樸歸真是什么意思?
生:去掉外表的偽裝和修飾,變得更真實。
師:作者游玩后有什么感受?
生:蕩滌著我的胸懷。
師:這“蕩滌”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永遠不會忘記索溪峪的“野”。
師:聽聽索溪峪的介紹。(看錄像)
小結:今天我們去索溪峪領略了野性的美,從中我們看出作者在游覽期間無比愉快的心情,也表達對祖國山河大自然的贊美。
附板書:
索溪峪的“野”
山:驚險、磅礴、隨心所欲,心情無比愉快。
水:(擬人)野孩子
動物:猴子
游人:返樸歸真
課 堂 評 價
教師在上課之前布置了學生有效的預習,讓學生收集有關課文內容涉及的資料,為學好課文作好充分準備。教師在教學時,緊緊抓住課題中的題眼“野”貫穿全教學過程,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的是哪種“野”。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教會本文的寫作方法,先總寫后分寫。此外,教師還有效地利用遠教資源進行教學,讓學生看錄像,聽老師朗讀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語言文字的美。
《索溪峪的“野”》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7
一、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孕育了許多迷人的土地,秀麗嫵媚的桂林山水,還有勝似天堂的西湖風光……,都是那么令人神往。今天,老師要領同學們去的地方更是被人稱為如詩仙境,他就是“索溪峪”,現在就讓我們一同領略它的神韻好吧!(請看大屏幕出示風光片)
師:同學們,看到這樣迷人的景色你想說點什么?(自由發言)
師:同學們說的真好!看來你們真的仔細觀看了,被片中的迷人景色深深地感染了,真實而詳盡地抒發了自己內心的感受!
師:其實,從古至今有許多文人墨客都到索溪峪觀光游玩時,在這里寫下了不朽的詩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2課《索溪峪的“野”》。
板書、齊讀課題。
二、感悟課文
(一)初讀課文。
師:看到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生:索溪峪怎么是“野”的?
生:他“野”在什么地方?
生:我想知道索溪峪是個什么樣的地方,他在我國的哪里。
師:大家的問題提的很好!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了解的重點,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尋找答案.
師::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閱讀提示,自由讀,思考閱讀提示里給我們提示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
生:說一說。
師:你說的很好..
師:下面我們就按照提示中的要求,自由讀課文,看看課題中的這個“野”是什么意思?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出了索溪峪的“野”?
生:“野”是天然、自然的意思,課文是從山、水、物、游人野這四方面來寫的。
師:板書山、水、動物、人
師:同學們讀書讀的真認真,問題回答的很準確,那么初讀后,你對課文還有其它的了解嗎?
生:文中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的手法。
生:我還知道了這篇文章是按照總分總寫法來寫的。
生:寫山的野是按照總分總的寫法來寫的。
師:大家讀的很認真、很仔細,有這么多的收獲很不錯,下面請你們再一次走進課文的字里行間,把你認為好的反復讀一讀,來體會索溪峪的天然美野性美。如果有什么感悟可以做一下批注,產生的問題可以記錄下來,然后到小組里去交流你的感受,討論和解決你遇到的問題,開始吧!
學生自由學習課文。
(二)精讀課文
師:剛才大家學習的很認真,現在就來談談我們的收獲吧!
生:我喜歡的是山的野。“泰山太尊了,廬山太俊了,黃山太貴了,桂林太秀了——他們已經家化了。人工的雕琢=賦予的畢竟是人工的美,這種美是不能索溪峪山比美的“泰山、廬山、桂林、黃山”經過人工的雕琢已經很美了卻沒有辦法和索溪峪山比美的,突出了索溪峪的美。
生:在這里作者采用了對比的方法突出了索溪峪獨特野性的美。
師:那你來讀一讀,讀出他們的不同之處。
師:學生讀。
師:誰還有不同的理解?
生:我認為寫山野是從三部分寫的:它是驚險的美、磅礴的美、不拘一格的美。
師:那你最喜歡哪那種美?
生:我喜歡不拘一格的美。
師:能給大家讀一下么?
生:讀
師:能談一談為什么喜歡?
