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祖慶教學實錄二——小學課文《詹天佑》(通用14篇)
張祖慶教學實錄二——小學課文《詹天佑》 篇1
張祖慶教學實錄二——小學課文《詹天佑》
一.導入:建構閱讀話題
師:孩子們,課前我向你們打聽了一些中國人名字,他們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張老師再向你們打聽一個人。這個人,被千萬個中國人所懷念著,敬仰著,請看我在黑板上寫他的名字。(師板書:詹天佑)知道他嗎?
生: 知道。
師:誰能用一句話來介紹詹天佑。
生: 詹天佑帶領了一些工程人員建成了我國的第一條自修的鐵路。
師:我特別佩服你回答問題的沉穩、自信。來,誰接著說。
生: 詹天佑是我國最著名的工程師,也是第一批留美學生。
師:他是第一批留美幼童當中的一個,后來,被譽為“鐵路之父”。
生:詹天佑還是我國杰出的、偉大的工程師。
師:最后請一位同學說。
生:詹天佑是在一批公辦的留美學生當中獲得博士畢業學位的。
師:大家知道得可真不少。一提起詹天佑,人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一條鐵路,這條鐵路就是——(生:京張鐵路。)(師板書:京張鐵路)京張鐵路始建于哪一年?(生:1905年)。(師板書1905)孩子們,今年是幾幾年?
生:2005年。
師:(師板書:2005)大家發現了什么?
生: 2005年是京張鐵路修筑滿一百周年。
師:開始修筑也叫肇建,今年是京張鐵路肇建一百周年。孩子們,2005年對京張鐵路來說,是一個特別的年份。為了紀念這個特別的日子,北京市和河北省舉行了一系列慶;顒。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10月15日,北京市文化廣場舉行紀念大會暨大型文藝演出;
10月15日上午,張家口火車南站舉行詹天佑銅像建塑落成揭幕儀式;
10月期間,京張鐵路肇建百年電視專題片在河北、北京等電視臺播放;
……
師:看到這兒,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想到了詹天佑受到了很多人的愛戴。
生:我想到了中國人很重視京張鐵路的誕生。
生: 我真想親自參加這樣的活動。
師:看了這些材料,張老師不由得產生了這樣的疑問:一條鐵路的誕生,真的有那么重要嗎?為什么京張鐵路在咱們中國人心頭有這樣重的分量呢?就讓我們到小學課文《詹天佑》這篇課文課文當中尋找答案吧。請拿出課文紙,自讀課文,注意將生字詞語讀準,邊讀邊尋找關鍵的信息,作者重點向我們介紹了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的哪幾件事情?(學生讀書,教師巡視)
[“課標”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本案開講的設計確實是一個很好的詮釋。教師從組織學生交流關于詹天佑的信息入手,并叢中滲透了連綴、點撥、拓展的引領功夫,尤其耐人尋味。特別是借“1905年”到“2005年“這個時空隧道的飛躍而渲染的百年慶典,憑借現代教學手段的造勢,為進入新課作了行云流水般的鋪墊。李漁《閑情偶記》有云“開首筆機飛舞,墨勢淋漓,有自由自得之妙,則把握在手,破竹之勢已成,不憂此后不成完璧……”作課如成章,開篇之理共通,于此可見。]
師:讀好的同學想一想,你怎樣用最簡潔的語言把這幾件事情概括出來。
生: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任務,開始勘測路線。
師:你能把你這句話濃縮一下嗎?詹天佑做了什么事情?
生:詹天佑開始勘測線路。
師:濃縮成四個字。
生:勘測線路。
師:好的,你把“勘測線路”這幾個字寫到黑板上。寫在這個位置。特別注意他寫的“勘”字是否正確。(生板書后)大家繼續說,還做了什么事情?
生:開鑿隧道。
師:非常簡潔。把這四個字寫在旁邊。請同學特別關注“開鑿”的“鑿”字他是怎么樣寫的。課文還向我們介紹詹天佑做了什么?你說。
生:還向我們介紹了詹天佑設計路線。
師:設計路線。好,也請寫上去。
[初讀課文能把課文讀通,是閱讀教學的“底線”,也是教學全程的“基石”,實在不可忽視。教師在這里以概括要點作為初讀檢查的反饋,又自然地溶于字詞教學中,無疑是可取的。若能有更多的投入,必然會有更多的收獲。]
二、品讀:再現動人細節
師:孩子們,剛才我們通過快速默讀,對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有了一個整體的回顧。在1905年到1909年這近一千四百個日子里,詹天佑在修筑鐵路的過程當中,一定有許多的細節讓我們難以忘懷,就讓我們通過課文走進100年前的施工現場,捕捉那一個個動人的場景。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屏幕出示:
細讀課文4-6自然段,思考:詹天佑在修筑京張鐵路中的哪些細節,讓今天的我們依然深有感觸?
[把“細讀”與學生的“感觸”聯系起來,是極妙的一問。]
師:邊讀邊找到一些細節劃下來,在自己特別有感觸的詞語下面圈圈劃劃。(師巡視與個別學生輕聲交流)
師:好多同學都用符號留下了讀書的痕跡,現在肯定有很多話想說。誰先來說說哪個細節給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你為什么對它印象特別深?
生:“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桿,背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構圖。塞外常常是狂風怒號,黃沙滿天。一不小心就有墜入深谷的危險。”我覺得作為一個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領導,一般來說,都是在辦公室指揮這些工人該怎么做。然而,他卻是親自下到基層,和工人一起去修這條鐵路,非常敬業,完全投入了這個工作中。
師:你既善于抓住關鍵的詞語,又善于聯系身邊的生活理解課文,非常好。關于這句話,我想你們肯定還有話要說。
生:我從這一段可以感覺到詹天佑身體力行,不怕危險,與工人們一起修筑鐵路。
師:這叫同甘共苦!孩子們,來,咱們一起來把這句話讀一讀,融入我們的感受,融入我們的體驗。
生齊讀句。
師:好,我們繼續交流。
生:“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那些外國人要譏笑我們,而且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
我從這一細節感受到詹天佑他非常愛自己的祖國,不想讓別的國家譏笑自己的祖國。
師:你讀出了他的愛國情懷。孩子們,課文說“遇到困難”,詹天佑在修筑鐵路的過程中,他遇到了哪些困難?從文章里邊找一找。(學生默讀)
生1:鐵路要經過許多高山,不得不開鑿隧道。其中居庸關……
師:簡單的說,開鑿隧道是很大的困難。還遇到了什么困難?
生2:路過青龍橋的時候,坡度很大,火車沒法上去。
生3:八達嶺長,居庸關高,很難開鑿隧道,所以他利用……
師:我發現這個孩子說得很簡練:“八達嶺長,居庸關高!币粋“長”,一個“高”,概括了這兩座山嶺的特點,真會讀書。
生4:在鑿井的時候,由于井底下的氧氣不足,所以他們很難進行施工。
生5:我還從高山深澗、墜入深谷、攀山越齡、狂風怒號這些詞語讀懂了困難。
師:是啊,這些都是困難。張老師將課文中描寫詹天佑遇到困難的部分詞語摘錄了下來,請大家自己讀讀。
高山深澗懸崖峭壁狂風怒號
黃沙漫天山高坡陡隧道滲水
攀山越嶺定點構圖墜入深澗
師:誰來讀讀這些詞語。讀出感覺來(生讀略)
師:讀著這些詞語,你的腦子里仿佛浮現出哪些畫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塞外到處都是黃沙,詹天佑帶領一群工作人員,在懸崖峭壁上不分晝夜地工作。
生:我仿佛看到詹天佑在昏暗的煤油燈下伏案繪圖計算的身影。
生:我仿佛看到了有的工作人員不小心墜入深澗的悲慘畫面。
師:孩子們,這一切,就是詹天佑生活、工作、戰斗的地方。了解了這些,你再來讀讀他在困難面前是怎么想的句子,你一定有更深的感觸。
兩名生讀句子(比較有感情)
師:孩子們,詹天佑在修筑鐵路的過程當中,還遇到了許許多多鮮為人知的困難。張老師從課外資料中摘錄了一份:
。ㄆ聊怀鍪疽韵挛淖郑尘耙魳窞椤睹\》)
█慈禧太后為修頤和園每年不惜數千萬金,但不愿為修路出錢。京張鐵路經費被控制在英國匯豐銀行手中。正當進入第二段工程時,匯豐銀行故意刁難,拖付工錢,造成誤工。
█帝國主義乘機欺凌,他們派人打扮成獵人的模樣,在詹天佑修筑鐵路的地段巡視,以便隨時看中國人出洋相。
█鐵路要經過皇室親戚的墳地,他們率眾鬧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負重,花費許多時間跟權貴周旋,終于讓鐵路從墓墻外通過。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鐵路的好友,有的墜入深澗,不幸犧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讓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被綁架,心愛的女兒不幸身亡。
師:讀著屏幕上的文字,你對詹天佑遇到的困難有了更深的感受嗎?
生:我讀著“好友犧牲,女婿綁架,女兒身亡”這些詞,我真為詹天佑傷心,詹天佑肯定是頂著巨大的悲痛在修筑鐵路。
生:我讀到慈禧太后不愿意為鐵路化一分錢覺得很寒心,也替詹天佑擔憂。
生:我為哪些乘人之危的帝國主義者感到羞恥。
師:大家都談得很好,了解到了這些,你再來讀讀這段話,你一定會有別樣的觸動。來,自己讀讀,讀出心中的感受。
屏幕出示: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那些外國人要譏笑我們,而且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
師:來,孩子,誰來讀讀這句話。當資金短缺,鐵路修筑被迫中斷的時候,詹天佑總是想——
生1讀。
師:當帝國主義打扮成獵人的模樣,看中國人出洋相的時候,詹天佑總是想——
生2讀。
師:當皇親國戚來阻撓的時候,他總是想,一起讀——
生齊讀。
師:當親友犧牲、離去,當女婿被綁架、女兒身亡,詹天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他總是想——
生齊讀。
師:好,孩子們,繼續交流。詹天佑主持修筑鐵路過程中還有那些細節讓你有很深的感觸?
