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不同用途的紙》教學設計(精選2篇)
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不同用途的紙》教學設計 篇1
教學準備:
1.自己收集的各種紙樣品,一些紙制品。
2.剪刀、膠水。
3.教師準備牛皮紙、復寫紙、蠟光紙等,每人1份。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交流不同用途的紙
1.學生介紹自己收集到的各種紙樣,說說它們的用途。
2.小組內交流各種紙樣,允許相互交換。
3.教師補充介紹幾種特別的紙。
二、體會牛皮紙和復寫紙的特性
1.每人發一張牛皮紙,觀察它的特性。
2.牛皮紙和普通白紙比較,哪個方面特別不同?
3.用撕的方法比較牛皮紙和白紙的牢固程度。
4.用牛皮紙制作一個信封。
5.每人發一張復寫紙,按照教師的要求,使用體會復寫紙的作用。
6.觀察復寫紙的特點,找出復寫紙能夠復寫的原因。
三、觀察幾種特別的紙
1.說說你認為哪種紙是特別的紙?為什么?
2.觀察人民幣、瓦楞紙、蠟光紙、植絨紙等。
3.用蠟光紙制作一個紙玩具。
第二課時
一、研究紙的吸水性
1.紙的吸水性能有什么不同?怎么比較?
2.討論書本上的方法有什么不公平的地方。
3.想辦法你能找到一種更公平的方法嗎?引導用同樣大小的紙,同時浸入水中進行觀察。
4.學生動手操作,記錄觀察到的現象。
二、研究紙的拉伸性能
1.討論:怎樣才能看出紙的拉伸程度?
2.引導學生首先要測量原來的長和寬,再測量拉伸之后的長和寬,兩個數據進行比較。
3.學生動手操作,記錄數據。匯報。
三、研究紙承受重物的性能
1.小組討論,怎樣的實驗才顯得更公平。
2.根據小組討論的結果,全班交流,指出缺點,改進計劃。
3.按照改進的計劃實驗,記錄,匯報。
四、討論公平問題
1.剛才的三個實驗都要求公平,這樣有什么好處?
2.如果要研究各種書寫紙的性能,你打算怎樣研究?
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不同用途的紙》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
1.經歷收集紙樣的活動,認識紙的多樣性。
2.經歷用對比實驗比較紙的性能的活動。
3.初步感受紙的性能與用途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1.自己收集的各種紙樣品。
2.玻璃片、滴管、紅墨水、回形針,每組1份。
教學準備:
一、交流不同用途的紙
1.學生向大家介紹自己收集的紙樣,以及它們的用途。
2.小組內交流各種紙的樣品及它們的作用。
3.教師補充介紹幾種特別的紙。
二、研究不同用途的紙
1.不同用途的紙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2.怎樣比較各種紙的吸水性?討論對比實驗的方法。
3.學生操作,匯報觀察結果。
4.分小組研究紙的拉伸性能和承受重物的性能。
5.交流在實驗中的發現和感想。
三、選擇合適的書寫紙
1.比較常見的幾種書寫紙有什么不同?
2.實驗:常見的書寫紙的吸水性能和拉伸性能。
3.思考:根據不同的書寫要求,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書寫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