生:我認為作者用了舉例子的手法介紹了索溪峪的幾個景點,充分體現了索溪峪的不受拘束,自然的天然的美,而且從一個省略號可以看出還和很多的樣。
師:斜山,抱成一團,可以看出不拘一格,直插云天,敢戲白云,橫蘭綠水,敢弄靚影,這部分用了兩個字,更突出了索溪峪的山是不拘一格的美。
生:我查資料知道了相對相依,宛如“熱戀情人”,指的是夫妻巖,是張家界的主要森林公園。
師:同學們你還學習了哪一部分?
生:我喜歡磅礴的美的一部分。
師:請你給大家讀一下。
生:我預習的時候查字典,知道了綿亙是指山脈連綿不斷的樣子,在這里突出了索溪峪的山是磅礴的美
師:你真會學習。
生:這部分寫了千峰萬刃綿亙蜿蜒,我知道了這里的山峰氣勢磅礴無法比喻
生:我喜歡驚險美這部分,通過讀這一部分我知道了索溪峪的山不但高而且驚險,我給大家讀一讀。
師:從文中的不是一峰獨秀,也不是三五蜂呼應,而是千峰萬刃綿亙蜿蜒,說明了是一種磅礴的美。
生:讀。
生:我在預習的時候,查找資料知道白長峽.
生:我也喜歡驚險美這部分,從半邊懸空的巨石在風中搖搖晃晃是游人的感覺,石頭不真的搖搖晃晃,是山的頂峰太高了,突出山的驚險美。
師:誰還愿意讀一下驚險美這一部分。
生:讀
生:評
師:讓我們一起感受索溪峪的山的驚險美、磅礴美、和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請看大屏幕)
師:請看這就是索溪峪山的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一座座山峰,直插云天,敢戲白云,橫攔綠水,敢弄倩影…
師:請看這就是索溪峪山的磅礴美不是一峰獨秀,也不是三五蜂呼應,而是千峰萬刃綿亙蜿蜒.
師:請看這就是索溪峪山的驚險美, 巨石在風中搖搖晃晃,幾十丈高的斷壁懸崖拔地而起望石而驚心.
師:同學們你們能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索溪峪山的這三種美好嗎?
師;索溪峪的山是一種天然的美,野性的美,在這里展現得淋漓盡致,那么能把描寫山野這一段有感情的讀出來嗎?
師:配樂齊讀山野這一部分
師:同學們,聽你們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們不但讀出了聲,而且讀出了情,充分表現了索溪峪山的“野”
師:作者首先以桂林、廬山、泰山、黃山和索溪峪的山進行對比,突出了索溪峪的上獨特之處,然后又通過驚險美、磅礴美、和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的形象描寫,進一步為我們展示了索溪峪的山是非人工雕琢的美,使我們感受山的野,那么索溪峪有如此野的山,還會有怎樣的水呢?(教師過渡性的語言)
生:老師,我比較喜歡水野這一部分。
師:你讀一讀。
生:讀了這一部分,索溪象是一個從深山中蹦跳出來的野孩子,一會纏繞著山奔跑,一會撅著屁股,賭著氣又自個兒鬧去了,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索溪比喻成深山中蹦跳出來的野孩子。
師:從同學們的提問中,看到的是思維的火花,非常爛燦.
生:寫水這一部分,我從后邊的這個排比句中,和后邊的省略號知道了,作者還看到了更多的野,更多的驚險,省略沒寫。從我心怦怦直跳,知道了作者的心情是緊張的。
師:多清澈的水啊,教師都被陶醉了。像是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
師:這里的山野、水野,路更野,還有什么是野的呢?