生:“他常常和工人們同吃同住,不離開工地!睆倪@個細節,我感到他非常的盡職盡則。按說他是總工程師,他可以指導別人去做,他可以在家。但是,他卻不離開工地,跟同事一起干。
師:特別欣賞你能聯系生活來談體會。還有其它讓你感觸很深的細節嗎?
生: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之類的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睆倪@句話我感受到詹天佑對工作非常認真負責,力求精密,不讓模糊的詞語出自工作人員之口。
師:請同學們特別注意“經常勉勵”,想一想,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詹天佑會這樣勉勵他的工程人員?
生:我知道一個事例。有一次,他們上山去勘測線路。風沙特別大,所以,他的學徒就馬馬虎虎記了幾個數字就走了。后來,詹天佑又上去,重新勘測之后再回到他們的住處之后,就告訴他們,你們這些測的,如果是測錯了,就……
師:他還會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說這句話?
生:詹天佑在檢查線路的時候,發現線路有些問題,會去勉勵他的工作人員。生讀句。
師:詹天佑就是經常這樣勉勵他的工程人員的,他對待工作的態度是多么嚴謹呀!我們一起來讀這句話。
生齊讀。
[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交流”便成了一個將學生邊讀邊思的“暗箱”操作轉化為合作共享的“白箱”呈現的重要環節!敖涣骱,才是真的好”,已成為教師修煉教學藝術的共同追求。研讀這段“實錄”,我們看到了教師或正面激勵,或側面拓深,或補充實證,或順勢轉移,或梳理小結……那有聲有色的引領交流的功力,使課堂交流既是個體探究成果的展示,又是群體合作使探究不斷拓深的延續。這是極具現場感的隨機生成的教學智慧。]
師:孩子們,在詹天佑修筑鐵路的過程當中,我們不僅僅要關注詹天佑的言行、想法,還要特別關注三個工程,因為三個工程相比于整個京張鐵路這個大工程,也是細節。哪一個細節給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生:他修筑的工程遇到了居庸關和八達嶺兩條很難開鑿,這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因為……
師:(提示)他就想出了……
生:他就想出了“兩端鑿進法”和“中部鑿井法”縮短了很大的工期。
師:縮短了工期。到底是怎么樣開鑿隧道的呢?孩子們,看大屏幕。
(屏幕出示:居庸關圖片和字幕)
這是哪一條嶺?
生齊讀:居庸關山勢高,巖層厚,詹天佑決定采用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
師:怎么開鑿呢?大家看。(課件演示)(兩端鑿進法)
師:(屏幕出示:八達嶺圖片和字幕)這是哪一條嶺?
一起讀:從山頂往下打兩口直井,再分別向兩頭開鑿。這樣一來,六個工作面可以同時施工,把工期縮短一半。(八達嶺——中部鑿井法)
生齊讀。
師:它是怎么鑿呢?請同學看(課件演示),先打兩口直井:一口、兩口。然后分別向兩頭開鑿:一個工作面、兩個工作面,三個、四個、五個、六個。這樣開工有什么好處呢?
生:這樣可以縮短工期。
師:為什么?
生:因為它有六個工作面,兩邊可以同時向中間鑿進,中間可以同時向兩邊開鑿。
師:既然工作面多,可以節省時間,為什么不多打幾口直井,可以打十口、二十口,多打不是更省事嗎?
生:是因為多打直井也要工作的時間,打得太多還不如用這些時間一個工作面去挖隧道。
師:是啊,多打直井要時間,那干脆不打好不好?
生:不好。
師:詹天佑前前后后設計了好幾套方案,最終才定下這一套方案。他的計算是多么的——
生:精密。
師:他的思考是多么的——
生:周密。
師:他能根據不同的山采取不同的鑿井辦法,你從中感悟到了什么?
生:詹天佑很聰明!
生:詹天佑很智慧!
師:“聰明”和“智慧”用哪個詞語更正確?(生:智慧)是呀,不是一般的聰明,不是一般的智慧,而是大智慧。
師:好,咱們再來關注另一個細節,關于“人”字形線路。誰把這一段話讀一讀。
指名生讀:詹天佑順著山勢,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火車上山就容易多了。
師:列車究竟怎樣過山呢?明白嗎?請同學自己研究研究。
(師請一學生朗讀相關句子,一學生上臺用話筒當火車,在老師畫的線路圖上演示行車軌跡)
師:同學們想一想,這樣的設計當時在全世界范圍內還沒有人想出來過,這叫什么?
生:獨一無二!
生:創新!
生:創舉!
師:對,是創舉!一般的小聰明,想得出這樣的創舉嗎?這需要大智慧呀!孩子們,一起來讀讀這段話。
生齊讀: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火車上山就容易多了。
[用圖示解讀詹天佑為縮短工期的兩種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的設計原理,無疑有助讀功能,因而被普遍采用。但是讀圖的輕松有時會損害學生解讀學生的興趣和能力。所以要不要以圖示代讀,何時以圖示代讀,是教師的智慧選擇,而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便是一種準則,“憤”、“悱”才是機不可失之時。]
三.研讀回眸百年滄桑
師:孩子們,剛才我們穿越時光隧道,抓住一些細節了解了當時的情況。但詹天佑在修筑鐵路的過程當中讓我們深有感觸的細節,不僅僅是這一些呀!孩子們,如果我們對當時的情況了解得更加真切的話,一定會更加地佩服詹天佑。請同學們把目光投注到課文的2-3兩段。默讀這兩段,一邊讀一邊回想詹天佑修筑鐵路的一些細節,想一想,這兩段話當中哪一些句子,讓你的心不平靜了?請你把它劃下來,想一想為什么讓你不平靜了?
生默讀2-3自然段。
師: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讀著這一段文字,心情一定是非常沉重的,一定是很不平靜的。來,說說哪些句子讓你的心不平靜了?
生:“帝國主義者卻認為是一個笑話……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
師:這句話為什么讓我們不平靜呢?你能說嗎?
生:外國人正在嘲笑我們。
師:你聽出了這句話的弦外之音,他似乎嘲笑我們什么?
生:嘲笑我們中國人的落后。
生:嘲笑我們清朝政府的腐敗。
生:嘲笑我們中國人才的貧乏。
師:是的,當時我們是落后,政府是腐敗,人才是貧乏,落后挨打啊,孩子們!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
生齊讀句。
師:來,繼續說,哪一句話,讓你心不平靜了?
生:“當時清朝政府剛提出修筑的計劃……想進一步控制我國的北部!蔽抑,那時候非常得激烈,他們都想得到中國的北部,他們都用盡任何辦法不讓我國得到修筑權。
師:他們在阻撓我們。他們僅僅在阻撓我們嗎?還有一些句子,也說明了他們當時的一些做法,你找到了嗎?
生:“他們以為這樣一要挾,鐵路沒法動工……”
師:對不起,老師想打斷一下。“這樣一要挾”是怎樣地“要挾”?
[從學生的交流中抓住一個詞往深處開掘,是本案教學富有個性的引領藝術。此處是抓“要挾”說事,前面還有抓“經常勉勵”、“遇到困難“等的反詰。這些都是學生提到,但是闡發不透的“穴位”,教師在這里點“穴”,既有“順學而導”的本色天然,又有“曲徑通幽”的藝術匠心,自是可圈可點。]
生:他們以為這樣就能把清朝政府給打跨了,徹底的跨掉了。最后就只能讓他們其中的一個國家來修筑京張鐵路。
師:盡管你用自己的話來解釋了“要挾”,但是,還沒有把他們怎樣要挾講清楚。你把眼睛往上看,這句話的上面,注意“他們最后提出一個……”
生:“他們最后提出一個條件,清朝政府如果用本國工程師來修筑鐵路,他們就不再過問!
師:“不再過問”就是什么?對,“要挾”!他們僅僅在阻撓、在要挾嗎?
生:他們認為清朝政府沒辦法修筑這條鐵路,最后還得求助那些外國人幫助來修筑這條鐵路,所以,他們會這樣一而再地欺負我們。
師:說得好,欺負咱們。阻撓、要挾、嘲笑,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控制我們國的北部。同學們,因為當時這條鐵路它連結著華北和西北,我國北部的交通的要道。控制了這條鐵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相當于控制了咱們中國的整個北方。讀到這兒,我們的心情能平靜嗎?來,拿起書,一起來讀一讀這些讓我們心情不平靜的文字。
生齊讀:“當時清朝政府剛提出修筑的計劃……他們以為這樣一要挾,鐵路沒法動工,最后還得求助于他們。”
師:讓我們心情不平靜的,僅僅只是帝國主義的態度嗎?請關注當時修筑鐵路的自然條件。讀了這些句子,你的心情一定也會不平靜的。
生讀:“原來從南口往北……至于中國人是無論如何也完不成這樣的工程的。”
師:說說為什么讀到這句話,你的心情很不平靜呢?
生:因為本身在這里修筑鐵路就是很難的事情,再加上當時中國的科技很落后,外國主義者……
師:帝國主義者。
生:帝國主義者覺得中國人不可能修建鐵路,所以他們這樣要挾。
師:你在心里為詹天佑拈了一把汗!孩子們,再看看當時國內的反應?吹搅藛?一起來讀這句話:“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
生齊讀句。
師:這句話表面上是說咱們爭了一口氣,事實上對詹天佑來說,這些話意味著什么?
生:意味著詹天佑必須要完成這項工程。
師:意味著詹天佑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是嗎?孩子們,面對著帝國主義的阻撓、要挾、嘲笑,面對著一路的高山深澗,面對著國人的殷殷期盼,詹天佑所面臨著的巨大壓力,我們感受到了嗎?
生:感受到了。
師:但是詹天佑有沒有猶豫?
生:沒有。
師:有沒有放棄?
生:沒有。
師:有沒有動搖?
生:沒有。
師:從哪句話看出來?
生:“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開始勘測線路!
