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運動
第六章 堅持鍛煉 強身健體
第一節 人體的運動
一、骨堅而不重 硬而不脆
教材分析
“骨堅而不重 硬而不脆”是七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一節的內容,是本章的重點內容。因為人的正常生長發育和運動功能的完成都與骨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因此是學習本章其他內容的基礎。
本節教材以骨為中心逐步展開,骨骼是人體的骨架,對人體有支持和保護作用。教材首先以不同年齡的人摔跤后會有不同的結果引出題目,然后安排了《骨的成分》的探究性實驗和《觀察骨的結構》的實驗,通過這兩個實驗,自然得出骨堅而不重、骨硬而不脆的科學道理及老年人易骨折的原因。因此這兩個實驗在本節的相關知識中起著拋磚引玉的作用;同時又是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好素材。是本節的重點,而對這兩個實驗的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結論是本節的難點。在得出骨堅而不重、骨硬而不脆的道理后,列出人一生中骨成分變化的表格和青少年骨骼發育的特點以及骨折的有效防護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緊密,很容易讓他們產生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本節課結束時結合教材的內容恰當地對學生進行了尊老愛幼的情感教育。教材這樣的安排符合發展性原則和學生的認知規律。
學生分析
通過前面生物學知識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探究生命現象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本章教材以《堅持鍛煉 強身健體》為題目,十分新穎,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學生正值青春期,他們對自己的身體的迅速變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骨的生長與身體發育有著直接的關系,而本章第一節的第一小節內容就是骨,教師若能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引導他們探究學習,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學生缺乏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化學知識,需要教師用適當的方法解決難題。
設計理念
本節課以探究性學習為主線,著眼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與能力。使學生在探究中認識到學習基本知識的重要性,主動去學習基本知識;在探究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逐步培養學生操作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情感。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說出骨的成分及特點。
2.識別骨的結構的各部分并能說出各部分的特點。
3.能解釋骨堅而不重、骨硬而不脆的原因。
4.說明注意坐、立、行走正確知識的重要性。
技能性目標:模仿骨折的防護方法。
情感性目標:體驗相互合作、交流及取得的成果;形成尊老、愛老的情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1)豬或羊的新鮮長骨及解剖刀。(2)骨成分的實驗用具。(3)有條件的學校準備課件;無條件的學校準備掛圖。(4)人體骨骼結構模型。(5)骨折時救助所需要的防護用品。
2.學生準備(1)自行準備常見動物的骨。(2)本班學生背單肩挎和雙肩包的情況調查表。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提示和建議
身邊事:青少年和老年人摔倒后的結果不同
組織學生觀看課件
提出問題:為什么不同年齡的人摔跤會有不同的結果?
教師啟發引出本課題目:不同的人摔跤后會有不同的結果,這與不同年齡的人骨的特點不同有關系,這正是我們今天要共同探究的內容
觀看下雪天青少年和老年人摔跤的課件、思考問題并根據自己的想法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