生:我學習了動物野這一部分。讀一讀,從山上的野物更是野性十足了,我知道了這里的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動物也是野的。
生:從大大小小的這個詞知道了,這里的猴子非常多。
生:我們從野生植物園時,一群大大小小的猴子歡騰跳躍,十分歡喜,表示迎接,可以看出猴子對游人十分熱情。
生:當我們一行中的一位年青女同志從下面經過時,一只調皮的猴子竟惡作劇地撒起尿來,這里可以看出猴子是在歡迎游人。
師:這么野的猴子不但沒有引起游人的反感,僅而使人也野了起來。哪個小組愿意匯報一下你們是怎么學習人野這部分的。
生:我們小組用邊講邊讀的方法,學習了人野這部分。
師:在這樣的山水間行走,我們也漸漸變得野了起來。這個野是無拘無束,回歸自然的野。
生: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動物是野的,我們這群孩子到了那里,比它們還要野。
師:我相信
生:城里戴眼鏡的姑娘,一邊攀緣,一邊大嚼著煮熟的玉米棒,可以看出,這里的人和城市的人是不一樣的,他們不注意禮節。
生:年過花甲的老叟,在石塊間蹦來跳去,我想可以看出老頭就像一群猴子回歸自然了。
生:從滿山的嘻嘻哈哈,滿山的親親熱熱。用了兩個滿字,突出了這里的人是野的。
生:文中用了一個省略號,說明了還有很多話要說。
生:全在這山水中,返樸歸真,全無了市井中的那股俗氣,用了兩個全字。說明人是野的。
生:我們小組把這么美的景象總結了一句話,山是讓人驚心的野,水是讓人心跳的野,山上的野物是讓人欣喜的野,我們愛著索溪峪的野。(此處可以變換形式,采用小黑板出示填空題,讓學生分小組討論)
師:多么美的語言啊!
師:說一說山野、水野、動物野、人野這四部分有什么感受?
生:我真想到索溪峪去看一看。
生:我們要到那里去上樹,去那里去爬山。
生:索溪峪,你真是太美了。
生:什么時候才能去那里呢,欣賞你的野性美。
師:如此奇山秀水,怎能不讓人返樸歸真。所以作者在最后一部分寫到,同學們齊讀最后一段。
師:是啊,索溪峪的山驚險、磅礴、多變;水是曲折起伏;動物調皮熱情;游人返樸歸真,難怪把索溪峪稱為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境,學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索溪山水天下絕
生:索溪山水美如畫
生:走近索溪峪,猶如進仙境,遠也知風光,天下數第一
生:索溪索溪你真美,比過桂林山和水,你是美人你是玉,祖國有你而自豪。
結束:同學們,今天我們的索溪峪一行就要結束了,老師希望你們有機會去實地看一看,相信當你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時,你會更加體會到它那種野性、自然的美。
《索溪峪的“野”》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8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陶行知先生也曾諄諄教誨我們,“把開發文明寶庫的鑰匙盡我知道的交給學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改變單一的師生交流方式,將“教師的指導--學生的自主--小組的交流合作”三個要素進行動態優化組合,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多向交流、多向協作。這樣通過小組交流合作式的學習方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問題的討論和對語言的感悟中,使每個學生都有表達自己見解和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同時,每一位學生不僅僅是課程的學習者,對于整個學習過程來說,本身已成為了一種學習的資源,實現了學習資源的共享。我在語文的教學中,進行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嘗試。有迷茫,有感悟,現在我結合《索溪峪的野》的教學談談指導學生合作學習的體會。
一、創設平等的學習氛圍,使合作學習成為可能。
小組合作學習需要平等、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需要教師、同學合作交流的機會。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學習中充滿溫情與友愛,像課外活動那樣充滿互助和競爭。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平等和寬松,才能使他們積極、主動、大膽地進行交流與合作。
首先,我從建立師生之間平等關系入手,為合作學習做精神準備。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更應該與學生共同參與合作,與學生一起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因此,我總是以一名學習者的身份參與到課堂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在教學《索溪峪的野》之前,我帶領學生進行了關于搜集張家界資料的小組合作。在合作中,作為一名合作的參與者,我和學生們一起進行資料的收集。和同學們一起上網瀏覽;和他們一道做資料整理等。通過這樣的交流與合作,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同學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是愿意與我一起討論與解決,也敢于對我的看法提出質疑,師生間進行合作與交流成為了可能。
其次,引導學生相互尊重,形成平等氛圍。