師:在修筑鐵路的過程中,他遇到很多困難,他總是想,讀——
生齊讀“遇到困難,他總是想:……而且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
師:孩子們,正是憑著這一份堅定的信念,憑著對祖國的忠誠,憑著自己的智慧,憑著自己的才華,詹天佑終于帶領他的工程人員讓京張鐵路提前兩年竣工。讓我們牢牢記住這么一個難忘的日子吧,(一字一頓地)1909年8月11日,那是京張鐵路竣工的日子。詹天佑提前完成京張鐵路修筑計劃,為清政府節省了白銀28萬兩,創造了一個了不起的奇跡!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文的最后一段,再一次去感受這個奇跡。
生齊讀最后一段。
[全程以“那些細節讓你深有感觸”統領,但又把“施工現場”和“為國爭氣”分成兩個板塊來做,更加凸顯了詹天佑的生命精神。對課文作如是處理,實現了由實到虛,由內而外的提升,既是逐層深入的探究規律,又傳達出拾級而上的藝術情韻,顯得慧意玲瓏。]
四、活讀傾訴滿腔情懷
師:這是危難中的
四、活讀傾訴滿腔情懷
師:這是危難中的奮進,這是艱辛的輝煌!為了紀念這個偉大的時刻,為了紀念這個偉大的人,2005年10月12日,河北省政府在京張鐵路的青龍橋南口火車站,重新塑造了詹天佑的銅像。這天上午,舉行了銅像的揭幕儀式。詹天佑身著風衣,手握圖紙,神情堅毅,目光堅定,眺望遠方。盡管,我們沒能親眼目睹詹天佑的銅像揭幕的那一刻,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想象去彌補這個遺憾。假如,這一天,我們目睹了詹天佑銅像的揭幕儀式,面對著高大的銅像,我想每一位同學一定有很多話想對詹天佑爺爺說。來,孩子們,拿起我們的筆,先將要說的話寫下來。寫的時候,可以選用課文當中學過的下列詞語,也可以不用這些詞語。但是,一定要表達此時此刻你內心最真摯的情感。(音樂《沉思曲》漸起)
課件屏幕出示:
假如你目睹了“詹天佑銅像揭幕儀式”,面對著高大的銅像,你一定有許多話想對詹天佑爺爺說……
先將要說的話寫下來,寫的時候可以選用課文中學過的下列詞語:
阻撓 要挾 嘲笑 藐視 毅然
竣工 回擊 贊嘆不已 高山深澗
懸崖峭壁 狂風怒號 愛國 杰出
(生寫話,師巡視)
師:好,孩子們,放下你手中的筆,把飽含著我們深情的話語向詹天佑爺爺傾訴吧。面對詹天佑的銅像,讓我們表達內心的一份真情。你讀。(和著音樂)
生1:詹天佑爺爺,我很敬佩您!您不怕困難,不怕外界的嘲笑,以杰出的才能修筑了京張鐵路。這是中國人修筑的第一條鐵路。我敬佩您的愛國精神,敬佩您的卓越才能,敬佩您修筑京張鐵路時的堅定信念。我長大了,也要像您一樣為祖國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師:寫得多么好!來,孩子們,以掌聲來表達我們的感動。
生2:在帝國主義的阻撓、要挾,外國報紙的嘲笑、蔑視面前,您毅然接下了這份重擔。狂風怒號、高山深澗沒能使您屈服。當鐵路提前兩年竣工的時候,不僅給了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更多的則是國人的歡喜。您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我們應該向您學習。
師:更多的是國人的歡喜,更多的是國人的振奮!
生3:詹天佑爺爺,您太棒了!如果當時沒有您那毅然接受的任務,現在,不會有我們的偉大創舉。你不管遇到種種困難,總是為自己的祖國、為自己的國人著想。我為您所做出的一切感到驕傲、自豪!
師:你為什么把一句話落下了?“您雖然失去了女兒、親人,但是,我們可以做您的親人。”為什么不可以呢?孩子,這是真情的流露,你,以及所有的同學,我們為什么不可以做詹天佑的親人呢?是吧?(該學生含淚點頭)
生4:詹天佑爺爺,您以自己杰出的工作,完成了值得中國人驕傲的創舉。懸崖峭壁、狂風怒號、高山深澗在您的眼里能算得上什么?您的創舉,使全世界的人對您、對中國人的意志都贊不絕口。
師:是啊,您是中國人的杰出代表。孩子們,我們對詹天佑爺爺有著無盡的情懷要傾訴。來,站起來,面對著詹天佑的銅像,盡情地傾訴我們的感情吧。
[以結果來判定教學行為的過程價值,此處的“讀寫結合”應該是水到渠成的順理之章。學生在短短的時間里能寫出有個人感受的一段話,體現了“情動于衷而形于言”的那種生命狀態,而非形式的矯情之舉。]
生面對銅像真情告白。
師:聽了你們的對詹天佑爺爺的真情告白,張老師想起了很多很多。我不由地想起了電影小學課文《詹天佑》當中的一個讓人感動的片斷:1919年,詹天佑抱著重病之身,登上了八達嶺長城,他眺望著自己曾經為之戰斗過的這塊土地,眺望著那一條“人”字行鐵路,(師板書一個大大的字:人)他深情地說了這樣一番話:“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沉升;洕h路沒有修通,南北大干線無法建成,初建全國鐵路網的夢想破滅,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憾事。所幸的是,我的生命早已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段鐵軌,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說完這話不久,年僅59歲的他就與世長辭了。讀讀詹天佑臨終前的話吧。(生動情地讀詹天佑的話)
五、究讀體察歷史意義
師:孩子們,讓我們把思緒拉回到剛剛開始上課的時候,張老師提出的一個問題:為什么今天,我們要隆重地紀念京張鐵路的肇建,隆重紀念詹天佑?
生1:(動情地)詹天佑爺爺他不怕艱難困苦,不怕高山深澗、狂風怒號,在鐵路上奉獻了自己大半生。他是中國人民的驕傲,因此我們要懷念他。
生2:因為他是一個偉大的工程師。我們要紀念他,紀念他為中國付出的一切。
師:是呀,想起他,我們就會想起他為中國做的一切。這一切怎能不值得紀念呢?(師潸然淚下)
生3:因為這是我國第一條自修的鐵路。作為工程師,他為我國人民爭得了光榮,而且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
師:是呀,這樣一個為中國爭光的人,我們怎能把他忘記?張老師也想就這個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我寫了一首小詩:(屏幕出現,教師朗誦)
1905 2005
百年滄桑
可以改變很多很多
但,詹天佑用生命書寫的“人”字
永遠留在了華夏大地
紀念一條鐵路
是為了牢記一段歷史
緬懷一位偉人
更為了傳承一種精神
師:請大家一起讀屏幕上的話:
。◣熒沧x)
紀念一條鐵路
是為了
牢記一段歷史
緬懷一位偉人
更為了
傳承一種精神
師:孩子們,老師的話還沒有說完:(點擊屏幕出現以下文字)
但是不要
僅僅在特別的日子里
才將詹天佑想起
下課!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原文地址
張祖慶教學實錄二——小學課文《詹天佑》 篇2
《詹天佑》是篇經典寫人的文章,也是一片老課文,網上相關設計數不勝數,發現在多數設計在“感性”多一些的,而我則從“語用”的角度思考,希望借助文本的學習能習得方法。
1.簡單擬題有學問。寫人的文章學過不少,也寫過不少,各有不同。如很經典的題目《刷子李》《臨死前的嚴監生》等,似乎我們看到的更多的在人物前面加上修飾詞,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詹天佑》沒有?比較發現,擬題方式有多種,寫人角度同樣有多種。于是關聯出第二點。
2.繪制導圖有發現。把握主要內容,我經常采取的策略就是“動起來”,結合預習,結合分段,結合積累的經驗,開始繪制導圖。小組合作分兩種,一是在紙上,亦可以到臺前板演。通過閱讀提取,圍繞詹天佑,從接受任務、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線路,表現出杰出愛國的思想,學生或采取氣泡圖或采取括號圖能夠詮釋出來。于是通過觀察追問,發現作者采取的寫法是一個人的一件事,通過詳細描寫來體現人物的優秀品質;發現了開頭及結尾的特點,一是開門見山進行評價,結尾有升華點題。結構嚴謹,寫有思路,值得學習借鑒。
3.聚焦片段有詳略。4.5.6自然段是學習的重點,是具體描寫詹天佑修筑鐵路的事跡,內容比較長,不可能一一平均使用力量。于是從“語用”的角度,一是關注段落結構,以第四自然的為例,總分的寫法,遷移發現5.6的結構也是如此。二是關注過渡句的使用。尤其是三個句子看似平時作者卻采用了不同的寫法,避免了重復,巧用了聯系上文、雙重否定、設問句來過渡,使文章結構更加嚴謹。三是關注人物的寫法。以第四段為例,寫得很詳細,語言、心理、環境等描寫很生動,可以作為后兩段的遷移點,再反過來比較,為什么作者不用,凸顯語言的簡潔與重點的突出。這些寫法的領悟,很有必要,也是學生忽略之處。當然,對于內容的理解,通過朗讀、圖示來得以加深。
4.變式教學有妙處。文本學習到這兒,教師反問一把,是否可以刪除2.3自然段,為什么?側面描寫,以此反襯詹天佑的杰出和愛國之形象,對于學生而言也就不難發現與領悟了。
“內容人人看得見,含義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對于大多數人是一個秘密。”關注語用,注重語言實踐,教師“要什么”做得心中有數,也許就能在每堂課的教學中傳遞給學生,不再是在“內容的分析里”打轉轉了。
張祖慶教學實錄二——小學課文《詹天佑》 篇3
【學習目標】
1、 我能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 我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第1---3自然段,體會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
【學習重點難點】初步感受文章的內容,學習作者是如何通過描寫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動來體現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的。
【知識鏈接】 詹天佑出生于1861年3月17日,于1919年4月24日逝世,享年58歲。字眷誠,號達朝,漢族,原籍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英文名:jeme tien yow;他是中國首位杰出的愛國鐵路工程師,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北京——張家口)等鐵路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 另有中國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小學課文、電影等以詹天佑為名。
【學法指導】
1. 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
2. 默讀課文,想想作者是如何通過描寫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動來體現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的。
【自主學習】
1、.比一比,再組詞。
饒( ) 譏( ) 惹( )岔( )
撓( ) 機( ) 若( )分( )
2、聯系上下文,說說下面詞語的意思.
