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第五冊教案15人體的運動—骨骼和肌肉
課 題 | 人體的運動—骨骼和肌肉 |
| ||||
備課日期 前學期的電腦備課 | 上課日期 12 月 23 日 |
| ||||
教學目標 | 1、指導學生認識人體的骨骼、肌肉、關節及它們的作用,知道人體中幾個主要的骨、關節、肌肉的名稱和位置。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
| ||||
教學 準備 | 人體骨骼模型、骨骼、肌肉、關節的掛圖。 |
| ||||
教學過程 設計 |
| |||||
教學內容 | 師生活動 | 備注 |
| |||
一、導入 新課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人體的肌肉和骨骼及其作用。 2、指導學生認識幾塊主要的骨和肌肉。 3、指導學生認識關節及其作用。 4、教師總結結束本課。 | 1、談話:我們曾在一年級時認識了自己的身體,想一想,我們的身體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 2、講述:今天這節課,我們來認識一下人體的骨骼和肌肉。(板書課題) (1)講解人體的肌肉及其作用。 教師演示一個屈臂和伸臂動作,并在屈臂時用另一只手觸摸肱二頭肌。(請學生模仿實驗) ①提問:你摸到什么?在做一個完整的屈臂和伸臂動作時,你摸到手臂上的肌肉有什么變化? ②講解:(出示人體肌肉的掛圖)人體的皮膚里面是肌肉,肌肉在人體中是一塊一塊的,人的全身共有600多塊肌肉。每塊肌肉的兩端都緊密地附著在骨上。 (出示肱二頭肌掛圖>我們在做屈臂和伸臂動作時,由于肌肉的收縮與舒張,就會引起,肌肉粗短和細長的變化,從而也就牽動了肌肉所連接的骨運動,這樣我們的手臂就完成了伸和屈的動作。 請學生做幾次右臂伸屈運動,左手按在肌肉上,再去感覺一下肌肉的收縮和舒張的變化。 ③提問:肌肉有什么作用?(肌肉具有牽動所連著的骨運動的作用) (2)講解人體骨骼及其作用。 ①談話:同學們已經知道人體的內部有肌肉,肌肉與什么相連接? ②講述:(出示人體骨骼模型)骨是一塊一塊的,人體全身共有206塊骨。這206塊骨連接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副人體的骨架,這副人體的骨架叫做骨骼。 ③(學生觀察課文第50頁插圖)提問:圖中的人在做什么?人體的運動與肌肉、骨骼有什么關系? ④小結:肌肉、骨骼在人體運動中都起著重要作用,它們是人體的運動器官。 ⑤討論:骨骼還有什么作用呢?人體如果沒有骨骼會怎么樣? (出示人體骨骼模型)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脊柱、股骨、胸骨、肋骨的結構特征得出結論。 ⑥師生小結:骨骼還有支撐身體、保護內臟的作用。 (1)認識人體幾塊大的肌肉。(出示人體肌肉圖) ①邊講解,邊在圖上指出肌肉的位置,接著要求學生在自己的身上摸到并說出名稱。 肱二頭肌:位于上臂前面一塊明顯的肌肉。 胸大肌:胸前一塊三角形的大塊肌肉。 腹直肌:位于腹前中線兩側的兩排肌肉。腓腸肌:位于小腿后面一塊明顯的肌肉,俗稱“小腿肚子”。 ②綜合練習。請學生在圖上和自己身上分別指出這幾塊肌肉,并能說出它們’的名稱。 (2)認識人體幾塊主要的骨。 (出示人體骨骼模型)請學生規察人體骨骼的結構。 ①提問:我們來觀察一下,人體骨骼中有哪些比較大的骨呢? (學生匯報觀察結果) 對照模型講解:人體的軀干部位有胸骨、肋骨、脊柱,上肢部位有肩胛骨、上臂骨、前臂骨等,下肢部位有髖骨、大腿骨、小腿骨。 ②練習:請學生對照骨骼模型,摸一摸自己身體上的這些大的骨,說說名稱。教師也可說某塊骨的名稱,請學生在自已的身體上指出。 (1)請學生做一下伸屈臂的動作。 提問:誰知道骨骼活動的地方叫做什么?什么是關節(骨和骨之間連接的地方叫關節) (2)(演示)抬腿和伸腿的動作。提問:這些活動的地方員叫什么? (3)談話;人的身體上哪些地方有關節?這些關節活動的時候有什么不同? (學生實踐并討論、匯報結果) (4)小結:人身體各部位的關節活動程度不一樣,有的能做大幅度活動,如肩關節;有的只能在一個方向上活動,如肘關節;而有—些根本不能活動,如顱骨上的一些骨連接。課店,你們可以去自己身上找一找這些活動程度不同的關節。 | |
| |||
課后感受 | 對于人體的肌肉,學生只能了解一小部分,因此本課的教學學生反映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