在小組合作中,組員之間的平等與尊重是他們合作能否成功的關鍵。因此,我在班級中引導學生平等互助、相互尊重,以構建良好的班級氛圍。以往成績好的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常常獨領風騷。成績較差的同學存在著自卑心理,往往是一言不發。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從平時出發,讓這些差生多表現自己的優點,使他們自己樹立信心,讓那些優生發現他們的長處。我在平時的訓練中,開展組內評出“忠實聽眾”,“最佳主持”,“優秀組長”,“合作星”的評選活動,通過評選和老師的激勵,使學生學會了傾聽,學會了尊重,形成平等的學習氛圍。
二、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使合作學習落到實處。
合作學習不是簡單地將幾個人拼湊在一起,而應該對時間和人員等有合理的配置,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否則,小組合作只能成為幾個人的共同學習,而達不到小組合作所期望的交流與提高的目的。據此,我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建立有合作機制,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合作。
1、合理配置合作人員
小組人員合理的配置,有利于小組合作順利、有效地進行,也助于學生在合作中發揮自身的潛能。因此,在小組交流讀書體會,探究感悟索溪峪的野時,我從學生的共同特點和個別差異出發,根據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的不同,在各小組中合理地安排優、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生,形成了以6人為單位的小組。并且,每小組還選出了小組長,以組織、管理、協調小組的學習活動。
2、合理配置合作時間。
為了避免小組合作流于形式、走過場,在小組合作的時間配置上我引導學生進行了合理的安排,以保障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探索、討論、交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一定的收獲。在組織學生匯報自學體會后,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感悟、質疑,以產生對所需討論的問題的見解,然后再組織學生在小組進一步合作,形成小組的統一結果,在此過程中,我根據合作內容的需要,給予學生適宜的時間配置,以達到合作的充分。
3、合理配置合作內容。
合作內容是指每一節課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就是小組合作學習解決的具體問題。制定的合作內容的好壞決定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敗。因此,我在學生充分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先組內交流自己的體會,讓每個學生都有信心表達。交流之后,提出合適的具有一定探索價值的認知目標,在《索溪峪的野》這課中,學生或感悟索溪峪的語言美,或領悟作者怎樣寫出索溪峪的野的,或質疑解疑。這樣,在合作內容上體現出層次性,難易程度,使學生保持合作學習的興趣。
三、采取適當的評價方法,使合作學習充滿活力。
沒有反饋,漢有評價,就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為了讓小組合作學習能更有效、長久地進行,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還應及時地給予反饋。展現優秀的合作方式和成果,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小組合作的快樂與成功,提高學生進行合作的信心和興趣;糾正合作中存在的問題,保證小組合作的順利開展。
在教學《索溪峪的野》時,學生合作學習后,我首先對他們的合作過程給予積極的評價:最活躍的小組、最有收獲的小組、最團結互助的小組等,還將合作學習的評價和班級的“合作星”評比相結合,以激發學生的合作積極性。在合作過程評價的同時,反饋合作學習的成果。小組派代表匯報展示合作成果,老師給予適當的點撥和激勵性評價,讓他們感受到合作的愉悅和成功的喜悅。
在小組合作的初涉中,我和我的學生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合作學習的魅力。我們積極地融入其中,體會艱辛、享受樂趣。“運籌帷幄,而決勝千里”,一次又一次地獲得了合作的勝利!
《索溪峪的“野”》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9
說教材:
《索溪峪的“野”》這篇課文是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教材。本單元都是寫景文章。這篇課文是通過描寫索溪峪的奇麗風光,贊頌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表達了作者暢游其間無比愉快的心情。這篇文章圍繞著索溪峪的“野”從“山野、水野、動物野和游人野”四方面去寫的。在表達上最突出的特點是:緊緊圍繞著題目,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敘述后具體描寫的方法,結構嚴謹,一目了然,對于學生的習作很有指導意義。
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教學課文的過程中,穿插引導學生認識并掌握本文中的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新詞。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敘述再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通過想象和聯想來表達對索溪峪美的獨特感受的寫作手法。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感受索溪峪的的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的同時,讀出不同的語氣與節奏。由閱讀向習作遷移,運用所學寫作方法,課后練寫寫景的習作。