阻撓:
要挾:
輕蔑:
藐視:
惡劣:
3、默讀課文, 想想作者是如何通過描寫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動來體現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的。
【合作探究】
。ㄒ唬┝私獗尘,研讀體會:帝國主義國家是怎么阻撓和要挾的?請同學們自由讀2-3自然段說說你的感受。
1、“當時,清朝政府剛提出修筑的計劃,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撓,他們都要爭奪這條鐵路的修筑權,想進一步控制我國的北部。”你讀懂什么?
2.“他們最后提出一個條件∶清朝政府如果用本國的工程師來修筑鐵路,他們就不再過問。他們以為這樣一要挾,鐵路就沒法子動工,最后還得求助于他們。”
3.帝國主義者卻認為這是個笑話。有一家外國報紙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
4.原來從南口往北過居庸關到八達嶺,一路都是高山深澗,懸崖峭壁。他們認為這樣艱巨的工程,各國著名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至于中國人,是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二)前面描寫都沒寫詹天佑怎么修筑鐵路的,能否刪除?
【整理學案】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知道了
【達標測評】
1、讀一讀下列詞語,并注音。
阻撓( ) 惡劣( ) 要挾( ) 藐視( )
2摘抄課文中你喜歡的句子。
張祖慶教學實錄二——小學課文《詹天佑》 篇4
一、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
默讀2~7節,概括小標題。
二、學習2~3節
1、在2~3節中提到的是社會困難,也可以說是人為的困難。在人為的困難之前,詹天佑是怎樣做的?
板書:
毅然受命。在4~7中,詹天佑主要做了什么?
板書:
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提前竣工。詹天佑是在什么情況下接受了任務?自讀2、3兩節,說說感受。
2、自讀課文2~3節,出示:讀著課文2~3節,我的心久久難以平靜,當讀到這個句子時,我感到非常,因為。
生交流讀后感受。
師補充介紹帝國主義輕蔑中國、侵略中國的事例。
三、學習第4節
引讀第4段第一句,再讀讀第4節。詹天佑的哪些言行深深地打動了你?
1、生讀第4節,談感受。
2、讓我們再次感受這片熱忱之心。齊讀第4段最后一句。
3、生:“詹天佑經常勉勵……之口。”
4、師:感受到了他嚴謹的工作態度。想想他會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勉勵工作人員?讀這句話。
5、指名讀、齊讀。
6、師小結。
四、學習第5節
1、在開鑿隧道時遇到了哪些困難?
2、居庸關隧道開鑿采取了什么方法?為什么取用這種方法?八達嶺呢?為什么?
3、根據你的理解,你能畫出示意圖嗎?
4、看著畫的隧道示意圖,說說這樣開鑿的好處。
5、為什么詹天佑會大膽地嘗試這兩種開鑿方法?師小結。
五、學習第6節
1、師:“人”字形線路是怎樣設計的呢?指名讀設計“人”字形線路的句子。
2、看插圖,火車是怎樣行駛的?請生指著圖講解。
3、師畫示意圖、講解,幫助生更清楚地理解。
4、這是詹天佑設計的,如果是你,你將如何設計?
感受詹天佑這種設計省時省力的好處。
5、小結。
六、學習第7節
1、生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2、師:讀了這段,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讀。
3、讀了這一段,每一個中國人都無比激動,無比振奮,無比自豪!我們完全可以想象京張鐵路竣工的那一天,所有的中國人有揚眉吐氣、奔走相告。
生有感情地齊讀最后一段。
4、京張鐵路默默無言,它用鐵一般的事實告訴全世界:中國人有骨氣,中國人有智慧,中國有希望。
讓我們深情呼喚這讓人深深懷念的名字──詹天佑。
讓我們崇敬呼喚這讓人肅然起敬的名字──詹天佑。
讓我們自豪呼喚這讓人揚眉吐氣的名字──詹天佑。
七、作業
續寫:當看見詹天佑的塑像,你想到了什么?
【板書】
毅然受命
詹天佑勘測線路
杰出開鑿隧道
設計“人”字形線路
提前竣工
張祖慶教學實錄二——小學課文《詹天佑》 篇5
上個星期,教辦領導來我校指導課堂教學。他們聽了我上的一節課小學課文《詹天佑》。一節課下來,第一個感覺就是上得不太成功。特別是對重點句子的品讀做得不夠到位。在評課時,劉老師和汪老師也明確指出了這一點。是呀,學生對重點句子理解得不夠透徹,關鍵是老師在指導品讀句子這方面做得不夠到位。語言美必須透過句子的理解,重點詞語的理解去體現,必須聯系上下文,必須抓住重點詞語,通過理解后才能領悟句子的含意,才能讓學生通過朗讀去體會句子意思,真正實現對句子的品讀。在發后的教學中,在抓重點句子進行品讀這一方面我得多下功夫。
除此之外,教辦領導還明確指出了我們老師上的課普遍存在以下缺點:指導學生朗讀不到位;學生的語感培養單一;上課的激情把握不夠好,不能很好地以師之情牽運生之情;教學設計上提的問題過于碎;學法的滲透沒有很好地處理。教辦領導還就我們存在的這些缺點幫我們分析并指明向。教辦領導認為我們上的課之所以存在這些缺點,關鍵是教師沒有很好很準確地把握教材,對課鉆研不夠,對課不熟。靳家彥老師說過:“我教一課書必先爛熟于胸,熟讀成誦,否則我不能走上講臺!痹囅胂,我們老師在上課前期有多少能將課文讀熟,對課文進行鉆呢?于永正老師也說過:“鉆研教材的第二步是朗讀課文!笨梢,要很好地鉆研教材,朗讀課文,熟讀課文是很關鍵的。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在朗讀方面多下功夫,力爭做到上課前熟讀課文,進行對課文的多次朗讀,多點鉆研教材,提高自己課堂效率。
張祖慶教學實錄二——小學課文《詹天佑》 篇6
【教材概況】
全日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二組中的首篇課文《詹天佑》,講的是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事,說明他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文章按照先概括介紹,再具體敘述的方法來安排材料。在具體敘述的段落里,又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進行寫的。針對本單元訓練點“注意當時當地的情況”,落實課文二、三重點段,突破“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這些難點,確定本文的教學目標為: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用“阻撓”、“主持”造句;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懂得讀文章要注意當時當地的情況,精講第二、三兩段;理解全文,認識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課時安排:兩課時。課前準備:詹天佑像;“人”字形線路圖,硬紙剪成的火車模型:閱讀有關介紹詹天佑事跡的書。
【教程設計】
在揭示課題,明確要求,初讀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找出中心句,理解文章思路
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找出本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辈⒁源藶榫索,讓學生找出詹天佑的杰出與愛國具體體現在哪件事上。(主持修筑京張鐵路之事)接著,想想這部分的前后各寫了什么?學生以此作為分段的依據,理清文章的思路。
二、給合訓練點,講讀第二段
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圍繞詹天佑“在怎樣的情況下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這一問題,抓“阻撓、要挾、嘲笑”的分析,從“阻撓、要挾、嘲笑”的意思理解,該是怎樣阻撓的?阻撓不行就要挾,怎樣要挾?目的是什么?以及嘲笑什么?結合訓練點深入理解這一段。
三、突破難點,講讀第三段
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之事,課文第三段選擇了三方面的典型材料,即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后兩方面的學習是課文的難點。如何讓學生在理解“勘測線路”之后,運用這種方法,自學“開鑿隧道”與“設計人字形線路”兩部分內容,讓學生在學習上真正起到主體作用?先談“勘測線路”這一部分的教學設想。
1、詹天佑在勘測線路時遇到哪些困難?
2、他是怎樣克服的?
3、概括說話,從詹天佑勘測線路的表現,說明了什么?
“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運用上面的方法進行自學即“勘測線路”這一訓練方法提出的三個問題,讓學生自己搞懂這兩部分的內容。也就是詹天佑在“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遇到哪些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從中說明了什么?不過,這里的難點,學生可能產生這樣的疑問:
⑴中部鑿井法是怎么回事?
、苹疖囋凇叭恕弊中尉路中怎么上坡?
由此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來突破難點:
中部鑿井法:
①開鑿隧道一般采用什么方法?(在黑板上掛兩端鑿進的平面示意圖,目的是讓學生搞清鑿井的與鑿進的不同之處。)
②學生讀“中部鑿井法”的內容。
、蹖W生在玻璃片上畫出平面示意圖。(注意讓學生畫,自己動手操作。)
④評議學生畫的示意圖?赡艹霈F學生將山畫得太高,像居庸關的山勢,要求再讀課文后修改。
“人”字形線路。
、俪鍪尽叭恕弊中尉路圖和剪好的火車模型。
②學生根據書上的說明上臺演示。
、壅f明兩個火車頭推拉的情況,并展開討論。這樣,難點容易突破。
四、反復朗讀,激發民族自豪感
從京張鐵路修筑成功,驗證了詹天佑杰出的才能和對祖國的熱愛。通過反復朗讀從中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勵學生刻苦學習,為祖國建設作出貢獻。
張祖慶教學實錄二——小學課文《詹天佑》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十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施工、阻撓、控制、居庸關、嘲笑、毅然、勘測、勉勵、測繪、泥漿、竣工、藐視、攀山越嶺、贊嘆不已。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悟課文內容,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精神和創新精神 。
4、注意收集有關資料。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事例,認識詹天佑的愛國精神和創新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火車是怎樣爬坡的。
教學方法: 自學輔導法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直接引入課題:
1.交流收集到的有關詹天佑的資料,說說自己對他的了解。
2、交流預習的收獲和疑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詹天佑的那些事?
2、評價交流。
3、填空:詹天佑是一個--------------------樣的人。
三、細讀課文,感受精神:
(一)默讀課文思考:詹天佑在什么情況下,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課文是主要選取了鐵路施工過程中哪幾件典型事例來寫的?
討論,板書:勘測線路
開鑿隧道
設計線路
(二)學習第四段。
1、輕聲讀第四節,思考:詹天佑在勘測線路時遇到什么困難?分別用“—”、“﹏﹏”、“……”劃出詹天佑說的﹑做的﹑想的句子,并想想句子的意思。
2、檢查﹑討論。
(1)勘測線路時遇到的困難(地勢險峻﹑氣候惡劣)。
(2)理解詹天佑“說”的話并指導朗讀.(說明了詹天佑對工程一絲不茍﹑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對工作人員的嚴格要求)
。3)勘測線路環境險惡、氣候惡劣,真是困難重重,詹天佑克服困難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呢?
