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第五冊教案14、壓縮空氣
課 題 | 14、壓縮空氣 |
| ||||
備課日期 前學期的電腦備課 | 上課日期 12 月 16 日 |
| ||||
教學目標 | 1、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 2、指導學生初步學會設計實驗并做好空氣可以被壓縮和壓縮的空氣有彈性的實驗,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3、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實驗、研究的習慣。 |
| ||||
教學 準備 | 1、注射器(每人一只)、橡皮(自帶)、杯子(裝清水,每桌一只)。 2、兩只充滿氣的籃球(或排球)、自制噴霧器、氣針(1只)、竹管槍(配以蘿卜塊或濕紙漿團)。 3、自行車、汽墊船、氣槍、噴霧器、風鎬等圖片或投影片。 |
| ||||
教學過程 設計 |
| |||||
教學內容 | 師生活動 | 備注 |
| |||
一、導入 新課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空氣具有能夠被壓縮的性質。 2、指導學生認識壓縮空氣有彈性。 3、指導學生認識壓縮空氣有彈性的應用。 4、教師總結結束本課。 | 談話:(出示竹管槍)同學們,我這里有一把自制的小“氣槍”,我用蘿卜做子彈,不用裝火藥,這蘿卜子彈就能射出去,你們信不信。(教師示范射擊黑板上留下子彈的印痕) 是什么力量使子彈射出去的呢? (學生討論,可提出各種假說,不作結論)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們一起來進行研究。 (1)(出示注射器,往外抽拉一部分)提問:注射器里面裝有什么東西? (2)邊演示邊提問: ①教師將注射器豎直拿在手里,活塞自動下落。 ②將注射器口用橡皮堵住,活塞不再下落,為什么堵住口以后,活塞不落下去了? ③現在注射器內的空氣有多少? ④我把活塞用力向下壓,空氣的體積變得怎樣了? ⑤請同學們也做一下實驗,看看空氣的體積能不能變小。 ⑥請同學們再用注射器吸進5毫升水,同樣用橡皮堵住出口,用力壓活塞,看水的體積能不能變小。 (3)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在密閉的空間里,空氣受到一定的壓力后體積會變小。 (4)小結:空氣占據的空間變小,是因為空氣能夠被壓縮。被壓縮了的空氣叫壓縮空氣。(板書課題) (1)談話:讓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讓注射器的活塞跳舞。 (演示:用手指迅速按壓堵住口的活塞),同學們一起來自己動手,自我欣賞一下這快樂的活塞。 (2)學生實驗、討論:給活塞跳舞的現象一個科學的說法。(提示:活塞被反彈回來,這說明壓縮空氣具有什么性質?) (3)小結:空氣被壓縮以后,手一松開,就像彈簧一樣,活塞被彈回來,這說明壓縮空氣有彈性。 (1)談話:人們利用壓縮空氣有彈性這一科學道理,發明了許許多多的東西,可以說,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壓縮空氣。 你能舉出人們在哪些地方應用了壓縮空氣有彈性這一性質?(學生舉例) (2)學生觀察并討論:觀察實物、圖片或投影片,并進行適當的討論。 例l 你喜歡打球嗎?(出示兩只球)球里面有壓縮空氣嗎? (其中一只插入氣針)聽,壓縮空氣逃出來了,現在球里面還有空氣嗎?(有,但不是壓縮空氣了)如果你要選球一只去打,你會選哪只呢?為什么? 例2(出示投影片“騎自行車”)根據你的經驗,你認為輪胎里有壓縮空氣好呢?還是沒有壓縮空氣好?為什么?你知道自行車輪胎中充入壓縮空氣可以騎得快,這是誰發明的呢?(講解鄧祿普發明充氣輪胎的小故事) (3)學生討論:噴霧器的工作原理。 (4)根據學生發言進行小結,并利用投影片介紹氣墊船、橡皮艇、空氣減震器、風鎬、氣槍等的工作原理。 | |
| |||
課后感受 | 壓縮的空氣具有彈性這一性質學生都能認識到,但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學生卻較難理解,對于“小氣槍”的制作很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