3、情感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感受索溪峪風景區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說教學策略: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硬塞知識的辦法經常引起人對書籍的厭惡;這樣就無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養的那種自學能力,反而會使這種能力不斷地退步”。六年級學生歷經五年的語文學習,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建構,并且勇于懷疑,樂于探究,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我鼓勵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只有這樣,學習才能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事,而不是老師越俎代庖。
同時,這也是一篇適合朗讀、美讀的寫景文章,只有通過多讀,在讀中去感知,在讀中去思考,在讀中去感悟,才會提高自我讀書的能力。
在課堂上就應該做到書聲瑯瑯,更需要將靜態的美用聲音送出,變成動態的美。讀久了,自然會熟讀成誦,作者之言若出自我之口,從而化為自己的語言了。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些清新的語句就會自然流淌在學生的口唇之間,爛熟于孩子的心中。當然,讀是有技巧的,一味死讀,那是機械的,枯燥的,根本引不起孩子讀書的欲望,甚至還會破壞孩子讀書的興趣。因此,在讀的過程中要根據具體內容變換形式,指名讀,開火車讀,領讀,引讀,賽讀,齊讀,有想象,有體驗,有演示,有比賽,不拘一格,引人入勝。
說教學過程:
一、賞圖入境,暢談感受
首先我用多媒體出示索溪峪的風景圖片,奇峰羅列、綿亙蜿蜒的群山,環繞青山、切斷山路的綠水,一幅幅攝影作品以電影的形式切換,再配上鳥鳴聲、流水聲,學生如身臨其境。我再向學生簡單介紹索溪峪的地理位置和重要地位,然后讓學生用一個字或詞語形容一下這處風景的特點或給自己留下的印象,并簡單地說說理由。學生自然地發出“奇”“險”“壯觀”“秀美”等獨具個性的感嘆。
這樣,我既能把學生帶入索溪峪奇麗的風景意境中,又發散學生思維,尊重學生的個性,接下來,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也就更容易找到共鳴,實現從自我認識到融入課本的過渡。
二、初步感知,領悟文眼
有了前面自己對索溪峪的認識,我再向學生發起挑戰:“你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到作者曹敬莊眼中的索溪峪有什么特點嗎?你能說說是從哪里找到的嗎?”學生定然不甘示弱,一眼便能從題目和第一自然段中找到醒目的“野”字,由此打開了對文題的關注和對文本的整體感知。
我接著問:“你覺得這種寫法有什么好處?”學生就會發現,“野”字概括了曹敬莊對索溪峪的獨特感受,它就像是題目和文章的眼睛,能起到總起全文的作用,這也是本文結構上的一大特色。抓住了這個“野”字,下面就能細致地鋪開對“野”的理解。
三、質疑求真,合作探究
接下來,我把問與答的權利都交給了學生,從“野”字入手,問:“同學們,看到這個野字,你有什么問題想和大家一起探討嗎?”
“野是什么意思?”“課文中描寫了索溪峪什么野?”“為什么野?”“從文中的哪些詞句可以看出它的野?”“人們在野的環境中有什么感受?”學生的思維被打開,這些問題必將像珍珠般迸出。
我再讓學生就以上問題和同學合作探究,我知道的我發言,我不懂的我聆聽,大家一起動筆、動腦、動嘴、動耳,這既是一種聽說訓練,學生又能從中獲得不同的成功體驗。
自學感知與合作探究相結合,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也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探索意識和合作精神。既讓每個學生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又通過合作探究集眾人之力攻堅克磊,解決難題,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合作中得到不同的發展,獲得成功的體驗。
四、回歸文本,品讀領悟
語文是一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科目。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認為,閱讀教學的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因此,我引導學生圍繞剛才產生并探討的問題,回歸文本,找出作者從哪四個方面來描寫索溪峪的“野”,并順勢從山野、水野、動物野、游人野四個方面引導學生品讀領悟。
1、品讀第2自然段——山野
我以“為什么作者說山野”這個問題啟發學生從原文中找詞句,并反復朗讀體會,了解索溪峪“野”的原因是它的自然天成無雕飾,細細體會作者描寫的三種美“驚險的美”“磅礴的美”“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學生每說出一種美,我就出示圖片,形象直觀地幫助學生體會,并分句指導朗讀,讀出山的驚險、磅礴、隨心所欲,從而感受作者游歷其間的愉悅心情。
2、自學第3—5自然——水野、動物野、游人野
我讓學生采取小組自學的方式,按照品讀第2自然段的方法品讀后文3個自然段,并以一些富有個性的問題打開學生的思維。