2. 看投影,讀詹天佑“想”的句子,注意帶點詞,并說說句子的意思。(表現了詹天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為祖國爭氣的堅強決心)
3.小結,引讀課文:瞻天佑在惡劣的自然環境面前,憑著一顆灼熱的愛國之心,一絲不茍的高度負責的工作作風,依靠群眾,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勘測線路的任務。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一節。
四、布置作業:
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有感情的讀課文第四段。
二、學習第五段
1. 鐵路要經過很多高山,不得不開鑿隧道。詹天佑又時怎樣開鑿隧道的呢?默讀第五節,
劃出詹天佑創造的開鑿隧道的方法,然后在練習紙上畫出示意圖,想想為什么用不同的方法開鑿隧道?
2.校對﹑討論:用因果關系的句子說說為什么用不同方法開鑿隧道?(因為……所以……,……因此……,……那是因為……之所以……)
3.媒體出示:“從兩端向中間鑿井法”、“中部鑿井法”的示意圖。
三、學習第六段
詹天佑創造了開鑿隧道的新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縮短了工期,這是他才華的表現,他還有更杰出的表現呢﹗
1.那就是他還設計了一種“人”字型線路(投影),解決了火車爬陡坡的難題。請大家自學第六段,看看插圖,想想火車是怎樣爬坡的。
2.在小組內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進一步體會詹天佑的杰出才華和創造精神。
四、小結:隧道的高速施工和“人”字型線路的高速設計,這在世界筑路史上也是罕見的。直到現在,公路、鐵路的修筑中,還運用著詹天佑創造的開鑿隧道的方法。
五、總結全文。
1.京張鐵路不滿四年就全線竣工這一事實,也充分說明了詹天佑的確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請大家快速瀏覽全文,談談學習收獲。
2.德育滲透:生活在祖國日益繁榮昌盛的今天,我們也應該像詹天佑那樣,從小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的四化建設作貢獻。
五、作業練習:
1、畫出詹天佑創造的開鑿隧道的示意圖。
2、用自己的話寫一寫火車是怎樣爬坡的。
附:板書:
20.詹天佑
詹天佑是一個 杰出 的工程師
愛國
教學反思:
本篇課中詹天佑的愛國精神貫穿全文。其中面對帝國主義的狂妄自大和對中國人民的極端蔑視,為維護祖國的尊嚴而毅然受命,最能體現愛國的句子有“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馬上開始勘測線路。”和“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而他的杰出的創造才能即來之于它的愛國主義精神,又來源于實踐。其中體現杰出才能的例子有因地制宜地設計居庸關和八達嶺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另外他的嚴肅的工作態度和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更值得我們學習。他說,大概、差不多不能出自工程人員之口。同樣,無所謂、違反點紀律沒什么也不能出自優秀學生之口。
張祖慶教學實錄二——小學課文《詹天佑》 篇8
一、教材說明
本課是“義教”第十冊教材第六組的最后一篇講讀課文,是小學階段的最后一組課文。學習時要注意綜合運用小學階段掌握的語文基本功,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運用中得到復習鞏固,為進入中學打下堅實的基礎。課文以人物姓名為題,選取了詹天佑一生中最典型的事跡——主持修筑京張鐵路,說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表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二、說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主要處理內容,因此確定以下目標:
1、了解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思想感情。
3、學習生字新詞。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遇到的各種困難,通過具體的事例體會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2、弄懂詹天佑能成功地修筑京張鐵路的原因。
四、說編者意圖
1、運用以前學過的方法,繼續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為以后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2、對學生進行學科學、愛科學和愛國主義教育。
3、通過學習“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體會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五、說教法
《大綱》提出:“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讀懂課文,要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正確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提高認識,受到思想教育。”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選擇恰當的教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從整體入手,弄清課文講了什么,然后圍繞中心(杰出、愛國)突破難點,讓學生在具體環境和事例中自悟自得。
2、處理“詹天佑在什么情況下接受任務”這一內容時,采用以讀代講法;處理“勘探線路”這一內容時采用抓重點詞句,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方法;處理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的內容時,采用學生自學、討論的方法。
六、說學法
1、邊讀邊畫邊想,培養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增強其創造思維能力。
2、抓住重點詞句品味,體會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
3、采取多種多樣的“讀”,培養朗讀能力和學生的綜合素質。
七、說教學程序
。ㄒ唬⿲胄抡n,板書課題。
1、出示詹天佑肖像的投影。
2、簡介詹天佑。
。ǘ┱w感知,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快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有關詹天佑的哪些內容。
2、讀邊畫出受感動的地方。
3、檢查。
(三)講研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講了什么。
2、分別說一說這三句話告訴了我們什么。
3、出示幻燈:“這是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
。1)這句話和“這是一條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比較有什么不同?
。2)從“第一條”、“完全”、“我國”等詞中體會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有感情地朗讀。學習“當時”的情況部分。
1、默讀2、3自然段,思考:(1)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張鐵路為什么受到帝國義阻撓和要挾?(2)詹天佑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任務的?
2、教師引讀,初步理解內容。
3、出示幻燈:“消息一傳出,全國都轟動了,大家說這一回咱們可爭了一口氣”。(1)帶點的詞說明了什么?(2)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3)讀一讀。帝國主義者卻認為這是一個笑話,為什么?出示幻燈:“有一家外國報紙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筑京張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你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4、再讀課文,體會詹天佑的愛國思想。
學習“勘測線路”這部分內容。
1、默讀本段內容,畫出你受感動的句子。
2、同位交流看法,說說句子的意思。
3、抓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內心活動和思想感情。
4、檢查。(1)交流。(2)投影:a.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出身工程人員之口。”b. 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修筑的……失掉信心。聯系上下文談談對兩個句子的認識。
5、朗讀。
6、總結學法。
自學5、6自然段,思考以下問題:1、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兩個隧道,詹天佑采用了哪兩種不同的方法?2、詹天佑是怎樣解決火車爬陡坡的問題的?3、學生自學,討論,畫示意圖。4、檢查。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思考:1、京張鐵路提前峻工的原因是什么?2、外賓看到這項偉大工程時會怎樣贊嘆?3、再讀,體會。
。ㄋ模┱f說自己的感想。
(五)作業:概括中心思想,想想課文是通過哪些具體事例表達的。
八、說板書
圍繞中心,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服務學生。
21、詹天佑
阻撓 杰出 勘測 線路
要挾 開鑿隧道
嘲笑 愛國 設計人字形線路
困難 回擊◆
張祖慶教學實錄二——小學課文《詹天佑》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學習本課14個生字及14個新詞。
能力:培養學生的背誦能力。了解課文選取典型材料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
思品:了解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產生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詹天佑是怎樣克服修筑京張鐵路的困難的。
教學難點:開鑿隧道的方法。
教學準備:
搜集與課文相關的圖片及時代背景。預習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讀通課文,初步感知。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情
同學們,在我們中國近代的屈辱史中,曾經涌現出了很多的愛國人士,像虎門硝煙的林則徐,收復中國臺灣的鄭成功等。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我們中國的偉大愛國工程師詹天佑。
。ㄍ队俺鍪菊蔡煊拥膱D片)誰能結合搜集的資料介紹一下。(學生介紹)
師:剛才同學們的精彩介紹讓我們對詹天佑有了一個大概的印象,那么他到底為什么會被稱為偉大的愛國工程師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詹天佑》。
二、自讀悟情
。ㄒ唬╊A習展示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1)讀生字組詞。(投影)
施挾庸澗峭嘲勘勉緯饑隧滲竣邈
。2)你記住了哪些生字,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哪些字在寫法上應該注意?你能給下面的形近字組詞嗎?
挾俠峽澗間峭俏悄
峻竣俊隧遂饑譏肌
。3)你理解了哪些詞語的意思,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2、認識了生字,理解了詞語,自由讀課文,要求做到正確流利。
。1)學生自由讀書。
。2)指名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3)兩人互相檢查讀課文。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根據下面的問題,默讀思考。(投影)
。1)詹天佑是個怎樣的人?用在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
(2)本文是通過一件什么事來寫詹天佑的?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具體敘述這件事的?
2、學生默讀勾畫思考。
3、兩人交流。
4、全班交流。
三、小結
這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并理清了課文的脈絡。下節課,我們在再深入學習課文。
四.作業
1、抄寫生字詞。2、熟讀課文,思考課后習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產生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
2、了解課文選取典型材料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
3、背誦第4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情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認識了民族英雄詹天佑。這節課,我們就登上開往張家口的列車,去看一看那一偉大的創舉。
二、朗讀生情
1、通過學習,你認為詹天佑是個怎樣的人?
2、自由交流,簡要陳述。
師:你們的評價準確又簡潔。下面,老師想讓你們用具體事例來說明,能行嗎?可以自己找依據,也可以小組合作。
3、出示自學提示:
。1)抓住具體事例,結合自己對重點詞句的理解說明問題。
。2)聯系上下文或課外資料來說明問題。
。3)可按老師提供的問題進行研究或自行設計問題。
例:
A、在的情況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
B、找出詹天佑在勘測線路遇到困難時的表現,仔細體會。
C、把“開鑿隧道”和“設計線路”兩部分用畫圖或實驗的方法來說明。
4、學生自學交流,教師參與活動。
5、全班交流。重點點撥的內容和方法:
(1)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開始勘測線路。(毅然是什么意思?聯系上文談一談你的理解。教師引導學生聯系2、3自然段中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的時代背景和國內外的不同反映體會詹天佑的愛國思想,)
。2)我們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抓重點詞理解詹天佑工作態度嚴謹、一絲不茍的精神。)
。3)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背著標桿、經緯儀,……他還經常請教當地的農民。(抓住描寫環境的詞語體會詹天佑不畏艱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
師:你們抓住具體事例、聯系上下文來說明問題,真是有理有據,能把你們理解讀出來嗎?
