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閱讀課教學反思
2.在英語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開發和利用各種有效的英語課程資源能夠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程實踐,發展動手能力,強化自主學習意識,因此對英語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就成為了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實現自身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過程。教師們應該把握這一契機,從多角度激發學生各項潛能,使他們學會學習并成為具有獨立性與自主性的學習者:
(1) 在開發和利用隱性課程資源的過程中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利用存在于教師和學生身上的經驗、方法及技能等進行教學,能夠讓師生相互之間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一則學生會因老師的淵博的學識而對其更加敬重;再則教師會在學生的知識技能的展示中發現對方的“閃光點”,從而重新認識自己的學生,并由此形成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正如前文所論述的,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極有意義的。此外,教師在開發學生內在課程資源的同時,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這必將大大激勵學生,也調動了他們今后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 在開發和利用顯性課程資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并發展其動手能力。教師在課本教學的同時,引導學生利用報刊、網絡及音像等材料去搜尋一切與課本學習內容有關的信息,這就使學生面臨一個豐富多彩的學習天地,激發了他們學習英語和使用英語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去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了自身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3) 利用報刊和電子材料等顯性課程資源改革英語課堂教學模式,變應試教育為能力型教育。提倡“終身教育”就要發展學生自己解決與英語有關問題的能力,使其在提高英語學習能力的條件下實現今后的自主學習。開發和利用課外英語課程資源正為此開辟了一條極好的途徑。例如在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時,以往教師們總是通過英語課本讓學生記下大量的單詞,再加上各種練習題來進行訓練。這樣教出來的學生只能應付考試中的閱讀理解題,自身的英語閱讀水平卻未得到提高;在開發和利用顯性課程資源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搜尋來的英語閱讀材料,依據自己興趣進行分門別類地閱讀,這種不以答題為目的的訓練既滿足了學生興趣需要,又通過大量的英文閱讀擴充了英語詞匯量,加上教師在閱讀方法方面的點撥,自然就使學生提高了英語閱讀能力,為自主學習創設了條件。
3.在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幾條原則
(1)教師的指導性原則
英語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一定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脫離了教師的引導,學生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就成了“無的放矢”,達不到預想的效果。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并不等于放任不管,中學生仍處于心理發育尚未成熟時期,對事物的分辨能力還有欠缺。如果缺乏教師的正確指導,他們很容易會迷失在紛繁的信息海洋,更談不上開發利用這些信息了。
(2)數量的適度性原則
英語課外課程資源是極其豐富的,然而課程資源并非越多越好。師生們只能開發與教育目標相關的重點資源,不能一味追求數量上的充足,而忽視所開發課程資源的價值,即學生能否從中受益,那樣只能是變相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
(3)活動的多樣性原則
開發英語課程資源面向的是全體學生,不只是個別有興趣的學生。所以,教師應當精心設計各種形式多樣的活動來吸引多數學生一起參與到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中來,同時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下面介紹幾種筆者常用的活動形式:
活動一:評選每月“班級英語之星”。此活動旨在利用學生身上的隱性課程資源來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為他們提供優秀的學習典范;
活動二:每日英語新聞播報。此活動旨在培養學生利用報紙、電視等搜索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并給他們創設了用英語展示自我的機會;
活動三:英語辯論比賽。此活動旨在引導學生圍繞某一主題開發相關課程資源,然后利用所收集到的信息與同學進行交流;
活動四:英文影片推介。此活動要求學生在課外挑選感興趣的英文電影,在班上用英語向老師和同學推薦,為的是提高他們的英語聽說水平;
活動五:電子郵件作業。不定期的讓有條件的學生以電子郵件的形式交作業不僅能調動他們學英語的興趣,還能培養他們運用網絡的能力。
五.結束語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只要廣大教師們能樹立教育是“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對學生的教育不局限于課本,積極引導學生開發和利用廣泛的英語課程資源,學生們就能成為英語學習的主宰者,他們學習英語的過程也會是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過程。值得一提的是,課程資源的開發是一個不斷變化、不斷突破的進程,新內容是與時代發展趨勢緊密相連的,教師們一定要明確任何教學資料都是為達成教學目標服務,學會以“萬變”應“不變”,即用不斷變化的課程資源來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潛能得以最大發揮。而對于如何指導學生開發英語課程資源 仍然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需要教師與學生們一起努力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