如學生匯報第3自然段——水野時,我問學生:“你從哪些詞句能看出水野?你喜歡這種寫法嗎?為什么?”讓學生認識到擬人的修辭手法使語言更加生動活潑,更能表現出水的野趣十足。重點指導朗讀:“索溪像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繞著山奔跑,一會兒撅著屁股,賭著氣又自個兒鬧去了。”讀出如野孩子般的水的活潑與天真。
學生匯報第4自然段——動物野時,我又問學生:“為什么作者只描寫猴子呢?”學生一讀課文,馬上會發現猴子會跟人們親密接觸,卻又十分調皮,即使惡作劇也惹人喜愛。
學生匯報第5自然段——游人野時,我把他們提出的問題再次拋給他們:“人們在‘野’的環境中會怎樣呢?想象一下游人在來索溪峪之前是什么樣的,來了之后變成什么樣了?” 引導他們既讀文本,又發揮自己的想象,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再仿照作者的寫法,想象如果自己走進索溪峪,會不會也發生變化,按課文的句式,續寫一句話。這樣,更有助于理解文末的句子:“人們,在這山水中返璞歸真了。”體會在這樣的山水中暢游,人們接受了大自然的洗禮,不經意間,一舉手、一投足,都顯得非常純真、質樸。
這種由導讀到自學的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同時指揮棒又適時地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樣收放自如地教學,給學生最大的成長空間。
五、課文領路,課后練筆
課的尾聲,我再次歸納本文的主要寫作手法——由概括到具體的結構方式、想象和聯想的寫作手法,布置學生課余將今天所學習的寫作手法運用到習作中,描寫一處景物的某一個特點,如桂林山水的“秀”,黃山的“奇”、瀏陽河的“彎”、通程廣場的“鬧”等。課文就是最好的范文,將閱讀教學與習作教學聯系起來,為學生習作鋪就一條輕松的成功之路。
《索溪峪的“野”》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10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要說的內容是五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的教材《索溪峪的“野”》。
一、說教材:
《索溪峪的“野”》這篇課文是五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的教材。本單元大部分文章都是寫景文章。這篇課文是通過描寫索溪峪的奇麗風景,表現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表達了作者暢游其間無比歡快的心情。這篇文章圍繞著索溪峪的“野”,從“山的野、水的野、物的野和人的野”幾方面去寫的。在表達上最顯著的特點是:緊緊圍繞著題目,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敘述后具體描述的方法。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對本文中的一些常見的如“排比、擬人、比喻”等寫法還是有能力理解的。對本文先概括表述再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也能很快掌握,但體會作者通過想象和聯想來表達對索溪峪的獨特感受及對大自然的熱愛這方面的能力不是太強。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課文
2、領會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表達再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
3、感受索溪峪風景區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
四、教學重難點:
1、在認真讀書、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2、使學生了解文章用排比、比喻、擬人的寫法,不但寫出了索溪峪的“野”性美,還表達了作者對純樸自然風光的向往和贊嘆之情
五、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張家界、索溪峪等有關的圖片。
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說教法、學法。
說教法:《索溪峪的“野”》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以生動優美的語言從山野、水野、動物野、游人野四個方面描寫了索溪峪天然的、野性的美。細讀課文,不難發現作者匠心獨運的構思,輕松流暢的筆調,精心雕琢的詞藻以及活潑生動的描寫,如何緊扣一個“野”字,在一課時中引領學生欣賞索溪峪迷人的風光和文本精妙的語言?讓野性美在這里綻放。對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遵循著“自主,合作、樂學、創新”的教學模式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在課堂上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全體學生參與到學習全過程,成為學習的主人。
說學法:在本節課中我采用“自讀感知,讀中悟情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法。學生要了解文章內容必須整體感知全文,在此基礎上帶著問題合作探究既訓練了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又體現了他們的合作精神。在合作中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
