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興趣·主動參與·提高能力--第二冊第41課的教學實錄與反思
在本節課中,每一個環節都是一個任務。一個任務連著一個任務,這一節課也就構建了一個總的任務:教師通過游戲、問答引出新課(前任務),教學月份的單詞、日期的表達以及各個季節的時間表達便是任務環,最后的口頭表達便是學生操練本課的語言重難點的后任務。“任務型”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不僅在用中學(learning by using),而且為了用而學(learning for using),通過讓學生用英語完成各種真實的生活、學習、工作等任務,來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因此在本節課中,無論哪一個任務,哪一個步驟,都是在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改變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教學目標為訓練學生的技能為最終的目標。
教學過程是一個系統,施教者必須對參與這個系統的各個要素進行優化組合,以求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本節課中我調整了教材順序,從月份到日期,再到各個月份和季節的描述,使得教學環節流暢,教學內容由簡到難,重點詞匯重復出現,學生多次運用,容易掌握。
在本節課由單個詞匯到句型,再到句群的由簡到難的任務實施中,教師在此擔當了任務的布置者和完成此項任務的協作者,幫助學生理解教學目標并較好地使用它,達到了輸出或互動的目的,而不是傳統的以機械操練語言形式為目的,同時還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將學生的生日和各重大節日引入課堂,關注了學生的生活經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活動,大部分學生都能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