(4)自由讀—指名讀—評讀。
。5)用你喜歡的方式展示你對“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中部鑿井法”“人”字形線路的理解。(可以自己畫圖,也可以用搜集的圖片)老師隨機補充“兩端鑿進法”,“中部鑿進法”和“人”字型鐵路的課件。
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中部鑿井法“人”字形線路
師:從清晰的示意圖、精美的圖片中看出了你們對課文的理解,你們真了不起。說一說你從這些方法的設計中體會到了什么?(聰明有才干杰出愛國)
。6)假如你是總工程師,如果居庸關隧道也像八達嶺隧道那樣長,你會不會采用中部鑿井法?在八達嶺隧道你會打幾口豎井,為什么?
師:工作嚴謹、不畏艱苦、敢于創造、熱愛祖國、才華橫溢的詹天佑多么讓人敬佩,讓我們帶著對他的崇敬有感情的朗讀5、6自然段。
。7)自由讀—指名讀—評讀。
。8)這條鐵路不滿四年就全線竣工了,比原來的計劃提早兩年,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抓重點詞體會詹天佑的杰出愛國)
三、匯報溢情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課文第四自然段。(練習背—兩人互相檢查—全班展示)
2、滲透表達方法。瀏覽全文,思考: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遇到并克服了許許多多的困難,課文為什么只寫了第四、五、六這三個自然段的內容?
3、學了本文,你還有什么收獲?(“這件事給了藐視中國人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與第二部分照應。最后一句中“偉大”一詞和第一段“詹天佑是杰出的愛國工程師”相照應?第四自然段中自然環境的襯托 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干。)(學生提到更好,提不到可以不講。)
四、遷移抒情
師:京張鐵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國上下歡欣鼓舞。詹天佑無愧是中華人民的優秀子孫,他沒有辜負全中國人民的期望,用鐵一樣的事實,給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一個響亮的耳光。
1、請你放開思路為這條鐵路起一個更有意義的名字,并說說理由。
2、想像一下當時當地的中國官員、普通百姓、外賓、帝國主義者,他們在聽到京張鐵路竣工的消息后,會有怎樣的表現?
師:同學們,火車將離開青龍橋車站,沿著詹天佑首創的“人”字形線路駛向八達嶺,望著越來越遠的詹天佑青銅像,讓我們再一次懷著對詹天佑無比崇敬,以及自豪的心情,朗讀你喜歡的自然段吧。
五、布置作業
1、背誦第四自然段。
2、查找有關祖國鐵路建設成就的資料,與同學交流。
張祖慶教學實錄二——小學課文《詹天佑》 篇10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文章通過修筑京張鐵路當時的歷史情況,和修路施工中的典型事件,表現詹天佑是杰出的愛國工程師,顯示了中國人民堅強的民族自尊心.全文分四段,重點是二,三兩段.
第一段即第一自然段.開篇第一句話"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點明了主題,提挈全文,引起讀者思考:詹天佑是怎樣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第二段是二,三自然段.先寫京張鐵路地理位置,"是聯結華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這里講了修筑京張鐵路的重要,也為一些帝國主義者為了達到他們"進一步控制我國北部",對我國進行掠奪,"你爭我奪"地爭奪修路權作了伏筆.接著寫帝國主義者們的"要挾":如果用本國工程師來修筑鐵路,他們就不再過問,妄想以此迫使清政府向他們"求助".他們哪里知道中國已經有了自己的杰出的愛國工程師!當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全國人民轟動"了,都要為國爭氣,顯示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不怕外來壓力,有志氣有能耐把京張鐵路修好.當帝國主義者看到他們的"阻撓","要挾"成了泡影,又利用他們的報紙宣傳什么"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又以自然條件的惡劣做借口,認為"這樣艱苦的工程連外國工程師都不能輕易嘗試",來藐視中國人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任務.這是進一步揭露帝國主義者的企圖,為下文詹天佑的設計施工,提前完成任務作了鋪墊.
第三段寫詹天佑精心設計施工,戰勝惡劣環境,出奇地完成修路任務.先寫詹天佑不怕困難和嘲笑,毅然接受任務.接著寫他細心勘測,精心設計施工,表現他的智慧才能.一是勘測線路,通過詹天佑的所做,所說和所想,表現他克服困難,工作認真,細致,嚴密,具體為:
所做——"哪里要開山,哪里要架橋,哪里要鏟平陡坡,哪里要改小彎度",都經過勘測,周密計算.——"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桿,背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構圖".——白天"攀山越嶺,勘測路線";晚上"在煤油燈下繪圖,計算."——"為尋找一條合適的路線,他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
所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
所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那些外國人譏笑我們,而且也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二是開鑿隧道,居庸關山高巖厚,兩端開鑿;八達嶺隧道長,中間鑿井,四個工作面.三是青龍橋附近坡度大,設計"人"字路,上下坡用兩個火車頭,一推一拉,使火車平穩上,下坡.
第四段概括地寫京張鐵路提前竣工,給帝國主義者以有力回擊,表達了中國人民的智慧才能,顯示出中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總結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教學建議】
教學本課,要緊扣開篇的第一句話,圍繞"杰出","愛國",抓住當時的歷史環境和自然條件,揭示文章的中心.把教學重點放在閱讀理解上.
(一)初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通過查工具書,初步理解"阻撓":"要挾","藐視","勘測","主持","經緯儀","竣工"等生詞的涵義.
2.按照課后習題1中的(1)"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是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進行的 ",(2)"修筑京張鐵路遇到哪些困難 是怎樣克服的 "讓學生自學課文,初步理解文章的內容,劃出文章的段落,為精讀課文作鋪墊.習題1中的(3)題,可在精讀課文之后,引導學生回顧全文,深化對課文的整體理解,再作思考解答.
(二)精讀課文,突出"杰出","愛國"(重點講讀二,三兩段)
1.通過京張鐵路簡圖(或地圖冊),讓學生了解京張鐵路的地理位置,理解"聯結華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認識修筑京張鐵路的重要意義.
2.扼要介紹修筑京張鐵路當時的歷史背景:清朝政府的軟弱無能;帝國主義者掠奪,控制中國的野心.再讓學生根據下面的四個問題,讀課文的第二段,分步思考解答:
①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張鐵路計劃,一些帝國主義者為什么要出來阻撓
、谝恍┑蹏髁x者是怎樣要挾清政府的 他們的企圖何在 為什么說"帝國主義者完全想錯了 "
、矍逭蚊蔡煊訛榭偣こ處,為什么全國轟動起來 外國報紙是怎樣宣傳的
、"連外國工程師都不敢輕易嘗試,至于中國人,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有什么依據
圍繞四個問題,讓學生讀,思,議,說,理解詹天佑是在什么情況下領導修筑京張鐵路的.
講讀第三段時,讓學生思考:
、僬蔡煊"毅然接受任務"這表明什么
②他面對高山深澗,懸崖峭壁是怎樣精心設計施工的 這里要抓詹天佑的所做,所說,所想,來理解他工作認真,嚴密;要用圖示法讓學生理解居庸關和八達嶺隧道是怎樣開鑿的;要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用騎車(或拉車)上下坡的情景,來體會,理解"人"字路線,用兩個火車頭,使火車平穩上下坡的道理,以突出詹天佑智慧和才能.
讀講第四段時,注意引導學生思考課后習題1第(3)題:為什么說這條鐵路修筑成功是給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 同時要讓學生領悟樹銅像的歷史意義,領會今天的外國朋友看到這偉大工程"贊嘆不已"的深刻涵義.
3.歸納文章中心思想.
(三)指導背誦,反顧全文,理解當時情況于文章主題的關系,落實本組教材的訓練重點
1.指導背誦第三段,可用連線法幫助學生記憶:接受任務——勘測線路(所做——所說——所想)——開鑿隧道——設計"人"字線路.
2.回顧全文,思考問題:這篇文章寫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的事跡,來表現他是一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卻用了很大篇幅寫了帝國主義者的阻撓和自然條件的惡劣,這與文章所表現的主題有什么關系 通過設問,讓學生反顧全文,思考和理解寫人寫事的文章與歷史背景和當時情況的密切聯系.這篇文章寫的人和事距今已85年,寫了當時的歷史情況,更能表現詹天佑的杰出,愛國,顯示中國人民高度的愛國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能把我國的事情辦好.同時,使學生讀了這篇文章,激起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深信我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能夠把我國建設得繁榮昌盛!再讓學生談談讀了這篇文章有哪些想法,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為國獻身的精神.
3.這種寫歷史環境表現文章主題的寫法,要求學生變文法為學法,在學習本組后面兩篇課時加以運用.
張祖慶教學實錄二——小學課文《詹天佑》 篇11
教學完了《詹天佑》的第二課時,我總體的感覺還不錯。課堂氣氛較活躍,學生學習的興致始終保持不滅。學生的這種表現是在逐步分析、理解詹天佑這個人物的品質的過程中顯露的越來越明顯和高漲。在課堂上,我與學生之間形成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我力求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
1、 對教學模式的運用,要在“活” 字上下功夫。
在講讀第四自然段“勘測線路”部分時,我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師生共同感悟文章,最后通過美讀再次體味文章相結合?煞殖蛇@樣的三步:
第一步、自讀自悟
讓學生帶著明確的學習目標充分自由讀:邊讀邊用你喜歡的符號劃出這一段中最使你感動的語句,并想想這些語句為什么使你感動?這一不是讓學生讀之意內容有一個整體把握,建立起一個自己的認知體系。
第二步、深入細致感悟
圍繞這一學習目標組織學生對自學成果進行交流討論。(學生1:最使我感動的語句是: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币驗檫@段話使我體會到詹天佑具有一絲不茍的工作精神。學生2:最使我感動的語句是:“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他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币驗樽x著這段話,我仿佛親眼見到了詹天佑不辭勞苦地工作的情景
第三步、美讀之中再體味,提升思想境界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自主感悟。人物的語言部分讓學生轉換角色朗讀,體會人物品質:假設你是詹天佑你會怎樣對工程技術人員說這番話?學生的語言告訴我:他們心目中的詹天佑或語重心長,或和藹而不失嚴肅……人物的行動部分讓學生想象畫面朗讀,體會人物品質:讀了以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此時此刻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人物的心理活動部分讓學生假設情境朗讀,體會人物品質:這條鐵路一旦修不成就會
————,如果修成了就能————。突出詹天佑的優秀品質。學生深情并茂的朗讀,使我感受到:他們對詹天佑懷著無比崇敬之情。在讀中既又一次品味人物的精神和文中表達的情感,又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和優秀品質的熏陶。
2、 在動手之中促感悟
在講讀第五、六自然段“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采用了畫一畫的教學方法。居庸關隧道和八達嶺隧道開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后者采用中部鑿井法。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在自讀討論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筆畫出簡單的開鑿辦法示意圖,無須多講,學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筑京張鐵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現其杰出才干的地方,就是設計了“人字形”線路。
講解時,學生自學后畫一畫就有一些困難。“人字形”線路圖確實是很難畫,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小組內動手畫一畫。把個小組畫好的畫交流展示,大家評一評,在讀一讀相關內容,師生共同完成這個示意圖。在這一過程中,揭示詹天佑不僅是我國的愛國工程師,而且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張祖慶教學實錄二——小學課文《詹天佑》 篇12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100多年前,中國出了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他主持修建了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他被譽為“中國鐵路之父”,周恩來同志稱贊他是“中國人的光榮”。他就是——(生齊答:詹天佑)
。◣煶鍪就队安鍟n題)
回憶一條鐵路,牢記一段歷史;緬懷一位偉人,激發一種精神!這節課,讓我們穿越百年的滄桑,一起去領略這位偉大人物的風采吧!