七、說教學程序: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一)談話導入,教師以記者的身份去隨機才訪學生,了解他們都到哪里旅游過。然后教師相機介紹自己去過很多的地方。這么多的美麗的風景老師就是通過讀書了解的。從而導入課題。這樣設計導課,一方面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另一方面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三)精讀課文,合作探究,談“野”論“野”悟“野”。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八、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記者采訪導入課題。教師以記者的身份去隨機采訪學生,了解他們都到哪里旅游過。然后教師介紹總結看過的地方,這么多美麗的風景老師就是通過讀書了解的。從而導入課題。這樣設計導課,一方面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另一方面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感知索溪峪的“野”初讀課文之前,播放索溪峪的風光短片,引導學生去看一看,聽一聽,簡單的了解一下索溪峪,初步感受索溪峪的野。再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內容,學生的閱讀興趣會大大的增強,有了閱讀的興趣,那么學習就成功了一半。出示閱讀提示。
1、出示詞語,請學生讀
2、學生匯報自讀后對文章整體的把握(板書:山、水、動物、人)3、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三)精讀課文,談“野”論“野”。這個環節的教學重點是品讀感悟,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學《索溪峪的野》這篇課文時,我充分放手,讓學生“我的選擇我做主”通過自己讀,勾畫自己欣賞的景點,交流匯報,暢談體會,通過朗讀檢查,朗讀挑戰,自讀自悟配樂朗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并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培養良好的語感,同時,讓學生欣賞品味、揣摩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在反復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1.感悟山的“野”。這個環節的教學中主要是抓住重點句進行教學,老師適時出示相關句子引導學生理解,并指導學生找出作者所用的寫作方法。然后再結合圖片顯示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索溪峪的山是如何野的。
2.感悟水的“野”,野物的“野”。這個環節的教學重點讓學生采取感悟山“野”的方法放手讓學生自學,當然老師要適當引導,然后再結合圖片加深學生的理解。
3.體會人的“野”(1)人們親身感受了索溪峪的山、水、猴子的十足野性后,也變得“野”了:讀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哪一個詞最難看出這一點?引導學生找出“返璞歸真”,然后理解“返璞歸真”的意思。(2)讓學生再讀這一段,看看游客們“真”在何處。(3)老師出示圖片加深學生體會人的“野”。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再次深入的了解“野”在本課的含義,并且解決上課前提出的問題,與上課伊始形成首尾呼應。總結全文,結合板書,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九、說板書。我設計本文的板書的時候目的是要把文章的脈絡表現出來,因此我在設計的板書的時候將作者圍繞野從四個方面去寫表現出來,這樣板書起到了提綱攜領的作用。學生對于課文內容一目了然。十、說反思:當然,課堂教學永遠是一種缺憾美,在教學過程中,肯定還有許多不足,請老師們多提寶貴意見,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改掉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更大的提高。
《索溪峪的“野”》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11
之四
謝永培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本課教學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還通過大量圖片感受索溪峪的奇麗風光,有利于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教學目標 :
1、認識“賦、淑、撅、叟、滌”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索溪峪風景區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
3、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表達再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在認真讀書、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景,感受“野”
1、談話導入
2、展示圖片
3、讀課題,抓題眼。
二、初讀課文,把握“野”。
1、自由讀
出示要求: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邊讀邊想,課文通過哪幾方面寫出索溪峪的“野”?在書本上找出來,用筆做符號。
2、討論交流。
三、重點探究,理解“野”
1、讀第二自然段
思考:邊讀邊想,段中從哪幾個方面描寫山“野”?