課前大家都預習了課文,下面誰能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告訴大家,詹天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生:“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師:這句話概括了詹天佑的兩個特點--杰出、愛國
(師板書:杰出 愛國)
二 品味“杰出”
1 師:你怎樣理解“杰出”這個詞語的意思?
生:(才能成就)出眾。
2 師:請大家瀏覽課文,思考:在修筑鐵路過程中,哪些事具體體現了詹天佑的“杰出”才能?
生:開鑿隧道,“人”字線路
(師相機板書)
3 研學“開鑿隧道”部分
(1)師:哪個自然段描寫了“開鑿隧道”的情況?(第5自然段)
(2)師:誰想給大家讀一讀這一自然段?(點名)請其他同學思考:在開鑿隧道的過程中,詹天佑遇到了什么困難,他是用什么辦法克服的?邊讀邊畫出相關語句。
(3)生讀文后,匯報交流
居庸關--“山勢高,巖層厚”,采用“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法”。
八達嶺--“隧道長—干—百多米”,采用“中部鑿井法”。
(4)師:那么什么是“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法”和“中部鑿井法”呢?請大家再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畫出示意圖。哪位同學愿意做一名少年工程師,到黑板上來畫呢?(生畫圖,師巡視)
。5)師:這兩種開鑿隧道的方法有什么好處呢?
生:增大了工作面、縮短了工期
。◣熞龑w會:居庸關和八達嶺的山為什么這樣畫?兩種方法互換一下行不行?八達嶺的山頂多打幾個豎井,不是工作面更多么?……)
。6)師:詹天佑根據不同的地形,采用了兩種不同的開鑿方法,大大縮短了工期,你覺得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ù竽憚撔拢茖W精神)
4 研學“人”字線路部分
(1)師:詹天佑真是一位杰出的鐵路工程師!他創造性的完成了居庸關和八達嶺隧道的開鑿任務。當鐵路修筑到青龍橋附近時,新的難題又出現在了眼前。請大家輕聲讀課文第6自然段,思考:在青龍橋附近又遇到了什么困難?
生:(坡度太大)
。◣煶鍪厩帻垬虻匦螆D)
師:大家請看青龍橋的地形圖,火車為什么不能爬上這樣的陡坡呢?(提示:要去的方向是哪里?動力不足的問題如何解決?火車沿著“人”字鐵路一直走下去,是什么方向?)
。4)師:詹天佑設計的“人”字形鐵路是怎么解決這些困難的呢?請你從文章中找出句子來。哪位同學來讀,老師和你合作演示一下。
(5) 師:老師這里有一個動畫演示,請大家來觀看并體會一下,“人”字形鐵路的設計有什么好處?(減緩坡度,增加動力,改變方向)
(6)師:詹天佑又一次發揮了他杰出的創新才能,巧妙的克服了地形的困難,解決了一個大難題。這是中國乃至世界鐵路史上的一個創舉。這一設計思路,也在隨后的各國鐵路設計中被廣泛采用,沿用至今。
三 感悟“愛國”
1 師:修筑鐵路,千難萬險;內憂外患,難上加難。在修筑鐵路過程中,詹天佑用自己的杰出才能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困難。他的杰出令我們嘆服,他的愛國情懷更深深的感動著每一個炎黃子孫。你想知道京張鐵路是在什么樣的時代背景下修筑的嗎?請大家默讀課文2、3自然段。
2 師:讀完了這兩段簡短而又沉重的文字,作為一個有血性的中國人,你的內心有什么感受?
生:生氣,憤怒,痛恨……
3 師: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呢?請大家從文中找出語句。
(1)“阻撓”
a、理解“阻撓”(阻止或暗中破壞使不能發展或成功)
b、師:我們中國人在我們中國的領土上修筑一條鐵路,本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帝國主義國家為什么要橫加“阻撓”呢?
生:“想進一步控制我國的北部。”
(師出示投影簡介背景)
。2)師:“阻撓”的結果是幾個國家互不相讓,僵持不下。帝國主義國家又使出了什么樣的手段?
生:“要挾”
師:誰知道“要挾”的意思?
生:利用對方的弱點,強迫對方答應自己的要求。
師:在課文中是帝國主義國家利用我們中國的什么弱點,強迫我們答應他們的什么要求呢?
生:帝國主義國家利用當時中國的弱點,強迫清政府答應自己修筑鐵路的要求。
師:當時的中國有什么弱點呢?
生:缺少工程人員。
(3)師:帝國主義認為中國沒有自己的工程師來修筑京張鐵路,當得知詹天佑被任命為總工程師的消息后,外國人又是怎么說的?
生:“有一家外國報紙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
師:這句話是外國人對我們的什么?
生:“嘲笑”
師:為什么帝國主義國家這樣嘲笑我們?這條鐵路就那么難修嗎?
生:“一路都是高山深澗,懸崖峭壁”
師:(出示圖片)在這樣艱險復雜的地理環境中修筑鐵路,連外國著名工程師都不敢輕易嘗試,難不難?再加上帝國主義國家百般阻撓,要挾,嘲笑,難不難?再加上當時的中國,清政府腐敗無能,國貧民弱,人才缺乏,設備落后,財力有限,難不難?既然這么難,京張鐵路還修不修?(生:一定要修。
4 鐵路修筑權的爭奪,就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命運的抗爭!詹天佑也和我們一樣感到無比的憤怒、萬分的屈辱和深深的擔憂。詹天佑又是怎樣做的呢?請大家瀏覽課文第4自然段,找出句子。
生:“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馬上開始勘測線路。”
(1)師:國外是帝國主義的阻撓,要挾和嘲笑;國內是朝野上下的殷切期望,接受修筑任務的詹天佑可以說是——“忍辱負重”。(師板書)
師:是什么力量支持詹天佑敢于忍辱負重,勇挑重擔呢?他又是怎么想的呢?請大家再讀第4自然段,畫出句子。
。2)師出示句子:“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3)師出示提示,進行感情引讀
a:修筑鐵路過程中,詹天佑忍辱負重,臥薪嘗膽,每當想起帝國主義國家的無理阻撓,卑鄙要挾和瘋狂嘲笑,他總是想······
b:當修筑鐵路過程中遇到難題,面對山高巖厚的居庸關,綿延不絕的八達嶺,坡度極大的青龍橋,他冥思苦想,絞盡腦汁時,他總是想······
c:當他在風沙中跋山涉水,奔波一天,拖著疲憊不堪身軀回到簡陋的帳篷中,在油燈下又開始畫圖計算時,他總是想······
5、師:這就是一位偉大工程師的愛國情懷,正是這種愛國情懷使他一絲不茍,不敢懈;正是這種愛國情懷使他身先士卒,不顧危險;正是這種愛國情懷使他夜以繼日,不辭辛勞!可以說,愛國情懷使他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不竭動力。為民族爭光,為中國人爭氣是他非凡智慧的源泉。讓我們懷著對詹天佑愛國之情的敬仰一齊來讀這一段!
四、理解“杰出”與“愛國”的關系
1 師:愛國力量的激勵,加上詹天佑杰出的創新才能,終于使京張鐵路提前竣工了,舉國歡慶,揚眉吐氣!讓我們用自豪的心情一齊來讀這段話吧!
。◣煶鍪揪渥樱“這條鐵路不滿四年就全線竣工了,……看到詹天佑留下的偉大工程,都贊嘆不已。”)
師:京張鐵路的提前竣工有什么重大意義?
生:“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
師:“回擊”如何理解呢?
生:受到打擊后,反過來攻擊對方。
2 師出示語句
a:京張鐵路的提前竣工,告訴全世界:(以詹天佑為代表的中國工程師是好樣的!我們完全有能力獨立修筑一條外國工程師而不敢輕易嘗試的鐵路!)
b:京張鐵路的提前竣工,還告訴全世界:(中華民族是富有智慧和力量的民族,必將以嶄新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師:詹天佑用京張鐵路的提前竣工,給了帝國主義國家一個響亮的耳光!他用杰出的才能,維護了祖國的尊嚴!他也讓我們知道了,空有一腔愛國熱情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創新的能力和杰出的才華才能為國爭光!(師板)
五 總結升華
1 師總結板書。(板“集中體現”“力量源泉”)
2 師:假如此時此刻,我們一起來到了青龍橋,瞻仰著這位杰出愛國工程師的塑像,你最想說的是什么?請大家把你內心真實的感受寫在課本上。
3 (生寫感言,師巡視指導,指名讀感言。)師:同學們的精彩感言如涓涓清泉流入了老師的心里,也感動了在坐的領導和老師們。
4 師:穿越一個世紀,回首滄桑百年;感受歷史風云,銘記偉人風采!
師:這是值得每個中國人都深深懷念的名字,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呼喚他的名字:
生:詹---天---佑!
師: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ǜ剑喊鍟O計)
開鑿 隧道
杰出 集中體現
“人”字線路
詹天佑
忍辱負重
愛國 力量源泉
為國爭光
《詹天佑》教學反思
激愛國情 樹民族魂 立創新志
——《詹天佑》教學反思
《詹天佑》是一篇較為經典的老課文,重點寫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跡——主持修筑了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
對于這樣一個較為傳統的課文,為了做到“常教常新”,挖掘文章中經久不衰的魅力,使文本煥發出時代的風采,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思路:
一 著眼整體, 大膽取舍
考慮到本課內容較多,為了從整體入手,凸顯文本重點,我圍繞文章的中心詞“杰出”、“愛國”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主動探索,體現了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的整體性。
二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以圖示意、動畫演示、突破難點。課文理解的難點之一就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這兩部分內容,對于這兩個技術性比較強的問題,我采取了直觀教學的手段,讓學生在自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筆畫出簡單的開鑿示意圖,使學生感受到設計的精妙,體悟人物的杰出與偉大。
在修筑京張鐵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現其杰出才干的地方,就是設計了“人字形”線路。我在講解時,讓學生自讀課文后,先出示青龍橋地形圖,讓學生了解火車爬陡坡的困難。然后,通過動畫演示再現了火車在“人”字形線路行駛的情形。就這樣,學生的疑難全在讀書和動手實踐中水到渠成地解決了。
三 二度開發 ,匠心獨運
二度開發教材,落實編者意圖,體現授課者對教材的獨到理解。為了體現編者將這篇老課重新選入課標教材的深意,我將了解時代背景,樹立民主自尊心做為教學的重難點,也是本課教學一個亮點。這是我在深研教材、了解編者意圖的基礎上確定的。把“社會環境中的困難”作為鋪墊,適時補充介紹了背景材料,把接受任務放在了背景之中,加深學生對“紀念一條鐵路,是為了牢記一段歷史;緬懷一位偉人,是為了激發一種精神”的深刻體悟。
四 品詞析句 ,體悟情感
理解是基礎,體悟是核心,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它不是由老師牽強地通過范讀引導學生模仿,或者單純標出重點詞語來解決,那只是從技術層面的指導,它無法將學生在學文中的個性體驗融入其中。 在理解鐵路修筑背景的內容時,我引導學生抓住了“阻撓,要挾,嘲笑”三個詞語,聯系上下文,透過對詞語的理解,實現對詞語的品析,實現對文章的深刻體悟。
五 情景引讀,加深體悟
為了加深學生對詹天佑愛國情懷的理解,在朗讀理解描寫詹天佑心理活動的句子時,我為學生創設了三種情境,進行情景體驗。學生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使詹天佑的愛國形象在學生的心中越來越豐滿,越來越鮮活。
這樣的設計力爭做到抓住文章的靈魂、精髓之處,讀出感,悟出情。
六 讀寫結合 ,理性升華
在教學過程中,我著力引導學生從整體把握課文的主旨,開展深層次的思維活動,增強對語言的感悟能力。
為了加深對詹天佑的敬佩之情,我設置了“詹天佑,我想對您說”這個環節,學生通過文字表達,“創新的種子,愛國的種子”已根植在學生的心中,不但情感的目標得以達成,而且學生通過真情的表白,將感性的認知,升華為理性認同——空有一腔愛國熱情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創新的能力和杰出的才華才能為國爭光!
不足之處:本次公開課,盡管許多領導和老師給予不少的贊美和鼓勵,自己也在”以情燃情,以情促情”做了很多努力,有了一些提高。但是,參賽同仁們在課堂上所流淌的真情,讓我再次深刻體會到了語文課堂中真情所帶來魅力和感動。我將以激情演繹精彩的人生,以真情書寫魅力的課堂,以成就學生心中的魅力人師。
張祖慶教學實錄二——小學課文《詹天佑》 篇13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12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1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并抄寫喜歡的詞句。
3、聯系時代背景,了解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
4、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了解前后照應的寫法,領悟其作用。
教學重點:
詹天佑是怎樣克服修筑京張鐵路的困難的。
教學難點:
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社會背景和自然地理環境。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在我們中國近代的百年的屈辱史中,曾經涌現出了很多的愛國人士,像虎門硝煙的林則徐,收復中國臺灣的鄭成功等。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下我們中國的偉大愛國工程師詹天佑。
。▽W生介紹)
剛才這位同學的精彩介紹讓我們對詹天佑有了一個大概的印象,那么他到底為什么會被稱為偉大的愛國工程師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4課《詹天佑》。
二、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1、請同學們根據上面的問題,快速朗讀課文,找出答案。
出示問題:(1)詹天佑是怎樣的人?用波浪線在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2)本文通過一件什么事來寫詹天佑的?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具體敘述這件事的?
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課文主要寫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張鐵路這件事,課文2到6自然段具體寫這件事。)
2、認識過渡句,理清段落層次。
。1)課文哪幾小節寫詹天佑接受任務前的情況?哪幾小節寫詹天佑接受任務后怎樣完成任務?
。2)“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開始勘測線路!边@句話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3)給課文分段,用“‖”作記號。
。ǖ谝欢危旱1自然段。第二段:第2、3自然段。第三段:4—6自然段。第四段:第7自然段。)
三、學習第2、3自然段
1、默讀第2、3自然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況下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
2、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學習、討論。
3、請個別學生回答:
。1)當時的情況怎樣?
。2)當地的情況怎樣?
。3)全國的反映如何?
你想象一下當時中國人民會怎樣議論呢?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說?
表現了人民怎么樣的心愿?
4、這一段對當時的環境的描寫,對表現詹天佑這個人物有什么作用呢?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齊讀)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我們上節課已經看到了帝國主義藐視中國的丑惡嘴臉。那么,詹天佑是怎樣修筑京張鐵路,給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的呢?
二、學習第3段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3段,邊讀邊思考:
詹天佑在修筑京張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么想的,怎么說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別表現了詹天有什么樣的精神?
學生劃找——四人小組交流——全班探討
2、經過詹天佑的親身勘測,周密計算,終于完成了第一步的勘測工作,接下來他要怎么辦了呢?
3、自學課文第三段的第二、三層,請同學們根據對文中“兩端鑿進法”,“中部鑿進法”和“人”字型鐵路的理解,畫出一個簡單的鐵路施工示意圖
4、交流施工示意圖
5、詹天佑的這些設計真是巧奪天工啊,那么從這些設計我們又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個怎么樣的人呢?
6、那么同學們,這段中對當時自然環境的描寫對表現人物有什么作用呢?
。ㄒr托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干)
小結:因此,我們在讀文章時,不僅要注意人物所處的社會環境,還要注意人物所處的自然環境,只有弄清了當時當地的情況,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理解人物。
三、學習第4段
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最后一句中“偉大”一詞和第一段哪句相照應?
。ǹ偨Y全文,首尾呼應,和“詹天佑是杰出的愛國工程師”照應)
四、總結
同學們,火車將離開青龍橋車站,沿著詹天佑首創的“人”字形線路駛向八達嶺,望著越來越遠的詹天佑青銅像,讓我們再一次懷著對詹天佑無比崇敬,以及自豪的心情,一起來把課文最后一段來讀一遍。
張祖慶教學實錄二——小學課文《詹天佑》 篇14
課文簡介:
第六單元的課文以寫人記事為主,其中《錢學森》和《詹天佑》兩篇文章都是以人物的名字來命題,并且課文的重點突出,層次清楚,語言樸實,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課堂實錄:
以下是我指導學生在對比中回顧課文中心思想,遷移寫作方法的教學片段。
師:這兩篇課文都學完了,同學們來對比一下,看看這兩篇課文都有些什么相似之處?發現什么就說什么?不用拘謹。
生1:這兩篇課文的題目都是人物的名字。
師:說明文章就是寫關于這個人物的事情。(相機板書:人物)
生2:文章都反映了愛國的思想感情。
師:對,這很關鍵,這是作者想傳達給讀者的重要信息。也可以說是他們的寫作目的。(相機板書:作者寫作的目的)
生3:文章所舉的事例都是圍繞“愛國”來展開的。
師:很好。《詹天佑》一課的事例除了體現“愛國”,也體現了“杰出”。
相機板書:事情(圍繞“愛國”展開)
眾生:對的!
師:請大家看黑板。
出示兩篇課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生動地記敘了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在美國時,一刻也沒有忘記祖國,以及回國后為我國運載火箭和導彈的研制及發射所作出的卓越貢獻,贊揚了他時刻不忘祖國的高尚情懷。
本文記敘了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過程中,不怕帝國主義者要挾嘲笑,不怕工程中的千難萬險,表現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人物+事情(圍繞“愛國”展開)+作者寫作的目的
同學們可曾想過,通過歸納課文的中心思想,我們也可以在寫作方面獲得啟發。想一想,如果讓你寫一個人,你通過這兩篇課文的寫法,是否得到一些啟示?
生4:所舉的事例要圍繞中心展開。
師:比如要突出一個人勤奮刻苦,那么所舉的事例就要能反映他(她)這個特點,這樣中心才能突出。
生5:起題目不一定非要用人名。我覺得很有名的人,用他的(她)的名字來起題目才響亮,但是普通人就沒有這個必要。
師:有一定道理。例如《我們班的“名嘴”》這個題目,就是突出人物會說的特點。題目就是題眼,看你從哪個角度來寫,可以有不同的起法。
生6:可以利用一些側面描寫來突出人物的特點。
師:你很厲害,從中領悟到了側面描寫的妙處。你舉個課文例子說說。
生6:《錢學森》里那段美國海軍將領的話就是側面描寫。突出了錢學森回國的重要意義。
師:說得很好。有時從另一個角度進行描寫,反而能夠更突出人物的特點,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今天回去咱們就寫一篇作文:寫一個人,通過記敘具體事例來突出他某方面的特點或品質。也可以用上側面描寫。要求中心突出,有真情實感。
教學反思:
很多時候學生不懂得我們“為什么要歸納文章中心思想”,“歸納來有什么
用”,所以孩子們常常會排斥。今天這堂課我就從對比兩篇文章入手,通過閱讀已經歸納好的中心思想,進一步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進而遷移到寫人的文章,這樣學生在寫完文章以后,也就可以很輕松地歸納出自己文章的中心思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