2、交流討論
3、指導朗讀
4、寫法指導,句型訓練。
操場真熱鬧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學法延伸,領會“野”
1、自學水“野”、動物“野”、游人變“野”
根據學習山“野”的方法,自學水“野”、動物“野”、游人變“野”的段落,選擇自己最喜歡一段讀讀,說說你為什么喜歡?請在課文中做批注。
2、交流學習心得
3、相機指導朗讀
五、拓展延伸,熏陶“野”
夸夸家鄉自然風光
[板書設計 ]
山“野”
水“野”
索溪峪的“野” 動物“野”
《索溪峪的“野”》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篇12
一、說教材:
《索溪峪的“野”》這篇課文是五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的教材。本單元大部分文章都是寫景文章。這篇課文是通過描寫索溪峪的奇麗風景,表現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表達了作者暢游其間無比歡快的心情。這篇文章圍繞著索溪峪的“野”,從“山的野、水的野、物的野和人的野”幾方面去寫的。在表達上最顯著的特點是:緊緊圍繞著題目,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敘述后具體描述的方法。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對本文中的一些常見的如“排比、擬人、比喻”等寫法還是有能力理解的。對本文先概括表述再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也能很快掌握,但體會作者通過想象和聯想來表達對索溪峪的獨特感受及對大自然的熱愛這方面的能力不是太強。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課文
2、領會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表達再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
3、感受索溪峪風景區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
四、教學重難點:
1、在認真讀書、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2、使學生了解文章用排比、比喻、擬人的寫法,不但寫出了索溪峪的“野”性美,還表達了作者對純樸自然風光的向往和贊嘆之情
五、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張家界、索溪峪等有關的圖片。
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說教法、學法。
說教法:《索溪峪的“野”》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以生動優美的語言從山野、水野、動物野、游人野四個方面描寫了索溪峪天然的、野性的美。細讀課文,不難發現作者匠心獨運的構思,輕松流暢的筆調,精心雕琢的詞藻以及活潑生動的描寫,如何緊扣一個“野”字,在一課時中引領學生欣賞索溪峪迷人的風光和文本精妙的語言?讓野性美在這里綻放。對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遵循著“自主,合作、樂學、創新”的教學模式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在課堂上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全體學生參與到學習全過程,成為學習的主人。
說學法:在本節課中我采用“自讀感知,讀中悟情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法。學生要了解文章內容必須整體感知全文,在此基礎上帶著問題合作探究既訓練了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又體現了他們的合作精神。在合作中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
七、說教學程序:
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一)談話導入,教師以記者的身份去隨機才訪學生,了解他們都到哪里旅游過。然后教師相機介紹自己去過很多的地方。這么多的美麗的風景老師就是通過讀書了解的。從而導入課題。這樣設計導課,一方面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另一方面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三)精讀課文,合作探究,談“野”論“野”悟“野”。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八、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記者采訪導入課題。教師以記者的身份去隨機采訪學生,了解他們都到哪里旅游過。然后教師介紹總結看過的地方,這么多美麗的風景老師就是通過讀書了解的。從而導入課題。這樣設計導課,一方面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另一方面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感知索溪峪的“野”初讀課文之前,播放索溪峪的風光短片,引導學生去看一看,聽一聽,簡單的了解一下索溪峪,初步感受索溪峪的野。再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內容,學生的閱讀興趣會大大的增強,有了閱讀的興趣,那么學習就成功了一半。出示閱讀提示。
1、出示詞語,請學生讀。
2、學生匯報自讀后對文章整體的把握(板書:山、水、動物、人)3、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三)精讀課文,談“野”論“野”。這個環節的教學重點是品讀感悟,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學《索溪峪的野》這篇課文時,我充分放手,讓學生“我的選擇我做主”通過自己讀,勾畫自己欣賞的景點,交流匯報,暢談體會,通過朗讀檢查,朗讀挑戰,自讀自悟配樂朗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并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培養良好的語感,同時,讓學生欣賞品味、揣摩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在反復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1。感悟山的“野”。這個環節的教學中主要是抓住重點句進行教學,老師適時出示相關句子引導學生理解,并指導學生找出作者所用的寫作方法。然后再結合圖片顯示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索溪峪的山是如何野的。
2。感悟水的“野”,野物的“野”。這個環節的教學重點讓學生采取感悟山“野”的方法放手讓學生自學,當然老師要適當引導,然后再結合圖片加深學生的理解。
3。體會人的“野”
(1)人們親身感受了索溪峪的山、水、猴子的十足野性后,也變得“野”了:讀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哪一個詞最難看出這一點?引導學生找出“返璞歸真”,然后理解“返璞歸真”的意思。
(2)讓學生再讀這一段,看看游客們“真”在何處。
(3)老師出示圖片加深學生體會人的“野”。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再次深入的了解“野”在本課的含義,并且解決上課前提出的問題,與上課伊始形成首尾呼應。總結全文,結合板書,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九、說板書:
我設計本文的板書的時候目的是要把文章的脈絡表現出來,因此我在設計的板書的時候將作者圍繞野從四個方面去寫表現出來,這樣板書起到了提綱攜領的作用。學生對于課文內容一目了然。
十、說反思:
當然,課堂教學永遠是一種缺憾美,在教學過程中,肯定還有許多不足,請老師們多提寶貴意見,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改掉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